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251
发表于 2009-2-4 18:04:4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其实,支持你认为《脉经》革脉无误的重要依据有几条:
一是《脉经》革脉;
二是《千金方》革脉同样的叙述;
三是“病若吐血,复鼻纽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
你认为或者有可能《脉经》有误,但《千金方》同样,两者都误的可能性较小。再加上第三条,更 使你相信《脉经》革脉无误,是后世革脉错误。于是你又搬出《内经》“浑浑革至如涌泉”条去牵强附会解释一通,然后又对《伤寒论-辨脉法》中的革脉划拉一下。你如果能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一下《伤寒论》中的革脉和《脉经》中的你认为无误的革脉,尽管名字相同,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吗?
  我认为《脉经》中的革脉是牢脉的误解,其理由是:首先是根据大多数学者对《内经》“浑浑革至如涌泉”条的认识是统一的。其次是《脉经》中平虚实第十“脉来软为虚,牢者为实”。显然牢脉是实脉,与之对应的革脉应该属虚的可能性为多。最主要的是《伤寒论-辨脉法》中革脉的解释,显然证明了革脉的属性为虚。而《内经》中“浑浑革至如涌泉”句的关键在于有理解的不同。宋校正引《甲乙经》、《脉经》作“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我没有改内经,脉经也非26脉)。张三雷谓-------若如王本作“绵绵”,则与如弦绝不相惯矣。王注望文生义,甚无谓也------弊弊绰绰,言其坚劲不和,重按即绝也------但弊弊字义不可通,盖尚是传写之误-------曰弦绝,则重按之不只豁然,而且绝无根蒂矣 。故主必死。我认为本句的关键如果能抓住“涌泉”二字,则对革脉形态的理解成为核心之处。结合《脉经》“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  ,是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对理解革脉可以起到进一步的作用。
至于你的第三条“牢 ”,应是革之误。
你认为《脉经》革脉无误,而你自己又认为应去掉“有似”二字,仅从沉伏、实大而长,微弦,且不同意“微”是“稍微”的意思,而且只从各脉的不同上揣摩,却不考虑各脉相似相近上去揣摩,那么,你所谓《脉经》革脉的无误,显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然后你用“切脉动静”来说疾病在变,脉也在变等等,迂远曲解,不值再论。就此打住。彼此无怨无仇,只是我在发言中有意说出我内心的感受,且料到是别人不喜欢听的话,奈何生性如此,也难以改正。说声抱歉,祝你进步,就此别过!              
252
发表于 2009-2-4 18:57:4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4 07:0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4 06:04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支持你认为《脉经》革脉无误的重要依据有几条:
一是《脉经》革脉;
二是《千金方》革脉同样的叙述;
三是“病若吐血,复鼻纽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
...
重要依据不是你说的这三条,而是以下几条:
一,《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和《千金方》所说的革脉都是一回事。是相同的。
二,《脉经》对革脉的论述是专业水平很高的,所用文字和《伤寒杂病论》虽不一样,但实际意义完全相同。
三,扁鹊脉法所说“浮大牢”脉中的“牢”,才是真正的牢脉,而不是你说的革脉之误。
四,经考证,扁鹊脉法中所说的这段话,现有多种脉学专书收载,即“病若吐血,复鼻纽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但是,“浮大牢”三个字,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浮大革的说法。所以,没有理由再说这个牢字又是革字之误。照此说法,只要不好理解的就说成是错字,那干什么事都非常容易了。
五,把经典文献的解释在临床中验证,是更重要的依据。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2月04日 07:05pm 时添加 -=-=-=-=-
真是越说越有意思了,难道你认为,《伤寒论》中的革脉和《脉经》的革脉不是同一个革脉吗?张仲景和王叔和是师生关系,难道他们二位所说的革脉不是同一个革脉。
253
发表于 2009-2-4 19:21:3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4 09:02pm 第 1 次编辑]

假如扁鹊脉法所说“浮大牢”的“牢”是革脉之误,那革脉又有沉伏的表现,这和浮大又矛盾了。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2月04日 08:56pm 时添加 -=-=-=-=-
轻而易举的就说:“至于你的第三条“牢 ”,应是革之误。”请看明白,这第三条的牢不我说的,而是扁鹊脉法中的一条。你凭什么说扁鹊脉法中的牢是革脉之误,你又凭什么说《脉经》的革脉是牢脉之误。这样误来误去,还有正确的吗?不要因为自己不理解就把古人的原文轻而易举的说成是错误的。这对作学问没好处。这样误来误去,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到底谁有误了。
254
发表于 2009-2-5 11:16: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革脉又有沉伏的表现”
笑死我了!这是你认为的革脉!你认为《脉经》革脉无误的脉象。其他的我不说了,你先看清楚我说的意思,然后自己好好想想,
255
发表于 2009-2-5 13:21:5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5 03:34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5 11:16am 发表的内容:
“革脉又有沉伏的表现”
笑死我了!这是你认为的革脉!你认为《脉经》革脉无误的脉象。其他的我不说了,你先看清楚我说的意思,然后自己好好想想,
再说清楚一点,这里根本没有我认为的革脉,我只是说《脉经》的革脉没有错误。我只是说《脉经》的革脉与《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和扁鹊脉法的革脉是一致的,是相同的。在这些经典文献中,革脉根本没有错误。在《脉经》第一卷第一篇是这样说的: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这非常符合革脉的实质和实际意义,与晋代以前的古文献记载一脉相承,与唐代《千金方》的记载也是一致的,并且,各种版本的《脉经》都是这样写的,有什么理由说《脉经》是错的?有什么理由把它说成牢脉呢?
再者,扁鹊脉法说:““病若吐血而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脉理病机分析过程,非常符合临床实际,主要是根据脉象变化分析患者自身的调节机能,有什么理由说“浮大牢”是“革”之误呢?
256
发表于 2009-2-5 15:30:5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5 08:20pm 第 2 次编辑]

最后再说一个问题,《脉经》对革脉的解释是这样说的: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
其中,《脉经》所说的“实”脉,和现在所说的“实”脉不同,现在所说的实脉一般是指“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经》所说的实脉是“大而长微强”。沉和伏虽然近似,但有严格区别,前者可以是正常脉,后者只要一出现就是病脉。“大而长微强”和“大而长微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病脉,主实证,后者是体质强壮的正常脉,不是病脉。因此,要想理解《脉经》所说的革脉,必须熟读《脉经》,先把这些脉象的构成条件和相互关系搞清楚。
从这个贴子以后,若有历史证据可以证实《脉经》对革脉的解释是错的,请出示证据,若真能证明《脉经》是错的,我一定会真诚接受,虚心学习,并检讨自己的考证失察。但是,凡没历史依据就说《脉经》对革脉的解释有错,恕不再回复,耽搁谁的时间都不好。
257
发表于 2009-2-5 20:45:4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牢、革之争久矣 各家都有各家的看法,自己的看法,革脉相当于阴阳格拒之义,其体盈指要比牢脉微弦(以弦长为象),而牢脉盈指要比革脉略宽近乎洪(以大长为象),内经上虽有革字,乃是取革之义,并非讲明是革脉之体。革脉是阴阳格拒不交通,气冒明之意,而牢脉属实是气血有余之象,经满而脏急也。仅凭以前的理解,理解有限,不知对不对。
258
发表于 2009-2-6 20:56:1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6 08:59pm 第 1 次编辑]

内经上虽有革字,乃是取革之义,并非讲明是革脉之体。

回楼上。《内经》之革,确实是取革之义,而非革脉之体。
259
发表于 2009-2-7 09:58:3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继承,在实践中发展。
260
发表于 2009-2-7 11:53:4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革脉的脉形、脉体、脉位已辨别清楚。那么革脉所主之病、所主之证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7:47 , Processed in 0.0577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