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uboq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母亲的病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1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母亲两年来名家的中药吃了不少,疗效也不尽如意.我决定自己为母亲处方.
  古书上是没有尿毒症的.通常把这个病归纳于中医的肾劳,水肿,虚劳.关格,癃闭等范围.<<金匮要略>>里说,肿在上者发汗,肿在下者利小便.现代中医的教科书上说,有表证者用发汗的方法.言下之意没有表证的不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但有些医家认为宣肺发汗的方法,不一定要看有没有表证.究竟哪一个说的对,我根本不懂.有许多医家认为尿毒症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肾阳虚为本,水湿化毒为标.治疗本病要温补脾肾,兼驱水湿.有的医家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肺脾肾,治疗时必须兼顾.有的医家认为取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湿通达的道路,疏达三焦是治疗本病的大关键.有的医家则认为,活血,行气,气行水也行,活血可以改善肾的血供,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对中医中的许多术语/概念,我是根本搞不清楚的,例如:何为表证?又有表虚表实?如何区分?阳虚的概念?阴虚是什么?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的脉证区别如何?宣肺和发汗有什么不同?三焦是什么?等等许多中医中的最基础的问题,我都是不很清楚的.我仅粗知些草药的功效,也不知道究竟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计量.同样的或者差不多功效的药物,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于母亲的病.
  在草稿纸上反复开了多次处方后,我便让父亲带母亲去血透的时候,乘医生不备,偷头地撕下十几张空白处方纸,作为我用的处方纸.
  我的第一张处方一共开了二十六味药,处方纸上写的满满的,然后签上人民医院医生的名字,拿到另一家医院的中医科,请那里的中医师给转一下处方.医生看了看我的处方处方,在我的好说歹说下,才勉强同意给转了方.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第一次去转方,那中医师叶某很勉强给转了方.第二次去转方,那叶某非常有意见.坚决不肯转方.我近乎哀求并保证这是最后一次麻烦他,以后再也不来转方了,他才很不情愿地给转了方.
  这一次,我被激怒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以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当时我暗暗对自己发誓:我就不信了,医学是某个人手中的专利.我凭什么就学不了中医?!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出一代名医来.至少比那个叶某要强.中国不在乎多一两个医生,更不在乎多几个庸医.我不想成为那一个属性为"不在乎"的-------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多少年以后我会发觉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应该去走的路,一条令自己倍感痛苦而且永远无法回头的路.
  我记得第一次去叶某那里转方时,是让一个和叶某比较熟悉的朋友陪同去的.那朋友买了一包香烟给了叶某.我第二次去转方时,我给了一支比较低档的烟.叶某头也没抬.(显然叶某是不抽这种便宜的烟的)他的态度非常恶劣.我想不给转方并不一定是我开的处方过于散乱的缘故-------.我被激怒后开始学医时,充满了对叶某的恨.三年后等我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后,我已经忘了对叶某的恨,反而产生了对叶某的"感激之情".若不是他的刺激,也许我还真坚持不了这些年来的自学,还真考不上大学呢.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冲冠一怒容易,当真自学中医并不容易,要学好中医尤其不容易.
  那时我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从母亲病后的半年,我便从单位里辞职了.自己开了不到一年的店,生意不好就不做了.呆在家帮妻子打打下手.(紫砂壶制作)这个工作虽说不累,但需要耐心,我性格比较急噪,很长时间适应不了.但为了生活,只能硬着头皮做.
  一有空闲时间,我经常跑到本地的新华书店,去寻找一些中医书籍看.虽然本地的书店有两家,但中医方面的书并不多.更不用说中医方面的教材了.加上我囊中羞涩,我只能挑点自己认为适用的,而且价格便宜的,买几本回家读.
  母亲生病前,作为兴趣,我读过一些中医基本理论和中药方面的书.但是读了迷迷糊糊的,始终不明白它的许多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弄懂,我并不是从中医书籍中学懂的,而是在一本<<中国古代算命术>>中学来的.苦于没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教材,我只能从<<医宗金鉴>>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四诊心法>>等开始着手,日夜攻读,半年的时间,我便看完了该书中的主要章节.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便去接触一些医师和药工.其中众多的遭遇,跟广东何炎椹老中医年轻时自学中医的状况差不多.当我读到何老书中自学中医的艰辛时,我会为之流泪.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如事不亲身体验,总难体会其中的辛酸滋味的.
  同年的12月份,哥哥从无锡回来说,北京有中医刊授学习,他已经参加了,不到三百元一年的费用,教材邮寄过来,配讲课的录音带,以自学为主,老师负责解答疑问.我立即也报名参加了刊授学习.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2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现在在学校里学中医的人,为了应付考试,必须加以背诵有关内容.即使是昔日的师带徒式的学中医,严格的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徒弟强加背诵<<内经>>,<<脉经>>,<<伤寒>>,<<金匮>>等重要章篇.我因为没有师授也没有期终考试,所以我从来就没有刻意对中医学中重要篇章进行强行背诵记忆.一直到大学学习考试,我仍然是这种不强加背诵的学习方法.我能记住的原由在于一是记忆力还不错,二是读的遍数多.其实,现在想起来,能够强加背诵的话,背诵一下还是有好处的.

  我的个性比较开朗,也比较喜欢运动,自学过几年的武功和摔交.以前经常为了哥儿们义气,帮人打价.我原来的单位和村上周边的人,都知道我.听说我在自学中医,许多人都不信任地相互笑."这个小子,整天打打杀杀的,还学医-----"大概十几年过去后,仍有部分人对我是个医生而怀疑.
  中医跟其他学科有区别.它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要与临床应用时刻结合.我开始不是在大学中学中医,又去不了医院,没有病人可以参照.学了一段时间心中仍然是空洞洞的感觉.举例来说.中医脉诊的浮脉,书上讲"如木之漂水",这很难体会.找到一本<<自学中医阶梯>>,上面有一段中医教授的话说浮脉.他说其实浮脉,不过是脉气的力量有向外的趋势,轻取的时候力量相对大些,重取的时候力量反而小些,这就是浮脉.浮脉的主病通常为表证.我想伤风感冒不是表证吗?那么伤风感冒不是会出现浮脉么?到哪里去找伤风感冒病人呢?总不能到医院门诊去拉个病人吧.
  深秋的夜里,我弄几大盆凉水,光着膀子冲上一阵子,然后在风中晾一阵子.几次白凉快一场,人也没有感冒.终于一次,头痛恶寒发热了,我心中一喜.这不是<<伤寒论>>上讲的表实麻黄汤证么?赶快体会一下浮脉.这一次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浮脉,而且不光是浮脉,我还体验到了紧脉,体验到了<<内经>>在表者可汗之的治疗方法.尽管证型是麻黄汤证,我没有去抓药,家门口有紫苏,我采了些紫苏叶,煮了喝点汤,发发汗就好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33: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上以脉的浮沉迟数滑涩弦紧为脉法总纲.迟数是以呼吸定息,最为容易了.浮沉相反.浮脉有了体会,沉脉不难理解.滑脉,书上说如珠走盘,往来不绝.不能理解,也没有任何体会.涩脉弦脉更不懂了.
  也许是个人好奇心的缘故,我对中医的脉诊总是有点神秘感.迫切想弄清楚怎么切脉认病.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家边附近一家医院的中医副主任医师夏某.据介绍夏某是省中医协会会员,原来是某卫校的老师.在我们地方上小有名气.跟他我学到了如何给自己切脉的手法.当我向他提出一些问题请教时,他显得很神秘地说:"中医历来是百家论说,莫衷一由.饭是请他吃了,我所得到的仅此而已.
  当时最艰难的还不是学医本身.一次,本村的一位年龄大我8~9岁的"美女"对我说:"怎么了?准备在家吃软饭了------"我心里就象刀刺针扎一样难受.那时我毕竟只会给妻子打打下手,独自是挣不到钱的.<<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段讲王启明没有工作做,站在窗户边抽着烟,茫然地看着一天天的流逝.那一段,我觉得就象在写我.我那时情绪也很低落,经常无故向妻子发脾气,好在妻子也不跟我一般计较.现在想起来,我作为一个男人也够烂的------的确,那时候一个家全靠妻子撑着.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是老天看我可怜,看我比较孝敬,所以回报了我一个不漂亮没文化但善良会持家的妻子吧?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3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除了脾气较爆外,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毅力的.一般的爱好会坚持一阵子.母亲生病前,我保持了8年的写日记的习惯.以后就停止了.直到我开始真正学中医,我又养成了做学习札记的习惯,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堆起来接近一米高的笔记大约占了一个箱子.长期的伏案,使得不到40岁时就已经患颈椎病几年了.视力尽管保养的不错,还是下降了很多.躺在床上现在已经看不清电视下面的字幕了.
  那个时候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也不过份.想中医中的一些问题,睡不着,半夜也会爬起来翻书.苦于手头资料太少,经常会发狠对自己说:"将来有钱了,一定要买大量的中医书回来看."有时候骑着车也在思考中医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好几次差点翻沟里去.
  有一次我带母亲去人民医院血透去.我抽空跑到市新华书店,发现有一套清朝陈修圆的全集医书.标价要100元.我清点计算了一下,共16本,每本书后的价格相加不过70元就够了,也就是加个外包装他们竟然多要了30元.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肯让价,我看着实在喜欢,咬咬牙,先把母亲的药费垫用买下了.好在妻子从来没有因为我买书花钱而埋怨过我.
  陈修圆的书我花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就浏览了一遍.说实在的,陈是个典型的崇古主义者,他的书没有多少个人的发挥.真正的中医入门,是哥哥一次回来,给我带了一套三本的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从我读完那一套书,算是对中医的入门有一个质的飞跃.张氏医书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说理透彻.理法方药病例,详详细细,用药不尚生僻,味数不多,处方用意十分清晰.这本书我至少读了五遍.做了一本笔记.更让我得益的是,按照张氏的观点,能亲自品尝各种药物,那时最好的了.我从那时开始陆续买了各种中药进行尝试.最笨的人,他吃过的东西是忘不了吧.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4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母亲病后的第三年的一天晚上,住在我们同一个镇上的,也是患尿毒症且同在人民医院血透了两年的卢某,她的老公来找我.说他老婆卢某不对劲,从前一次血透回来就神志不清,狂言乱语已经两天了.请我去帮看看.
  因为同在一个镇上,又每个星期两次的血透,我母亲和卢某都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双方家属彼此都很熟悉.他们也听说了我母亲危险时期是我用药给救回来的事.因此这次想叫我给用点药试试.
  很快我便来到她家.只见卢某神志不清,狂呼乱骂.按照医学的术语,那叫谵语.切脉沉细.两尺部稍重按即无.按照中医的说法,那叫阴盛格阳,随时可以脱去.我开了处方:人参15附子15干姜15黄芪30甘草10肉桂10.时间已在晚上,药店早以打烊.我正在着急,突然我想起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储某,在我家附近的一家医院的中药房工作.我赶忙赶到储某家.时储某正在家请一帮朋友喝酒.我向储某说明了来意.他让我坐下喝杯酒,约5分钟的时间,储某人也没见出去,药方上的药抓了两副,已经有人给送到了储某手里,一分钱也没要.我一阵激动,一口干了杯中酒,我请储某上坐,双膝就给储某跪下了-------
  赶到卢某家,我亲自给熬药灌药,大约药汤灌了二个小时后,卢某就神志安宁了,不再叫骂了.我又守了两个多小时,见卢某已经安然入睡了,才告辞回家.
  卢某自从那次服药后,又活了三年多.三年后的一天,因为卢某又处于谵妄状况下,拔下了血透的针管,血液喷射而出,足有两米高.出血过多,处于昏迷状况,其爱人到我家找我父亲有事相托.我告知尚可用独参汤救之.彼云不原再为之拖累.故未救旋即死去.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4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母亲病后第四个年头的一个冬天的夜半.我被母亲凄厉的惨叫声从梦中惊醒.父亲\妹妹\妻子,都赶快批上衣服跑到母亲的房间.
  我问母亲怎么了?她说头疼得厉害.整个头疼就象刀劈样的感觉.已经疼了一个多小时了.她本来想忍到天亮再说,哪知道越来越疼,实在吃不住了,才叫了起来.我听母亲这个声音,就知道这个头疼绝不是一般的外感头痛之类.很有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或者脑出血的前兆.我切了切母亲的脉,脉搏显得细而紧搏指.那时我还没有血压计.我本人经过这么些年的中医自学,也不相信西医这一套.料想母亲的头疼极有可能是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前兆.我的心情很紧张.家里也没有什么药可用.那时也想不到用降压药.我稍一考虑,马上就打开后门,后门的空地上就长有已经枯了的草药牛膝.我几把拔了大约一斤左右的连根带枯枝的牛膝,稍用水冲洗一下,几菜刀便剁下了锅.家里还有几包没用过的磁石,每包30克,我拿了三包,一起放锅里煮.火开的很大,十分钟.我就先取了一小碗汤药,让母亲喝下.半个小时内,母亲又连续喝了两小碗的汤药.起初的时候,母亲还是叫唤的厉害.那叫声在冬天的半夜显得特别的凄厉,让我感觉心里发毛.邻居的灯陆续都亮了起来,我们全家的心在悬着------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母亲安静了些.说好象不怎么疼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她说头基本不疼了.我又让她喝了一小碗的汤药.母亲说头不疼了,让我们都去睡觉去.妹妹陪母亲入睡.这一夜,其实我哪里能睡着.
  第二天,我很惊喜.谁说草药没有用啊!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5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读方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可方."我在家读方书三年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医书是没少读,可读了总得应用吧.没有临床应用,哪能证明我学习的中医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又不是在医院上班,到哪里去找病人呢?怎么办呢?
  在我的游说下,也有一两个胆子大的,尝试着吃我开的几副药.我记得有一个女病人,经常好发头痛.我给她开了点舒肝理气的药,竟然效果不错.好长时间头不痛了.她就介绍了另一个头疼三是多年的病人给我.据说他的头痛是小时侯从牛背上跌下来后形成的.经过治疗的医生不知道有多少了,但都没有用.他也是没有办法才来找我,希望大鬼不灵小鬼灵.这个病人的头痛有个特点,他每次头痛发作都是在夜里的11~3点左右.我看他的舌苔厚而白腻,舌质淡红,两边红紫.我给他前后共处方了六次,服药有40多贴.头痛约有半年未发.(但这个病人半年后又发作,他就没有再找我看.)过年的时候,硬要送我一条香烟.
  毕竟主动来找我的人很少.为了解决临床实践的问题,接下来的两年,我便一边读书,一边帮妻子打下手,一边骑着车,到离我们村三四十里的村上,去游说病人.为他们白看病.我的第一面旌旗,就是为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看的肝炎,他送我的.只要有亲戚告诉我,他那里有个病人,我就非常高兴地马上赶过去.两年的时间,虽然接触的病人并不多,前后总共几十个吧.但是毕竟给我临床动手的机会.这种机会可以说是我主动争取来的.相比较而言,哥哥跟我同时学医,后来他参加自学考试毕了业,平均成绩80多分,15年后他才取得中医执业证书.然而至今为止,他仍没有改行做医生,(不过也很快了,他考了两个证,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接触的病人仍是象我当年开始的时候那么多.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4:59: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母亲的病

朱熹说:读书要象牛嚼,初则大嚼大咽,后则细嚼慢品.我的读书方法与之相近.
  到97年初,我已经自学了五年中医了.那时女儿也五岁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逐渐好转了些,我买的书也渐渐积多了,读的书也多了.那时对中医的兴趣是与日俱增.总以为自己有一代名医的潜质,经过努力,可以打造成杏林的一代宗师.平时也非常的自信,偶尔有一两个村上的来找我看病,我给开个处方,有的服几副药,有的也不敢吃,效果也有时有些.
  97年的上半年,我花了半年时间去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针灸推拿培训班.这半年的时间与其说是去学针灸推拿,不如说是自己专职读书的半年.在南京的新华书店,我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的中医著作是非常兴奋的.带去的四千元钱,交了培训费八百,剩下一千作生活费,我买了两千多元的钱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四五十本吧.半年的时间,我基本上把这些书通读了一遍.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本草纲目>>,我花了大概十天左右时间粗览了一遍.
  说到读书,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会体会到它的乐趣.我也一样.但更多的我要说,读书是苦的.一天读下来,很累人.以前读书,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便是读书.直到颈椎病严重时,我已经不能连续读书一小时以上了.经过一个阶段的休息和治疗,好转后,又是重复着这样的读书.
  到我买了电脑,装了宽带,用阅览器在网上读书,似乎更方便了许多,买书的钱也省下了许多,但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更累.而且有些书是竖版的,读不了.我在超星阅览上粗略统计了一下,可供中医专业读的书大概有两千种,我个人读过的书,约一千种还不足些.预计,我将再用十几年到二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完所有的书.恐怕到那时,我的颈椎更不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5:56 , Processed in 0.1004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