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19 22:17:3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请问哲医先生,近十余年来,脉学与经络研究的专著已经有了不少,他们的方法与体系各有千秋,那么,你对于研究脉学与经络学说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呢?
22
发表于 2009-1-19 22:26:1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1/19 10:10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出版了《脉法精粹》、《最新实用诊脉法》、《发现经络》等,看来是对脉的实质、经络的实质是有所了解了。这两者都是中医的大课题。也是有待于解读、解决的大难题。能具体谈谈?脉变化的病理基础是什么?经络 ...
回复gonmai先生:
脉变化的病理基础是脏腑功能和气血变化。
经络的实质是古代医家按当时的系统方法在人体上创建的。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的。但是,可以说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真正把《灵枢》和《素问》对经络的记载理解透,是完全可以弄清这一点的。对经络的研究,必须以《灵枢》和《素问》的记载为依据,再就是临床,二者是绝对一致的。
妊娠脉一般是在12周左右更代为气血流利的滑脉。经期脉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行经时,既可见气血流利的滑脉,也可见气血迟滞的涩脉,还可见数脉、弦脉等。因此,滑脉是否主孕,必须结合经期和早孕反映。
23
发表于 2009-1-19 22:39:3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19 10:5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19 10:17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哲医先生,近十余年来,脉学与经络研究的专著已经有了不少,他们的方法与体系各有千秋,那么,你对于研究脉学与经络学说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呢?
回复孙先生:
孙先生提的问题正中要害。在中医学的历史上,脉学与经络研究的专著之所以很多,正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确实有需要研究的内容和原因。比如,这两个领域在历史上确实逐渐埋没了很多内容,因此,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假如这两个领域不存在任何缺陷,就不会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了。我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以经典文献为指导原则,比如脉学,必须以《脉经》为经典。正是因为后人没把《脉经》理解透,才滋生出对脉学的研究专著。再如经络,正是因为《灵枢》对经络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丢失了,后人说不清经络是什么,才产生了对经络的研究专著,所以,必须以《灵枢》和《素问》的记载为依据,才能彻底解决对经络的研究。这才是正宗。如同对六经证的研究,必须以《伤寒论》为指导原则。这也是正宗。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1月19日 10:45pm 时添加 -=-=-=-=-
先生所说的各有千秋,只是在经典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已,并没形成完整体系。但是,只要把经典文献理解透,就能把完整体系重新挖掘出来。因此,对经典的研究,是中医发展不可忽视一个重要方面。
24
发表于 2009-1-19 23:08:0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1/19 10:26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gonmai先生:
脉变化的病理基础是脏腑功能和气血变化。
经络的实质是古代医家按当时的系统方法在人体上创建的。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的。但是,可以说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真正把 ...
对先生的关于妊娠脉与经期的回答满意.
先生以佛像作为自形象是出于什么?而医生更多是以实打实为基础的.先生是指望佛佑取效呢还是以精技取效?或是在指望佛带来好运?
25
发表于 2009-1-19 23:53:3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0 00:55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1/19 11:08pm 发表的内容:
对先生的关于妊娠脉与经期的回答满意.
先生以佛像作为自形象是出于什么?而医生更多是以实打实为基础的.先生是指望佛佑取效呢还是以精技取效?或是在指望佛带来好运?
哈哈,这个问题有趣。实话实说,我本人不信佛,但很喜欢佛文化。由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的佛经,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形式,有很深的佛文化。我个人的体会,读佛经,不仅有文化享受,还能启发人的悟性,这是佛文化和佛经的内在魅力,不是迷信。并且,读中医学的经典,确实需要悟性。比如,我读《脉经》悟出了革脉的实质和实际意义,读《难经》悟出了三关和五部的关系,悟出了非常实用的“持脉轻重法”,读《内经》悟出了《灵枢》对经络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等等,这都要费一番功夫,皆受益于佛经和佛文化的启发,但是,我不主张也不相信指望佛能保佑治疗效果,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愚昧,还是应该以实打实为基础,以精技取效,医学和佛学毕竟是两回事。我个人的另一体会是,佛不可能给每个人带来好运,唯有自已给自已带来好运。比如,自己常种花,就容易闻到花香,自己常种蒺刺,就容易挨扎。自己多学,就能逐渐增长知识。除佛经外,我还喜欢《论语》、《道德经》、《圣经》等,都是吸取有益的东西,不崇拜形象。在论坛上我使用佛像,出于随意,没目的,换别的也行。我最初用的是萨达姆头像,后来,古水流先生说不雅观,我见古水流先生用佛像,就改了,仅此而已。
26
发表于 2009-1-20 00:00:1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楼主伉俪学术至上,在拜金思想弥漫的今天,能耐得寂寞,独对青灯,著书立说,扶掖后学,传道岐黄,实是难得!
27
发表于 2009-1-20 00:15:4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1/20 00:00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伉俪学术至上,在拜金思想弥漫的今天,能耐得寂寞,独对青灯,著书立说,扶掖后学,传道岐黄,实是难得!
谢谢尊兄。不知尊兄注意到没有,我已和出版社鉴了合同,5月30日前出版《经络学说的真面目》。并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尊兄为此书写的序言,受到出版社好评,能否邀请尊兄参会?望告知。
28
发表于 2009-1-20 00:23:4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以下不是广告,是为此次采访专用。


《发现经络》

【图书简介】-发现经络  
作者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通过认真研究《内经》等中医古籍,挖掘出了经络的精随,深刻领会了经络学说的实质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新的诠释。其观点有别于中医固有的经络理论,对经络学说有新的发现,重新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家数千年的医学思想成就,对研究中医理论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作者特别说明:
所谓发现经络,不是在人的身体上找到了经络,而是在《内经》中找到了对经络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理顺了经络的历史和来由,弄清了经络的实质和实际意义。这本书,只是为挖掘《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打基础,作铺垫。要真正了解经络学说,请参阅新作《经络学说的真面目》一书。《经络学说的真面目》一书已通过出版社审核,即将出版,精装本,比这本书好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发表于 2009-1-20 00:25:1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0 00:26am 第 1 次编辑]

内容提要
本书对古代脉学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和分析,发现了被埋没或被误解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重要学术。重新论述了革脉、动脉、代脉等部分脉象的实际意义以及这些脉象被误解误传的过程,同时论述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诊脉操作方法。根据考证、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对临床常用脉象的构成条件、脉形规范、分类方法、辨别病脉的方法以及各种脉象的主病分别作了介绍,并对一部分名词重新进行解释,还涉及古代医家的认识方法和表达方法以及经络理论和经络实质等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发表于 2009-1-20 00:27:3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以下是省中医管理局专家会议组的鉴定:

                              《脉法精粹》《最新实用诊脉法》
    《脉法精粹》是作者在对古代脉学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被埋没或被误解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中医脉学中的重要内容。该书重新论述了革脉、动脉、代脉等脉象的实际意义及这些脉象被误解误传的过程,同时论述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诊脉操作方法。该书还根据考证、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对临床常用脉象的构成条件、脉形规范、分类方法、辨别病脉的方法以及各种脉象的主病分别作了介绍,并对一部分名词重新进行了解释。
    《最新实用诊脉法》一书是作者在《脉法精粹》一书的研究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将作者自己研究所认识的脉学知识在临床上推广普及而撰写的,全书以介绍诊脉的实用技术为主,其中,一些诊脉的方法是作者从古代文献中挖掘出来的。该书发皇古义,融汇新知,通俗易学,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这两部著作反映出作者对中医古典医籍的熟习和研究的细致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所研究的结果对深入研究脉学有重要的参研价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鉴定评审专家:贾春生、李振彬、袁军
      鉴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2007年8月8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41 , Processed in 0.0612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