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二节 出土医书与《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29:58 | 只看该作者
⒅《五十二病方》为书名:本书所收古医书五种,原来都没有书名。为了称引方便,整理小组根据内容试加了书名。由于其中《五十二病方》字数最多,就以它作为本书的总标题。(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五十二病方·凡例》)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0:37 | 只看该作者
⒆中外研究这五种医书的文章较多:随着马王堆古医书释文的陆续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科研工作。继70年代帛书小组成员在《文物》、《新医药杂志》等发表的论文外,进入80年代后,在国内一些中医药刊物上研究马王堆古医书的论文逐渐增多。特别是1980年1月及1981年2月由湖南中医学院先后汇集国内的一些研究论文印行了《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第1、2辑)。又于1981年9月在湖南衡山,1984年6月及1990年9月在长沙市先后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马王堆医书研究学术报告会”,并相应地成立了“长沙马王堆医书研究会”。每次学术报告会均有国内很多医药科技人员参加并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其中有的论文则分别又刊载在一些中医药及其他报刊上。这些论文的内容、体裁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综述、文字训释、养生导引、药物方剂、病理诊断、临床各科医疗及其他等方面。
然而,有关整理马王堆古医籍的专书正式出版者不多。早在70年代末,马继兴在全部马王堆医书释文的基础上对各古书进一步予以注释、语译和考证研究,写出了《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一书。
1988年7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湖南中医学院周一谋先生等人的《马王堆医书考证》一书。1990年6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周世荣先生的《马王堆养生气功》一书。前者是在《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集基础上作的补充注释;后者则围绕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一书,结合历代养生学文献,加以引申与发挥。
在国外,专门的学术会议有1979年6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举行了一次马王堆帛书会议。我国有李学勤教授出席并作了学术报告。
参加过考察研究马王堆古医书,并发表过有关论著的国外学者主要有:曰本的赤堀昭、山田庆儿、坂出祥伸、森村谦一、江村治树、有地滋,德国的文树德、美国的夏德安等人。他们的文章主要见于《曰本医学史杂志》、《汉方之临床》、《东方学报》等刊物及有关医学著作中。(《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一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1:18 | 只看该作者
⒇大多未正式发表:《时代》初版(1985)前,马王堆医书研究成果出版发表情况如下:
1973年12月马王堆三号墓帛(简)书出土后,旋即于1974年夏由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成立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以下简称“帛书小组”),从事这批帛(简)古籍的整理工作。其中属于医学方技性质的帛简古书由唐兰、李学勤、周世荣和马继兴承担。(唐先生只参加了《导引图》和《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初期工作)1975年帛书小组在《文物》杂志第6及第9期首先发表了其所作的部分整理释文。即《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释文》(一)(内容是《导引图》、《却谷食气》、两种《十一脉灸经》、《脉法》及《阴阳脉死候》的释文)和(二)(内容是《五十二病方》的释文)。与此同时还在该两期杂志上发表了帛书小组合写的几篇研究该书的论文。1979年4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此书中包括影印及复原的彩色导引图及论文集,由唐兰、周世荣和马继兴撰写。同年11月,该社又出版了《五十二病方》一书(其中包括《文物》1975年第6期及第9期刊载的几种古医书的释文及研究论文)。到1985年3月,文物出版社将马王堆出土的全部古医学方技书(包括以前尚未正式发表的《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的图影及释文)结集为《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集出版(李学勤,周世荣和马继兴编撰)。至此,马王堆古医书的全部文献及原貌始得公开发表。(《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一篇》)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1:42 | 只看该作者
[21]流沙坠简: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详细内容请参看百度百科。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1:59 | 只看该作者
[22]居延汉简: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学界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被发现而得名。欲了解居延汉简的各方面状况,必须首先了解汉代长城居延要塞的情况。详细内容请参看百度百科。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5:37 | 只看该作者
二、出土医书的成书时代与《内经时代》
【原文】马王堆医书和武威医简的下葬时间相距约二百年。专家多认为前者早于《内经》、后者晚于《内经》。但是,在推断它们的成书时代时,却要把《内经》成书假设到战国或更早去。
研究武威医简所得的有关结论是:“从《内经》开始出现至武威医药简牍写成的时代,估计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武威汉代医药简牍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文物,1973年第12期)
这是留有余地的结论。但据此估计,仍应把《内经》的“出现”定到战国或更早的时代去,而且《内经》的出现含义不明确。
研究马王堆医书的一种结论是:“两部古灸经(指上文所列书名的1、2两种——本节注)要早于《黄帝内经》的这一论断是有足够根据的。如果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来推定,那么两部灸经的成书年代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之际,甚至更早。”(《五十二病方》136页)
这一结论的前半是十分正确的,后半很值得商榷。从《内经》成书于战国的假设出发推定灸经的成书年代,不如大体确定灸经的成书年代,再推定《内经》应何时成书。
专家又据文字学说:“这卷帛书(指上文所列书名之5——本节注)的写成还要比吕后元年早一个相当时期。”又对照同时出土的《老子》字形说:“这一帛书的抄写也不能晚于秦汉之际。”(《五十二病方》181页)
文字专家与医史专家的看法略有出入。帛书的“写成”与“抄写”是两回事。但是,基本上以字形演变为根据推断“抄写”年代,至少在研究属于秦汉之际和汉初的出土文献时不可靠。更多的根据不必举,西汉儒家仍然今古文并行是公认的。专家又认为,民间医书“应当是用当时通用的字体书写。”(《五十二病方》180页)拙见以为,“通用”的意思远不等于和“铜器铭文”相同。现代字形演变统一应比秦汉简单得多,至今一些老先生的手稿仍不用规范简化字。我们不能据以断定这些手稿抄写于几十年前。
    把“成书”、“写成”时代再往前提相当长的时间,大约是推测墓主人把早已不实用的古董拿去殉葬了。我的推测则相反。墓主人的随葬品应是他生前研读、使用的东西。马王堆医书应是西汉初年流传并且在使用的医书。其成书时代亦应断自汉初为妥。易言之,墓主人时代的医学水平——确切说是墓主人了解的医学水平,即以马王堆医书为代表。我们不能排除当时一些医家掌握的水平已比这些医书高。仓公和马王堆墓主人同时,他的水平显然比马王堆医学高,但不能把二者之间加上数百年的演变。
马王堆医书中最应该受医史家重视的、也是与《内经时代》关系最大的,是其中的三部灸经。讨论《内经》时代的经络学说是本节的重点。以下在前人的基础上就此略作探讨。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6:18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两部灸经的成书年代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之际,甚至更早:值得商榷。因为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医学理论及治疗技术,感兴趣者请参看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该书有说。先生说“马王堆医书应是西汉初年流传并且在使用的医书。其成书时代亦应断自汉初为妥”,较为客观。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7:01 | 只看该作者
⑵吕后元年:指高后吕雉元年,公元前187年。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7:28 | 只看该作者
⑶规范简化字:当指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的简化字。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37:52 | 只看该作者
⑷三部灸经:指《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10:28 , Processed in 0.0503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