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白云出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4 19:46:2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ra]http://cs.ustc.edu.cn/csli/cloud/cloud/xianyun/shanghan111_127.mp3[/ra]
下载
  一一一、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一一二、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一一三、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一一四,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一一五、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一一六、微数之脉,镇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一一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一一八、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一一九、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一二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饮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一二一、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一二二、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一二三、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一二四、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一二五、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一二六、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日卒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一二七、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08:22:29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ra]http://cs.ustc.edu.cn/csli/cloud/cloud/xianyun/shanghan128_140.mp3[/ra]
下载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一二八,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一二九、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一三O、藏结无阳证,不住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一三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一三二、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一三三、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一三四、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一三五、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六、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七、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便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一三八、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去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三九、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一四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23
匿名  发表于 2004-11-5 20:37:28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怎么下载啊 ?怎么播放啊?
24
发表于 2004-11-6 09:00:28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念得真好!
强烈支持您的计划!
非常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我想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语音已很久了,现在有点“美梦成真”的感觉,呵呵呵...太感谢了!!
25
匿名  发表于 2004-11-6 18:38:51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如获至宝!如饮醇酒!如上高楼!!!
26
发表于 2004-11-6 21:37:30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衷心感谢先生的切实努力!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21:43:5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ra]http://cs.ustc.edu.cn/csli/cloud/cloud/xianyun/shanghan141_150.mp3[/ra]
下载
  一四一、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寸方匕服,汤用五合。
三物小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复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去,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一四二、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以请不止,当刺期门。
  一四三、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一四四、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一四五、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一四六、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去皮) 芍药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一四七、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岑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一四八、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仅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一四九、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五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28
发表于 2004-11-6 22:57:42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白云先生独辟蹊径,弘扬中医经典文化,可喜可贺,可敬可佩。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08:43:18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ra]http://cs.ustc.edu.cn/csli/cloud/cloud/xianyun/shanghan151_160.mp3[/ra]
下载
  一五一、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一五二、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一五三、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一五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一五五、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一五六、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日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一五七、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一五八、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五九、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六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30
发表于 2004-11-8 11:29:43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全文朗读MP3

后面的这几个录音,这几天我一直下不来,不知其他朋友有没有这个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 05:30 , Processed in 4.2956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