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58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08:11:07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0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健忘,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健忘的有关内容。
         西医认为,健忘就是大脑的思考能力(检索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
     中医认为肾藏志,志就是记忆能力,健忘多与肾不藏精、肾虚有关系,治疗这类病人一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注意补肾益精气。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5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08:11: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0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二章  医经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

四、重视养生治未病扶正气为本
(三)治未病不是乱吃药
(四)养生保健是主动作为

五、把杂合以治作为基本法则
在中西医并存的现实条件下,辨证论治长期被当做中医最具特征的治疗原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应该引起大家的警觉。

(一)辨证论治是一种方法
(二)中医病名的立与破
(三)杂合以治是高境界
(四)内病外治,内外相关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二章  医经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四、重视养生治未病扶正气为本,五、把杂合以治作为基本法则。
       辨证论治之所以被当代中医界所推重,前提是与西医的疾病诊断相对照而提出来的。中医历史上形成的疾病名称,都被当做肤浅的症状体征看待,认为它们不足以代表疾病的本质,不如西医的疾病名称“科学”。中医的四诊合参难以发现和诊断出西医的疾病,也不能“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就把中医所说的疾病名称“退居二线”,搁置不用了。进而提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这是在西医话语主导权的之下的“权宜之计”“城下之盟”,但是如此一来,在“西医病名之下辨证”的结果,中医就不能被称为与西医平等的学科了,而且,辨证论治在临床执行之中,被认为“辨”和“论”不容易把握,不如“分型治疗”容易重复、控制质量。因此就在西医的病名之下分几个类型,证型约等于西医疾病的亚型,成了“分型治疗”,去掉了“辨”和“论”,只保留了“病”和“型”。治疗方药对号入座,用“临床路径”和“诊治方案”固定化,不允许灵活辨证、随证调方,认为那是违反统计学的“偏倚”。
因此,“中医在西医病名之下辨证容易失去自我”是不争的事实,要想达到“中西医并重”,就必须坚持中医的疾病名称。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2: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10月1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墓庙调研>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墓庙调研>的有关内容。
        人都有死的时候,而丧葬制度古今不同。
         全国各地的十余处扁鹊墓,除有些与扁鹊遇害时暂时埋葬或事后迁葬的坟墓与其丧葬有关外,其他的墓穴多为纪念冢,这与古时的祭祀礼俗有关。祭祀,即通过某种仪式,把规定的食品或其他祭物献给崇拜对象。一般由巫师、祭司家族长,或本家长辈主持,源于原始的图腾或禁忌意识,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而以先秦典籍记载最详。
        扁鹊遇害他乡,如当时不能运回故乡安葬而暂埋于当地是有可能的。古时暫时埋于道旁称“肂”。
    扁鹊死后可能暂时埋葬于遇害处,他当时已有弟子数人,《神仙通鉴》说他死时“九十七岁。,与周文王同寿,虽未必可信,但他“名闻天下”年龄不应小于六十岁,可能约与孔子七十二岁相当。他也周游列国,极有可能是乘车行路,未必是徒步。他被人暗害而不是犯死罪,其尸体被安葬或迁葬故乡是合乎情理的。
     秦越人扁鹊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与《札记.祭法》所云:“以死勤事则祖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相符,他足迹所至,德泽所被之地甚多,各地人民在他“以身殉职”后,为其立墓纪念是可以理解的。《古史辨(二)》载:“李汝宽说:‘墓者,慕也。圣人殂亡.四海若丧考妣,殊俗之人,各起土而坟,是以所在有焉。’这确是对于各地重复的坟墓的好解释。”这无疑也是适用于对各地重复出现的扁鹊墓的解释,并且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这些重复出现的扁鹊墓,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存。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5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10月1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15讲主要学习足厥阴肝经重点腧穴。学习大墩,行间,太冲,中封,蠡沟,曲泉,期门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配穴理念。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15讲足厥阴肝经重点腧穴。学习了大墩,行间,太冲,中封,蠡沟,曲泉,期门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配穴理念。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足厥阴肝经循经路线: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58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5:1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10月12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总论第十六讲“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之六—中药的用法”,内容为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依据分享了总论第十六讲“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之六—中药的用法”,内容为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
        中医药对于方剂的煎服法,有很多重要的探索,至今仍然值得遵循。
        比如张仲景对于桂枝汤、麻黄汤、承气汤的煎服法,就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法。
        桂枝汤,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桃核承气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5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6:2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药性赋》。《药性赋》原书未注明作者,据初步考证大约为金元时代作品。该书历来都是作为中医带徒弟学习中药的启蒙书。原书用韵语编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颇受初学者的珍爱,传延至今,长盛不衰。然而由于该书编写年代远,一方面一些词汇古义深奥,不够通俗易懂,一方面拘于赋体,有些文句不免过简,不能全面概括药物效。

  今天(2023年10月13日)分享的内容是: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药性赋》的部分内容: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菊花有不同的品种和名称,有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
        性味甘、苦,微寒。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薏苡仁,又名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藕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藕节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节又侧重止血功效。中医认为藕节性平、味甘涩,药用可以缩短出血时间,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
      感谢雷宝淳的分享和分享

258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10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第六章:养生就是为了健康长寿。
         健康长寿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认识,也离不开正确的养生措施。中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我们简单介绍以下几种。
         第五节:食疗药膳养生可参。
         1,失眼症
          2,便秘
          3,糖尿病
          4,高血脂症
          5,高血压病
           6,冠心病
          7,慢性支气管炎
           8,感冒
            9,消化不良
这一节内容较多分两次讲解,下周接着讲解下部分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六章:养生就是为了健康长寿。 第五节:食疗药膳养生可参。
         1,失眼症,2,便秘  3,糖尿病  4,高血脂症  5,高血压病    6,冠心病  7,慢性支气管炎  8,感冒  9,消化不良的食疗方。
          吃出健康,是人们的愿望;药食同源,所以,可以有药膳,养生治病,或者通过饮食养生保健。
     中医有大智慧,中国美食世界独有。
西方吃的是“个性”,中国吃的是“和谐”。一样的原料,这个适量配伍,那个放少许佐料,就是美味可口的药膳食品。
我多次参加河北省药膳学会的活动,还被谷景书会长、申秘书长聘为名誉会长,深为中华美食浓厚的文化而自豪。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58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8:21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0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脏燥,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脏燥。
          脏躁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
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
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摄生,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情要开朗,愉悦。
本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配合精神心理疗法。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258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6:48: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0月1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
医经学派对于人类的贡献,首先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之中,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指导理论,用热病辨证概括疾病的发展规律,并逐渐演变成重视病因的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
(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祝贺河北中医由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素问》《灵枢》之中有丰富的外感热病思想,总结了汉之前的外感热病学成就,为后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人们已经习惯把《素问》《灵枢》称为《黄帝内经》,曹东义在《神医扁鹊之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二书之中,通过古籍制度和《汉书·艺文志》的篇卷体例,以及对于《素问》《灵枢》内容的考察和后人的引用情况,认为《黄帝内经》以及“医经七家”的其他著作,作为古籍图书已经散佚,但是《汉书·艺文志》的“医经七家”的内容精华,都被吸收进了《素问》《灵枢》《难经》之中,后者属于集大成之作,反应了汉代之前的医学成就。
1、确立了热病的病因为“伤于寒”,“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为后世的广义伤寒病因学说打下了基础。
2、提出了“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的学说,为伏气温病说的滥觞。
3、提出外感热病按六经每日传一经的规律传变,这一认识影响深远。
4、提出“两感伤寒”、阴阳交、发热不为汗衰等死证。
5、提出可以用汗泄两法与“五十九刺”的方法治疗热病。
6、提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用药法则。
7、《素问·刺热篇》提出:“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注重物理降温。
8、《素问·刺热篇》用脏腑辨证而不是按六经论述热病证治,为后世三焦脏腑辨证开创先河。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59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20:38:4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今天晚上(2023年10月17日)的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曹东义,讲述扁鹊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未来价值。
         请大家注意收听,并批评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7 06:07 , Processed in 0.0883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