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东方医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1:0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6/06/17 09:55pm 发表的内容:
形,有“动”的含义在里面;
态,有“静”的含义在里面。
形势——指的是“势”的变化趋势,各方都在变化中——强调的是变化性;
态势——指的是“势”的静止状态,各方所处的状态——强调的是静止态。
...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6/06/17 10:19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的很多单条文描述的是一个“态势”,很多描述的是一种“形势”,但是如果整体来看伤寒论的条文,那么所描述的更明显的是正邪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治疗措施”。
也就是说,伤寒论所描述的是——几大类“ ...
态势与形势的语义基本一致,但在应用上是有所倾向,如战略形势;战场态势。它们的基本内涵有:一是整体的状态,二是指这种状态的稳定或消长变化,三是伴随着利与害的价值取向,四是一种主客合一观。证也具备着态势或形势的这些本质特征。状态一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也与态势或形势的语义相通,但现在一般情况下,状态一词不隐含态势或形势语中的整体等内涵。由于这些概念运用上的倾向,久而久之因约定俗成就成为一些领域的专用语言,如果不深究的话就很难发现其异同关系和语境问题的影响,一些不必要的学术争论可因此而起。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1:15: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6/18 00:38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可否谈谈生物因素的内容?

[/quote]我们根据中西医学关于疾病的系统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及前面的初步讨论,笔者把证定义为机体(这里一现在时)正邪抗争的态势及其规范化认识。把病定义为肌体在某一时空域内发生有内在因果关系的一个病理事件。证病的分歧和分立在于中西医学对生命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的立场、观点、方法等迥异所致。

这里的病除指中医学之病外也指西医学之病,其生物致病因素然之。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1:5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中医学辨证之辨在临证中有两重意思。一是辨证,即在四诊过程中就开始了寒热虚实及其程度等之辨,这时靠的是医者直觉能力的功底。二是辩证,即对中医学理、法、方、药知识的运用,这时靠的是医者理论水平的功底。就在下看来,中医学术界目前偏重第二种辩证而轻视第一种辨证,这是造成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7月04日 05:17pm 时添加 -=-=-=-=-
也是造成证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瓶颈,即面临着对人类一些知觉能力过程的无语言(或肢体语言)--亚语言(象或符号)--语言--学科知识的变换及其变换中的不变性的把握与表述。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2:16: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中医学界历来就有望而知之者谓之神的观点并得到学界推祟。中医界历来也不乏奇才,可以说他们没有多少理论功底,即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是不敢恭维的。但是他们的临床效验却十分令人刮目相看。而这些就我看来都是从不同方面佐证了中医直觉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医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2:42: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我把证称之为态势,或者形势,或者整体状态,而机体正邪抗争的态势可以通过医者的直觉能力辨识或者确认。这好比军事家可以通过他的直觉能力来洞察千变万化繁纷复杂的战略形势,而军事理论家于此却只能如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并不可避免一败涂地。
26
发表于 2006-6-25 11:3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25 11:4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6/24 10:42pm 发表的内容:
我把证称之为态势,或者形势,或者整体状态,而机体正邪抗争的态势可以通过医者的直觉能力辨识或者确认。这好比军事家可以通过他的直觉能力来洞察千变万化繁纷复杂的战略形势,而军事理论家于此却只能如赵括一样 ...
[color=#FF0000]此中有真意……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9:0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25 11:37am 发表的内容:
此中有真意……
近日我诊治一在深圳打工专门返家治病的中年女性病人,主诉仅头昏一症,但严重到影响生活、工作。其先后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多处诊治,作过CT、核磁共振、脑血流图等多种检查,但尚不能确定何病,其治疗也无效,耗资近万元,心中惶恐,逐返家诊治。因其母患病曾经我治愈,故来我处诊治。观其伏案而述病情,望其面色恍白,舌淡,苔白(状如陈皮内面)脉沉微,逐用参苓白术散合温胆汤加附片、干姜、桂支,三剂大愈,己于今日重返深圳打工。
28
发表于 2006-6-25 19:2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6/24 09:58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学辨证之辨在临证中有两重意思。一是辨证,即在四诊过程中就开始了寒热虚实及其程度等之辨,这时靠的是医者直觉能力的功底。二是辩证,即对中医学理、法、方、药知识的运用,这时靠的是医者理论水平的功底。就在下看来,中医学术界目前偏重第二种辩证而轻视第一种辨证,这是造成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以为然!
直觉能力的强弱与身体有关,有先天就是强的,也有后天锻炼而加强的。
心藏神!
29
发表于 2006-6-25 19:3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6/24 10:16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学界历来就有望而知之者谓之神的观点并得到学界推祟。中医界历来也不乏奇才,可以说他们没有多少理论功底,即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是不敢恭维的。但是他们的临床效验却十分令人刮目相看。而这些就我看来都是从不同方面佐证了中医直觉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医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
“病案讨论 男婴出生80天高烧两个月在冰柜中降温17楼的照片”
先生可否谈谈对该照片的看法?
30
发表于 2006-6-25 19:35: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证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6/25 07:06pm 发表的内容:
近日我诊治一在深圳打工专门返家治病的中年女性病人,主诉仅头昏一症,但严重到影响生活、工作。其先后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多处诊治,作过CT、核磁共振、脑血流图等多种检查,但尚不能确定何病,其治疗也无效,耗 ...
东方医学先生好!老山羊冒失的问一个问题:
如果先生在深圳市,开同样的药与该患者,能取效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6:31 , Processed in 0.0955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