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曼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9:11: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回复楼上:
    感谢先生指点,我还要问的问题是:
    经络既然在解剖学上没有发现其实体,那么,怎么还能够说“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呢?难道感觉可以作为科学承认经络实体客观存在的依据吗?难道“观察、实验、记录然后再归纳、综合、分析”不是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最基本的方法吗?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9:13: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我认为,阴阳、五行、藏象、六淫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概念,都不是依据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都会与经络实体一样,存在套进“科学”这一概念时候必然要发生的困难。
23
发表于 2008-11-14 10:18: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孙先生你好!
中医学与西医一样是研究人类生命现象本质及其生理活动规律以及人与各种生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现象本质及其活动变化规律并形成知识体系。至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研究,那是方法论的问题,不论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去研究,只要能形成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活动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就是科学。例如中医的藏象学说的形成,一方面是通过解剖观,另一方面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了解了各臟腑的位置,形态及功能,并引入了五行学说以说明臟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规律,最终归纳为以五臟为主导的藏象学说,这些方法都是科研的方法。其他学说也都是通过比较原始的手段进行研究而形成的,此不赘述。先生认为“阴阳、五行、藏象、六淫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概念,都不是依据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
再者,经络虽找不到独立的实体,但古人所描述的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现象在人体内肯定有其物质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目前的研究手段尚不能全面解释经络的物质基础,但并不能说中医的经络学说不科学呀!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3:52: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回复楼上:
    首先,先生说:“至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研究,那是方法论的问题,不论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去研究,只要能形成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活动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就是科学。”我认为先生未免吧动机与效果混为一谈了,因为科学二字是不可以用最后效果来界定的。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这才是科学与否的分界线。并不是能够治好一个疾病便都是科学,反之治不好这个病就不是科学,如果科学可以这样辨识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关于科学与中医关系的讨论,就恐怕是多余的事情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3:53: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8/11/17 01:08pm 第 3 次编辑]

    让我们继续讨论。
    其次,我认为,科学是具有一定的方法的,所以才有方法论一说,它的基本方法,应该是以观察、记录、对比、统计,然后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为其基本特征的。因此,有人就以数学作为科学的最重要特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些方法都与中医传统理论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取象比类”的方法论绝对不是一回事。例如,中医藏象学说有所谓“金水相生”、“水火互济”,又有所谓“五脏相生”、“五脏相克”等等这些概念,而这些概念都不是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果,而可以说是一种先验理论。又如,中药药物性质的判别,是根据所谓“四气五味”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作出的结论,例如,凡是苦味药物都具有沉降的作用,而凡是甘味的药物都具有补益的作用,凡是涩味的药物,又都具有收敛的作用,……等等,这些结论都不是产生于科学方法之中,硬性的把他们都归结于科学,虽然有着良好的动机,但是却存在事实上的困难。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6
发表于 2008-11-15 00:06: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人民网为挺中医窜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发言
  奇怪奇怪真奇怪,陈冯富珍倒底说啥了?
  作者:kaoyan
  方先生,您好。
  在新语丝网站上看到“WHO北京传统医学会议”,文中提供了两个链接,分
别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人民网的发言记录中有如下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60%的非洲儿童,他们受到疟疾的侵扰,疟疾24小时就能夺
去人的生命。我们有草药给他们治疗,就能够大大的挽救人们的生命。
  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则是:
  当我们看到估计数据显示一些非洲国家约有60%的年幼儿童可能因患疟疾而
发高烧,可是只能在家中接受草药治疗时,这就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了。疟疾可以
在24小时内置人于死地,而现代医药则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估计陈女士是用英语发言的,多么有意思的两种翻译呀。
(XYS20081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00:29:4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又如,中药的性质主治不仅与气味有关,还与气形态生长季节、环境等有关,例如,丝瓜络入络行气,除了有气味关系外,还与其形态有关。佩兰与泽兰的功能区别:佩兰化湿理气而泽兰也化湿但还活血,除了气味的共同性,又与其色泽的不同有关。而诸子皆降落,所以沙蒺藜、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砂仁等都能够沉降至肾而起到温补肾阳或收涩肾气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形态与功能,气味与主治,怎么能够联系起来呢?这些都显然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
    当然,对于一个不经常临床的人来说,这些说法未必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这些中医的理论原则却是指导临床的最重要的原则,不服从这些基本原则就会疗效大打折扣,这也就是许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于中医科学性说法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了。
28
发表于 2008-11-15 03:07: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中医藏象学说有所谓“金水相生”、“水火互济”,又有所谓“五脏相生”、“五脏相克”等等这些概念,而这些概念都不是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果,而可以说是一种先验理论”-----孙总版,你怎么陷进了唯心论的泥潭不能自拔呢?
29
发表于 2008-11-15 07:17: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孙先生你好!
医学是否科学,一是看方法,二是最后效果, 但关键在疗效.因为,方法正确则效果好, 如果方法不对,则疗效肯定不好.说明方法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反之,如果效果好,则说明研究方法正确,并不会出现效果好而方法不正确的情况.比如,我们用中药汤剂治好了患者的病,这就表示我们的治病方法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是科学.又比如,对某种内科疾病,本来用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是科学的,但你偏偏要给他做手术,或用什么介入疗法,后者虽是科学方法,但只在形式上貌似科学, 实质上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不是科学的.所以,医学是否科学,关键在疗效.我对先生的回答凡是能够治好疾病的医学便都是科学,反之治不好疾病的医学就不是科学.
孙先生认为: “科学是具有一定的方法的,所以才有方法论一说,它的基本方法,应该是以观察、记录、对比、统计,然后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为其 基本特征的。”这非常正确.但先生认为“这些方法与中医传统理论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取象比类”的方法论 绝对不是一回事。”就不正确了. 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是古人通过观察、记录、对比、统计,然后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 “取象比类”本身就是观察、记录、对比、统计,然后分析综合归纳.
至于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金水相生”、“水火互济”,又有所谓“五脏相生”、“五脏相克”等概念也是通过观察分析 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来的,这些概念是古人引入五行学说来分析 归纳和说明他们所观察到的臟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规律. 先验理论,这是科学.
对于中药的性味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更是通过实践、观察、记录、对比、统计,然后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得来的.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就反映了先人们对药物的科学研究.历代的本草书籍就是先人们的科研总结. 所谓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批轻重、疏密、坚软、燥润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中药的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个的反应概括而来的. 中药的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昧、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昧、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于是,在遇到用口尝滋味不能解释药物的效用时.就依据上述规律反推其味,所推出的味与口尝味不一定相符.古人经过无数次推理比较.逐步认识别这种以药效确定药味的方法要比口尝法更科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故今之药味确定。所以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是通过观察药物的性状()和研究药物的性能功效,并根据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与药物的效用的关系逐步总结出来的. 其中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丰要依据.
孙先生说“但是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这些中医的理论原则却是指导临床的最重要的原则,不服从这些基本原则就会疗效大打折扣,这也就是许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于中医科学性说法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了。”这段话我非常同意, 这些中医的理论原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 作为中临床医生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治好病.
总之,我们不能狭隘的以西方的标准来看待东方文化,科学并不是西方所独有,中国自古有之,我在20楼已说过,此不赘述.
30
发表于 2008-11-15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释的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定义中的这段文字的重要意义:
     1.抛开了“科学定义”的束缚,使形形色色的以科学为标准的评判失去了正义性。
     2.抛开了唯物、唯心的思想束缚,使形形色色的“斗士”失去了摧残人类文明的思想武器。
     3.是世界对“科学主义”的一种鄙视,也是以旗帜鲜明的表述,对“发展观”方向的一次纠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9:22 , Processed in 0.0517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