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论阴阳五行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1-20 13:58: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19 21:14
建筑设计,遵循五行学说,是为了好风水。而风水理论又是在五行学说基础上形成的(还可能有其他学说),说好 ...

作为五行在医学方面的内容,你扯建筑有什么意义?你自己自称是建筑的外行,却能谈建筑,怪哉!
22
发表于 2016-1-20 14:37:36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20 13:58
作为五行在医学方面的内容,你扯建筑有什么意义?你自己自称是建筑的外行,却能谈建筑,怪哉!

我在学习千总19楼文章,谈学习体会。您也学学,谦虚使人进步。学完建筑的文章,您可以继续找应用五行治病成功的数据。
23
发表于 2016-1-20 15:55:5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18 00:28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 ...

铁博士,五行中,何为阴?何为阳?
24
发表于 2016-1-20 18:4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20 10:4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9 12:41
谢老先生的教诲!

紫禁城是按阴阳五行理论设计建筑的(1999年)
       如此相信五行者,最后还不是被后来者替代了?如果运用了五行学说会家天下万万年的话,、、、、、、、
——诚可笑也!


........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天你笑别人,怎知后面没有人笑你呢?到底谁更可笑,且听下回分解吧!

点评

哈哈  发表于 2016-1-28 21:08
所谓五行,是指天体之运行对地球生物现象的影响从方位而言:即东,西,南,北,中。生物有别,其理由太阳光对地面照射的角度不同以分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8 20:39
这是哪跟哪儿?  发表于 2016-1-20 19:31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8:1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没学好,机械看待五行!没看到五行闪光处!五行将人与自然广泛联系起来,自然界包括人体存在相互联系制约关系。如果人体这个系统之间既不联系也不相互制约,人还是人吗?有的人本来就不爱学习,悟性又极差,加上又受西医影响太大,所以,犹如外行看中医,神农氏看《内经》,反复粘贴自己杜撰那几篇,跟大鹏差不多,悲哀啊!
26
发表于 2016-1-21 09:08:5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9 20:29
图解地理五决:读懂阴阳五行的秘密
《图解地理五决:读懂阴阳五行的秘密》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

这本地理五诀是解读古时候的《地理五诀》的,这本书在风水界里算是比较有名的,随便粘贴一段:


《地理五诀》


夭子寡妇,而且对谷空虚。


帝旺水,此水宜在堂前停蓄,家有及第少年、文章魁首。此处无水是地理家大忌,如果此处无水,或有水却又匆匆流去,则预示着可以成为栋梁的子孙也会天亡。


表水,又称学堂水。此处还有水到,家有及第少年、文章魁首。老人绵寿,金银驷马,享福不尽。此处有水,只要曲曲流过,便是吉相。


病死水,此二处主病主无,万万不可有水流过,否则非病即死。


墓水,又叫破军水,此处最好无水。倘若有水,又须停蓄,不可使流。


绝胎水,此处也不能有水,否则有断绝后代之厄,或是夫妇离异。水大,女人淫乱;水小,女人偷期。如果此处恰恰是水口,则反凶为吉,世代簪缨。

------------------------------------------------------------------
这就是正经应用五行的学问,大家有兴趣学习吗?
中医现在就算该着倒霉,也切不敢和这些东西往一块混。国家、老百姓把中医往高抬,中医不能自个往下出溜。
27
发表于 2016-1-21 09:48: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21 01:08
这本地理五诀是解读古时候的《地理五诀》的,这本书在风水界里算是比较有名的,随便粘贴一段:

《地理五诀》讲的是风水学,与中医学无关。

点评

千总说的是。 现在有人宣传中医不注意,一不小心就把中医、文化、迷信这些混淆起来,对中医产生不良影响,大家要注意提防。宣传阴阳、五行,一定要明确中医对阴阳五行的严格定义,否则就会和这些迷信、落后的东西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09:53
28
发表于 2016-1-21 09:53:0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21 09:48
《地理五诀》讲的是风水学,与中医学无关。

千总说的是。
现在有人宣传中医不注意,一不小心就把中医、文化、迷信这些混淆起来,对中医产生不良影响,大家要注意提防。宣传阴阳、五行,一定要明确中医对阴阳五行的严格定义,否则就会和这些迷信、落后的东西混淆,就会拖累中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9:51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就有四气五味之说,且一直沿袭至今。每味药物都有一定的性和味,而药物的四气五味也是很多中医人的盲点,药物性味总是傻傻分不清。到底何为四气五味?四气是什么、五味又是什么?且看正文!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如患者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患者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用于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黄帝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肠、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用于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淡,“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味淡,多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神农本草经》未提淡味,后世医家主张“淡附于甘”,故只言五味,不称六味。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于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
30
发表于 2016-1-21 21:03:13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21 07:29
自古以来,就有四气五味之说,且一直沿袭至今。每味药物都有一定的性和味,而药物的四气五味也是很多中医人 ...

自古的事儿多着呢!你应该继续穿树叶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1:20 , Processed in 0.0561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