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仁海一方输定了

[复制链接]
231
发表于 2015-11-5 11:48: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5 07:32
气糊涂了吧!9,29日;9,30日的帖子!那是那个论题的事啊?!
     今天几号了!

存废辩论赛-正方辩题:4、阴阳是正确的,五行是错误的应该废除?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543&extra=page%3D1&page=1
232
发表于 2015-11-5 11:57:0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1-5 07:46
哈哈,仁海,你在第十题辩论的时候,你说没有说,“有什么不可以论证的呢”,既然你说了此话,我方对病案 ...

                                                     特别声明:

        除去论坛规定的“五行存废”正式辩论赛中所规定的辩论题外,其它帖子中的质疑,我方没有必须回应的义务,故不得做为“挺五行学说”方的辩论依据。请勿自误!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委员会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五日

点评

仁海,孩子就生出来了,现在声明当一辈子处女还有意义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5 12:00
233
发表于 2015-11-5 12:00:4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5 11:57
特别声明:

        除去论坛规定的“五行存 ...

仁海,孩子就生出来了,现在声明当一辈子处女还有意义吗?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7:07:43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有形,不离阴阳。人同万物,物者,器也。器者生化之宇,“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是生化之宇,上通天气,天食人以五气。五气乃五运之气,根于内以藏神。下通地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根于外以立形。天地之精守四时之法升降出入于体内。其道为经,升为三阳,降为三阴,周而复始,三阴三阳六经也。  
    阴阳、三阴三阳、六经、五行的关系,尽在此中!
    废除五行,阴阳、六经皆不存在!

     再一次提醒仁海先生,你纠缠三阴三阳,而不谈五行,其目的就是要否定五行,你不知道阴阳、三阴三阳、六经之中始终都蕴含着五行!否定了五行,阴阳、三阴三阳、六经都不存在了!《内经》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不要枉费心机!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7:24:1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仁海先生:“两精相抟”是什么意思?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21:20:50 | 只看该作者
       三阴三阳是地气上升,为六气。也是天气下降,为五行之气。阴阳之气守四时之位,恒年不变。三阴三阳受七星周肇即五运的影响变化不定,是异常气候变化的源因。
==========================================
       回复:
     请问仁海先生,一吐的话你懂不懂,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吧?普及一下:三阴三阳,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皆在其中!
      请问仁海先生:“两精相抟”是什么意思?

       可不要三八250啊!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6:51:55 | 只看该作者
        重复发表,因为太重要了!


   胆汁淤积
   病因学

     胆流障碍可发生在从肝细胞,胆小管到Vater壶腹整个通路中的任何一处。临床上区别肝内与肝外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最常见的肝内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炎,药物中毒性和酒精性肝病。
     肝外原因所致的胆汁淤积常见于胆总管结石或胰管癌。
    临床表现:
1  黄疸,和皮肤瘙痒
2  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D、K、A吸收不良导致的骨病、夜盲症和出血倾向等
3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诊断
1.黄疸是否为胆汁淤积所致?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黄疸和皮肤瘙痒。黄疸的深度和持续时间视不同病因而异。皮肤瘙痒可在黄疸出现前发生,到淤胆肝病晚期,瘙痒可消失。长期严重的淤胆可见皮肤黄瘤。淤胆的继发表现有:脂肪吸收障碍导致的脂肪泻,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重点排除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2. 探讨胆汁淤积的病因
     判定是肝内还是肝外胆汁淤积,需根据超声、CT、MRCP/ERCP/PTC/超声内镜等检查。
     对肝内胆汁淤积,还要明确是遗传性还是获得性,遗传性胆汁淤积的识别是基于排除获得性病因,一般应当做肝穿刺以探索肝实质性病变。
    治疗
1. 针对基础病因治疗
    对基本病因明确的胆汁淤积,如有可能均应力争根治或控制基础疾病。如肿瘤、结石所致的梗阻,可通过手术根治性肿瘤切除或ERCP取石;修复胆道狭窄则可使胆道引流恢复正常;对胆小管的免疫性损伤,免疫抑制剂可能有效;对药物性胆汁淤积,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2. 支持与对症治疗
     利胆药  刺激肝脏增加胆汁分泌的药物。
    按其病理作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促使肝脏分泌胆盐、胆色素等固体成分的药物,即固体利胆药,它不刺激水分的分泌;例如苯丙醇、胆维他。
    另一类是促使 肝脏分泌富于水分的胆汁,即水分利胆药,而固体成分的总量并不增加。例如:去氢胆酸是,舒胆灵和利胆酚,牛胆酸钠





  
238
发表于 2015-11-6 07:38:4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5 22:51
重复发表,因为太重要了!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此类病症临床并不鲜见。
实热证,可参考用大柴胡汤加金钱草,虎杖,刘寄奴等治疗。
虚寒证,可参考用茵陈蒿汤合温脾汤加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1-5 23:38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此类病症临床并不鲜见。
实热证,可参考用大柴胡汤加金钱草,虎杖,刘寄奴等治疗。
...

    西医的胆汁淤积与中医的肝气郁结没有必然的联系!治疗原则大相庭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5-11-6 08:08:4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5 23:56
西医的胆汁淤积与中医的肝气郁结没有必然的联系!治疗原则大相庭径!

胆汁淤积必定伴随肝气郁结,再说我说的治法并不是疏肝解郁法,而是清利肝胆法。你看清明白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8 06:29 , Processed in 0.0539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