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到90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界与医学界进行了中西科学、中西医学与中西哲学的系列探讨,同期大量系统科学、新老三论、人工智能、周易哲学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著作翻译出版。因国际行为医学、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综合治疗的形成,以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1992年4月份,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与《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在广州召开了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讨会,大会上曾邦哲(曾杰)提出了系统医药学(systems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的概念与人体经络系统机能模型,阐述了神经、内分泌、免疫与血管系统的机能活动与经络系统,以及奇经八脉与奇恒之腑的关联,论述了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五行模型是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代谢系统稳态模型,以及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细胞系统与基因、蛋白质、脂类等分子系统的双向调控生命活动与发育的过程。
3)2001年WolkenhauerO.6月(9月出版,提到Principia Cybernetica Web - 2000年元月链接曾邦哲的生物系统论)、Ideker T & Hood L9月和Kitano H.10月(MIT出版2000年会议论文集)等发表文章论述系统生物学的系统理论、组学生物技术和生物计算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