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21:22:10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黄小平和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今天(2024年4月12日)介绍的是:
时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教授关幼波,题目是:涉医征途回眸
关幼波,1913生,北京市人。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对于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创制"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机程序",获得成功。著有《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等。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时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关幼波先生的文章《涉医征途回眸》。
        关幼波(1913年-2005年)先生,从16岁起便经常与哥哥一起随父学医,他们除学习中医理论外,时常在父亲左右侍诊,帮助抄方。父亲关月波擅长内、妇、儿及针灸等科,对时令病及妇女病更是擅长,深受群众的敬重。其父一再告诫兄弟俩:医不在"名"而在"明",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学习经典时要明其理,知其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能泥古不化。还教育他们:治病救人要重义轻财,不能"为富不仁"。其父是严父又是严师,不准他们在中医业务上有一点懈怠。一次,他的哥哥在抄方时将"橘红"误写为"菊红",他的父亲便勃然大怒,当着病人狠狠地打了他哥哥一记耳光,从此不准其再学医。关幼波随父习诊多年,但父亲从不让他独诊,而要求他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父亲临终前,抱病抽查了他的3个脉案,确认自己后继有人了,满意地对他说:"你可以治病救人了"。
       他曾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同一药房坐堂。关幼波每天都提前来到药堂,细心分析施今墨的脉案,还亲自询问病人服药后的变化,凡效果好的经验都欣然学习。日久天长,象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等名家的经验,都被他"偷"来运用于临床。他广交同道,互相切磋,深探医理。前门地区名医康乃安、赵瑞麟、贺惠吾等都是他的挚友。康乃安在临终前,把自己的祖传秘方"鹅口散"传给他,经他推广使用。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7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21: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4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第五节:中西医并重,会师亚健康
      一,疾病模式绑架世界经济。
      二,疾病模式迫使中西医越走越远。
     三,回归健康本意,告别亚健康。
     四,中西医可以在”亚健康"的阵地上会师。
     五,亚健康系列教材推动研究深化。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
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三章   第五节:中西医并重,会师亚健康。
       1945年中国与巴西发起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亚健康也是中国人提出的新概念,这就让治已病、治未病衔接起来了,也让中西医有了一个沟通的平台,是一个交界区。西方医药的疾病模式、所谓分子靶点的精准治疗绑架世界经济。也造成了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医学难题,需要中医智慧救世。未来医学应该回归健康本意,帮助人们告别亚健康。中西医可以在”亚健康"的阵地上会师,互相发挥各自优势。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孙涛教授等组织编写的亚健康系列教材,推动调理亚健康技术进步的研究,也逐渐深化。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77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21:23:27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新春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2024年4月14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三)。
      内容简介: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
          祝贺河北涿州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三),主要讨论了“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的主要内容。
         出汗就退烧,如今都知道,《内经》两千多年之前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服桂枝汤之后,加用啜热粥,热敷来帮助出汗;有人正气虚,不能顺利出汗,经过多日努力,而发生战汗,就像举全国之力,拼命一战而获得胜利;不战汗而痊愈,是身体正气不虚,可以轻松得汗而痊愈。当然,内热消散,炉烟熄灭,也可以不出汗而退热、痊愈。
       痊愈的情况因人而异,也可以从脉象、症状、时辰加以推测,来预测痊愈的时间和过程。读古人的论述,可以了解当年不做“核酸检测”,不化验白细胞,也能掌握疾病的进退,也可以加以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日痊愈。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277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21:24: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4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扁鹊是医圣张仲景心目中的偶像,也是司马迁笔下唯一的医学宗师,扁鹊医学有哪些特点,我们通过《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的记载穿越到2500年前与伟大的医学宗师来一次神交,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通过《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的有关内容。
       廖玉群先生说:《素问·大奇论》,全文见于《脉经》所载的‘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而且《素问》这一篇自首至尾不见黄帝、岐伯问答字样,与全书体例显然有别。

     李伯聪先生《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指出:“《难经·第七难》所引之‘经言’论三阳脉和三阴脉,与《脉经》卷五《扁鹊阴阳脉法第二》相合:依此,‘第七难’的‘经言’出自《扁鹊阴阳脉法》当无疑义。《难经·二十难》:‘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脉经》卷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人病,脉不病者,生;脉病,人不病者,死。’二者亦恰恰相合。”
        曹东义说,《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一篇,有2 200多字,内容十分丰富,除篇首有“扁鹊曰”之外,篇中“经言”“师曰”竟达10余次,又有“尺脉不应寸”和五行学说的影响,可见扁鹊脉学中汇入后师弟子之文字也不在少数。
       华佗很看重这样“经过验证”的论述,著书时也引用其例,故王叔和云:“《华佗》仿此。”
由此可知,这则故事发生于汉末之前,是古传医书中的信史,甚为可贵。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精彩讲述和分享。

277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21:58: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4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二章更无慈母望当归下半部分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二章更无慈母望当归下半部分内容。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会成为子女模仿的榜样,其优点会影响孩子一生。

        曹东义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农村妇女队长,是以身作则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个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榜样,深刻影响了曹东义的成长经历,只要想起母亲的教导就充满力量。

        很多往事,都随风散去,唯有深厚的母爱永远深藏内心,每当回想这些往事,眼里总会充满泪水,心里洋溢着幸福。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描写,感谢黄胜昔同道的讲述。
2776
发表于 2024-4-28 08:38:16 | 只看该作者
废医存药是一百年前的提法,代表人物就是俞樾、余云岫、伍连德这些社会精英,鉴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人们对于中药方剂还是存在很大的幻想,对于中医理论则是深恶痛绝。废医验药则是几十年前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是方舟子、何祚庥、张功耀这些社会精英。传统中医学太愚昧落后太反智反科学了,中国目前亟需废医废药,促进中成药退出医保,最终促进中医理论、中成药、中医药大学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从一百年前小心翼翼的废医存药,到几十年前的废医验药,到如今坚定地废医废药,这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得到的结果,我们国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身体健康代价,中医学不仅毒害了广大国人的科学思维,中成药的肝肾毒性高致癌性损害了国人身体健康,虽然传统中医旧势力一如既往竭尽全力的反对,但是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反对而停止前进。
2777
发表于 2024-5-1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之烂是全方位、无死角地烂,是愚昧落后反智反科学反社会的烂,不彻底将其批倒批臭,中国人仍要继续深受伪科学中医理论的毒害和中药肝肾毒性的毒害。
277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21:36:1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4月18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四十二讲“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一起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四十二讲“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茵陈,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
        金钱草是一种常见植物,而且是一种中药材,主要功效可预防结石和利胆排石,可以说对结石有非常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清利湿热、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虎杖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另外,因为一技之长盛会举行,周五、周六的每日一降,暂停两次。

277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21:37:17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您们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天云。
      2024年4月21日(20:15)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天云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四)。
      内容简介:趺阳脉和少阴脉合参,可以确诊病变部位,与推断病势的发展趋向;太阳病表实证的脉证治法;根据趺阳脉的变化情况,辨析误下后变证的病机与后果;辨阳微阴弱的脉证特点及其病理机转。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天云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伤寒论》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四)
1.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2.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通过脉诊了解身体的状况,是扁鹊创立的学术体例,张仲景崇尚扁鹊,因此《伤寒杂病论》在卷首,首先列述脉象与疾病的关系。
        脉道、脉象、脉理、脉学,这四个概念不同,含义也不一样。《内经》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这显然指的就是脉道;浮沉迟数等,都是脉搏、脉动所代表的“脉象”;“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和“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这都是脉理;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就是“脉学”。

        感谢王天云女士的讲述和分享!

278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21:37: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4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扁鹊对中医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影响也非常的深远,至今我们仍然未能突破扁鹊所创立的中医学的范畴,尤其是扁鹊对损至脉的研究,对于后世虚损思想的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第一章  扁鹊论损至脉的有关内容。
       扁鹊对损脉、至脉的定义,是通过正常人呼吸与脉搏的比例,来确定脉气行进的长度;再以此为基准推算患者脉搏过快时,超过平时“标准”脉气行进长度的多少为“至脉”,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五等。
       扁鹊论述“损脉”时,因气血运行过缓,则会出现“气短不能周遍于身,苦少气,身体懈惰”甚至造成“凝血气尽,经中下能及,”更甚者则“气闭实则胸满、藏枯,而争于中,其气不朝,血凝于中,死矣!”
所以,扁鹊论述的損至脉,是脉气循行过程中出现的太过与不及的两类情况,根据其不同程度,而有不尽相同的危害。
若患者的脉搏过慢,其气血运行的速度必然也慢,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就会延长。“至脉”因气血运行过快,耗散过多的正气,就会出现“血气竭尽,不守于中,五脏痿痟,精神散亡”的情况,甚至因过用衰竭而死。至脉根据不同的程度,也分为五种不同的“至脉”。
        《难经·十四难》引用扁鹊所论损至脉时,保留了扁鹊对损至脉及其不同程度划分的定义,但对其复杂的计算气行长度与循环速度的文字全部删除;这样做,虽然行文简洁,便于传播,但是,却埋没了其来历和原理。
       《脉经·卷五·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虽篇题为“扁鹊”所著,但文中“经言”“师曰”达十余处,恐多出于后学所述,非扁鹊本人之初言,但源于扁鹊又影响了后世。其所讨论各死脉,多系今日之严重心律失常,确实有生命危险。古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认为多系病情深重,预后不良,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文中还将脉与病症相比较,将严重的脉症不合,视为危笃之症,也颇值得我们参考。所以,这篇古医籍虽未必出于扁鹊之手,伹仍不失为一篇十分重要源于扁鹊的古医学文献。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4 05:45 , Processed in 0.0492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