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43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22:0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5月2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9讲主要学习足太阳膀胱经上篇重点腧穴。学习委阳,承山,昆仑,申脉,金门,束骨,至阴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9讲,主要学习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承山,昆仑,申脉,金门,束骨,至阴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委阳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有腓总神经经过。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承山穴,取穴时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申,在五行中属金,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本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此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金门穴又称关梁,梁关,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束骨穴,别名刺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输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耳聋,项强,癫狂,痈疽,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
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3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22:02:4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5月25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蜀漆”“蛇含”“溲疏”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蜀漆”“蛇含”“溲疏”三味药。
        蜀漆,又名鸡尿草、鸭尿草、七叶,功效除痰;截疟,主治症瘕积聚,疟疾,气味辛、平、有毒。①《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癥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
②《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③《药性论》:"主治瘴疟多时不瘥,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
④张元素:"破血,导胆邪。"
       蛇含,别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紫背草、蛇含草、蛇包五披风、五匹风、五皮风、地五甲、五爪龙、地五加、五爪虎、五叶莓、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风、五星草、五虎草、五爪金龙、五叶蛇莓、狗脚迹。主治:清热定惊;截疟;止咳化痰;解毒活血。主高热惊风;疟疾;肺热咳嗽;百晶咳;痢疾;疮疖肿毒;咽喉肿痛;风火牙痛;带状疱疹;目赤肿痛;虫蛇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伤出血。
        溲疏,是虎耳草科、溲疏属落叶大灌木。树皮薄片状剥落,小枝中空,红褐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直立圆锥花序,花白色或带粉红色斑点;萼杯状,裂片三角形,早落;花瓣长圆形,外面有星状毛;花丝顶端有2长齿;花柱3。蒴果近球形,顶端扁平;果柄具黄色柔毛,种子极小,肾形。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补肾截疟,解毒,接骨。主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夜尿,疟疾,疥疮,骨折。
①《本经》:"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②《别录》:"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433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3:2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三字经》,  作者是清代医家陈修园。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今天(2023年5月26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凅,肾套谈,理脾恪,分清饮,佐黄蘗,心肾方,随补缀,若遗精,另有说,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

疝气第十九:
  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颓顽麻,喘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茴香料,着医林,痛不已,须洗淋。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三字经》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疝气等内容。
        这些病大多属于肾虚下焦湿热,当下更多见于古代,治疗经常缠绵难愈,很多人反复更换医生,只图尽快痊愈,却往往欲速不达,久拖不愈。
治疗此类病症,应该缓以治本,抓住关键环节,慎起居,节嗜欲,久久为功,方能长治久安。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434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5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七节:金元医学流派纷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受到后世的尊崇,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里,就进行了研究与引进。宋代以后学习和应用张仲景《伤寒论》的医学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
       但是,张仲景受时代的限制,不可能穷尽中医对于传梁病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当时只有辛温解表的治疗方法,而没有辛凉解表的方法,是其一大局限。
      后来宋代的韩祗和及庞安常改辛温为辛凉解表,但未在理论上阐述清楚。金代的刘完素形成了寒凉派,后续有张子和、李杲、朱丹溪等创立了各自流派。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七节:金元医学流派纷呈。
        医学逐渐发展,有些特色突出的医学思想,逐渐形成承先启后的学术流派,金元之前虽然也有不同派系的医学,但是似乎是只有分科,没有不同主张的“自古一脉传承”。
      金元时期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崛起于河北大地,有着深刻的历史大家的事情原因,也有深刻的内在学术发展的根源,此后,学术流派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学术流派,一是有代表性的学术主张、有学术传承的群体、有核心人物,有代表性著作,这些特点似乎缺一不可。当然,不同的学术主张,可以互相争鸣,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并且日后可以被大家“兼容并包”,融合在一起。这就像儒释道的争鸣与交流,使大家都受益一样。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4:49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5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郁病,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郁病的有关内容。
      郁病的病机是气机郁滞《伤寒杂病论·辨脉》说:“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弧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
       现在郁病,大多指肝气郁滞,情志抑郁,这是狭义的概念。张仲景说的是广义的“三焦气机淤滞”。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436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5:1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5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
(三)外延发展期
医学理论集大成的扁鹊,建立了医经系统理论,此后在战国时代的传承并不明确,文挚等名医没有说继承扁鹊的学术,仓公淳于意的老师公乘阳庆明确提到继承了“黄帝扁鹊之脉书”,并且有许多具体的著作名称。
1.战国文挚,医理精湛
2.仓公师徒,继承扁鹊医学
3.华佗经历传奇,独创“六部”“三法”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三)外延发展期。1.战国文挚,医理精湛2.仓公师徒,继承扁鹊医学。3.华佗经历传奇,独创“六部”“三法”等内容。
                 医学传承,有很多动人故事。
元前180年,淳于意到了公乘阳庆那里,非常恭敬谨慎地侍奉他。当时公乘阳庆已经70多岁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对于恭敬爱学的淳于意,非常喜爱,就准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珍藏的医药方书全部传授给了淳于意。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把你原来学过的医书都扔了吧!这些书的内容都不正确。我有古代先辈医家传授的书籍,据说是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脉书》,以及通过观察面部颜色来诊病的医书《五色》 《诊病》,使你能预断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判定能否医治,还有药剂理论的书籍《药论》,都是非常精辟的医学著作。我家中富足,不靠看病谋生,只是为了医道不失传。我很喜欢你,想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医书全都教给你。”于是公乘阳庆就郑重其事地把他珍藏的 《脉书》《上经》《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等,全部都交给了淳于意。之后,淳于意跟随公乘阳庆学习医学经典,从望色诊病术、听诊术学起,不断学习外观测度阴阳术,药理学、砭石神术、房中术等秘藏书籍和医术。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6:0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5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小产篇的原文与评注。
跌闪小产,大便干结小产,胃寒腹疼小产,大怒小产。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小产篇的原文与评注。
跌闪小产,大便干结小产,胃寒腹疼小产,大怒小产。
      傅青主说,妊妇有跌扑闪挫,遂致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者,人皆曰瘀血作祟也,谁知是血室损伤乎!夫血室与胞胎相连,如唇齿之相依。胞胎有伤,则血室亦损,唇亡齿寒,理有必然也。然胞胎伤损而流血者,其伤浅;血室伤损而流血者,其伤深。伤之浅者,疼在腹;伤之深者,晕在心。同一跌扑损伤,而未小产与已小产,治各不同。未小产而胎不安者,宜顾其胎,而不可轻去其血;已小产而血大崩,宜散其瘀,而不可重伤其气。盖胎已堕,血既脱,而血室空虚,惟气存耳。倘或再伤其气,安保无气脱之忧乎!经云:「血为营,气为卫」。使卫有不固,则营无依而安矣。故必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方用理气散瘀汤。
人参(一两)      黄耆(一两,生用)
当归(五钱,酒洗)   茯苓(三钱)
红花(一钱)      丹皮(三钱)
姜炭(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流血止,二剂而昏晕除,三剂而全安矣。此方用人参、黄耆以补气,气旺则血可摄也。用当归,丹皮以生血,血生则瘀难留也。用红花、黑姜以活血,血活则晕可除也。用茯苓以利水,水利则血易归经也。
(胎未堕宜加杜仲(炒炭)一钱,续断(炒黑)一钱;若胎已堕服原方。血崩不止,加贯众炭三钱;若血闭心晕,加元胡炭一钱。)


      感谢卢青玉硕士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38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5月3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给大家分享《伤寒论》,《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使外感病和部分杂病辨治有规律可循。创立辨证论治原则,提出中医治疗学一般指导原则。使理法方药护综合运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了后世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伤寒论》的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部分内容、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的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的内容。
        《内经》《难经》都是“师徒问对”的形式,《伤寒论》也有很多“师徒问对”,可见医学传承的痕迹: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温) 甘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以上各三两 。
《汤液经》的小补脾汤,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张仲景在《伤寒论》之中,也用了这个方子,并且换了方子的名称,叫理中。由于《汤液经》的失传,以及《伤寒论》的广泛传播,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小补脾汤,但是很多人知道或者很喜欢使用理中汤、理中丸。我们应该追本溯源,把这段历史传承的脉络呈现出来。
《汤液经》说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痢,吐痢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萎,善转筋”,用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液经》与《伤寒论》,两者相同。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439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21:27:4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6月1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安石榴”“柰”“醋”“酱”“盐”五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安石榴”“柰”“醋”“酱”“盐”五味药。
        石榴。因产自古安息国,故称。参见“石榴”。 引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张騫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 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
       柰,汉语二级字, 读作柰(nài),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亦称"花红"、"沙果"。
        弘景曰∶柰,江南虽有,而北国最丰。作脯食之,不宜人。林檎相似而小,俱 不益人。苦,寒,有小毒。多食令人肺壅、胪胀,有病患尤甚(《别录》)。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治猝食饱气壅不通者,捣汁服(孟诜)。益心气,耐 饥。
         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中国古称"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时把"醋"称之为"苦酒",也同样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主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别录》)。理诸药,消毒(扁鹊)。治产后血运,除 症块坚 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昏运,杀一切鱼、肉、菜毒(《日华》)。醋磨青木香,止卒心痛、血 气痛。浸黄柏含之,治口疮。调大黄末,涂肿毒。煎生大黄服,治 癖甚良(孟诜)。散瘀 血, 治黄胆、黄汗(好古曰∶张仲景治黄汗,有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治黄胆,有麻黄醇酒汤, 用苦酒清酒。方见《金匮》。         
       酱,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主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别录》)。
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日华》)。
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 犬咬及汤、火伤灼未 成疮者,有效。
       盐,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历经千难万险,双脚终于踏上中国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他激动地在自己的游记里这样描述:"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 《内经》说:“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6-9 08:25:2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来自河北的刘云双,今晚上(2023年6月2日)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王伯岳老先生的 往事重提,温故知新。王伯岳老先生是四川成都人,三世中医,以儿科见称,自1955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兼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著有《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一书及若干学术论文。敬请大家关注和聆听!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与一起学习了名老中医之路:王伯岳老先生的 往事。
       王伯岳(1912--1987),中医儿科专家。四川成都人。他习用千金龙胆汤加减治疗小发作,无其他兼证,而证见突然昏倒,面色红紫,手足抽搐,口吐涎沫,须臾即醒,一如常人,平时眠食正常,二便无异,脉象平和者。处方:龙胆草9克,钩藤、天麻、柴胡、黄芩、赤芍、胆南星、远志、地龙、桔梗各6克,甘草3克。随证加减:痰多、便干,加青礞石9克,熟大黄6克;痰多、头痛,加天竺黄6克,野菊花9克;纳差、腹胀,加炒神曲9克,枳实6克;热重、烦躁,加连翘9克,栀子9克。
其小儿感冒惯用方:
荆芥穗、羌活、板蓝根各6克,牛蒡子9克,防风6克,黄芩9克,炒知母、淡豆豉各6克,神曲、桔梗各9克,杏仁泥、淡竹叶各6克,生甘草3克。用于发热,微咳,有汗不多,鼻流清涕,目眦红痒,口角流涎,体温39℃。扁桃体红肿,舌苔白。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6:40 , Processed in 0.0519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