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谈一下《伤寒杂病论》与《内经》的关系

[复制链接]
231
发表于 2015-5-19 09:01:2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9 05:52
【中医学里有许许多多宝贵的精华,宝贵就宝贵在治病的疗效上。大家整天五行、八卦、五运六气、 ...

心气虚的帖,我看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内容了,没有完整看下来,不好发言。论坛里有时候一个帖子,关注的人多了,往往容易走题,不能集中到主题上。您想一个证一个证讨论,是个好办法。等您发出来,大家学习。
搜索
复制

232
发表于 2015-5-19 09:23:35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经曰:肝病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看看桂枝、生姜之辛,辛以补肝;芍药之酸,以泻之,这是理肝的思路。大枣、甘草,一则缓肝,一则补脾。何以故?这正是仲景说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治未病”的一种表现方式。

桂枝温阳固表;芍药泻肝;炙甘草益气;大枣健脾补土;生姜温肺胃。
和麻黄汤相比,桂枝汤的炙甘草使用二两,是麻黄汤用量的倍量,可见桂枝汤更重补气;而且同时使用大枣12枚,和《论》中“十枣汤”相比还多2枚,可见桂枝汤中对培土健脾的重视。
何以如此重视健脾?这也正是导致表虚证的原因:
其一,中气不足,健脾益气以固表,自不必论;
其二,肝属木,木生风。故肝强则生风矣,风主疏泄,疏泄太过则至表虚矣。桂枝汤方,一方面以芍药以泻肝木,则肝阴得养、肝气得泻,则风平矣。风平故不至疏泄太过,从而平和疏泄太过而致的“表虚”;另外,由于木强,故方中另一方面用大枣、甘草健脾崇土,自强以御木。土旺则木克而不伤;土旺生金,金克木,亦是伐木矣。土旺则中气足,中气足则肺气足,故表虚可复矣。


233
发表于 2015-5-19 09:24:18 | 只看该作者
说起个烧褌散,还有个问题,张仲景时期,人们是不是穿内裤?如果不穿内裤,“近隐处”就是后人加上的。
搜索
复制



中国人什么时候穿有档的裤子?好像有人考证过,哪位知道请介绍。

点评

[attachimg]10001[/attachimg]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說文》或從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9 10:37
234
发表于 2015-5-19 09:27:56 | 只看该作者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5-5-19 09:23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经曰:肝病者,……肝欲散, ...

桂枝、生姜之辛,辛以补肝;芍药之酸,以泻之,
搜索
复制

-------------------------------------------------------------


辛入肺,性升散。酸入肝,性收敛。辛入肺,助金,金克木。
酸入肝,收敛,如何疏泄?泻谁呢?

点评

脏气法时论太啰嗦 而且即使抄来了 很多人也看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9 10:58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9 10:28
235
发表于 2015-5-19 09:30: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6
发表于 2015-5-19 09:45: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7
发表于 2015-5-19 10:24:27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9 09:30
烈士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医考古专业的二号人物,可以到太白先生那里去报道!!!顺便考古一下葱蜜、蒜蜜杀人 ...

我确实是说了我相信葱蜜、蒜蜜杀人的话   
刘亦之不信而试吃后告我曰美味  不杀人   我呢则对刘亦之的口味喜好颇不以为然   
如同我也说过人参杀人一般   想必也有不少人也试吃过   当然也可以如此讽我笑我

刘亦之   还是以前的老话    照照核辐射也未必即死  可谓之不杀人乎?
   
238
发表于 2015-5-19 10:28:4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9 09:27
桂枝、生姜之辛,辛以补肝;芍药之酸,以泻之,
搜索
复制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239
发表于 2015-5-19 10:37:3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9 09:24
说起个烧褌散,还有个问题,张仲景时期,人们是不是穿内裤?如果不穿内裤,“近隐处”就是后人加上的。
搜 ...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說文》或從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
《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
又《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 《類篇》褌一作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0
发表于 2015-5-19 10:39:53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9 09:45
嘿嘿,如果萧先生是大学毕业的话,太白先生充其量是幼儿园都拒收的嗷嗷待脯的婴儿!!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

亦之啊,中医把这些都烧成了灰有什么污秽的?西医给你人粪灌肠你倒是乐得屁颠屁颠的。无知到了这份上,也算是奇迹了,不得不怀疑你的智力是不是没有跟着人类一起进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37 , Processed in 0.0836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