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6:1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斑疹----姚國美醫稿
肌膚間色紅成片、稠如錦紋、按之而尤礙手之質者、為斑、紅點磊磊、狀如沙栗、以手摸之可得者、為疹、斑有傷寒化熱、熱為溼遏、溫熱溼毒、陽虛之殊、疹有風溫時疫、或內挾胎毒之異、斑症多關乎胃、色紅者吉、紫赤為熱重、紫黑為胃爛、疹多關乎肺、點透熱清者順、喘咳鼻爛者危。
發斑頭痛、憎寒壯熱、胸膈不利者、危陽明之陽熱、發於肌肉、兼挾表邪、法宜升麻葛根湯以升散之、若熱為溼遏、邪留血分、斑出不透、搔癢難忍者、宜與托裏舉斑湯、乘勢利導。
升麻葛根湯︰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托裏舉斑湯︰當歸、升麻、柴胡、白芷、穿山甲、赤芍。
發斑煩渴、不惡寒、反惡熱、脈洪數者、此溼熱擾及營血、宜鹹寒清透、主以化斑湯。
化斑湯︰見溫病。
發斑譫妄、張目不眠、不大便脈實者、乃燥火內熾、急宜瀉陽救陰、與三一承氣湯。
三一承氣湯︰見頭痛。
發斑咽痛目赤、脈數下利後重、甚則斑色紫赤、心煩不寐、此為溼毒、治宜鹹寒苦瀉、犀角大青湯主之。
犀角大青湯︰犀角(磨汁)、大青、玄參、甘草、黃芩、黃連、梔子、黃柏。
斑紋現於心背手足、惟點稀色淡、其脈沈細且遲、與上述陽斑迴異、或因誤汗吐下、損傷胃陽、以致陽邪無所依附、散於肌表、腎大虛、陰盛於下、逼其無根之火、越於皮膚、中虛宜十四味建中湯保元氣、下虛宜附子理中湯挽浮陽。
十四味建中湯︰黃耆(蜜炙)、人參、白朮(土炒)、芙苓、炙甘草、薑夏、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川芎、麥冬、肉從容、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湯︰見厥證。
風溫發斑、出則眼淚汪汪、鼻流清涕、乍寒乍熱、咳嗽噴嚏、繼則紅點漸見、宜銀翹散去荊豉加大青葉赤芍之類、以清透之、若與麻雜而相應出者、則為內挾胎毒之徵、治法宜於麻疹中求治。
銀翹散去荊豉加大青葉赤芍︰原方見溫病。
溼溫之邪、溢於氣分、治失輕清宣泄、未傳他經、但從衛分發出於小粒、如水晶者、名曰白倍【倍非人部為病部】、乃前法佐以透溼、與連翹黃豆卷赤小豆蒼朮皮甘草之類。
時行癘氣、從口鼻入、發熱目黃、胸滿呃逆、身現丹疹、互相傳染、證象大同、舌色粉白、或舌尖乾焦者、為疫邪尚在氣分、主以甘露消毒飲、若壯熱間日不解、神昏譫語、舌絳而乾者、此為邪已入營、宜神犀丹、開竅清涼透解。
甘露消毒丹︰滑石、黃芩、茵陳、藿香、連翹、薄荷、木通、貝母、白蔻仁、石菖蒲、射干。
神犀丹︰成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6:4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暑症----姚國美醫稿
頭痛胸悶、無衣則凜凜、著衣則煩、甚則惡寒發熱、無汗、而小便不利者、此感寒受暑、宜香薷飲辛香發散、若更身疼腹痛脹、舌淡溶溶、與藿香正氣散芳香解暑、寒暑犯中、則嘔瀉并作、治當溫中和胃、六和湯主之。
香薷飲︰香薷、扁豆、厚朴。
藿香正氣散︰藿香、紫蘇、白芷、腹毛、茯苓、白朮(土炒)、陳皮、半夏、神曲、桔梗、甘草、厚朴(薑制)、生薑、大棗。
六和湯︰香薷、人參、茯苓、甘草(炙)、扁豆、厚朴(薑製)、木瓜、杏仁(去皮尖)、半夏(醋炒)、藿香、砂仁、生姜、大棗。
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已洒然毛聳、小勞即身發熱、口開、前板齒燥、乃暑濕遏鬱、宜苓桂甘露飲、以清利之、若熱勝於溼、壯熱大渴大汗、身重足冷者、甘寒清熱之中乃兼除溼、白虎加蒼朮湯主之。
苓桂甘露飲︰見溼證。
白虎加蒼朮湯︰見熱證。
發熱惡風尿赤、兩手拾獲搐搦、此寒風閉暑、法宜疏解、秦艽香薷飲主之,若風熱傷營、肝風內動、瘈瘲不已、或見口眼喎斜、治以清營湯加羚羊角丹勾之類。
秦艽香薷飲︰即香薷飲加羌活、秦艽、蒼朮。
清營湯加羚角丹勾︰原方見溫病。
吐瀉腹痛、舌滑冷汗、脈象沈遲者、名曰陰暑、主以理中湯、甚則通身厥冷、腹痛尤甚、脈微欲絕者、宜吳茱萸湯加肉桂乾薑之類、回陽化陰。
理中湯、吳茱萸湯加肉桂、乾薑︰見傷寒。
肌熱多汗、渴而嘔瀉并舉、脈象洪大而虛者、名曰陽暑、宜人參白虎湯、清熱生津、甚則舌燥唇紅、煩渴脈數、乃熱甚化火、治當苦降瀉熱、黃連解毒湯主之。
人參白虎湯︰即白虎湯加人參。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夏月日中勞役、卒倒昏迷、名曰暑厥、或口唇淡白、或唇紅目赤、或喉間有聲、無論其為氣虛為熱鬱為痰閉、救急之法、宜先乘涼於陰處、掏土置於臍上、板開作竅、令人溺其中、再以生薑或蒜搗汁、和溫湯徐徐灌之、待甦、然後隨證調治、脈虛自汗、少氣懶言者、與清暑益氣湯、心熱煩渴、小便不利者、屬熱壅、宜益元散加西洋參、重則主以人參白虎湯、若神猶遲鈍、言語蹇澀、舌膩脈滑者、此屬痰閉經絡、治以消暑丸加菖蒲竹瀝蛇膽陳皮之類。
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炒白朮、蒼朮、青皮、神曲、陳皮、甘草、麥冬、當歸、五味子、黃柏、澤瀉、升麻、葛根、大棗、生薑。
益元散加西洋參︰滑石六兩、甘草六錢、辰砂三兩、研末用西洋參煎水沖服三錢。
人參加白虎湯︰見本篇陽暑。
消暑丸加菖蒲竹瀝蛇膽陳皮︰半夏(醋制)、芙苓、生甘草、石菖蒲、竹瀝、蛇膽陳皮。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7:0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霍亂----姚國美醫稿
腹痛吐瀉交作、手足厥冷、甚則轉筋脈絕、名陰霍亂、急以三保回陽藥酒、以救其陽、轉筋者更以酒擦患處、俟其勢稍緩、而後隨證調治、其脈沈遲、不渴者、乃寒濕犯中、脾胃氣逆、主以理中湯、腹痛拒按、痛甚則瀉、瀉後痛減者、乃過食生冷、滯積於中、當以冷香湯、溫中醒脾、若腎陽不振、汗出脈微、四肢拘急、宜四逆湯、厥陽將絕、腹中急痛、煩躁欲死、宜吳茱萸湯、轉筋不愈者、與木瓜湯。
三保回陽藥酒︰肉桂一兩(切片)、公丁香一兩、樟腦一兩、白乾酒一斤、右藥用夏布袋浸盛入酒內封固、勿洩氣、用時每匙、和溫開水沖服。
理中湯︰見傷寒。
冷香湯︰附子、良薑、丁香、草果仁、炙草、檀香。
四逆湯︰見傷寒。
吳茱萸湯︰見傷寒。
木瓜湯︰木瓜、茴香、吳萸、甘草、生薑。
食入即吐、瀉如注、腥臭逼人、且兼身熱脈數、口渴心煩、唇紅舌燥、甚則陽明津氣受傷、筋脈失養、以致轉筋、乃暑熱內擾、名陽霍亂、法宜甘寒清暑、竹葉石膏湯主之、轉筋者、更與蠶矢湯、苦泄酸收為治。
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 人參、麥冬、半夏、甘草、粳米。
蠶矢湯︰晚蠶砂、木瓜、生苡仁、黃連、大豆黃卷、半夏(醋炒)、黃芩(酒炒)、通草、梔子、吳茱萸、右以陰陽水煎稍涼徐徐服之。
服中卒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煩躁悶亂、危在頃刻、名乾霍亂、乃寒濕暑熱壅閉隔阻、清陽之氣不通、以致揮霍擾亂、急以燒鹽湯探吐、和針刺腿彎青筋、去其毒血、和腹皮白芷等為末、陰陽水沖服三錢、使其上者得吐、下者得瀉、隔阻得通、而後可轉危為安。
燒鹽湯︰見腹痛。
霍亂並、大喘大渴、大煩大躁大汗、遺尿者死、舌卷囊縮、轉筋入腹者死、乾霍亂久不得吐瀉者、亦死。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7:2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瘧疾----姚國美醫稿
寒熱往來、休作有時、名曰瘧疾、或邪偏熱、或熱多寒少、或邪偏寒、或寒多熱少、或陽邪重犯陽位、而但熱不寒、或陰邪重犯陰經、而但寒不熱、邪之淺者、先寒後熱、一日一發、發多在晝、邪之深者、每多晚發、甚則間日乃發、發日遲者、為由陽轉陰、病勢漸進、發日早者、為由陰轉陽、病勢將退。
寒已而熱、頭項強痛、身疼無汗、或汗不徹、脈弦者、病屬太陽、法當汗解、桂枝羌活湯主之、若挾熱者、頭眩口苦、小便不利、宜前法佐以苦泄、羌活黃芩湯主之。
桂枝羌活湯︰桂枝、羌活、防風、甘草。
羌活黃芩湯︰羌活、黃芩、陳皮、甘草、前胡、豬苓、知母。
熱多寒少、口渴汗出、骨節疼痛而煩、病屬陽明、法宜甘寒、佐以辛溫、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若但熱不寒、乃熱邪偏盛、純以甘寒清熱、白虎湯主之、若兼身重足冷、則為挾溼之症、當以前方更加蒼朮。
白虎加桂枝湯︰即白虎湯加桂枝。
白虎湯︰見熱證。
白虎湯加蒼朮︰即前方加蒼朮。
寒熱往來、口苦脅痛、喜嘔、甚則身體解亦【亦有人部】、此屬少陽、宜小柴胡湯和解之、兼太陽則寒多熱少、脈象浮弦、宜兼溫散、與桂薑柴胡湯、兼太陰為胸膈滿悶、便溏脈遲、宜柴平湯以化濕濁。
小柴胡湯︰見傷風。
桂薑柴胡湯︰柴胡、桂枝、括蔞根、乾薑、黃芩、甘草、牡蠣。
柴平湯︰柴胡、半夏、黃芩、人參、甘草、蒼朮、厚朴、陳皮、生薑、紅棗。
慘然太息、腹滿惡食、病至善嘔、嘔已乃衰、病屬太陰、溼甚者、寒多熱少、身重脈遲、法宜大建中湯加蒼朮半夏草果之類、溫脾燥溼、挾熱者、熱多寒少、口苦尿赤、宜清脾飲、清熱化濁、若久瘧不愈、脾胃受傷、運化失職、而停痰積飲者、宜四獸飲、助正祛邪、大建中湯加法夏蒼朮草果、原方見氣痛。
清脾飲︰青皮、厚朴、草果、柴胡、黃芩、茯苓、半夏、甘草、生薑、紅棗。
四獸飲︰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草果、烏梅、陳皮。
但熱不寒、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吐、此陽熱之邪深入少陰、宜黃連阿膠湯加桔皮竹茹、蛇膽半夏之類、育陰清熱、若無熱惡寒、或雖熱而引被自覆、口中和、小便自利者、乃陽氣式微、陰寒內伏、宜四逆湯加當歸桂枝生薑紅棗以溫和之。
黃連阿膠湯加桔皮竹茹蛇膽半夏︰原方見熱症。
四逆湯加當歸桂枝生薑紅棗︰原方見傷寒。
面色蒼蒼、手足厥逆、脈象沈細、腰痛、少腹滿、小便數而不利者、病屬厥陰、法宜和血通陽、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嘔吐涎沫、厥寒較甚者、與吳茱萸湯加花椒之類、溫化陰寒、若恐懼不安、腹中悒悒、熱多厥少、脈象沈細而數者、乃肝陰受傷、法宜養陰清熱、知母鱉甲湯主之、何人飲亦主之、至於陰陽夾雜、寒熱互見、以致氣上沖胸、胸中疼熱、飢而不欲食、甚則消渴吐蚘者、法當調其虛實、宣其寒溫、烏梅丸主之。
當歸四逆湯︰見傷寒。
吳茱萸湯加花椒︰見傷寒。
知母鱉甲湯︰知母、鱉甲、地骨皮、常山、竹葉、石膏。
何人飲︰何首烏、人參、當歸、陳皮、煨生薑。
烏梅丸︰見腹痛。
凡瘧經年不瘥、休作無常、脅下結有痞塊、或脹或痛、此食痰血積、阻滯經絡、名曰瘧母、法宜軟堅消痞、鱉甲煎丸主之。
鱉甲煎丸︰鱉甲十二分炙、射干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乾薑、大黃、桂枝、石葦去毛、厚朴、凌霄、半夏、阿膠、芍藥、牡丹、蟅蟲各五分、葶藶、人參各一分、瞿麥二分、蜂窩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右藥取為末取燒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俟酒盡一半煮鱉甲于中煮令泛爛如膠漆較取汁納諸藥煮、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7:5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痢----姚國美醫稿
下利後重、腹痛裏急、名曰痢疾、乃溼熱醞釀而成、熱偏盛而傷血分者、所下多赤、日數十行、小便赤澀、法宜和血泄熱、黃芩芍藥湯主之、溼偏盛而傷氣分者、腹痛較甚、甚則嘔膩脈遲、法宜苦溫調氣、加味除濕湯主之、若溼熱兩盛、則氣血俱傷、赤白雜下、治以芍藥湯、溫化苦泄、兼理氣血、更或身熱脈浮、頭痛、病屬挾表、風寒則無汗惡寒、風熱則有汗口渴、均宜逆流挽舟、或以倉廩湯、或與薄荷黃芩檳榔山楂枳殼神曲木香之類、若下利純赤、脈象弦數、後重而腹不痛者、乃肝風挾熱下行、宜白頭翁湯、苦泄疏風、下利純白者、胸膈滿悶、痛隨便減、脈沈遲有力者、多因內傷生冷、宜厚朴檳榔枳殼山楂車前萊菔炮薑炭之類、以消導之。
黃芩芍藥湯︰黃芩、芍藥、甘草。
加味除濕湯︰蒼朮、厚朴、半夏、藿香、陳皮、茯苓(赤)、木香、肉桂、甘草、薑棗煎。
芍藥湯︰當歸、芍藥、黃連、木香、檳榔、肉桂、甘草、大黃。
倉稟湯︰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殼、薄荷、茯苓、甘草、生薑、陳倉米。
白頭翁湯︰見熱症。
疾痢偏寒、多不欲食、然有飲食絕難入口者、則名禁口、若唇紅氣粗、脈數心煩、穀食入口、粗糙難嚥、乃熱盛津枯、胃不主納、即予倉連人參湯、救胃焚以存津液、若脈象微弱、胸腹膨脹、手足厥冷、乃脾胃陽衰、消納失取、以致惡聞食臭、急當溫胃醒脾、香砂溫胃飲主之。
倉連人參湯︰黃連、人參、陳倉米。
香砂溫胃飲︰人參、白朮、炮乾薑、扁豆、當歸、陳皮、木香、砂仁、炙草。
下痢腹中絞痛、口臭氣粗、鼻如煙煤、肛門似烙、此屬時疫熱毒、與汪氏黃金湯、重則黃連解毒湯、加銀花馬齒莧陳蘿蔔菜之類主之。
汪氏黃金湯︰黃土、扁豆、穀芽、金銀花、茯苓、黑豆、甘草、芍藥、五穀蟲。
黃連解毒湯加銀花馬齒莧陳蘿蔔菜︰原方見暑證。
下痢積年累月、時作時止、多因初起兜塞太早、積熱伏於曲腸之間、澀止不能、攻之不去、名休息痢、冷積較甚者、白多紅少、先服巴豆霜丸以溫通之、或以集成至聖丹直達巢穴、若熱積血分、紅多白少、飲食如常、法當調氣導瘀、主以倪氏痢疾方加生熟大黃紫曲之類。
巴豆霜丸︰巴豆去皮心、研搗為丸熱湯下四五粒。
集成至聖丹︰鴉膽子、用小鐵鎚輕敲其殼、破仁擊碎者勿用、取全仁者九粒、桂圓肉包緊空心開水吞下。
倪氏痢疾方加生熟大黃紫曲︰當歸身尾、赤白芍、紅花、桃仁、青皮、檳榔、枳殼、生熟大黃、木香、厚朴、山楂、紫曲、黃芩、黃連、地榆、甘草、共研細末水煎每日早晚空心服各三錢。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8:2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泄瀉----姚國美醫稿
泄瀉身重脈遲、胸腹滿悶、甚則腸間漉漉有聲、小便不利者、此溼淫於內、法宜香燥除溼、佐以滲利、胃苓湯主之。
胃苓湯︰見溼證。
水糞雜下、腹中綿綿作痛、小便清白、脈遲不渴者、此寒濕淫於內、法宜溫化、附桂理中湯主之、若泄瀉留連、經年累月、臍腹冷痛、休作有時者、此腸間凅冷、宜溫脾湯以溫通之。
附桂理中湯︰見腹痛。
溫脾湯︰見腹痛。
食已即瀉、完穀不化、或便青色、脈弦遲者、此風入腸間、名曰飧泄、法宜實脾疏風、胃風湯主之、若見風熱自汗、脈象浮弦、乃裏病挾表、宜防風芍藥湯兩解之、更有風木剋吐、繞臍作痛、痛即飧泄、宜調理肝脾、治以痛瀉要方。
胃風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當歸(酒洗)、川芎、芍藥(酒炒)、肉桂、加栗米煎。
防風芍藥湯︰防風、芍藥、黃芩、蒼朮。
痛瀉要方︰見腹痛。
暴注如下、其糞垢膩臭穟、脈象洪大或數者、乃陽明熱邪偏甚、法與甘寒或苦泄、白虎湯主之、清涼湯亦主之、若發熱惡風、脈促、喘而汗出者、多因表證未罷而誤下之、致熱邪內陷、名曰協熱下痢、法宜清解表裏、葛根芩連湯。
白虎湯︰見熱症。
清涼湯︰白芍、甘草、梔子、茯苓、澤瀉、黃芩、枳殼、黃連、木通、溫服如大便帶血加熟大黃當歸。
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夏月受暑、煩渴尿赤、自汗而垢、暴瀉如水、其色黃赤、甚則痛一陣、瀉一陣、糞出穀道覺如湯熱者、法宜甘寒滲利、苓桂甘露飲主之。
苓桂甘露飲︰見溼證。
腹痛則泄、泄後痛減、噯氣如敗卵臭、此乃滯氣為患、宜治中湯加砂仁楂仁枳殼之類、以助消化。
治中湯加砂仁楂仁枳殼︰人參、白朮、甘草、生薑、青皮、陳皮、砂仁、楂仁、枳殼。
病有大便常溏、或五更泄瀉、久而不已者、一因脾土虛寒、運化不良、偏虛則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和中、偏寒則以白朮散、溫中補土、一因腎臟陽虛、不能健閉、法宜溫固下元、四神丸主之。
香砂六君子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炙甘草、陳皮(去白)、半夏(薑制)、香附、砂仁。
白朮散︰白朮、芍藥、炮薑、甘草。
四神丸︰補骨脂四兩(酒浸一宿炒)、五味子二兩(炒)、肉豆蔻二兩(麵裹煨)、吳茱萸一兩(鹽湯炮)、用大棗百粒生薑八兩切片、同煮棗爛去薑取棗肉搗丸每服二錢、臨臥鹽湯下。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8:4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痰飲----姚國美醫稿
唾液稠黏者為痰、清晰澄澈者為飲、痰可以其所現之象、而辨風寒濕熱燥火、飲可以其所流之地、而分痰飲、懸飲、溢飲、支飲、二者各具虛實、當更察其兼證而治之、痰多泡沫、咳嗽、頭目昏花、脈浮、此風邪犯肺、鼓湧津液、宜金沸草散疏化之、若風濕相合、病涉於肝、口吐痰涎、甚則色青頭痛、脈弦者、宜辛開苦降、防風丸加三蛇膽、南星、三蛇膽陳皮之類治之。
金沸草散︰金沸草、前胡、荊芥、細辛、茯苓、半夏生薑、甘草、大棗。
防風丸加三蛇膽陳皮三蛇膽南星︰防風(洗)、川芎、天麻(去皮酒浸一夜)、炙甘草各二兩、三蛇膽陳皮一個、三蛇膽南星一個、蜜丸硃砂為衣、荊芥湯化下。
痰白較稀、咳嗽惡寒、甚則胸膈引痛、舌苔白滑、脈浮者、此寒邪犯肺、津氣凝滯、法宜溫化、二陳湯加薑桂主之、若陽虛中寒、胸脘怏悒不快、兀兀欲吐、舌白脈遲者、理中化痰丸主之。
二陳湯加薑桂︰見腹痛。
理中化痰丸︰人參、白朮、炮薑、炙草、半夏(薑制)、茯苓。
痰隨咳吐、胸脘滿悶、其舌灰滑、身重脈緩者、此痰因溼生、治宜二朮二陳丸、苦溫兼燥、若脾氣困倦、精神萎靡不振、飲食少思、則當助脾運輸、六君子湯主之。
二朮二陳湯︰蒼朮(米泔浸)、白朮(土炒)、陳皮(去白)、半夏(薑制)、茯苓、炙甘草、生薑。
六君子湯︰見中風。
痰黃稠濃厚、咳嗽氣粗、脈象滑大有力、此熱邪薰灼、宜節齋化痰丸、若虛熱上薰、口燥咽乾、渴不多飲、脈象虛軟者、宜玉女煎加南星柿霜之類、滋陰清化。
節齋化痰丸︰天冬、黃芩、橘紅、海蛤、青黛、瓜蔞、芒硝、桔梗、連翹。
玉女煎加膽星柿霜︰見溼證。
咳多痰少、澀結難出、甚則上氣喘促、乃如火燥金、法宜甘潤清肅、杏仁煎主之、若肺陰不足、燥氣偏亢、咽痛咽乾、心煩肺澀、法宜清潤、潤肺飲主之。
杏仁煎︰杏仁、白蜜、飴糖、桑皮、川貝、木通、紫菀、五味子、蘿蔔汁。
潤肺飲︰貝母、天花粉、桔梗、甘草、麥冬、桔紅、茯苓、生地、知母。
痰中帶血、或白如銀絲、此火灼津液、多成勞咳、火偏亢者、唇紅脈數、宜丹溪咳血方、鹹寒苦降、陰偏傷者、嘈雜易飢、宜生津潤肺、養陰清肺湯主之、清燥救肺湯亦主之。
咳血方︰青黛、瓜蔞仁、海浮石、黑山梔、訶子肉、等分為末、蜜丸口含化、咳甚加杏仁柿霜。
養陰清肺湯︰生地、麥冬、玄參、丹皮、白芍、薄荷、貝母、甘草。
清燥救肺湯︰見傷燥。
痰涎鬱結、有挾火而阻於頸項、而成瘰癘者、治宜玄參貝母夏枯草海蜥頭之類、清潤鹹寒、清消其結、有挾溼流於經絡以致肩臂酸痛者、治宜指迷茯苓丸白芥子通草香附之類、辛溫通降、佐以軟堅、若頑痰薄胎膜腸胃曲折之處、變生百病、下可測識、則非重墜苦泄、不能傾其巢穴、當以礞石滾痰丸。
指迷茯苓丸合芥子通草香附︰半夏麴二兩、茯苓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兩半、白芥子五錢、白通草五錢、香附八前、薑汁糊丸薑湯下。
礞石滾痰丸︰見眩暈。
病痰飲者、胸脅脹滿、短氣眩暈、甚則水走腸間、漉漉有聲、當以溫化利水、苓桂朮甘湯主之、若兼嘔吐不渴、心下痞者、此飲停腸間、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苓桂朮甘湯︰見眩暈。
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茯苓、生薑。
脅痛支滿、咳唾引痛、脈沈弦者、此飲留脅間、謂之懸飲、 法宜苦泄、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右三味搗篩為末、先以水煮棗十枚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弱人服半錢匕。
咳逆喘滿、身體疼痛而重、四肢歷節痛者、此水飲留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名曰溢飲、宜小青龍湯、辛開玄府、以泄其邪。
小青龍湯︰麻黃、芍藥、乾薑、甘草、細辛、桂枝、五味子、半夏。
咳逆喘息不得臥、其形如腫、心下痞、此水停腸間、名曰支飲、咳煩胸中痛者、為肺氣壅閉、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若水氣滔天、清陽不升、口苦眩冒者、宜澤瀉湯、實中土兼利水道。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大棗。
痰飲上膩、時唾涎沫、飲食不思、聲低息短、脈象沈遲無力者、此為脾肺氣虛、不能收攝、法宜溫脾助氣、治以理脾滌痰、若腎陽虛寒、水氣自下而上、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頭目顛眩者、法宜溫腎崇土、以利水氣、真武湯主之。
理脾滌痰飲︰見眩暈。
真武湯︰見眩暈。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9:0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腫----姚國美醫稿
肌膚滿、其名曰腫、或充溢上下四旁、而腫遍周身、或上頭面達四肢、下腰足、隨其所聚、而腫在各部、多屬風濕熱無形之氣、腫有分界、或自上而下、或周身浮腫、多屬水溼有形之邪、邪偏實者、邪不退、腫終不除、正偏虛者、或腫或消者、日終行坐、則氣墜晚現腫滿、夜間睡臥則氣升而出現面浮、病淺則腫多、隨按隨起、病深則腫、多按不起、自腹而腫及四肢者、為從裏達表、其病雖重、其勢屬順、自四肢而腫及于腹者、為從表入裏、其勢為逆。
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而喘者、此風濕注于肌腠、宜防己黃耆湯、疏風祛濕、若血營聶聶而痛、乃水溼偏勝、宜前法佐以滲利、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黃耆湯︰見溼證。
防己茯苓湯︰黃耆、防己、茯苓、桂枝、甘草。
病者一身盡痛、無汗發熱、日哺較甚、此寒濕壅閉、宜辛散以開鬼門、宜以麻杏薏苡甘草湯、若兼小便不利、以五苓散加薑皮陳皮以疏利之。
麻杏薏苡甘草湯︰麻黃、杏仁(去皮尖)、薏苡、甘草。
五苓散加薑皮陳皮︰原方見悸。
腫痛掀赤、小便不利、脈象沈實動數、此溼熱兩盛、熱盛於溼者、其腫多現于上、法宜清解、如大頭瘟之用普濟消毒飲、溼重於熱者、其腫多現於下、法宜苦溫、如腳氣之用二妙散、若邪犯血分、支節煩疼、肩背沈重、主以當歸拈痛湯、清利宣散、兼和血絡。
普濟消毒飲︰見溫疫。
二妙散︰蒼朮、黃柏。
當歸拈痛湯︰見溼證。
肢節腫滿、皮膚光薄、胸悶腹脹、不欲飲食、口不渴、而二便通利、脈沈遲者、此屬陰水為患、宜實脾飲、溫中土以化水氣、若氣粗似喘、腹部脹急、口渴、而二便不利、此為陽水、脈必沈而鼓指、宜疏鑿飲子、利水泄熱。
實脾飲︰白朮(土炒)、茯苓、炙草、厚朴(薑炒)、草蔻仁、木香、大腹子、木瓜、附子、黑薑、生薑、大棗。
疏鑿飲子︰羌活、秦艽、檳榔、商陸、椒目、大腹皮、木通、澤瀉、赤小豆、生薑皮。
遍身腫脹、其來也【馬曲】、飲食二便如常、此風水外襲皮膚、此曰膚脹、法宜苦辛淡滲、主以五皮飲、若兼喘急、乃肺氣不利、宜前法加蘇子萊菔子葶藶子之類、以苦降之。
五皮飲︰冬瓜皮、廣陳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
兩足浮腫、皮肉間赤絡、滿布如縷、病屬瘀濁化水、婦女經水先閉者、多患之、或用大調經丸、通其經脈、或香蘇散加紫荊皮赤小豆絲瓜絡青木香香附之類、透絡行氣。
大調經丸︰黑豆四輛、茯苓一兩、琥珀三錢、研末紫蘇湯下。
香蘇散加紫荊皮赤小豆絲瓜絡青木香香附︰桔梗、防己、木通、蘇子、生薑、紫荊皮、赤小豆、絲瓜絡、青木香、香附。
病者早現面浮、晚現腳腫、或得于大病之後、營血未充、而氣血先衰者、可與白朮紅棗蓮肉料豆衣桂圓殼之類、以調治之、其腫自消、若腰足無力、小便不利者、乃腎氣不化、治以濟生腎氣丸、若精神倦怠、少氣懶言者、乃脾不健運、治以壯火溫脾湯、或以六君子湯加胡蘆巴絲瓜絡之類。
濟生腎氣丸︰熟地四兩、茯苓三兩、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肉桂、牛膝各一兩、車前子一兩、附子五錢、蜜丸空心服下。
壯火溫脾飲︰白朮(土炒)、淮山、陳皮、芡實、附片(制)、茯苓、炙草。
六君子湯加胡蘆巴絲瓜絡︰原方見中風。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9:3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黃疸----姚國美醫稿
一身面目俱黃、名曰黃疸、乃溼熱熏蒸而成、以其邪有偏勝、故黃疸有明晦之殊、黃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而赤、大便秘脈大者、此熱偏勝、名曰陽黃、宜苦寒泄透、茵陳蒿湯主之、若裏邪未實、身熱心煩者、可梔子柏皮湯、若寒濕遏鬱、瘀熱在裏、身熱無汗者、宜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宣透清利。
茵陳蒿湯︰茵陳蒿、梔子、大黃(去皮)。
梔子柏皮湯︰梔子、炙甘草、黃柏。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赤小豆、連翹、杏仁、大棗、生梓白皮、生薑、炙草。
黃色如晦、身重便溏、腹滿、小便不利者、名曰陰黃、法宜化氣除溼、茵陳五苓散主之、甚則小便自利、身寒脈遲者、與茵陳附子湯、以助其陽、或四肢逆冷而嘔者、以茵陳吳茱萸湯、以通其逆。
茵陳五苓散︰豬苓、茯苓、白朮、澤瀉、桂枝、茵陳。
茵陳附子湯︰茵陳、附子、乾薑。
茵陳吳茱萸湯︰茵陳、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
發黃煩熱、飽如飢、或食難用飽、心煩不安、腹滿不減、此食鬱化熱、名曰穀疸、茵陳湯主之、若挾膽火而口苦者、宜龍膽苦參丸、先泄膽熱。
茵陳蒿湯︰見本篇陽黃。
龍膽苦參丸︰龍膽草一兩、苦參三兩、牛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前以生大麥苗汁和麥飲送下。
發黃心中懊儂【儂為心部】而熱、甚則如搗蒜韭狀、不能食、時欲吐、小便不利、名曰酒疸、乃溼熱上干、宜和藿枇飲、清胃降逆、或葛花解酲湯、以解酒渴、若溼熱壅盛、犯上則心下痞滿、傳下則小便癃閉、宜茯苓茵陳梔子湯、苦泄而兼滲利。
藿枇飲︰藿香葉、枇杷葉、陳皮、乾葛、茯苓、枳椇子、桑皮。
葛花醒酲湯︰葛花、豆蔻、砂仁、木香、青皮、陳皮、人參、白朮、茯苓、神曲、乾薑、澤瀉。
茯苓茵陳梔子湯︰茵陳、梔子、黃連、枳實、黃芩、蒼朮、白朮、陳皮、漢防己、澤瀉、茯苓、豬苓。
發黃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者、為女勞疸、瘀熱偏實、則小腹急滿、宜硝石礬石散、泄其汗出、偏虛者、小便自利、精神困倦、舉動無力、宜寶鑑小菟絲子丸、以培補之。
硝石礬石散︰硝石、礬石、各等分為散、大麥粥汁和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寶鑑小菟絲子丸︰石蓮肉二兩、菟絲子五兩(酒浸)、白茯苓一兩、淮山二兩、為末山藥糊丸、溫酒鹽湯下、腰足無力木瓜湯下。
因驚恐而身目發黃、但神志昏沈、毫無溼熱之象者、此驚則氣?膽汁外泄、俗名曰走膽黃、法宜安魂鎮驚、琥珀定志丸主之。
琥珀定志丸︰琥珀一兩、南星八兩(制)、人乳粉(薑制)、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硃砂、菖蒲(豬膽汁炒)、遠志肉各二兩、共研細末絲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臨臥時薑汁和桂圓湯送下。
產後黃腫、但目不黃、洋洋少神、毛髮皆直、且吐黃水、好食生米、土炭、此屬蟲與積熱侵蝕灼消所致、病名黃胖、治宜殺蟲消積、四寶丹和綠礬丸主之、嗜生米者加麥芽、嗜葉者加細茶、嗜土者加堊土、嗜炭者加黑炭、砂糖水吞服。
四寶丹︰使君子肉二兩、檳榔、南星(制)各一兩、研為細末絲蜜和丸。
綠礬丸︰綠礬(薑汁炒白)、針砂(炒和醋淬)各四兩、五倍子(炒黑)、神曲(炒)各八兩、共研細末薑汁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或米飲送下。
汗出沾如柏汁者、但身目均不現黃、名曰黃汗、或因汗出如落水入毛孔、或因汗出當風、風濕相合、一宜黃耆湯、助正清透、一宜桂枝黃耆湯、益氣解肌。
黃耆湯︰黃耆、赤芍、茵陳、石膏、麥冬、豆豉、甘草、生薑。
桂枝黃耆湯︰即桂枝湯加黃耆。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9:5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證治概論----姚國美醫稿

痹----姚國美醫稿
痹似麻木而較有知覺、乃風寒濕三氣、乘虛雜至而成、風勝則走注歷節、無有定所、謂之行痹、其脈必浮、寒勝則痹發之處疼痛難忍、謂之痛痹、其脈必澀、溼盛則身體沈重、留著不行、謂之著痹、其脈必緩、邪即各有偏勝、用藥即以勝者為主、而兼者佐之、更必求其偏虛、以治其本、後邪可除、故治行痹者、必以疏風為主、兼治寒濕、參與養血、血行風自滅也、如溫經養榮湯、治痛痹者、必以祛寒為主、兼治風濕、參以溫中、得溫寒自解也、如加減五積散、治著痹者、必以利濕為主、兼治風寒、參以健脾行氣、土強溼自解也、如立板湯、三者乃痹證之大綱、其餘皮肉脈筋骨五痹、特以邪之所犯、命名不同、而主治也各異耳。
溫經養榮湯︰生地、熟地、枸杞、當歸、酒藥、木瓜、續斷、獨活、桂枝、秦艽、甜瓜子、木香、桑枝、生薑、大棗。
加減五積散︰茯苓、半夏、陳皮、甘草、麻黃、白芷、川芎、當歸、乾薑、桔梗、赤芍、薏苡仁、生薑、大棗。
邪襲皮毛、搔如隔布、或隱疹風瘡、此屬皮痹、黃耆五物湯加海桐皮紫荊皮之類、益氣和營。
黃耆五物湯加海桐皮紫荊皮︰黃耆、桂枝、芍藥、生薑、大棗、海桐皮、紫荊皮。
邪著肌肉、渾身麻木、身體沈重、此屬肉痹、宜神效黃耆湯加蠶砂蒺藜木通之類、疏風解肌。
神效黃耆湯加蠶砂蒺藜木通︰黃耆、人參、芍藥、甘草、蔓荊子、陳皮、蠶砂、蒺藜、木通。
邪入於脈、一身盡痛、不能自轉側、此屬脈痹、宜秦艽四物湯、活血通絡脈。
秦艽四物湯︰當歸、川芎、生地、白芍、秦艽、苡仁、蠶砂、甘草。
邪客於筋、歷節疼痛、走注無常、或四肢拘攣、不能屈伸、此屬筋痹、一因風勝、主以羚羊角散加大活血青風藤、一因溼勝、主以薏苡仁湯、加卑解木瓜威靈仙、祛風邪可以定痛、祛濕可以疏筋也。
羚羊角散加大活血青風藤︰羚羊角、薄荷、附片、獨活、芍藥、防風、川芎、生薑、當歸、大活血、青風藤。
薏苡仁湯加卑解木瓜威靈仙︰薏苡仁、當歸、芍藥、蒼朮、桂心、麻黃、甘草、生薑、卑解、木瓜、威靈仙。
胸脅疼痛、遇陰寒益甚、甚則腰脊無力、行走艱難、此屬骨痹、治宜益腎祛邪、以強筋骨、虎骨散主之、安腎丸亦主之。
虎骨散︰虎骨二兩、炙草、全蠍、麝香、天麻、防風、牛膝、白殭蠶、當歸、乳香、肉桂、白花蛇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酒水各半調服。
安腎丸︰肉桂、川烏各兩半、白蒺蔾、巴戟天、山藥、茯苓、石斛、卑解、肉從容、補骨脂各四兩八錢、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臨臥溫酒送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5:17 , Processed in 0.05414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