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9-17 12:55:4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9-17 11:39
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几年未见,都成熟了许多,应该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
  春秋战国早期,阴阳学说与五 ...

从或然性到必然性,除了反复实践和科学实验,还有别的办法吗?
22
发表于 2013-9-17 14:46:01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赞成18楼中西融合观老先生所言“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几年未见,都成熟了许多,应该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
  有什么问题,大家不能心平气和的沟通、讨论呢?没准等将来见面时还互为不好意思了吧!
23
发表于 2013-9-17 16:07:44 | 只看该作者
     从或然性到必然性,除了反复实践和科学实验,还有别的办法吗?
    以我现在的水平,恐怕只有这些了。请先生赐教。

     直觉、心血来潮、返观内视、梦境、第六感觉、幻觉、催眠术中、酒后吐真言这些被平时正常思维掩盖的经验、思维,一旦被释放出来,可以显示出意想不到的真理。但是,他们仍然来自于实践、经验,只是还没有来得及被充分认识到而已,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
24
发表于 2013-9-17 16:37: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9-17 16:07
从或然性到必然性,除了反复实践和科学实验,还有别的办法吗?
    以我现在的水平,恐怕只有这些了 ...

从或然性里看到必然性,这个需要一点点智慧,是吧?直觉、心血来潮、返观内视、梦境、第六感觉、幻觉、催眠术中、酒后吐真言这些都不要考虑,这会把你引到沟里去。
25
发表于 2013-9-17 17:25:19 | 只看该作者
    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
   其解释之一是:聪明才智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不是绝对的。阴阳五行学说不是一个人的智慧能够创造的,是古代人民的共同智慧创造的。
   个人水平有限, 请先生赐教。一点点智慧。
26
发表于 2013-9-17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脱题了,还是讨论五行学说吧。
27
发表于 2013-9-17 20:12: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理论核心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七情病因、证候及辨证论治;所谓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核心,并从哲学的角度影响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诸多学科的发展,如天文、地理、军事等。中医是中医,阴阳五行是阴阳五行,不能将中医等同于阴阳五行,将医学等同于哲学。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强调的是对立统一,五行的思想包含着系统论基本要义,子系统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体现了事物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系统论基本特征与属性。这种哲学可以说是不成熟,但不是玄虚,不是伪。中医哲学基础是正确可靠的,从而保证了中医延续至今的生命力。

中医是治病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病”。哲学不是中医的本质属性,中医的本质属性是自然科学。中医作为自然科学,其可以也应当接受某种哲学的认识方法论上的指导,但不能因此将中医归结为哲学。阴阳五行是哲学,哲学的特征是思辨性,难以实证;而中医本身是可以实证,反复验证的。
28
发表于 2013-9-17 20:12:54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反映的是物质世界中的普遍性运动与联系规律,用之指导中医研究人与病可,用之替代中医研究人与病则不可。人与病领域内,有自身具体的运动与联系规律,不能够用哲学普遍性的规律想当然的去推理演绎医学领域内自身的客观存在与规律。
29
发表于 2013-9-17 20:13: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果,事后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予以说理,而不是阴阳五行直接演绎的结果。即便有部分治病方法是通过阴阳五行演绎而来,也必须经实践验证,有效的予以保留,无效的排除放弃。有些科学人士以为否定阴阳五行即可否定中医方法,这是没有搞清二者的实际因果关系。
30
发表于 2013-9-17 21:00:04 | 只看该作者
仁海啊仁海,你如果是个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医生,只要你用中医的方法看病,只要你开中药,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在运用五行原理,离开了五行原理,中医的脏腑学说就站不住脚。离开了五行学说,你就没有办法遣药治病。中医没了脏腑学说,还剩下多少???没有了中药,中医还能开方治病吗???仔细想想吧!醒醒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16:21 , Processed in 0.0497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