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无敌的烈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研究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2:58:53 | 只看该作者
(四)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研究
对于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观点。
1.“中枢兴奋扩散”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循经感传形成的根本环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是由于针刺穴位时产生的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内的定向扩散所致。也就是说感传循行于外周,实质则在中枢。其主要依据是,循经感传现象是以皮层感觉功能为基础,一旦大脑皮层感觉功能或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循经感传现象就不再发生。例如,有人发现脊髓完全横断者在损伤水平以下不能引出感传;腰麻后刺激麻醉水平以上穴位,25例感传显著者均有感传,且有半数以上的感传进入麻醉区直达足趾。但刺激麻醉水平以下的足趾井穴时,24例麻醉完全者有22例未感觉到刺激,也未出现感传。
在对55例截肢患者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残肢端的穴位,其中有34例(61.28%)出现患肢感传,并且也具有循经性、可阻滞性和传导速度较慢等特征。由于这些截肢者出现循经感传的部位已失去了“外周”的物质基础,说明了是“中枢”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气功诱导入静后能使感传率大大提高,而且练气功者易出现自发感传现象。
以上依据均为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中枢兴奋扩散”假说提供了佐证,但“中枢兴奋扩散”说难以对足三阳经、任脉、督脉等跨越身体多个部位的循经感传路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2:59:39 | 只看该作者
2.“外周动因激发”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循经感传现象形成的根本环节在体表,它可能是由于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的某种“动因”所依次兴奋,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主观感受到的感传。其主要依据是:①循经感传的路线与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分布不一致,感传的速度较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慢。②感传不仅是一种主观感觉上的变化,一部分人可继发产生循经的红线、白线、丘疹、水疱和皮下出血等,还可发生循经皮肤病。③循经线上的低阻抗、高发光等其他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发现和实际运用,以及在感传线上施加压迫、局部冷冻或注射液体能直接阻断感传,而对周围神经动作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则无明显影响。④感传在肌肉、肌腱手术后改道行走,遇到创伤、关节或瘢痕时也会受阻或绕道。还有截瘫患者身上出现“跨越式”传导等,恰能说明在体表某些失去感觉的区域内,仍有某种依照某固定路线而进行的传递过程继续通过,当传导跨出感觉障碍区后,又再度被高级中枢感知。
但是,“外周动因激发”的理论又无法解释幻肢感传、自发感传、气功入静提高感传率,以及情绪变化能影响感传等事实,同时在形态结构、物质基础方面至今仍未发现循经线与其他部位的差别。
根据近20多年我国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大量资料,在考察了外部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一般关系后,有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的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在循经感传的形成过程中,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外周有循经的实质过程,中枢则有循经的功能联系,为探讨循经感传的机制提出了一个方向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3:00:10 | 只看该作者
(五)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路径;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既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映点,又是针灸疏通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刺激点,故而是人们研究经络和脏腑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结合动物实验,人们对穴位功能的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相关的调整作用与联系途径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经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和双向的良性调整功能,说明经穴、脏腑之间确有相对的特异联系。从已有的实验资料来看,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是实现脏腑相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有些研究结果提示,经络脏腑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联系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点评

(六)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大量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经络的实质是什么?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各种假说。他们都从某一侧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3 10:54
24
发表于 2015-5-10 16:36:1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哪个人发现的,有关系,这是共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
     跟科盲说这些,他们根本不理会、不理解!针刺大脑、穿刺脊髓、扎神经,偏偏不针灸经络上的穴位!他根本不往经络上的穴位上扎!这就是科学主义者!
25
发表于 2015-5-10 16:38: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44:0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中医用了几千年的名词,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某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按摩那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那种人一般称之为经络人,只有很少人有这种情形。因此,可以说经络学说是从治疗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是中医最重要的一部份。
1960年代,北韩有一个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这个发现轰动了全球医学界,也引发了各国对经络研究的兴趣,曰本随即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进行经络的研究,扬言在十五年内解开经络之谜。当然视中医为祖先遗产的中国也很紧张的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到北韩去实地学习,并加紧研究,深怕这个祖先遗产的谜由其它国家先解开来。接下来的几年,全球科学家不断要求北韩公布研究成果,北韩却始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跳楼自杀,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这件事使得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非常尴尬,许多人放弃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经络的存在,经络成为谜信的一部份。一直到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在北京向美国代表团实体演示针刺麻醉下的开心手术,那种血淋淋的神奇场面,使得参观的美国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但是此时的中国医界,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没有经络只有穴位,否则不能解释针刺麻醉的现象,另一派人还是坚持经络的存在,但是提不出具体的证据,这些讨论也就愈来愈低调。
19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高层认为经络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必需投入资源加以研究,可是当时主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多数专家都反对,只有复旦大学的费伦教授(本书的指导教授)认为经络存在了几千年,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但是也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使用的手段不对,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学进步了,也许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经络的证据。因此,力排众议,该项目以十三比一的投票比数差点被否决。由于反对的声浪太大,因此,这项研究仅拨了很少的经费,由费伦教授成立项目进行研究。
由于费教授是一个精于分子物理学的化学家,不是一个医生,因此对这项研究采取和过去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弃传统上成立正式组织的方式,采用一种名为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项目中没有全职的研究人员,完全视研究需要机动的调集上海各种相关科学家及设备,花了近十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几项经络存在的具体证据。
这个研究首先认为解剖学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定不会有任何未发现的线状或管状组织,因此,将寻找的目标放在经络附近的组织分析,由于现代生物分子学进步,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远较二十年前进步得多,加上这个小组的成员不再以医界专家为主,而以化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基本科学的专家为主,从物质最基本的规律做起,因此成功的机会特别大。
在这个研究之前,天津有一个小组在经络研究方面,曾经发现当针刺入穴位时,会使穴位周围产生大量的钙离子。那份报告并没有说明这些钙从那里来,从常识判断人体的钙主要在骨头中,但是骨头里的钙不可能在针刺的瞬间释放出来。因此,判断在人体的穴位附近应该存在着可以随时释放钙离子的钙库。找到这个钙库应该可以找到部份穴位的物质存在证据。
小组首先在活人身上对穴位进行三维定位,并在磁共振 (MRI) 设备下观察针刺时的实际落点。同时备用一条离体的人腿,同步进行解剖。中医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层,针灸时,到了每一层会有针感,患者会感觉到酸、胀、麻,而施术的医生则会有粘针的感觉,这个实验瞄准的是腿上胃经的地层。经过穴位定位进行解剖后,发现小腿上的胃经所有穴位的地层均停针于腓骨和胫骨之间的骨间膜上,这是一种结缔组织,以往对它的了解仅止于是人体组织之间的连结功能。
于是小组将该片骨间膜割下来,送到物理实验室,用质子加速器进行分析,发现有七种元素钙(Ca)、磷(P)、钾(K)、铁(Fe)、锌(Zn)、锰(Mn)、铬(Cr)等,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200倍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一个穴位的直径约五至八毫米,所有这些富集的众多分子都只存在于骨间膜的表层,约一个微米的厚度。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经络存在的物质证据,从此没有人可以怀疑经络和穴位是虚无飘渺的了。
接着小组继续对这片骨间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有点像计算机中的排线结构。再对这种胶原纤维进行分子层次的分析,发现它是由数种不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生物液晶态 (Bio-Liquid Crystal) 的物质。
根据物理学的常识,晶体结构的物质对声、光、电、热、磁等物理能量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参考上海交通大学过去对特异功能人士的实验,知道气功师所发出的“功”当中,有很大的成份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远红外光。因此,小组对结缔组织的物理特性测试,首先就从远红外光的透光性做起。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实验证明胶原纤维在径向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具有近100% 的透光率,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也就是说对于该频率范围而言,胶原纤维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
接着再从国外医学研究文献中了解,人体的所有组织,甚至小到个别的单一细胞,都至少有两根胶原纤维连结着,它很可能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人体各个脏器外部的保护膜,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光纤维。中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其中经脉是主干,在一般的中医经络图中主要画的就是经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几乎遍布全身,和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这项研究的论文1998年三月第一次发表在中国大陆的《科学通报》上,接着在2000年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中发表,也在2001年在“两岸中医药研讨会”中发表。虽然这些报告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这项研究最终将造成的影响必定远不止如此。
这项经络物质证据只是针对经络天、人、地三个层级中的地层所做的一小部份研究,除了这项证据之外,经络和穴位必定存在着其它的现象。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中的丁光宏博士所带领的小组,随后又发现人体的毛细血管多数呈不规则状,唯独在穴位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呈规则的并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经过流体力学的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这有点像海洋中的洋流,没有管子,但有水流。这也很像在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荣卫之气的卫气,荣气是血管中的血液,这里发现的管外流场,很可能就是卫气。这项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中,受限于目前设备的极限仍很难在活体中直接观察到这个现象,而在死体上血压消失后经络根本就不再活动,也就无从看到这个现象,这就是经络研究中最大的困难,需要了解活体的细微变化。
这些经络附近的特异现象,可以说明人体的经络不是一个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逐渐出现更多经络存在的证据。例如在“天”和“人”两层必定也有其它经络存在的证据,还待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发现。
生物进化的过程,最早是从单细胞生物开始逐渐发展的,在早期简单的生物中,许多生物并没有大脑,却具有结缔组织(研究团队最早发现的经络组织),大脑是很高级的生物才具备的器官。从这个现象看来,主宰人体脏器运行的并不一定是大脑,更有可能是由经络系统直接调节和控制的。

27
发表于 2015-5-13 10:40: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8
发表于 2015-5-13 10:42: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0:54:57 | 只看该作者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5-5-10 13:00
(五)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指出了 ...

(六)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大量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经络的实质是什么?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各种假说。他们都从某一侧面涉及到了经络的实质,但尚需大量的、扎实的实验依据予以验证。
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看法大体上有以下3种观点:①“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②“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③“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0:55:39 | 只看该作者
1.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灵枢·经水》篇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有力地证明,古人对人体是进行过解剖研究的。有学者根据《内经》有关经络学说的记载,认为:第一,经脉循行路线,包括“目可视之”、“切可得之”、“刺可出血”、“行于脉内”的营血循行与“外可度之”、“刺可出气”、“行于脉外”的卫气循行两大体系。第二,营血循行体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的范畴;卫气循行体系,是与现代神经系统有关的体内感传结构,是目前研究经脉实质的重要对象和主要途径;并提出理论研究应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向体内感传结构进军,特别要从感觉神经生理、病理,尤其是功能等方面深入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8:53 , Processed in 0.069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