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连载——哲医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10-6 08:43:44 | 只看该作者
       “气脉”是什么?请详细解释,气脉与血脉的关系。“气脉”的出处?
22
发表于 2013-10-6 18:26:32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0-5 20:55
凭主观感受判断,往往靠不住。尤其是做学问。

想看到的内容已经在网上知道了,先生您要知道现在是网络时代了哈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07:1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0-6 23:24 编辑

对“经脉之始生”确实有解释,见于《灵枢•经脉篇》。原文记载的是雷公提出“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作了回答。这是《内经》成书时对“经脉之始生”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古代医家对“经脉之始生”的原始记载,只要把原文理解透,足以说明,“经络”不是在母腹内生长发育而成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人出生时,已发育成的脏腑和组织结构,各有各的解剖位置,各有各的形态,没有“经络”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关于“经络”的产生,《灵枢•经别篇》已经说明,“阴阳诸经”是古代医家创建的,是按“六律”创建的,即“六律建阴阳诸经”。“建阴阳诸经”的过程,是十二经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经络”起源的过程。《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篇》的记载也可证实,经络系统最初的框架,是十二经的“根”和“结”,确实是古代医家创建的。所谓“根”,是“经”的起点,“结”是“经”的另一端。“根”和“结”之间,是十二经最早的直行主干。在“根”和“结”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多次充实、修改和调整,逐渐形成了复杂体系。此外,《难经》可以说明,奇经八脉是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的。
       《人体经脉漆雕》、《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等古文献,不仅能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从无到有的过程,还能体现经络学说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历史,根据这些文献的记载和《内经》对“经络”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仍可把经络学说的真面目重新挖掘出来。
      【5】根据史学研究,在中国历史上,“阴阳”这个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夏朝《连山》一书始有“阴阳”的萌芽。此前,由于“阴阳”的基本概念尚不明确,所以,早期的医学领域,没有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没有经络学说。
       中医学从春秋初期逐渐引用“阴阳”的概念。战国时期,《内经》问世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已成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历史可以证明,经络学说是春秋战国期间形成的。这一时期对经络学说的记载,最能说明经络学说的真面目。其中,《人体经脉漆雕》、《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对“经络”的记载尚不完整,《内经》和《难经》的记载已经达到了比较系统的程度。
       史学研究表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家从哲学领域引进到中医学领域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原属古代哲学领域的方法论学说。阴阳学说以“阴”和“阳”为论理工具,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论理工具。所以,在中医学领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是哲学方法论,“阴阳”和“五行”属于哲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引进到医学领域以后,阴阳五行学说才成了中医学的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不是引进的,而是古代医家在春秋战国期间独创的,以哲学领域的“三阴三阳”和医学领域的“气脉”为主要基础,充实了人体主要部位和主要结构的阴阳属性、脏腑组织器官的位置和生理病理、腧穴、以及天体运行规律等很多内容,是多学科互相交叉,逐渐形成了系统方法论学说,相当于具体科学方法论。“经”和“络”,相当于具体科学方法的论理工具。所以,在中医学领域,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是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古代医家把阴阳五行学说引进到中医学领域以后,在“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开创了经络学说。因此,春秋战国期间,中医学有了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也就有了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这是更加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由这个方法论体系逐渐完整的过程可知,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引进了阴阳五行学说以后创建的。
     《内经》和《难经》的记载表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不是同时产生的,古代医家是先创建了十二经,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了奇经八脉。
       按古代律历之数,十二经是“六律”的形式,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是“八肱”的形式,即“四隅”和“四方”。“三阴三阳”为“六合”。“四隅”和“四方”为“八肱”。在古代,地理学领域的“六合”和“八肱”,代表整个宇宙。医学领域的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代表整个宇宙和整个人体。所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合起来,相辅相成,是个完整体系。
       “整体观念”的世界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医家对“气脉”和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系统认识,为古代医家创建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奠定了基础。

      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合起来,是“六合”和“八肱”的形式,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联系性和有序性。既能体现“整体观念”的世界观,又能体现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原理和系统方法,还能把人体气血运行规律、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位置、阴阳属性、生理病理特点、互相联系、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等体现出来。比较而言,这比阴阳五行学说更能解决医学领域的具体问题。比如,十二经以手六经象天,足六经象地,奇经八脉代表八方,把人的气脉、血脉、筋骨、肌表、各脏、各腑、各器官,都规范了阴阳属性,联成整体,可以体现人与天地四时、星宿、方位、十二月、十二时、十二节、十二气、十二经水等多方面的对应关系,可以体现人体各脏、各腑、各部位、各组织器官的阴阳属性、位置、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很多方面。所以,中医学阐释人与天地相应、阐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以及气血运行、津液输布、病邪传变、疾病的轻重和性质、乃至理论创新、开创诊疗方法、确立“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阐释腧穴和药物的治疗作用,都是用“经”和“络”。显然,“经”和“络”在中医学各个领域的实际作用,相当于具体科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

       以上说明,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独创的,“经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概括整个人体和整个宇宙的复杂体系。但是,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并没充分体现出来,其原因,就是经络学说的真面目已逐渐埋没了。
       【6】在古代,中医学把人体和天地自然看成统一整体,把人体和天地自然综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整体观念”为世界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方法论,以经络学说为具体科学方法论,以“阴阳”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哲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以“经”和“络”为具体科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对铸就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中医学在春秋、战国、秦汉、乃至隋唐时期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在科技水平较低和解剖学手段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形成系统理论,不断开创诊疗方法,确立“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临床各科取得显著疗效,主要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但是,经络学说形成后,在传承过程中,受文献资料曾经丢失、文字和语法不断变化、语言隔阂、以及《灵枢》原文对“经络”的解释太难理解等多方面影响,到了近代,逐渐埋没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已说不清“经络”是什么,甚至,已经歪曲了“经络”的作用。比如,古代医家对人体进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以经脉为纪”,是把人的脏腑、器官、头颈、胸腹、躯干、四肢、气脉、血脉、体表、腧穴、病证分别归属各“经”,并与天体运行、河流分布、五运六气、一年四时、十二月、十二节、十二气、十二辰、方位、空间等建立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中医学的理论创新和诊疗方法创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近代以来,已经把“经络”说成是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误认为人的身体上长着“经络”,把古代医家创建的论理工具误认为是人身体上的一种组织或一种结构,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若不把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挖掘出来,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必然会有错误。对“经络”的研究,必然陷入误区。
       【7】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引自《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三章经络系统简表)这种说法,已经把经络系统的组成搞错了。比如,最明显的错误是:经脉系统不应该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系统不应该包括浮络、孙络和脾之大络。因为,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根本不是经脉,而是筋和肌表。并且,浮络、孙络和脾之大络不是“经”的分支,不属于络脉系统的一部分,而

24
发表于 2013-10-7 10:39:02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医家对人体进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以经脉为纪”,是把人的脏腑、器官、头颈、胸腹、躯干、四肢、气脉、血脉、体表、腧穴、病证分别归属各“经”,并与天体运行、河流分布、五运六气、一年四时、十二月、十二节、十二气、十二辰、方位、空间等建立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中医学的理论创新和诊疗方法创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经脉是什么?经脉、经络、血脉、气脉是什么关系?如果这些基本概念不清楚,以下的联系就无从谈起。请举例说明例如足三里这个穴位是在哪个经脉、哪个经络、哪个气脉、哪个血脉上?
25
发表于 2013-10-7 10:57:29 | 只看该作者
人身上有经络吗?
26
发表于 2013-10-7 11:00:25 | 只看该作者
人身上要是没有经络,那这中医的问题可就大了,想好了再说。
27
发表于 2013-10-7 11:04:3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考证只是考证方法之一,文字考证并非绝对可靠,有很多专家考证来考证去就是死到文字堆里了。
28
发表于 2013-10-7 12:07:04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3-10-7 03:00
人身上要是没有经络,那这中医的问题可就大了,想好了再说。

    好像是自问自答?
29
发表于 2013-10-7 12:1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3-10-7 12:14 编辑

不是的,您请看:
       【6】在古代,中医学把人体和天地自然看成统一整体,把人体和天地自然综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整体观念”为世界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方法论,以经络学说为具体科学方法论,以“阴阳”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哲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以“经”和“络”为具体科学方法论的论理工具,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对铸就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中医学在春秋、战国、秦汉、乃至隋唐时期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在科技水平较低和解剖学手段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形成系统理论,不断开创诊疗方法,确立“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临床各科取得显著疗效,主要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但是,经络学说形成后,在传承过程中,受文献资料曾经丢失、文字和语法不断变化、语言隔阂、以及《灵枢》原文对“经络”的解释太难理解等多方面影响,到了近代,逐渐埋没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已说不清“经络”是什么,甚至,已经歪曲了“经络”的作用。比如,古代医家对人体进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以经脉为纪”,是把人的脏腑、器官、头颈、胸腹、躯干、四肢、气脉、血脉、体表、腧穴、病证分别归属各“经”,并与天体运行、河流分布、五运六气、一年四时、十二月、十二节、十二气、十二辰、方位、空间等建立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中医学的理论创新和诊疗方法创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近代以来,已经把“经络”说成是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误认为人的身体上长着“经络”,把古代医家创建的论理工具误认为是人身体上的一种组织或一种结构,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若不把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挖掘出来,经络学说的现代理论必然会有错误。对“经络”的研究,必然陷入误区。
30
发表于 2013-10-7 16:13:5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论理工具的经络与真实客观存在的经络、在我们大脑中存在的经络、运用图形符号表示出来的经络之间是什么关系?
    经络图形(十四经脉线)是经络的代表符号,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人体内根本不存在图形标示的十四经脉线那样的经络?
    经络是一种功能,完成这种功能是人体内许多组织、器官、结构共同完成的?
    经络是具体科学的论理工具,例如:《伤寒论》中的六经、《内经热病》中的六经传变、药物归经等等。
    经络与阴阳五行学说一样是方法论,是论理工具,不同的是经络是具体科学方法论、论理工具,阴阳五行是哲学方法论、论理工具?

    请作者把以上概念首先交代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54 , Processed in 0.0837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