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31
发表于 2018-1-17 07:59:56 | 只看该作者
      
与其这样浪费生命,不如看看《中西医融合观》,长点见识。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1:43:0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7日),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流行过后,学术界的反思。这和前一段时间的建言献策不一样,大多数都是经历过非典的专家和学者,对于诊治情况的临床总结。比如广东省中医院收治非典病人,当年、当时如何制定的出院标准?以及他们强化个体化辨证治疗的临床体会;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位专家对SARS的症状观察与病机探讨以及广安门医院对对非典分期分型的经验总结。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孟村回族中医院主治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qy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非典刚结束的时候,在医院救治患者的情况。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中医药的作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事实教育了很多人,包括著名的专家教授,中医药的作用,不容低估。《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8月18日刊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淑卿、钟南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曾庆思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医药介入SARS 71例临床研究”。文章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国内又称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calpnermonia,I-AP)。为提高SARS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院中医科的专家们亲临临床一线会诊、查房,针对SARS患者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乃至多脏衰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证候辨证论治,及时调整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制订了中医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于2003年1月在我院应用于临床,经过前一阶段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诊治SARS对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使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到显著改善,而且症状改善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死亡1例)。我院强化个体化辨证治疗,针对有不同基础合并症的患者,如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妊娠等则分别辨证论治,用不同方剂治疗。还强调应用中药针剂进行规范治疗,如对SARS早期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或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对重型SARS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恢复期患者用生脉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治疗。发热是SARS的早期突出症状,随着SARS病毒复制高峰载量在第10天达到峰值,热毒症状也逐步加重,出现面色、唇色、舌色深红。疫邪在卫分阶段时间短促,约1-2天发展至气分阶段,3-5天后由气分阶段发展为气营两燔。研究显示,SARS急性期耐热内毒素血症明显,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内毒素检测阴性,这提示内毒素血症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肺及多脏器损伤的过程。

天津、北京、石家庄等地的中医专家,在救治非典患者的过程之中,也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弥足珍贵!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7 07:59
与其这样浪费生命,不如看看《中西医融合观》,长点见识。

学如积薪,贵在沉潜。一层有一层之见地。
234
发表于 2018-1-18 07:49:35 | 只看该作者
      你们慢慢的沉潜,沉潜到底的时候,那就是《中西医融合观》。
235
发表于 2018-1-18 07:5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17 23:55 编辑

  
西医感
  
染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前驱期
  
  
急性典型期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SIRS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MODS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MOF
  
  
死亡
  
  
伤寒论
  
  
太阳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gif表证
  
  
阳明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少阳病
  
  
阳明
  
气分证
  
  
阳明
  
热实证
  
  
内闭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外脱
  
  
死亡
  
  
温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gif卫分证
  
  
脏腑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气分证
  
  
气分证(白虎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汤证)
  
  
营血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gif分证
  
  
内闭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外脱
  
  
死亡
  
表格发布时出现乱码
236
发表于 2018-1-18 07:5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17 23:58 编辑

    2外感染热病证态概念体系举例



中医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
  
二、营血分证
  
1、热灼营阴
  
  
2、热入心包
  
  
3、热盛迫血
  
4、血热动风
  
  
5、气营(血)两燔
  
  
6、热结肠腑
  
  
7、热耗真阴
  
西医概念体系  
SIRS
  
MODS
  
1MODS早期
  
  
2、中毒性脑病昏迷
  
  
3MODS合并DIC
  
4、中毒性脑病痉挛
  
  
5MODS合并颅内高压
  
6MODS麻痹性肠梗阻
  
7MODS晚期异常消耗
  
证态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SIRS证态
  
二、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血两燔-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证态
  
  
7、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中药方剂
  
白虎汤
  
  
清营汤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清温败毒饮
  
  
大承气汤
  
  
加减复脉汤
  

237
发表于 2018-1-18 07:58:51 | 只看该作者
        
1 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病理过程的融合

  
西医感
  
染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前驱期
  
  
急性典型期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SIRS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MODS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MOF
  
  
死亡
  
  
伤寒论
  
  
太阳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gif表证
  
  
阳明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少阳病
  
  
阳明
  
气分证
  
  
阳明
  
热实证
  
  
内闭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外脱
  
  
死亡
  
  
温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gif卫分证
  
  
脏腑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气分证
  
  
气分证(白虎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汤证)
  
  
营血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gif分证
  
  
内闭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外脱
  
  
死亡
  

                                                                               

238
发表于 2018-1-18 08:00:25 | 只看该作者
         表格发不上来,形成乱码。请原谅。

点评

可以用截图的方式上传试试。  发表于 2018-1-18 11:25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1:35: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8日),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与西医不同的疾病观。中医重视千变万化的整体状态,西医重视体内的形态病灶;中医认为,病人的主观感觉就是自己诊治的客观依据;西医认为症状不可靠,仪器的检查报告才是客观依据。孰优孰劣?请听马建辉的分析与论述。http://www.ynjkcy.com/hgzy
        祝贺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西医对待疾病的不同世界观、方法论。现在谈论中医、西医的区别,已经不能仅仅从解剖、器官的水平比较了,因为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更为微观的领域,西医对于疾病的命名依赖于病灶,而病灶的疾病观已经落后了。不是病灶决定患者的生命状态,它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虽然病灶长期存在,但是患者的整体状态是经常变化的。病灶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也不能完全决定疾病的未来,落后于动态的健康观、疾病观。
病灶能够说明的临床现象、疾病本质、治疗指征太少了,它既不能够说明过去患病细节的复杂因素,也不能决定疾病的未来转归,它只不过是西医医生选择手术、或者是使用西药的“向导”而已。几乎所有的亚健康人,他们的证候都可以被有经验的中医辨别出是患有什么病证,并且经过治疗,亚健康比“病人”更容易转变为健康状态,这一切使我们不能不说中医学具有更精确、更灵敏的长处。“辨证论治”在没有形成病理病灶之前,就诊断了患者,治愈了患者,说明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很重要的优点,而且可以凭借人的主观感觉,养生防病,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治未病”,是治理没有病的身体,不是吃药,而是养生保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2:04:4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9日),刘云双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方舟子提出的“废医验药”这个打着科学旗号,危害中医事业的错误主张,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众。这是一件既重要又严肃的事情,也是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随着西方科学与西医的传入,一百多年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目光之下,中西医不断交流,与时俱进。中医学者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试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经过从王清任《医林改错》,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中医学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想把中医“西化”的人,也无法将其西化,可以说“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由此,一些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提出来“废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废医验药”的错误论点。这些主张由于持论偏颇,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医学的优秀特质说清楚。http://www.ynjkcy.com/tqzydjl
         祝贺刘云双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正在危害中医》成功!《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 唱得好:千万里(年),我(们)一直追随着你,可是你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治疗疾病)你是我的唯一(选择),(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周围的一切)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课本里学的都是科学和英语,中医的语言我很陌生),而你却依然是你(生命离不开疾病,面对中医的时候,听到的依然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斗争)!你总是问我爱不爱你(是否选择中医)?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与西医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医改变不大,而西医却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登陆中国的西医了。很多人不了解,现在西医许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观点在某意义上说是向中医原理的回归。比如西医原来依靠器官解剖,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但是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就发现了肺的非呼吸功能、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泌尿功能、胃肠道有很多内分泌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判定靠器官解剖,将人体归类为某几个系统的理论,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每一个器官功能的维持,都必须依靠全身各个器官的协助。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得到了部分的证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把“细胞形态差异决定细胞功能不同”的理论推翻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与生殖细胞),细胞核都一样,每个不同细胞核里DNA的基因既不多也不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说走不下去了。因此,分子生物学走向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向着中医学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学术特征进一步靠拢。“每一个体细胞核,都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生命”,把只有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可以分化,而分化完全的体细胞不再可分化的旧观念彻底革除了,中医全息诊疗的眼诊五轮学说、舌诊摸脉,也不能说毫无道理。生命自组织理论的建立,为中医学扶正固本、注重自身平衡的理论,找到了更为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的深入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复合组方的治疗思想,比单一靶点的化学药物更显优势。如果仍然用器官解剖看中医,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衡量中医,其论点就显得格外狭隘。然而。持狭隘科学主义观点看中医的言论,仍然严重影响着很多人对中医的态度,这极为不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害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拷问,也必须回答中医学为何不能取消、如何优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6 08:41 , Processed in 0.0792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