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对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最新质疑》
2003年11月25日,《健康报》发表了第四军医大学郭照江医生的文章《需要再次更新医学模式》,对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最新质疑。这是我们思考医学模式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首先,不要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成绝对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才能使自己参加关于医学模式的研究和讨论。下面是该文的全文:
《需要再次更新医学模式》
郭照江 (2003.11.25)
前些年,我们曾经围绕揭示“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促进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来,上述工作美中不足的是:对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传染病不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主要威胁的宣传有点绝对化。通过抗击非典,人们不仅深切感受到新的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而且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逐步暴露其局限性。特别是它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研究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今后,我们需要的很可能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科医生恩格尔教授于1977年正式提出来的。其思想根基起码可以追溯到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健康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虚弱现象,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完好状态的综合表现。换句话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反映的是半个多世纪之前人们对健康、疾病和医学的认识。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的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关于环境、生态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度先进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如今也显露出滞后的端倪:首先,最近半个世纪正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该医学模式却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致使其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的高度。其次,通过非典的警示,人们感到该医学模式不能最充分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第三,它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第四,该医学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
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的联系。第五,因高度、视野方面的原因,它限制了医学职能和医学目的的拓展,等等。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再次更新医学模式的条件正在成熟,讨论新医学模式的时机已经到来。
在酝酿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考虑了再次更新医学模式的困难和阻力。比如,上世纪80年代,宣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基于对国外先进学术思想的引进和介绍,属于“拿来主义”。这次,没有现成的东西好拿,对于使自己的新认识走出国门,更是缺乏自信。再如,上一次医学模式的变革至今远未完成,担心在相当一部分人还固守生物医学模式的情况下,倡导更新的医学模式难以奏效。还有,如果将“社会”概念加以泛化,无限扩大其外延,硬是让它包容生态科学的新成果和新认识,那将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得更加完美,似乎永远没有更新的必要。更为有害的是那种仅仅把非典视为个别的偶然事件的看法,抱着“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心理,当然也就无需更新医学模式。
客观地说,将生态纳入现代医学模式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出过,可以说在宣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过程中,会不时听到关注生态因素的声音,只不过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认识而已。比如,山西中医学院陶功定教授在13年前就提出了“大生态医学模式论”。他还为之加上一个醒目的副标题:医学未来发展战略之哲学和伦理论证。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接受大生态医学模式的思想,并把它视为超越既往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的医学模式,那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前者与后者对立或割裂开来。事实上,大生态医学模式是对既往两种模式的包容和升华。”由此可以看出,将生态要素纳入新世纪的医学模式是有一定思想认识基础的。我们认为,按照学术思想的发展规律,对新医学模式的研究应该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通过“百家争鸣”深化认识,而不必等到时机完全成熟、认识趋于一致才去提出和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树立生态理念,关注生态文明,并适时将其纳入医学模式显得更为迫切。这对改变陋习,走向文明,增进健康和促进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应看到当前研究和讨论现代医学模式问题的时机是很好的。在知识界提倡“科学与人文”结合,理论上强调与时俱进,在卫生发展建设上注意对非典肆虐进行深层反思,直至实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切都为重新审视医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变革医学模式是一个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大课题,需要严格的科学精神和巨大的学术勇气,来不得半点轻率和浮躁。正因为如此,我们由衷地希望相关学科的专家牵头,组织力量攻关,围绕新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学模式问题,来一次勇敢的学术创新。
第四军医大学 郭照江
《论坛反应与交流》
《医学联盟论坛》
路久:医学模式本身有待于完善
Qingqinghe:变革医学模式是一个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大课题,需要严格的科学精神和巨大的学术勇气,来不得半点轻率和浮躁
杨鸿智:把社会心理因素引入医学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认为多了几个相互作用的线条就是系统论,这个认识是不对的,这还没有改变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机械论思想,现在的问题不是用社会心理因素来弥补机械论生物学的不足,而是应该在生物学中用系统论取代机械论.所以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已经发生的疾病,这是我们临床医生的任务,我们希望用社会的方法使我们不得病,但是,这只是希望而已.我们不可能不得病.因此,在自然科学范围内,用系统论取代机械论就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博客论坛 首页 -> 哲学与心理》
我说你不信:请在一个主题下发帖,谢谢。请服从党的安排。
杨鸿智:谢谢关照.知道了。我的本意是想看一看哲学界的朋友对这些问题的反应.看来,这个反应已经有了,这就是:医学问题不属于哲学问题,请不要在这里发帖。为此,我感觉遗憾.哲学不是:"所有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吗?什么时候哲学从自然科学里撤退了呢?如果哲学家不再关心各种具体的科学问题,那么哲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退出这个论坛很容易,但是,这个事情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我在这里提出,这也应该是哲学讨论的问题了吧?
我说你不信: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欢迎你在这里发帖,我是说你在一个题目下发就可以了,比如你可以把你发的这些篇合在一起。医学当然包括哲学精神,希望你多出成果!
《东华医院论坛 → 医患沙龙》
浩子版主:谢谢你对本网站的支持,给众多网民提供这么多关于后现代医学的看法。不过我们觉得还应该通俗一点的好些,首先要能一入眼就能吸引住读者。内容不要太多。希望我们提出的建议你不要见怪。
《天涯虚拟社区>天涯医院》
长长发小小女:纯粹灌水。楼主觉得灌的有意思吗?连个看的人都没有,我也没看。
杨鸿智:“没有人看“这个结论大概有点不太准确吧?我在每篇文章的后面尽量附一些网友的反应帖子,这些帖子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虽然观点不同,但是,有一个是相同的,就是说明这些人都看过我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够看这些文章.问题往往有点矛盾:我的文章正应该是给反对的人看的,可是,往往有一些反对的人连看也不看.但是,你连看也没有看,凭什么就可以反对呢?你这样的态度,已经表明你失去了起码的科学精神,这样,你的观点就已经不可信了。
《台州市立医院 > 学术交流》
盒子: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