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含灵普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3-29 07:20:0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再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风劳膈消四大证第一病就主要是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病之不易治疗可以想见。虽然中医治疗或控制高血压病已经有了不少成功者,但是从整体上看,此病依然是没有根本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的治疗方法。有一些人对于这个说法不以为然,是因为他们对于临床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客观地说,中医的四大难证西医同样没有好办法,并且中医的疗效可能还是要高一点,但都是难证,这就是客观事实。
22
发表于 2008-3-29 07:26: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由此可见,西医的终生服药原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比较现实的措施。从社会发病人群的控制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重要措施,盲目的反对西医是不可取的。
23
发表于 2008-3-29 09:02:0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逸湘在 2008/03/29 09:0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3/28 10:37pm 发表的内容:
逸湘先生不相信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生理的研究结论,这是没有办法的。
    个人 的认识,中医与西医的不同是方法论的不同,因此其理论体系完全是两回事。
    我对于不清楚中医却要质疑中医与不懂西医的基本知识却 ...
孫版主顯然搞錯了
我引用的資料正是西方科學的研究
這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博士王維工博士的研究成果
不過沒有西方科技基礎的人是看不懂得
既然研究希望孫版主看清楚一點
搞不清楚血液循環學正是西醫的大弊
也是西醫不會治高血壓的主要原因
西方已經在認真檢討
但是抱西醫大腿的部分人
顯然沒跟上腳步
24
发表于 2008-3-29 09:16: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稍微想想就知道西醫的血液循環學有大問題
人體這麼聰明會讓僅有1.7瓦的心臟去擔負全身血液循環的重任嗎
人腦缺血超過三十秒就會有永久性傷害
人體是以全身經絡在做血液循環
所以影響血壓的因素不像西醫以為的那麼單純
病因都搞不清楚當然不會治
西醫的血液循環學也無法解釋如何反地心引力將血送回心臟
稍通物理學的人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1.7瓦的心臟辦不到
中醫應該很容易理解
為何腎氣那麼受重視
為何心腎不交那麼嚴重
反地心引力將血送回心臟的正是"腎氣"
25
发表于 2008-3-29 09:18: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3/29 07:26am 发表的内容:
由此可见,西医的终生服药原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比较现实的措施。从社会发病人群的控制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重要措施,盲目的反对西医是不可取的。
可我不是盲目反對
孫版主可比較一下我的文章
高血壓是可治的
26
发表于 2008-3-29 09:27:1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早期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孙曼之先生,千万不要上西医的当!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西医原因不明的高血压!所以,称为综合征.综合征是什么?没有一个西医能够明确答复,西医至今对于疾病没有定义,所以,综合征漫天飞!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西医根本不知道,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证明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西医罗列的一大堆病因都是根据临床经验推测出来的,他们并不比中医高明!
     关于血压形成的机理,作者说:
"心脏在维持血压方面不是主动的。
直接影响血压的是血管的总口径和容量等。
正如水泵抽水一样,出水管的口径决定管内压力。
管子的口径太小,必然压力很大。"
    心脏,血管的总口径和容量等是产生血压的主要因素,绝对不是!血压是全身功能状态在血管壁上的表现,情绪长期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血液黏度高,血管壁弹性改变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机理!用中医的话讲,就是肝阳上亢!血压可以测量,但是,血压的值与病人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收缩压<90MMHG者可以是正常生活的人!收缩压>210MMHG的人仍然能够干农活!这也是西医的科学可重复性!血压的测量值并不比肝阳上亢高明多少!
    关于治疗,只有晚期病人需要终身用药,而且必须在节制欲望,改造自己的基础上,药物才能起作用!
    早期高血压能够治愈!特别是继发性高血压.我不举例了!
    高血压的预防,"节制欲望,改造自己"
27
发表于 2008-3-29 09:36: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节制欲望,改造人类自己
    以人为参考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时代即将过去;以自然为参考系,按照自然规律自觉的、有意识的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人与自然互动,相互改造,和谐相处是人类继续生存的根本法则。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欲望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可归结为“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欲望是不足的感觉和追求满足的愿望之间的统一。希望得到超出本能需求的占有就是欲望。欲望满足之后会产生快感或幸福感,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是一种享受或享乐。所以人们永远追求欲望,欲望满足之后还会产生新的欲望,因此,人们永远得不到满足而永远苦恼。“知足者常乐”就是节制欲望而得到快乐。
欲望是由动物本能进化而来,本能只具有生物学性质,是动物所共有的;欲望不仅具有生物学性质,而且具有心理学性质与社会性质,是人类独有的。欲望对于个体是一种心理现象,对于人类不同群体,欲望具有社会性质。为了满足个体与不同群体的欲望,人类不断的提高、发展生产力制造各种消费品及消费行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争夺消费(消费品及消费行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间断的进行着各种斗争;欲望的无限膨胀,消费品的无限占有不仅产生了腐败,而且引发了疾病和生态破坏。欲望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无限制的放纵欲望,其结果是导致人类灭绝,社会发展也就自然结束。我们必须在社会进步与人类灭绝之间进行协调,因为我们不能在社会进步与人类灭绝之间只选择一个,我们必须同时选择社会进步与人类生存、发展,因此只有节制欲望,规范人类的行为,改造人类自己,使我们的欲望在自然规律之内涌动。
    通过放纵欲望引发疾病,说明现代欲望病的预防与中国养生学都是以节制欲望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欲望的发生发展过程、宗教与哲学对欲望的认识,讨论东西方哲学的可融合性,为中西医融合开辟道路。

    一、欲望与疾病
    欲望具有无限膨胀和永不满足的性质,因此,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引起心理失去平衡,就会诱发疾病;为了满足欲望,诱发不良行为,也可以直接致病。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社会-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且现代绝大多数疾病直接或者间接与之有关,据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的最近调查:在本该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约有70%至80%的人所患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代谢综合征,抑郁综合征,性障碍综合征,癌症,溃疡病,口腔疾病等与社会心理因素具有更密切的关系,都是放纵欲望的结果。
    (一)代谢综合征——现代富贵病
    代谢综合征又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富裕综合征”、“X综合征”,包括了一组导致动脉硬化的症候群: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或Ⅱ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高黏状态、高凝状态、脂肪肝、骨质疏松以及过早动脉硬化、冠心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提出建议,即糖耐量减低或Ⅱ型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表现: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代谢综合征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了。一般来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其中生活方式是最重要也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最终将诱发代谢综合征。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嗜烟,酗酒,大量吃零食,少运动等。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措施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体重、饮食和增加运动。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人伴有代谢综合征,因此仅仅通过降糖来治疗糖尿病远远不够,无论何种药物都替代不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只有节制欲望才能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 
   肥胖和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病因,具备以下四个组成成分中的三个或全部者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超重/肥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5kg/m2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及/或糖负荷后血浆糖≥7.8mmol/l(140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150mg/dl),及/或空腹血HDL-C<0.9mmol/l(35mg/dl)(男性)或〈1.0mmol/l(39mg/dl)(女性)
    近20年来,人们已逐渐接受了代谢综合征这一概念。传统的代谢综合征包括血脂紊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血压、糖耐量受损及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不断被修改,其范围也不断扩大。例如,肥胖者(特别是腹部肥胖者)可能有代谢综合征,小而密的LDL-C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Ⅰ水平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等。此外,人们还发现亚临床炎症与代谢综合征有关。
   目前在中国城市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代谢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在50至70岁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30%。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得代谢综合征,如腹部脂肪堆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胆固醇等,而这些往往会导致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享受的欲望成为时尚,不节制饮食,贪图安逸,不进行体力劳动与运动,生活方式(行为)急剧改变,大多数居民的体力活动减少,摄入能量超过支出,能量就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这就是中国近几年来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医药界创造了无数减肥的方法与药物,引诱消费者既要享受美食与安逸(欲望),又要得到优美的体形与健康(欲望),结果是一边吃进大量美味的脂肪、蛋白质,紧接着吃药排除大量脂肪,造成双重浪费,人体成了药品专家及商家的玩具。实际上只要我们节制欲望,按照自然规律节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与劳动,改造自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不良行为,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只有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才有效果。所以,人类必须改造自己的行为。
       1.糖尿病
      糖尿病现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死因,到2010年,世界糖尿病发病率高峰将出现在亚洲。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已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我国已超过4000万人;本世纪Ⅱ型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1)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发病学
患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他的易感性,这使一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关键是生活方式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人类进化中长期形成的“节俭基因”的适应速度;二是环境因素即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热量摄入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和心理压力过大(例如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和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这两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导致了糖尿病。在上世纪的70年代,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到1%,目前Ⅱ型(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在中国正处于爆发期,患者已达4000万,而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中国人的遗传个性没有改变,为什么过去糖尿病患病率很低,现在高了?为什么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华人患病率更高?这种差距说明,起决定作用的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近十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人已有条件随意吃喝,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却相对减少,从而给糖尿病的发病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拥有健康的美好生活。
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仅养成了不好的饮食习惯,而且缺乏体育锻炼。从全球范围看,10%的5岁到17岁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肥胖症或体重超常。美国6岁至18岁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患肥胖症或超重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15%上升到90年代的25%。而在中国,根据一项针对城市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患肥胖症和超重的比例从1991年的8%上升到1997年的12%。建议在学生中开展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教育,让他们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用健康的食品和饮料,强调加强体育锻炼,对已患有肥胖症和体重超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全面康复治疗。英国一些学校实行禁止饮用含糖的软饮料试点活动,学生患肥胖症数量明显减少。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生活事件不仅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糖尿病的加重也密切相关,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治疗药物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例如患者的父母离异、丧失亲人、离婚、失业等等可使病情在一夜之间迅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证实,安定的情绪可缓解病情,而忧郁、紧张和悲愤等常常导致病情加剧或恶化。心理应激可以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与糖尿病人不同的是,正常人在移除应激后很快恢复正常,而糖尿病人很难做到。
    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影响并非直接作用,生活事件是否影响人的心身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程度如何往往受个体认知评估和人格等中介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糖尿病人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性、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他们也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这些人格特点不只见于糖尿病人,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他们都具有躯体不适主诉多,常以否认和压抑来处理外来压力等倾向。所以对于人格有缺陷的人,社会关爱,及时适宜的思想工作使其获得心理平衡有益于预防及治疗疾病。
     (2)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反应
    由于正常健康生存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需要带病生存,患者心理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心理改变。
   糖尿病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点,常常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应对的要求。这些特点是:①目前尚无病因疗法,必须长期对症治疗;②糖尿病的治疗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常常要求病人改变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型式;③并发症多,没有一个器官、系统和代谢过程可以避免不受其影响;④病情易波动,有时甚至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和昏迷,造成波动的因素太多,令病人感到防不胜防。
   糖尿病有青少年发病和成年期发病之分。一般地讲,青少年病人往往更难以适应糖尿病所带来的变化。青少年发作的糖尿病病情更易波动,对饮食和药物治疗的要求特别严格。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身患糖尿病,影响了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妨碍了他们完成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课题。因此,在青少年期发生的病人中常可见到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等情绪反应,也可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
   成年期发病者的心理反应的性质、强度和持久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既往的健康状况、生活经历、社会支持、对疾病的认识和对预后的评估以及应对能力和性格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易于发生波动,所以病人的应对努力和预防病情波动的措施不一定总是有效。在这些情况下,就可能产生习得性失助,病人就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差相关。不良的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和病情转归又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糖尿病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除了情绪和性格外,还可由于血糖的波动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注意、定向力、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功能受损又会影响病人照料自己的能力,从而不仅会干扰病人的各种活动,而且会对病人的全部生活风格与适应产生间接而更深远的影响。糖尿病还可引起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性欲下降、性兴奋降低、勃起能力下降及性交次数减少,进而性满意度下降。其原因与血糖控制不良、躯体并发症及抑郁情绪有关。
     (3)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情绪反应和提高他们对糖尿病医疗计划的遵从性。也就是节制对生存质量的过高欲望,节制美食的欲望及贪图安逸的欲望。
糖尿病病人长期的消极情绪反应不仅损害病人的心理康宁,而且也可经由心理生理反应反过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康复。研究表明,长期抑郁的病人胰岛素的分泌量可进一步减少,葡萄糖利用曲线下降。要改善病人的情绪,就需先了解造成消极情绪反应的原因。医生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控制病人的病情发展,因为病情变坏或恶化常常是导致消极情绪反应的首要原因。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地提供情绪支持;力争改变病人对疾病的悲观主义的认识与评价,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依据病程,引导病人适当地采取“否认机制”,以便赢得必要的时间以顺应和接受严酷的事实。医务人员同病人间应当有充分的交往机会,以便让病人倾诉自己的忧虑和痛苦,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医护人员可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疏导和教育。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必须长期坚持。许多病人认为:多吃好的是享受,为了满足色、香、味的欲望,放纵食欲,不能坚持饮食控制计划,是糖尿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临床观察发现,紧张因素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一定影响,而使紧张程度降低的方法则对代谢控制有良好效应。所以不少的心理学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松弛治疗,大多数研究报导,糖尿病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松弛训练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糖耐量明显改善,外周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2001)首先显示改变生活方式能够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该研究对象为522例糖耐量受损(大多数有代谢综合征)随机分组接受强化咨询或一般性咨询。如可减少10kg体重,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减少80%。第二个研究表明,每周做3次“出微汗”的某种形式的有氧代谢运动,每次30分钟,从代谢综合征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减少60%。体育运动就是节制贪图安逸的欲望。糖尿病属于“富贵病”,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富裕时开始。
     中国传统医学对类似糖尿病的消渴症的认识源远流长,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消渴症临床特征与发病机理的记载,提出了饮食精美、过多、过甜及肥胖与发病的关系。在以后的历代医书中,提出了此症的特征:尿甜,以及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原则及各种并发症。现代中医对糖尿病有许多有效的防治方法。
28
发表于 2008-3-29 09:45: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2.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与糖尿病先后发生,相互促进加重病情;高血压也可以是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病理状态。   
  (1)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病因学:高血压是最早确立的心身疾病。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中找不出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并发症多,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在高血压发病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a.社会和环境应激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如1980年全国抽样普查城市与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23%和3.47%。发达国家高血压高于发展中国家,如美国高血压发病率18%,明显高于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4%上升到64%。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例如让猫或白鼠在取食时都遭受电击(或需经过一场撕打而造成应激状态),那么动物可因此患上高血压。这些事实证明,社会心理压力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
       b.不良行为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发病率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大量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大量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这些不良行为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高血压可以由吸烟、酗酒、美食及贪图安逸的欲望引发。
此外,不少研究认为焦虑情绪反应和心理矛盾的压抑,即抑制性敌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心理原因。
  (2)高血压的心理生物学机制
  一般认为,在高血压发生中,遗传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从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紧张度的因素都能导致血压的变化。具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人处于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时,人的大脑皮质与边缘系统功能失调,通过植物神经及内分泌途径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研究发现,恐惧、焦虑时,肾上腺素分泌相对增加,于是心输出量增加而使收缩压明显上升,伴皮肤和肌电值增高;愤怒和敌意时,则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皮肤电阻和电位也是增高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于是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有敌意情绪而强制阻抑,血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则明显增高。因此把被压抑的敌视情绪看作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心理因素。其生理机制被认为是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现象。开始时是精神紧张状态下的阵发性血压升高,一旦心理社会紧张剌激或情绪刺激被解除,影响血压的各项生理变化都很快自动恢复正常。但是,如果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强烈、持久,就会使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的血压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而导致数月乃至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最终形成持续的高血压。社会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与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有关。
     (3)高血压的心理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对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是临床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既可减轻症状,又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但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带来的经济和精神的负担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尤其对占高血压80%的轻型高血压(舒张压12-13.9kpa)患者,药物治疗末见有多少益处。从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报导行为干预有降压作用,发展至今,心理行为治疗已被做为临界高血压或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疗法之一。
     松弛疗法:松弛疗法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比较常用的一种行为治疗办法,尽管各种松弛训练的含义和模式各不相同,但以下几种共同的训练特点,包括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深慢呼吸、反复训练等,都是直接针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病人通过长期反复训练,掌握了全身主动放松时的个体体验,并逐渐做到很容易地再呈现这种心身状态,结果血压成为一种能被患者“随意”操作的内脏行为,从而达到降压目的。临床实验也证明,长期的松弛训练可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
     运动疗法:多数研究指出,耐力性运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轻型高血压特别是缺乏运动的患者,可通过耐力性运动训练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滑雪等既达到降压又可减肥和减少心脏并发症的作用。有人还指出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粥样斑块形成。但患有中、重型高血压者应避免竞争性体育项目。
     气功疗法: 高血压患者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是:心静、体松、气和、动静结合、辨证施功,循序渐进。关键在于认真坚持,每天1-2次,每次按程序锻炼30分钟。根据全国各地气功防治高血压30余年疗效观察,气功疗法具有降压,稳定疗效,减少用药,改善症状以及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的良好效果。
其它非药物疗法: 减轻体重、限盐、戒烟和控制饮酒是降压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行为矫正疗法加以解决。美国的一个群体研究结果指出,控制体重可使黑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25%,每人下降48%,减轻体重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肥胖者效果最明显。其他如重度饮酒者、吸烟者、嗜咸食者,也应予以说服和娇正。
以上治疗方法必须建立在节制欲望的基础上,否则难以见效。
    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学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科心身疾病之一。大量研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许多生物、行为和社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缺少活动、A型行为类型、社会关系不协调和焦虑抑郁等多种所谓的冠心病危险因子。这其中有的是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或行为因素;有的虽不属于心理或行为的范畴,但仍间接地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支配或与之有一定的联系。
  行为类型: 人的行为特征分为A、B两型。A型行为的特点是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努力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对倾向等特征。相反,心地坦荡、不争强好胜、从容不迫的行为特征属于B型行为类型。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人功名的欲望比较强烈。
  西方协作组研究计划(WCGSP)在60年代对3000多名中年健康男性雇员进行了近十年的追踪观察。结果发现A型行为者在整个观察期间冠心病总发生率以及各种临床症状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出现率二倍于B型行为者。这一研究说明,A型行为类型不是冠心病发病后出现的行为改变,而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促进因素,故有人将A型行为类型称为“冠心病个性”。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NHLBI)也于1978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表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人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如亲人死亡、环境变化等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外许多回顾性调查显示,心肌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前的6个月内,其生活事件明显增多。国内邹之光等(1984)调查也发现,心肌梗塞前的6个月内病人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
  冠心病发病率西方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这些结果也间接地证明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行为危险因素: 除了A型行为,冠心病的行为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以及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等。它们往往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例如,一定的经济条件、饮食习惯、文化背景易造成肥胖;特定的工作条件和技术的进步常造成运动的缺乏等等。行为危险因素则又进一步通过机体的生理病理作用促进冠心病的形成。由此可见,社会因素与行为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是两类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致病危险因素。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冠心病心理生物学机制问题: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脂质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动脉管壁本身的变化三者是直接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能影响这三种过程,从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这已被许多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所证实。
  (3)冠心病的心理防治:①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在不同的临床阶段,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和不同程度的否认心理顿向,作好应对指导工作。为了实施下面各项心理防治措施,应提倡对冠心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咨询,特别是集体咨询法常被国外专家所采用,收到了良好效果。②A型行为的矫正:矫正A型行为一般在医生指导下以认知行为矫正疗法为主要手段实施综合矫正。常用的模式有:冠心病知识和A型行为知识教育(常以分发小册子或集体讲课的方式进行)、松弛训练(要求将松弛反应泛化到日常生活中)、认知疗法(帮助病人进行认知重建和实施自我控制),以及想象疗法、行为演练、社会支持和运动锻炼等。③危险行为的矫正:吸烟、酗酒、过食和肥胖、缺少运动,以及A型行为反应等“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和毅力,可分别使用各种行为治疗方法。④克服依赖性:某些病人原来就缺少运动,患病后变得更有依赖性,活动更少。这时要采用分阶段康复训练计划加以克服,根据病人的客观记录资料来决定什么时候增加运动,增加多少,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好正、负强化的应用。⑤婚姻和性生活的问题:冠心病病人配偶的心理也常受到影响,主要是顾虑和忧郁。配偶有时还会夸大医生在病人出院时的各项嘱咐,结果就过分地对病人加以保护,助长了病人的依赖性和无用感,影响病人康复。对此,可利用集体咨询法对配偶进行相应的教育。
   
29
发表于 2008-3-29 09:45:3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小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既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其病因都与以下不良行为有关:摄食过多、运动过少、吸烟、酗酒、生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源是追求享受与感官刺激的欲望,因此预防及治疗这些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节制欲望。节制美食与过食的欲望,节制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与运动的欲望,节制吸烟、酗酒的欲望,节制对生存质量要求过高的欲望等。
    人类的摄食行为是由动物的摄食行为进化而来的。摄食行为与动物的消化器官的功能及结构、与营养物质的运输系统、能量的消耗系统(主要是运动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保持着平衡,摄食行为与各种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整个代谢过程相互适应。这种适应与平衡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适应与平衡是相对的,而且经常出现不适应与不平衡。动物的摄食行为受本能的控制,是维持动物生存的基本本能。人类的摄食行为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心理社会因素对摄食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力的提高,食物的品质与数量很容易满足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诸如能量、各种营养物质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类摄食行为已经超越了基本生存目的的范畴,摄食行为的目的及摄食行为的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社会人类摄食行为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追求享受与感官刺激的欲望,或者为了追求新异、时尚,应付紧张、交际的需求,甚至成为地位、攀比的象征。摄食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吃什么都可以;而是要求食物精美,色、香、味俱佳,食品种类新异甚至以吃珍贵野生动物为时尚,烹调方法各异,更有甚者摄食与吸烟、酗酒并行,听音乐、看表演、侍者给予服务……,这种摄食行为输入了大大超出机体需要的及大量有害于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随着机器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人们对能量的消耗大大减少,进入机体的能量(营养物质)大大增加,机体无法消耗这些物质,积蓄在体内的物质成为病理物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的行为可以在几十年内发生迅速的巨变,而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机制、物质代谢系统的进化需要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才能完成,急速改变的摄食行为与机体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反应机制以及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出现了不相适应与不平衡,因此发生了代谢综合征。所以,预防与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根本原则是:节制欲望,规范行为。节制饮食实行平衡膳食,改造自己贪图安逸的行为,进行适度运动与体力劳动,使收支平衡,同时戒烟、少喝酒,节制欲望平衡心态。富裕起来的人们必须节制欲望才能避免代谢综合征,否则将会受到疾病的折磨与惩罚,疾病逼迫您节制欲望。
30
发表于 2008-3-29 09:49: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问题向代肖言斑竹请教之一.

    强烈要求论坛普及"肝阳上亢"知识!
    高血压不可治愈论,终身用药论是为了推销西药!
    我不完全反对用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8:39 , Processed in 0.1208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