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05:3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5:40 编辑

我的启蒙老师曾研究观眼识病和眼针疗法。这个方法记载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和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中。原图是按八卦绘制的。表经和里经混搭。我老师在1975年曾经给我们讲过这些内容。后来我就把这个内容给细化了。分区有十六个。均一性并不太规范,也有部分经脉重复。但是可以说比之以前就更加精细了。相应的眼针疗法内容或眼针全息穴也同样被做的更精准了。这也是一个小全息的穴位组,因为没有发现任督经脉的内容。这个眼眶区域的眼针全息穴的经脉分布也是通过正反经脉感传法做的。因此相对可靠一些。
26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07:20:22 | 只看该作者
弄错位置的龈交穴。穴就是一个可以用手指摸到的凹坑。可是在现代的龈交穴上能够摸到明显的凹坑吗?很明显这是怎么都摸不到的。在《素问气府论》记载的穴位已经是相当古老了,不可能会没有凹坑。龈交穴的别名是齿龈筋中。就是指此穴位于上唇系带(筋)与牙龈的交界处。中指两军阵前的空闲地带。那么牙龈与上唇系带的中间地带就在二者的交界处。该处有一个明显的凹坑也便于取穴针刺。左右各一。由于在汉朝把任督经脉给合二为一了。那么把龈交穴合二为一的结果穴位就只能在上唇系带的高岗上了。现代的龈交穴被画在上唇系带的中点,更与牙龈豪无关联。有的被画在上唇系带的内侧端,即便如此也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凹坑存在。经脉感传实验发现:刺激上唇系带中部两侧面与牙龈的连接处可以诱发出督脉的感传。因此龈交穴的位置肯定不对了。
263
发表于 2023-12-21 07:33:3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循行、经络理论如同皇帝的新衣,郭大师摆弄这些伪科学的经络理论乐此不疲,废寝忘食。

点评

用一句话讲就是:经脉、穴位的学问博大精深。你能够理解吗?  发表于 2023-12-21 08:27
没办法学问越研究就越深了。古人研究的就已经够深入了,我的研究就更陷进去了一层。你能相信一个糟粕的学问还能够被研究的这么有兴趣吗?也许是你们这些人还在门外。吃不到的葡萄一定就是酸的烂的或臭的。  发表于 2023-12-21 08:26
26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08:57:57 | 只看该作者
素髎的凹坑在哪里?素指白色,髎指髋骨。素指鼻尖。古人在修炼气功时有一种方法是眼观鼻鼻观心。鼻头色白就说明已经入道了。素髎指穴位在鼻头,有感传到髋骨。那么我们先做一个经脉感传实验。用一个塑料牙签刺激一下鼻尖处(也就是现代的素髎穴处)。结果只诱发出肺经的经脉感传。用手指寻摸凹坑肯定是找不到。但是如果在鼻尖旁5mm处用手指寻摸却可以摸到明显的凹坑。用牙签刺激这个凹坑。可以诱发出督脉和肺经的经脉感传,感传的重点部位在髋骨。那么素髎穴的位置在哪里呢?

点评

素髎穴的位置在鼻头鼻尖  发表于 2023-12-21 15:55
26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09:1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9:20 编辑

从卦象看兑端穴的位置。我们知道卦象就是三层长短横的排列组合。有诗为证:乾三连,坤六断,振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兑端穴的兑就是一个卦象。这个卦象的第一层是两个短横,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是长横。端的本意是指老头借助拐杖站立。引申的意思之一是一个长物体的开头。在兑卦中只有第一层的内侧端具有特点。因为所有的卦象都具有外侧端,这是共性。第一层的内侧端才是个性。当闭上嘴后,我们的口唇横线就是一个兑卦。因为上唇的上唇线是被人中沟给隔断的。因此古人的兑端穴就应当在上唇线与人中沟边线的交点处。可是针灸穴位国际标准中的兑端穴却是在人中沟下边的中心处。那么兑端的意义何在?
2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09:3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9:36 编辑

做学问就不能糊弄。研究文字要较真,研究文献要较真,做实验更要较真。糊弄学问就是糊弄自己。较真就是严谨。有些反中医的认识不懂中医,一知半解的就敢发言批判中医。不是中医理论不能批判而是要批出一个道理来才行。你说的对就照你说的办,可是你们做学问的态度不正确。查资料糊弄,分析资料糊弄,对于古人做过的医学实验自己不重复一遍就敢于批判。这不是糊弄古人而是糊弄自己,糊弄良心。糊弄学术的人为了名利就会发文章糊弄大众,糊弄社会。然后大张旗鼓的说中医是骗子,是伪科学,是糟粕。试问连自己的良心都要糊弄的人会有多少信众呢?

点评

不能随便做实验。 要设计真正能说明证明理论正确的实验。 而你是仅仅相反做的是不能证明理论正确的实验。  发表于 2023-12-21 16:39
做实验更要较真。 不能随便做实验。 要设计真正能说明证明理论正确的实验。 而你是仅仅相反做的是不能证明理论正确的实验。  发表于 2023-12-21 16:38
267
发表于 2023-12-21 14:21: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8
发表于 2023-12-21 16:55:56 | 只看该作者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外慕其心,令彼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注】●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所针之穴,令气血开,教病者心专于内,不要外驰,然后下针,使针不伤荣卫,方堪入妙也。

相关
二、持针歌
持针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注】●凡下针之士,须心小力雄,以右手持针于穴上,势若握虎,不敢放松,着力旋插,直至应止之处,吸气三口,然后提针,徐徐而用。

●凡机关三才奥理,欲识于心而行于针者,须将此再三推穷可也。

相关
三、温针歌
温针之理最为良,口内温和审穴方,母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安祥。

【注】●凡下针,必先将所用之针,入于口中,使之温热,审定穴所,方可与刺。

●勿令冷热相争,庶血气调和,而得安祥也。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四、进针歌
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最不宜,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针之愈。

【注】●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关机最密,切勿太忙,须细审经络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轻施其针,失于经络穴所也。

●如在阳部,必取筋骨间陷下之处,则不伤于筋骨;如在阴分□?N之内动脉相应间,则以爪重切经络,少待片时,方可进针,而不伤于荣卫。

●又必三思已定,然后下针,病可愈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五、指循歌
部分经络要指循,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使来临。

【注】●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来循之,使气血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意也。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六、摄法歌
摄法原因气滞经,大指爪甲切莫轻,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

【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七、退针歌
退针手法理要和,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数三吸气,须臾疾病自然愈。

【注】●凡退针,全在手法,三才之内,皆有要诀元机,不可不知。

●如欲退针,必须缓缓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渐退至天部,俱用少阴之六数泻之,每一部六数,须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数,令病人吸气三口,随吸随提,徐徐退至天部,其疾病自然除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八、搓针歌
搓针泻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就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则缠针肉不离。

【注】●搓针者,凡进、退、搓、捻,皆催其气以至泻邪气也,如觉针下气紧,切勿就移,须用泻法,但微微动转,如搓线之状,若转之太紧,必至肉缠针头,邪气滞涩,而不能除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九、捻针歌
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功,内外转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轻。

【注】●凡捻针时,虽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两般也。

●如欲治上,则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气向上也;如欲治下,则大指向内捻,内捻者令其气至下也。

●内捻为之补,外捻为之泻。

●如经络向下者,转针头逆之则为迎也;经络向上者,移针头顺之则为随也。

●指法得宜,则正气自复,而邪气自退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十、留针歌
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荣卫纵横散,巧妙元机在指头。

【注】●留针者,凡出针至于天部,入针至于地区,须在皮肤肌肉间徐徐容留,令荣卫宣散方可出针入针。

●若出针太急,则血随针出,反伤荣卫,其巧妙元机,全在指头也。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十一、摇针歌
摇针三部皆六摇,根据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碍,邪气退除病自消。

【注】●摇针者,如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二、三摇,多者不过六摇而已。

●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之状,使孔穴开大,无有窒碍,庶邪气退除而病愈矣。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十二、拔针歌
拔针之时切勿忙,闭门存神要精详,不沉不紧求针尾,此诀须当韫锦囊。

【注】●凡针毕拔针,最要精详,不可轻率忙乱也。

●如欲出针,须待针下气缓,不沉不紧,觉轻功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针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针穴,及穴外之皮,令针穴门户不开,神气内存,然后拔针,庶不至于出血。

●此针家要诀,须当韫于锦囊也。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方剂 查穴位
行针分寸法歌
行针分寸中指传,屈指中节两纹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长短肥瘦审经权。

【注】●行针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为准,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童稚亦如之。

●虽人身有长短,体有肥瘦,入针之分数不一,而身形之长者,其指节亦长,身形短者,其指节亦短,但随其长短,以取分寸,则自准矣。

●肥人肌肉肥厚,血气充满,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气末盛,宜刺二分。

●然虽如此,犹当有经有权,不可执一而论,如遇不肥不瘦之人,祗在二、三分之间,酌量取之可也(图一)。

点评

执照会被吊销,存款会被罚光,人员会被抓走,诊所立刻就被查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1 17:59
2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7:5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18:06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23-12-21 16:55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外慕其心,令彼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执照会被吊销,存款会被罚光,人员会被抓走,诊所会被查封。怎一个惨字了得!如此我还是不懂针灸为好。

点评

不是毫针技术,而是员利针技术,毫针不需要这样取穴就可以扎进去。  发表于 2023-12-21 19:12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02:1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2 02:13 编辑

定位模糊的臑俞穴。臑俞穴的现代定位是: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臑俞穴的归经是小肠经。我们在实际寻找臑俞穴的时候就会发现:1)腋后纹头直上对应的并不是横平的肩胛冈下缘而是肩峰的下角或肩峰外下缘与肩胛冈连线的夹角;2)在肩峰下角处并没有发现对应的穴位。刺激肩峰下角下缘也没有诱发出小肠经的感传;3)在肩峰下角的两侧缘各有一个对刺激很敏感的凹坑。刺激内侧缘的凹坑可以诱发出胆经后线的感传,刺激外侧缘的凹坑可以诱发出小肠经的感传。因为这两个凹坑都符合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的条件。所以就都可以被称之为臑俞穴。为了区分两穴就称之为内臑俞穴和外臑俞穴。在临床中也可以利用检查内外臑俞穴来鉴别是胆经后线的疾病还是小肠经的疾病。在肩周炎肩后面痛的时候这个鉴别尤为重要。当然也会有内外臑俞穴对应的经脉都患病的情况。各位同道你们都扎对位置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6:00 , Processed in 0.0586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