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40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20:4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4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三节:楚医诊脉查明装病。
        司马迁巜史记扁鹊传》说,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但是,诊脉技术是扁鹊一个人发明的吗?还有其他资料可以佐证吗?有不少证据表明,扁鹊的诊脉技术也是有渊源的,是传承于先人的。
      这其中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1年,楚国的御医诊断申叔豫装病不朝使用的就是脉诊方法。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三节:楚医诊脉查明装病。
       中医学的历史很悠久,而发生在古远历史上的医药知识,其传承的脉络时断时续,只有考古学的资料可以推测,比较完整的医药文字记载,开始于有史官的时代。殷墟甲骨文之中的疾身、疾目、疾腹、疾心、疾首,都说明古人已经能够将疾病与健康的不同状态进行明确的区分了,知道什么是患病了,什么是不病;也可以说明是患牙病,还是肚子有病;是正常怀孕,还是将要流产;预计生男,还是生女。甲骨文记载的医药内容很丰富,不是简单的偶然记录。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已经是一句成语。然而,它的来源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左传·成公十年》和《史记》晋世家、赵世家有关文字记载。
      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姬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得了一种疾病,经过晋国的官医诊治不见好转,就向秦国请求援助,秦国的秦景公就派出了名医医和来出诊。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1年,楚国的御医诊断申叔豫主演的装病不朝,使用的就是脉诊方法。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0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20:52:07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4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烧烤最火的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祝贺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临证本草》有关防风的内容。
       在五一假日期间,在淄博烧烤最热闹的时刻,他坐在静静的书屋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学术。
     《神农本草经》说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吴普》曰:防风一名回云,一名回草,一名百枝,一名蕳根,一名百韭,一名百种,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李氏小寒,或生邯郸上蔡,正月生叶,细圆,青黑黄白,五月花黄,六月实黑,三月十月采根,日干,琅邪者良(《御览》)。
          功能主治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403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20:54:1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5月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
(一)肇始奠基期
5.中华文化源易经,大道至简立根本
6.睁眼看见阴阳,大道本乎自然
7.五行学说,贯穿“天人和谐”
8.女娲传说有智慧,无形之气非真空
9.经络概念由脉演绎而来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有关内容。(一)肇始奠基期之中华文化源易经,大道至简立根本、.睁眼看见阴阳,大道本乎自然、.五行学说,贯穿“天人和谐”、女娲传说有智慧,无形之气非真空、.经络概念由脉演绎而来等。
         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原始经验的积累时期,没有理论体系,只是方药、针灸等具体治疗措施的简单创造与汇集,没有内核可言。等到脏象、经络、气血、病理等到基本医学理论形之后,便具备了基本内核,恰如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有机物产生了细胞一样。基本理法内核将既往关于病证方药针灸按摩等零散而具体的经验贯穿起来,成为汇聚着具体知识的医学体系,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学。古代的阴阳学说和精气学说,较早地被医学吸收,并牢固地与基本理法内核结合在一起,给原始医学以较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更为系统和完善,这也是是医学摆脱巫术的重要因素。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等早期医学文献的出土和大量《史志》中医书的佚失情况来看,许多古老而宝贵的方药针灸等具体经验大部分失传了,然而,后世的医学家们又不断创造新的具体经验,这种得得失失的更新代谢数量很大,象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一样没有止息。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关于脏腑经脉、阴阳气血、治则治法,药性和配伍等方面的基本理法却逐渐丰富完善起来,并没有多少佚失。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0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20:57:19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5月2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78讲《灵枢·痈疽》。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痈疽第八十一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span]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藏伤故死矣。
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曰名。岐伯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span]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span]发于肩及臑,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逞焫之。
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span]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柧楼,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
<span]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坐陵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span]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而当死。
<span]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
<span]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span]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span]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span]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2405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19:3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5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种子篇(2)的原文与评注。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种子篇(2)的原文与评注。
        因为不孕,所以需要种子;不孕的原因比较多,治疗的方法也需要“审因论治”。
      傅青主先生说:妇人有少腹之间自觉有紧迫之状。急而不舒,不能生育。此人人之所不识也,谁知是带脉之拘急乎。夫带脉系于腰脐之间,宜弛而不宜急。今带脉之急者,由于腰脐之气不利也。而腰脐之气不利者,由于脾胃之气不足也。脾胃气虚,则腰脐之气闭,腰脐之气闭,则带脉拘急。遂致牵动胞胎,精即直射于胞胎,胞胎亦暂能茹纳.而力难负载,必不能免小产之虞。况人多不能节欲,安得保其不坠乎?此带脉之急,所以不能生子也。治法宜宽其带脉之急。而带脉之急,不能遽宽也,宜利其腰脐之气。而腰脐之气,不能遽利也,必须大补其脾胃之气与血,而腰脐可利,带脉可宽,自不难于孕育矣。方用宽带汤。
      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人以为天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夫妇人之有子也,必然心脉流利而滑,脾脉舒徐而和,肾脉旺大而鼓指,始称喜脉。未有三部脉郁而能生子者也。若三部脉郁,肝气必因之而更郁,肝气郁则心肾之脉必致郁之极而莫解。盖子母相依,郁必不喜,喜必不郁也。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而致塞。脾土之气塞,则腰脐之气必不利。腰脐之气不利,必不能通任脉而达带脉,则带脉之气亦塞矣。带脉之气既塞,则胞胎之门必闭,精即到门。亦不得其门而入矣。其奈之何哉?治法必解四经之郁,以开胞胎之门,则几矣。方用开郁种玉汤。
        感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0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5月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7讲主要学习足太阳膀胱经上篇重点腧穴。学习睛明,通天,大杼,风门,背俞穴,承扶,委中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7讲膀胱经之睛明,通天,大杼,风门,背俞穴,承扶,委中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足太阳膀胱经 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是身体最长的经脉,号称为“六经藩篱”,腧穴最多,尤其是背部推拿艾灸,非常多见,调治的范围也很多。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0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21:11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5月4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瓠匏”“马刀”“地胆”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瓠匏”“马刀”“地胆”三味药。
        瓠匏,《说文》云:瓠匏,匏瓠也。《广雅》云:匏瓠也。《尔雅》云:瓠栖瓣。《毛诗》云:瓠有苦叶。《传》云:匏谓之瓠,又九月断壶。《传》云:壶瓠也。古今注云:瓠,壶芦也,壶芦,瓠之无柄者,瓠,有柄者。又云:瓢瓠也,其曰匏,瓠则别名。消面目四肢浮肿,甜可利水,通淋,除心肺烦热,消渴。滴汁鼻内,即来黄水,尤退急黄。
        马刀,别名 蜌(《尔雅,),单姥(《李当之药录》),齐蛤(《吴普本草》),马蛤(《别录》),竹蛏(《医林纂要》)。
出处 《本经》。功能主治: 清瘿、止带。主治瘿气,赤白带下。
        地胆,又名杜龙、青虹(《吴普本草》),蛇要,青蟊、青蠵(《广雅》)。
         「主治」鬼疰寒热,鼠 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 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宣拔瘰 根,从小便中出,上亦吐出。又治鼻 (时珍)。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2408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21:5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来自河北的刘云双,今晚上(2023年5月5日)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赵金铎老先生的精在明理,知在成行。赵金铎老先生是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河北省深泽县人,十四岁习医,三年后悬壶故里,七·七事变之后参加地下党工作。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擅长内科风证及七情神志诸疾之治,近年又从事“肾炎”临床专题研究,颇有心得。敬请大家关注和聆听!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讲名老中医之路:赵金铎先生的事迹》
       赵金铎(1916年5月~1990年11月),字宣文,男,汉族,河北省深泽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赵氏14岁开始在母亲的引导下立志学习中医,他从师于本族伯父、学术造诣精深的老中医赵洛款。经赵洛款指导,反复研读了《古今医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万病回春》、《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濒湖脉学》及四部经典著作,先后三年,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7岁时悬壶济世,1948年,赵氏奉县委调令,到县药社(医院前身)工作,当医生兼任县医联会秘书、主任之职。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县中西医,开展防病治病。1953年春,他被定县专署选送到北京中央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县里工作。1954年冬,调中医研究院参加筹建工作,并到祖国各地选调中医骨干,承担了全国第一期西学中班部分《本草经》的教学,早期中医“九本教材”的编写以及第二期西学中班的组织领导工作。继而担任医史研究室副主任,计划检查科副科长、科长,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内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书籍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医古籍出版委员会委员,天津达仁堂药店顾问,河北巨鹿中医专科学校名誉校长等职。
著有《赵金铎医学经验集》、主编《医论医话荟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疾病鉴别诊断学》等。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240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2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5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四节:扁鹊开创民间医学。
        扁鹊本名秦越人,他生于公元前550年左右,家乡在今河北省任丘市的鄚州镇。秦越人品格出众,打动了经常在他当社长的旅社里居住的御医长桑君久经世故的心。他俩越谈越投机,秦越人了解到长桑君往来治病救人,就暗下决心,拜长桑君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活人之术”
       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间医生。自从秦越人被称为扁鹊之后,其秦越人的本名,反而不为人们所熟悉了,甚至因此而遭受误解,这一总在扁鹊诊虢太子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四节:扁鹊开创民间医学。
            司马迁说扁鹊是中医的宗师,他承先启后,是一个集大成的学者,他之前的秦医缓和等医学家,都没有著作流传后世,生平事迹也只是零星的记载。
         扁鹊在那个春秋末期的时代,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等学问大家开宗立派,扁鹊继承前人的成就,同时创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他师父给他的是“禁方书”,他留给后世的是《内经》和《外经》,这与他的勤奋分不开,也和他善于师承前辈的经验,以及还有众多徒弟帮助分不开。
可以想见,在用竹片写文字的时代,孔夫子“述而不作”,一般人也认不了多少字,要想写成经典著作,那是不容易的。但是,扁鹊做成了,影响深远。
司马迁把他的事迹写到《史记》之中,十分可贵,但是,流传的过程里,有很多误读,因此,有些混乱。比如他的生活年代、甚至他是否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都有很多错误的说法。
中学教材,把扁鹊删除了,也是因为读不懂扁鹊。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4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22:23:24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5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荆芥的临床扩展应用!
             祝贺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临证本草》一书。今晚学习了荆芥的临床扩展应用。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7 17:30 , Processed in 0.1336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