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节 《内经》与卜筮、巫祝、风角、星占-《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2:18 | 只看该作者
⑷相术……星占:《辞源·目部》:“相术:观察人的形貌,预言命运的一种方术。《三国志·魏·朱建平传》:‘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

《辞海》:“相术: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迷信之一。根据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形态、手纹等的迹象推算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寿夭等。因以相面貌和手掌为主,故亦称‘相面’或‘手相’。《汉书·艺文志》有《相人》二十四卷。著名的相书有《麻衣相法》、《水镜相法》等。”

望气:风水学术语。是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方法。(百度百科)

《辞源·月部》:“望气:古代迷信占卜法,望云气附会人事,预言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史记·文帝纪》:‘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

堪舆:即风水。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记》将堪舆家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民间亦呼之为“风水”。

《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百度百科)

《辞源·土部》:“堪舆:《汉书》八七上《杨雄传·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梢夔魖而抶獝狂。’注引张晏,以堪舆为天地的总名;孟康以堪舆为造图宅书的神名。《文选·甘泉赋》注:‘《淮南子》曰:堪舆行雄以知雌。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史记》一二七《日者传》有堪舆家。《汉书·艺文志》有《堪舆金匮》十四卷,列于五行家。后称相地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为堪舆家。”

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管子·水地》:“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百度百科)

《辞源·竹部》:“符瑞:祥瑞的征兆。犹言吉兆。《史记·封禅书》:‘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汉书》七七《刘辅传》上成帝书:‘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徵应,自然之占验也。’”

风角:所谓风角,指八风占术。李零说:“风角是以季节风的风向变换和冷暖强弱来说明阴阳二气的消长。”(《中国方术正考》)

《辞源·风部》:“风角:故占候之术。《后汉书·三十下·郎凯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又《八二上·谢夷吾传》:‘少为郡吏,学风角占候。’《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刘孝恭《风角》十卷,已佚。”

《后汉书·郎凯传》:“父宗……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李贤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

星占:用星象占卜吉凶的方法。所谓星象,是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通过观察星象以推测人事的吉凶,谓之星占。

《辞源·日部》:“星象:指星体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代天文术数家据以占验人事的吉凶。《后汉书·律历志》中贾逵论:‘愿请太史官日月宿薄及星度课,与待诏星象考校。’”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5:58 | 只看该作者
⑸阴阳、五行、历谱、杂占:术数之四种分类。

阴阳五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寝以相乱。”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十八·术数类》:“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寖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概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书相书;并而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杂技术之有成书者,亦别为一类附焉。中为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说,亦无是理,固儒者之一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可也。”

金栋按:中医的阴阳五行属方技类,与迷信术数的阴阳五行不同。亦即方技与数术不同(见上按语)。

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争鸣碎语·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说与儒家的阴阳五行说应有区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说,应与儒家的阴阳五行说有所区分。儒家用阴阳五行说以解释社会伦理、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不言而知其是唯心的。中医的阴阳五行说,是用以分析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内在动态,与管子、韩非、王安石、王夫之等用阴阳五行以说明物质世界,是一致的。”

历谱:历,推算日月星辰运行及季节时令的方法,即历法。谱,记录事物系统的书籍。

《说文新附·日部》:“历,历象也。”

《玉篇·日部》:“历,象星辰,分节序四时之逆从也。”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大戴礼·曾子天圆》:“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

《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高诱注:“历,术也。”

《新五代史·司天考》:“历者,有常之数也,以推寒暑。”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臣,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治也。”

杂占:卜筮之外的占卜术,如占梦、望气、堪舆等。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徵。《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而《诗》载熊罴虺(hui)蛇众鱼旐旟(zhao yu)之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春秋》之说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訞由人兴也。人失常则訞兴,人无衅焉,訞不自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桑谷共生,大戊以兴;鴝雉登鼎,武丁为宗。然惑者不稽诸躬,而忌訞之见,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伤其舍本而忧末,不能胜凶咎也。”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民间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

《辞源·佳部》:“杂占:占卜术。古代方士附会人事以占卜,诸如眼跳、耳鸣、喷嚏、鸟鸣等生活琐事,皆以为推断吉凶的依据,称杂占。《汉书·艺文志》有《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隋书·经籍志》有《太一式杂占》十卷、《鸟情杂占禽兽语》一卷、《周易杂占》十三卷、十一卷、九卷及《杂占梦书》一卷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6:57 | 只看该作者
⑹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律,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赵先生本书设专节即“第十二节《内经》与古代音乐”探讨之。

《大戴礼·曾子天圆》:“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王聘珍按:“律也者,六律六吕统谓之十二律也。”

《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以比黄钟之宫,是为律本。”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⑺五德终始: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五德终始的“德”运。(百度百科)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先秦哲学》:“亦称‘五德转移’。战国末驺衍关于历史变化的学说。《史记·封禅书》集解引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称引天地剖判未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异,而符应若兹。’认为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德性相克的循环变化,决定着历史上王朝的兴替和制度的改变。如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递嬗,是水(商)生木(周),木生火(汉)的结果(见《汉书·律历志》)。”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8:06 | 只看该作者
⑻太史公说阴阳家多忌讳,使人拘而多畏: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29:47 | 只看该作者
3【原文】从理性上讲,迷信术数本来不攻自破。求之社会实际则不然。汉武帝有意利用这一点。《史记·日者列传》说他“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大一家曰大吉。辨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五行者也。”以五行家为主和儒家独尊的思想背景是一样的。

上面的话,意在说明《内经》中有迷信术数内容完全是正常现象。如果一点也没有,那倒是怪事。现代医家都耻于同迷信术数家并列了。古人并不这样看。孙思邈说:“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也。”他主张大医要学习阴阳禄命、风角、星占、六壬、八卦。下面分别列举《内经》的有关内容,并与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作一简单比较。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30:41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求之社会实际则不然:心理需求使然。对于医学而言,某些精神-心因性疾病,使用迷信术数之法如占卜、巫术等,间或有效。

巫术是古代低级文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难登大雅之堂,并有一定的欺诈性,故多弃而不用。然民间时或用之,间或有效,故民间有些地方至今仍流传。

中国术数学源于原始社会先民的巫史文华,是由《周易》象数学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最初奠基于战国时期以驺衍为首的阴阳家学派,汉代盛行一时,汉末流入道教,为道教占验派所宗。占验派道士精研易理,推崇象数易学,并用之于社会、人事等未知事物的预测,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占验术数。在一定意义上说,术数学乃是一种杂有迷信成分的社会、人生预测学。无论是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还是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都没有消除人们对个人命运的困惑和对所受伤害的恐惧。人们对于复杂纷纷的社会前景和变幻不定的人生命运,在自力难以掌握的时候,便本能的借助他力趋吉避凶,寻求未来的预测方法。这种渴望预知的心理,无论是文明未开的古代初民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胡孚琛《四库全书术数丛刊·序》)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32:34 | 只看该作者
⑵建除家:古代称以观天象占测人事吉凶祸福为职业的人。

古代术数家以为天文中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种情况。后因以“建除”指根据天象占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方法。(百度百科)

《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何宁《淮南子集释》:“补曰:此建除法也。《史记·日者传》有建除家。”

丛辰(家):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阴阳五行配合岁月日时,附会人事,造出许多吉凶辰名,叫丛辰。(百度百科)

历家:历数家。研究历法的人。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百度百科)

天人家:不详。

大一家:即太一占。大一,即太一。用于定婚事日期。

《辞源·大部》:“大:通‘太’。《骈雅训纂》五《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別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也通‘泰’。”

《礼记·礼运》:“是故夫体,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郑玄注:“大音泰。”孔颖达《正义》曰:“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极大曰大,未分曰一。元气既分,轻清为天在上,重浊为地在下。”此大一,太极者也。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33:59 | 只看该作者
⑶人取五行者也: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当时皇帝下诏统一经学的《白虎通·卷四·五行》则专设“人事取法五行”一节来定法。内容颇多,现摘录与医学有关的一则如下:

《白虎通·五行》:“人有五脏六腑何法?法五行六合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篇:“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

又,《白虎通·性情》篇:“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乐动声仪》曰:‘官有六府,人有五脏。”五脏者何也?谓肝、心、肺、肾、脾也。”

又,《白虎通·五行》篇说:“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同于一行尊于天也。《尚书》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孔安国《尚书正义》:“《书传》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五行,即五材也。《襄二十七年·左传》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言五者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

木火土金水之五行次序,乃五行相生之次序也,为后起之次序。《内经》多以“金木水火土”为序,与《白虎通·五行》篇一致,是人用序而以相克为序置土用于末。如

《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
《素问·移精变气论》:“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

《素问考注》:“木火金水土,四时土用之序,出《家语》五帝廿四按:《孔子家语·五帝第二十四》“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次序与之异盖相生序而置土用于末者。木火土金水,是生序。水火金木土,是克序。金木水火土,用序是人用序,盖相克序而置土用于末。水火木金土,体序是人用序,即一二三四五之序。”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4:34:59 | 只看该作者
⑷儒家独尊: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接受。

《中国哲学大辞典·学派事件·事件会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文化里居于统治地位的口号。秦朝博士有七十人,其中既有《五经》博士,也有诸子传记以及方技数术博士。如伏生为治《尚书》博士,而黄疵为秦博士,则在名家(见《汉书·艺文志》)。又有占梦博士(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承秦制,汉初仍有博士七十人,‘但备员弗用’。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因窦太后好黄老言,受其干扰,当时未果。建元六年,窦太后卒。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对策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武帝采纳这一建议,罢黜百家博士,只立《五经》博士。从而确立了儒学和儒家经典的权威性的统治地位,而儒家以外的诸子学,由于无进身之路,日益衰微。《汉书·武帝纪赞》:‘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董仲舒传》亦云:‘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后世将这一政策概括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 12:56 , Processed in 0.0943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