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学说更是完全在天人相应观念下推演出来的。
我们且看两段经文。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17]
金栋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志,“喜怒思忧恐”与“喜怒悲忧恐”,二论不同,而林亿等《新校正》采取折衷之法以解说之。
《阴阳应象大论》《新校正》云:“按《天元纪大论》‘悲’作‘思’,又本篇下文‘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玉机真脏论》作‘悲’,诸论不同。皇甫士安《甲乙经·精神五脏篇》具有其说。盖言悲者,以悲能胜怒,取五志迭相胜而为言也。举思者,以思为脾之志也。各举一,则义俱不足,两见之,则互相成义也。”
七篇运气大论,乃晚出作品,其五行理论相当成熟,五脏之志(喜怒思忧恐)亦成熟之理论,而《阴阳应象大论》下文亦云“脾在志为思”,故作“思”为是。
论言五运相袭,王冰注:“论,谓《六节藏象论》也。运,谓五行,应天之五运,各周三百六十五日而为纪者也。”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18]
金栋按:王冰注:“夫道者,大无不包,细无不入,故天文地理人事咸通。三阴三阳,司天司地,以表定阴阳生化之纪,是谓位天位地也。五运居中,司人气之变化,故曰通于人气也。‘先天后天’,谓生化之变化所主时也,太过岁化先时至,不及岁化后时至。”
《素问·著至教论》:“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我想,初学者也能看出,这两段都是在讲人如何与天地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