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骨伤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46: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一)浮脉
    轻按应指即得,重按之后反觉脉搏的搏动力量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在新伤瘀
    肿、疼痛剧烈或兼有表证时多见之。大出血及长期慢性劳损患者,出现浮脉时说明正气不
    足,虚象严重。
    (二)沉脉
    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一般沉脉主病在里,骨伤科的内伤气血、腰脊损伤疼痛时多见
    之。
    (三)迟脉   
    脉搏至数缓慢,每息脉来不足四至。一般迟脉主寒、主阳虚,在伤筋挛缩、瘀血凝滞等
    证常见。迟而无力者,多见于损伤后期气血不足,复感寒邪。
    (四)数脉
    每息脉来超过五至。数而有力,多为实热;虚数无力者多属虚热。在一般损伤发热时多
    见之。浮数热在表,沉数热在里。
    (五)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充实而有力。主痰饮、食滞。在胸部挫伤血实气壅时
  及妊娠期多见之。
    (六)涩脉
    脉形不流利,细而迟,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精血不足。损伤血亏津
    少不能濡润经络的虚证、气滞血瘀的实证多见之。
    《四诊抉微》载:“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夫所谓不出六者,
    亦为其足统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故有以上述六脉为纲的说法。
    (七)弦脉
    脉形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诸痛,主肝胆疾病,阴虚阳亢。在胸胁部损伤及各种损伤
    剧烈疼痛时多见之,还常见于伴有肝胆疾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证的损伤患者。弦而有力
    者称为紧脉,多见于外感寒胜之腰痛。
    (八)濡脉
    与弦脉相对,浮而细软,脉气无力以动。气血两虚时多见之。
    (九)洪脉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浮大有力,应指脉形宽,大起大落。主热证,在经络热
  盛、伤后血瘀化热时多见之。
    (十)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多见于虚损患者,以阴血虚为主,亦见于气虚或久病体弱患者。
    (十一)芤脉
    浮大中空,为失血之脉,在损伤出血过多时多见之。
    (十二)结、代脉
    间歇脉之统称。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为结脉;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
  复动,止有定数为代脉。在损伤疼痛剧烈,脉气不衔接时多见之。
    骨伤科脉法的纲要,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瘀血停积者多系实证,故脉宜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洪大者顺,沉细者恶。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48:1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2,亡血过多者多系虚证,故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故沉小者顺,洪大者恶。
    3.六脉模糊者,证虽轻而预后不佳。
    4.外证虽重,而脉来缓和有神者,预后多良好。
    5.严重损伤,疼痛剧烈,脉多弦紧,偶然出现结代脉,系疼痛或情绪紧张而引起的暂
    时脉象,并非恶候。
    二、摸法
    摸法又称摸诊。通过医者的手对损伤局部进行认真触摸,以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判断
    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在没有X线设备的情况下,通过长期临
  。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运用摸法,也能够对许多损伤性疾病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摸法
    的用途极为广泛,在骨伤科临床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一)主要用途
    1.摸压痛: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程度来鉴别损伤的性质种类,直接压痛可能是局
    部有骨折或伤筋,而间接压痛(如纵轴叩击痛)常提示骨折的存在。长骨干完全骨折时,在
    骨折部出现环状压痛。斜形骨折时,压痛范围较横断为大。压痛面积较大,程度相仿,表示
    是伤筋。
    2.摸畸形:当发现有畸形时,结合触摸体表骨突变化,可以了解骨折或脱位的性质、
    位置、移位方向以及呈现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情况。
    3.摸肤温:根据局部皮肤冷热的程度,可以辨别是热证或是寒证,并可了解患肢血运
  情况。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积瘀化热、感染;冷肿,说明寒性疾患;伤肢远端冰凉、
  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表示血运障碍。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4.摸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
    向出现了活动即为异常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检查骨折病人时,不要主动寻找异常
    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
    5.摸弹性固定:脱位的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在摸诊时手中有弹力感。这是
  关节脱位特征之一。
    6.摸肿块:首先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是骨
    性的或囊性的,还须触摸其大小、形状、硬度,边界是否清楚,推之是否可以移动及表面光
    滑度。
    (二)常用手法
    1.触摸法:即用手指置于伤处细心触摸,范围先由远端开始,逐渐移向伤处,通过对
    伤处的触摸,辨明损伤的局部情况。了解损伤和病变的确切部位,有无畸形、摩擦征,及皮
    肤温度,有无波动感等。   
    2.挤压法:用手挤压患处上下、前后、左右,根据力的传导作用来判断骨骼是否折断。
    检查肋骨骨折时,常采用手掌分别按胸骨及相应的脊骨,进行前后挤压。检查骨盆骨折时,
    常采用两手挤压两侧髂骨翼。此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检查骨肿瘤或感染患者,不
    宜在局部大力挤压。
    3.叩击法:本法是利用拳头对肢体远端的纵向叩击所产生的冲击力来检查有无骨折的
    一种方法。检查股骨、胫腓骨骨折,可采用叩击足跟的方法。检查脊椎损伤时可采用叩击头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49: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顶的方法。检查四肢骨折愈合情况,常采用纵向叩击法。
    4.旋转法:用手握住伤肢远端,作轻轻的旋转活动,以观察伤处有无疼痛、活动障碍
    及特殊的响声。本法常与屈伸法配合应用。
    5.屈伸法:用一手握住关节部位,另一手握伤肢远端,作屈伸活动,若关节部位出现
    剧痛,说明有骨与关节损伤,根据屈伸的度数可了解关节活动功能。旋转法与本法常与患者
    主动的屈伸与旋转活动进行对比。
    摸诊非常重视对比,医者在摸诊时,须善于将患侧与健侧作对比,而后才能正确地分析
    通过摸诊所获得的资料。应用四诊辨证时也常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帮助诊断。如望诊与量
    法主要是患侧与健侧比形态、比长短、比粗细、比活动功能等;此外,治疗前后的对比,如
    对骨折、脱位复位前后的对比,功能恢复过程的对比,对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有帮助。
    第五节  骨伤科常用现代诊断检查
    一、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应用X线对疾病进行检查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1895年伦琴(Rontgen)发
    现X线。X线诊断目前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
    X线所以能用于临床诊断,首先是根据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可摄影的特性,
    其次是人体各种器官、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自然差别以及造影剂的应用。
    骨伤科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是摄片,也称平片。通常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成角
    的X线投照摄片,使人体各部位结构清晰地、立体地显示于X线摄片上。透视适用于四肢
    明显的骨折或脱位的诊断、整复后复查。骨折整复操作时,应尽量减少使用X线透视,切
    忌骨折整复在透视下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透视与摄片互相辅助。
    骨伤科常用的X线检查一般常采用正、侧位,这样使被查部位能显出较完整的投影。
    侧位投照有过多的骨骼影像相重叠时(如手、足等),应采用斜位。
    当被检查部位在侧位投照时与身体其他部位相重叠,首次检查应当只照正位,如有需要
    再加照其他位置,如骨盆、髋、肩及锁骨等。于正位投照时,遮蔽影像太浓密,就应只照侧
    位,如跟骨、髌骨等,需要时再加照轴位。
    当诊断需要时可酌情分别采用某些特殊X线检查。如软组织摄片、断层摄片、立体摄
    片及应力下摄片等。
    二、电子it算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
    1969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首先设计出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装置。我国自1978年以
    来,相继开展了此项检查技术,并且很快发展,在骨伤科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Cr是以X线束从多个方向对身体被检查的某一断层层面进行投照,电子计算机将测得
    的透过人体的X线量转变成数据后,又复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图像。电子计算机分辨率极高,
    能很清楚地反映出异常病变的图像,从而使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确诊率显著提高。
    骨伤科四肢骨关节的疾病用普通X线片检查,基本上能满足诊断的需要,只有普通X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线片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才运用CT进一步检查来诊断。
    CT能从横断面来了解脊椎、骨盆、四肢骨关节的病变,不受骨阴影重叠或肠内容物遮
    盖的干扰,具有很大优越性。CT对骨肿瘤的诊断是十分有价值的。CT还能对胸部、腹部、
    盆腔脏器损伤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由于CT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病变处的微小改变都能
    显示出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骨伤科一些疾病的诊断率。
    三、磁共振显像(MRl)
    磁共振显像技术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项新兴的诊断技术,由于它在提供组织化学信息方
    面的潜在能力,以及对人体没有因放射性引起的电离损害作用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众所瞩目
    的医用图像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973年Lauterbur第一个提出了磁共振的概念。质子从外加的射频脉冲中获得能量,受
    激发而发生“共振效应”,并以共振频率将能量放射至周围环境,这种能量可被检测出来称
    为磁共振信号。信号的强弱在人体各部分根据质子的不同差数、活动质子的密度、质子的分
    子环境、温度与粘稠度等因素而有差异。磁共振器中的电子计算机利用磁共振信号的强弱重
    组信息,从而得到各种脏器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图像。
    不同组织在MRI图像上可显示不同的灰阶,其信号强度表现如下:
    1.高信号强度:脂肪、髓质骨。    ·
    2.中等信号强度:肌肉、透明关节软骨。
    3,低的信号强度:肌腱、韧带、关节囊和纤维软骨。
    4.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皮质骨、空气、韧带和肌腱、纤维软骨。
    5.可变化的信号强度:充满液体的结构(关节渗出、鞘膜囊)、炎症或水肿的组织、新
    生物的组织、血肿。
    另外,血管中血流速度可影响信号的强度,血液正常流动时不产生信号,但在血液流动
    减慢或停止时,受累的血管发生增强的信号。
    MRI在显示颅底及后颅凹的疾病方面明显较CT好,是诊断枕骨大孔部位病变最好的方
    法,对脑干、大脑的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
    MRI显像对发现脊髓和髓核病变也很有优势,目前认为MRI成像较CT好,可以作为
    检查脊髓和髓核病变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例如诊断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脱髓鞘疾病、
    骨转移瘤、椎间盘突出等。
    MRI的缺点是断层间隔大,不如CT检查精细,可能遗漏细节;且对骨化、增生信号
    弱,不能显示明显图像;椎管狭窄的病变显示比不上CT;此外,如患者体内带有金属则不
    宜作MRI检查。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趋骨性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注人人体后,由扫描仪或丁照
    相仪探测,使骨骼显影成像,以观察骨病变的新技术。
    骨显像剂能使骨骼显像是因为骨骼内存在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和未成熟的骨母质,与显像
    剂具有亲和能力,或进行离子交换(女1185Sr、18F),或进行吸附与结合(如99roTc或n3mln标
    记的磷酸化合物)。由于这些物质具有放射性,故能使骨骼显像。其分布与骨代谢活性相一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2: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致。当骨骼有病变时,会发生骨质破坏及骨质修复两种改变,使放射性显像剂在病灶部位相
    对减少形成“冷区”或沉积增加形成“热区”。根据体内各部位放射性核素分布的情况,可
    以了解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变化。近年来ECT骨扫描的发展,能够对全身骨骼系统
    进行骨扫描,并能定量计数。但唯一缺点是对骨疾病缺乏定性诊断。
    骨伤科常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协助诊断骨骼系统疾病。99mTc磷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骨显
    影剂,有较强亲骨作用,血液清除率快,由于骨骼摄取量高,所以骨骼显像清楚。它最大的
    优点是比X线检查早3—6个月发现病灶,其阳性发现率比X线检出率高25%。全身骨骼均
    可进行扫描。用此核素来检查骨骼系统疾病,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原发性恶性肿瘤:核素显像对诊断原发性骨肿瘤无特异性,但恶性骨肿瘤对核素聚集比
    度较高。核素骨显像对原发性骨肿瘤的应用价值主要是确定放射治疗的照射野、截肢范围和
    活检定位。
    骨转移灶:骨丫显像可比X线检查早3—6月发现转移病灶。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应定
    期作全身骨丁显像,以便及时了解有无早期骨转移。
    骨病: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早期表现为股骨头局
    部出现放射性减低区或缺损区;中期表现为在缺损区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浓集反应;
    晚期表现为整个股骨头呈放射性浓集区。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对各种骨代谢疾患,
    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病、骨关节病等,均可利用核素显像进行诊
    断,
    确定移植骨的血液供应及移植骨的存活情况:X线血管造影术虽可了解吻合血管通畅与
    否,但吻合的血管内膜异常敏感,碘油造影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而使用核素造影则无此危
    险。可在手术后10天左右进行,如血运畅通或移植骨有代谢能力时,则会在该处出现浓聚
    区。
    五、超声诊断
    自1942年奥地利K.T.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探测颅脑以来,迄今为止仅有几十年
    的历史。我国从1958年开始应用超声诊断,目前应用的仪器类型、探查方法逐渐增多,诊
    断的疾病也日趋广泛,并在研究各种新的显像和探查技术。
    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超声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不同的声阻
    抗的界面时,声能就发生反射折回,超声仪将这种声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再将这些信号放
    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将回声转换成的电信号显示为振幅高低不同的波形,是A型超
    声诊断法;显示为光点扫描时,就是M型超声诊断法;显示为辉度不同的光点,进而组成
    图像的,即.B型超声诊断法;显示超声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所产生的差频时,即D型
    超声诊断法。
    骨伤科超声诊断常用于:
    颅脑外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用超声示波诊断法(A超)可探查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血
  肿,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但目前多为CT等所替代。
    脊柱及椎管内疾患:用探头从多个方向行正中纵切面和左右斜切面探查,可清晰地显示
  出椎管及其组织的关系。因此对椎管的肿瘤、黄韧带肥厚、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的诊断有一
  定价值。另外尚可用来诊断四肢骨和软组织的损伤或肿瘤。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2:5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六、肌电图检查(MEG)
    应用记录与分析肌肉生物电,以了解运动单位的状态,评定和诊断神经肌肉功能的方
    法,称为肌电图检查。    .
    肌电图检查的工作原理是用特制的皮肤电极或针电极,将肌肉的动作电位引出,经过肌
    电仪的放大器、阴极示波器、扬声器等装置,并以图像显示出来。根据不同波形变化,对动
    作电位的时限、波幅、波形和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被检查者主动放松、小力收缩及最
    大力收缩三个时相的表现,可协助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以供临床诊断参考。
    检查时患者平卧位,受检部位体表作常规消毒,将已消毒的针电极插人被检部位的肌
    肉,分别观察在插针时、肌松弛时和肌随意动作时的生物电活动。
    (一)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在向肌肉插入电极时,能引起运动单位短暂的电位发放,这种瞬间电位
    变化,称为插入电位。
    2.电静息:肌肉完全松弛后,无肌电位出现,肌电图上呈一条直线,称电静息。
    3.运动单位电位:当肌肉作轻微收缩时,可出现单相波、双相波或三相波,时限(持
    续时间)为3—15ms,波幅为100—200t.tV,频率每秒5一10次。在肌肉分别作轻、中、重
    三种用力状态下,电位变化分别呈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二)异常肌电图
    1.纤颤电位: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出现。由于肌肉失神经控制,肌纤维对血内微量乙
    酰胆碱敏感。当肌肉松弛时,不呈电静息波形,反而由于自发性收缩而产生纤颤电位。肌电
    图特点为短时限(1—2ms)、低电压(10—100ttV)。一般是两相或三相,放电间隔多不规
    则
    2.束颤电位:多在前角细胞损害,神经根受刺激时出现。肌肉松弛时,由一个运动单
    位自发产生的电位为束颤电位。波幅为100—2000bV,时限为3—15ms,频率极不规则。
    3.多相电位:当神经部分损伤而肌肉收缩时,由于各肌纤维不能同时活动,因此出现
    4—5相以上的多相运动电位。波形复杂,有时不但相位多,且波幅也高,可达4—5mV,甚
    至10rev以上,故又称巨大电位。
    4.单纯相电位:当神经严重损伤而肌肉强力收缩时,由于参与的运动单位有限,不能
    呈现干扰相,而只出现多相的孤立电位。   
    5.肌病电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和没有神经损伤的萎缩肌肉在收缩时,常出现多相
    小电位。波幅小,为50—300ltv,时限5—20ms,频率每秒10—40次,亦称肌营养不良电
    位。    ;
    骨伤科肌电图检查诊断常用于:
    (1)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及肌原性疾病:应用肌电图检查可以区分神经原性肌萎缩、肌原
    性肌萎缩及其他原因所致肌萎缩。表现为神经原性肌萎缩可见纤颤电位,肌原性肌萎缩出现
    肌病电位。
    (2)周围神经损伤:肌肉部分失神经支配时,出现纤颤电位,当肌肉收缩时出现运动单
    相电位、多相电位。完全失神经支配时,除出现纤颤电位,无任何运动单位电位。数月后,
    肌电图上仍无任何运动单位电位再现,常提示神经完全断裂。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3: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3)神经压迫性疾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内肿瘤,常压迫一个或多个神经
  根,受压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失神经的肌电图改变,并可根据出现异常肌电位肌肉的神
  经节段判断病变的位置。如脊髓型颈椎病,涉及双上肢;根型颈椎病,可为双侧,但大多数
  为单侧发病;若外展小指肌有异常肌电图,而外展拇短肌正常,结合临床有尺神经受累现
  象,则考虑下位颈椎的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L4-5或L5-S1。L3-4椎间盘突出压迫
  L4神经根,股四头肌、内收肌有异常肌电图征;L4-5椎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根,臀中肌、
  足拇长伸肌、趾长伸肌有异常肌电图征;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腓骨长、短肌,
  小腿三头肌及臀大肌出现异常肌电图征。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3: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第四章治法
    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
    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
    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普济方·折伤门》曰:  “凡从高处坠下,伤损肿痛,轻者在外,涂敷可已;重者在内,
    当导瘀血,养肌肉。宜察浅深以治之。”又说:“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   
    外固,经隧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
    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以伤复也。”阐明了局部损伤和整体的
    关系,在治疗时必须互相兼顾,从整体观念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两种,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
    用。
    第一节  内治法
    本法是通过服药以达到全身性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根据损伤的轻重、缓急、虚实、久
    暂等具体情况采用先攻后补、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等不同治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说:“今之正骨科,即主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
    ……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临床一般采用三期辨证。
    初期一般在伤后l一2周内,多用“下法”或“消法”;中期在损伤后3—6周,多用“和”、
    “缓”两法;后期为损伤7周后,多施“补”、“温”两法。
    一、损伤初期
    损伤初期有瘀者,宜采用攻下法或消法。但血与气是互相联系的,在治疗时要治血与理
    气兼顾。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
    (一)攻下逐瘀法
    《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故受
    伤后有瘀血停积者宜采用攻下逐瘀法。本法适用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腹胀拒按,苔
    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黎洞丸等。
    攻下逐瘀法属峻下法,常用苦寒泻下以攻逐瘀血,通泻大便、积滞,药力峻猛,对年老
    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为宜,可改用润下
    通便方药。
    (二)行气活血法
    又称行气消瘀法,为内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结者
    散之”。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结则血瘀。同时,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
    血不去则新血不生。适用于损伤后形成的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4:3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桃仁四物汤、复元
    活血汤、活血止痛汤,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金铃子散,行气与活血并重
    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临证可根据损伤的不同,或重于活血化瘀,或重于行气,或
    活血与行气并重而灵活选用。    ·
    行气活血方剂一般并不峻猛,如须逐瘀,可与攻下法配合。
    (三)清热凉血法
    本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两法。跌打损伤后热毒蕴结于内,引起血液错经妄行或创
    伤感染、火毒内攻等,宜采用清热凉血法。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有加味犀角地黄汤、五味消
    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等。
    清热凉血法属清法,方剂以寒凉药物为主,故应用时要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
    停。·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出血不多的疾病时常与消瘀和营药同
    用。出血过多时,还须辅以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气随血脱,常用的方剂有独参汤、当归补血
    汤等,必要时还当结合输血、补液等疗法。
    二、损伤中期
    损伤中期经过治疗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减轻,但瘀肿虽消未尽,筋骨虽连而未坚,
    故宜采用和法,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一)和营止痛法
    适用于损伤中期,虽经消下等法治疗,但气滞瘀凝,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
    恐伤正气者。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二)接骨续筋法
    适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瘀肿已化或渐趋消散
    或尚有瘀血未去者。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新血不生则骨不能合,筋不能续,故宜采用接骨
    续筋法。本法以接骨续筋为主,佐以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
    丹,接骨紫金丹等。
    (三)舒筋活络法
    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再佐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
    络。适用于骨折、脱位、伤筋的中期,肿痛缓解后而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有风湿,
    受伤之处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舒
    筋汤、蠲痹汤等。
    三、损伤后期
    损伤后期正气必虚,因此在后期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气血,对加速损伤修复有重要作
    用。《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故应采用补法。常用的有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
    法、补益肝肾法。
    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者宜采用温经通络法。
    (一)补气养血法
    本法应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久伤多虚”,凡外伤筋骨,内伤气
    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活动,体质虚弱会出现气血亏损、筋骨萎软或迟缓愈合等证候。宜采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5:55: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用补气养血法,但补气、补血可各有重点。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
    珍汤等。
    (二)补养脾胃法
    本法适用于损伤后期,正气耗伤,脏腑功能失调,或伤后缺少活动,而导致脾胃虚弱,
    运化失职,营养之源日绌,四肢疲乏无力,肌肉萎缩,筋骨损伤修复缓慢,脉象虚弱无力
    等。治疗宜采用补养脾胃法,以促进气血生化,使筋骨肌肉加速恢复。所以调养脾胃为损伤
    后期常用的调理方法。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等。
    (三)补益肝肾法
    本法又称强壮筋骨法。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损伤必内动于肝肾,故欲筋骨强劲必求之
    于肝肾。骨折、脱位、筋伤的损伤后期,年老体弱,筋骨萎软,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而
    肝肾虚弱者,常采用补益肝肾法。在应用时要注意肝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肾的阴阳偏衰。肝
    为肾之子,《难经》说:“虚则补其母”,故肝虚者应注意补肾,滋水生肝。常用方剂有壮筋
    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养筋健骨汤,肾阴虚用四物汤加左归丸,肾阳虚用四物汤加右归丸。
    (四)温经通络法
    本法属温法,血气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行畅利,寒则涩而不流。本法应用温性、热性的
    祛风、散寒、除湿药物,并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药,以达到驱除流注于骨节经络之风寒湿
    邪,使血活筋舒、经络通畅。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
    寒湿邪乘虚人络,遇天气变化则局部症状加重者,及陈伤旧疾的治疗。常用方剂有麻桂温经
    汤、大红丸、乌头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以上治法,在临证应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治疗骨折,在施行手法、夹缚固定等外
    治法的同时,内服药物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
    养血、强壮筋骨为主。若骨折后肿胀疼痛不严重者,往往在初期可直接用接骨续筋之法,稍
    佐活血化瘀之药;扭挫伤筋的治疗,初期也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则用舒筋活络法,后期使
    用温经通络,并适当结合强壮筋骨的方法;开放性损伤,在使用止血法后,也应根据证候而
    运用上述各法。如失血过多者,开始即须用补气摄血法急固其气,防止虚脱,出血停止后,
    仍须补而行之。临证时变化多端,对上述分期治疗原则,必须灵活变通,正确辨证施治,不
    可拘泥和机械地分期。
    内治药物的剂型有汤剂、丹剂、丸剂、散剂、药酒等,近代剂型改进,常用的有片剂、
    冲剂、糖浆合剂,针剂亦有应用。丹剂、丸剂和散剂,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适用于仓猝
    受伤者,常用的有夺命丹、玉真散、三黄宝蜡丸、跌打丸等;药酒能助药力,行药势,多外
    用于无伤口之扭挫伤、陈伤,兼风寒湿邪者,常用的有损伤药酒等。
    第·二节  外治法
    外治法是指用药物、手法、夹缚固定、牵引、手术疗法和练功疗法等对损伤部位进行治
    疗的方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外用药物
    骨伤科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伤患局部的药物。临床外用药物大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4:34 , Processed in 0.0566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