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371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4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
        第十二节: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这节内容较多,分为三小节讲完。第三小节:中医是前沿科学,应该加强对中医方法论的研究。中医的优势来源于整体和综合把握事物的能力,在整体上是先进的,已经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第十二节: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第三小节:中医是前沿科学,应该加强对中医方法论的研究。
中医的先进性和临床优势来源于它的世界观和方  法  论。
中医药的内容虽然博大精深,十分丰富,但是归纳起来,无非是如何看和如何做,这些特点和优点都落在西医的目光之外。
西医借助于显微镜看生命,对于望远镜和肉眼可以看到和把握的整体,却有很多忽略,人为说它们是肤浅的东西,比如不相信人体的自我感觉,一定要把人体数据化,仪器化,认为那才是真实的生命,而鲜活的感觉,深切的体验由于不能数据化,难以建立模型,就“忽略不计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综合把握事物,整体观是先进的,未来医学需要实现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点评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4-14 07:21
2372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3:5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4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狂病,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狂病的有关内容。
          中医说“阳狂阴癫”,《内经》说:“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黄疸、暴痛、癫狂、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呜,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当然,疾病过程之中,治疗不当,也可以引发“狂”的病证:
“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阴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373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4: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4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1990年展望

中医中药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尽了摧残与歧视,解放以后由于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开始得到新生,但由于卫生系统贯彻中医政策不力,中医始终未能摆脱从属地位,经过老一辈中医的努力,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把中医与西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把发展中医药明文写入国家宪法。几经曲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得以成立,中医药的从属地位开始得到改变,树立了我国医学史上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医药学术逐步摆脱了束缚,在短短的10年里创造出一些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使世界科技界为之瞩目。80年代后期已有几位名老中医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及美国世界名人中心选载入世界名人录,这是世界科技界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承认之结果。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邓老在1990年对于中医未来的展望。
      建国后中医始得到新生,但由于卫生系统贯彻中医政策不力,中医始终未能摆脱从属地位,经过奋斗,把发展中医药写入《宪法》是一个里程碑,此后还有很多重要举措。
      政策是中医发展的天,群众的信任是中医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中医药的实际作用和未来价值是中医药具有历久弥新生机的体现。
经历非典,收获新冠,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必将越来越好。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74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5: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4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调经篇(2)的原文与评注。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调经篇(2)的原文与评注。
       痛经本来属于中医首先研究和阐明的疾病,但是目前互联网传播的都是西医的解释,中医的传统诊治思想和技术逐渐被淡化了。其实,自从扁鹊在邯郸做妇科医生开始,中医诊治这些病,就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丰富的诊疗手段,很多都是绿色、环保的,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很多人这个时候想不到找中医看看,往往是自己扛着,或者到一医院去找西医检查和处理。
        通过学习《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的论述,大家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未来传承中医学术,也可以从这里开始,创新性传承发展。
        感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375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5:59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年4月11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75讲《灵枢·九针论》。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物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厘,且员其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合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留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一曰铁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三曰提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员利针,取法于厘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注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法也。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中戊申己末。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下三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形东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于灸刺。形苦志东,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东志东,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谬药。是谓形。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秽,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液,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瘅;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瘖;阳入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

2376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4月1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7讲主要学习手太阳小肠经重点腧穴。学习少泽,后溪,养老,肩贞,天宗,听宫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7讲主要学习手太阳小肠经重点腧穴。学习少泽,后溪,养老,肩贞,天宗,听宫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泰(太)阳脈(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肩脈(脉)”。《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
      本经脉腧穴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计38穴。
     【主治】:①热病,中风,昏迷。②乳汁少,乳痈。③咽喉肿痛,目翳头痛。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点评

本周三晚上(2023年4月1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7讲主要学习手太阳小肠经重点腧穴。学习少泽,后溪,养老,肩贞,天宗,听宫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4-14 07:59
2377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0:57:36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2023年4月13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曹东义漫谈中医五千年》第69讲,学习王叔和《脉经》迟病短长杂病法。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脉经》迟病短长杂病法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胃气、手少阳三焦、四时五行脉法。夫子言脉有三阴三阳,知病存亡,脉外以知内,尺寸大小,愿闻之。歧伯曰:寸口之中,外别浮沉、前后、左右、虚实、死生之要,皆见寸口之中。脉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外结者,病痈肿;内结者,病疝瘕也;间来而急者,病正在心,症气也。脉来疾者,为风也;脉来滑者,为病食也;脉来滑躁者,病有热也;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脉逆顺之道,不与众谋。

师曰:夫呼者,脉之头也。初持之来疾去迟,此为出疾入迟,为内虚外实。初持脉来迟去疾,此为出迟入疾,为内实外虚也。

脉数则在腑,迟则在脏。脉长而弦,病在肝。脉小血少,病在心,脉下坚上虚,病在脾胃,脉滑而微浮,病在肺。脉大而坚,病在肾。

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涩者,少血多气。脉大者,血气俱多。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脉小者,血气俱少。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沉细滑疾者热,迟紧者寒。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

脉小弱而涩者,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脉左转而沉重者,气微伤在胸中。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症。脉累累如贯珠不前至,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脉累累中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胚血也。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脉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脉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短而急者,病在上。长而缓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内。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脉虚者,病在外。在上为表,在下为里,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平人得病所起脉第十四

何以知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鸡肉得之,当以秋时发,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感金银物得之。

假令脾病东行,若食雉免肉,及诸木果实得之。不者,当以春时发,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鱼得之。不者,当以冬时发,得病以壬癸日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马肉及獐鹿肉得之。不者,当以夏时发,得病以丙丁日也。

假令肾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诸土中物得之。不者,当以长夏时发,得病以戊己日也。

假令得王脉,当于县官家得之。

假令得相脉,当于嫁娶家得之,或相庆贺家得之。

假令得胎脉,当于产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脉,当于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脉,其人素有宿病,不治自愈。

假令得死脉,当于死丧家感伤得之。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食饮中毒?浮之,无阳、微、细之不可知也。但有阴脉。来疾去疾,此相为水气之毒也。脉迟者,食于物得之。


诊病将差难已脉第十五

问曰:假令病人欲差,脉而知愈,何以别之?师曰:寸、关、尺、大、小、迟、疾、浮、沉,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平复,当自愈。

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大、小及浮、沉等者,病难已。

2378
发表于 2023-4-14 07:21:42 | 只看该作者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13 20:53
本周六晚上(2023年4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
        第十二节: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这节内容较多,分为三小节讲完。第三小节:中医是前沿科学,应该加强对中医方法论的研究。中医的优势来源于整体和综合把握事物的能力,在整体上是先进的,已经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

百年中西医之争,传统中医学何去何从---刘亦之

中医学理论脱离临床实践,应用伪科学理论指导临床这是中医学日渐衰微的根本原因。中医学就是中国人没有被割除的金钱鼠尾,传统中医旧势力视中医学为珍宝主张保留,有识之士视中医学为民族耻辱主张废除,双方为此争论了一百多年。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就是中医传统旧势力的黑窝点和中医学伪科学理论的发源地,只有推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经典地位,才能够打掉中医传统旧势力的嚣张气焰,顺利实施废医验药废经验穴促进中医学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融入现代医学范畴,彻底消除中医学称谓。

废除传统医学本来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在一百年前同样选择废除传统中医学,虽然此举比日本废除本国传统医学晚了六十年。但是由于传统中医旧势力过于强大民国政府软弱无能,导致中医存废争论延续至今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幸运地是现代医学科学在中国扎根并且日益强大,由当初的弱势群体成长成为现在的主流医学,与之相反传统中医由当初的主流地位沦落为边缘医学,新旧医学的形势也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

传统中医为了生存一厢情愿的进行中西医结合,寄生在现代主流医学体制内苟延残喘。但是传统中医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日益突出,中医学对现代社会的人们造成的危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愚昧反智反科学的中医理论对中医药大学生以及大众思想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中西医百年之争,另一部分则是中药方剂中的有害化学成分对人体肝肾功能造成的不可逆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益发达以及人们整体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废医验药废经验穴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中医学全面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废医验药废经验穴旨在废除伪科学的中医理论和伪科学的中医脉诊,引入双盲实验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揭示针灸中药治病原理,促进中医针灸中药方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融入现代医学范畴的一场学术革命。对传统中医学来说废医验药是颠覆性的革命是不见硝烟的斗争。近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高举废医验药的大旗从没有气馁,那些为追求科学进步而不断呐喊要求中医学废医验药的中国学者和科学工作者,恰恰是继承了现代医学的救死扶伤精神和科学务实精神,真正值得认可的敢于说真话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传统中医学是封建社会下小手工作坊式的产物,是积贫积弱时代人们无奈的选择。可是在医学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相信如此荒诞不经的传统中医学理论,放任伪科学的中医理论继续毒害全国几十万中医药大学生则是科学界教育界的失察失职。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把愚昧落后的传统医学搬进大学教育,众多中医药大学的存在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和功绩,而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中国科学界与教育界的耻辱。在现代医学明确中药所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和高致癌性的情况下,无视中药毒性对人体的伤害是药监部门的不作为和渎职行为。

中西医之争说到底是科学与愚昧的斗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传统医学都是愚昧落后反智反科学的,都曾经盛极一时如日中天,都曾经在反智反科学的道路上狂奔,这是全世界所有传统医学被迫集体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中医学正在经历这一历史过程,中医理论、中成药以及中医药大学必然会随着废医验药废经验穴逐步实施淡出历史舞台,老中医最终也会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愚昧反智符号。中国人所主观臆造的肾虚、气虚、痰湿、上火、肝郁脾虚、厥阴病、少阴病、经络不通等莫须有的疾病,也会随着中医学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黑色的记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导,本人保留学习改进的权利。欢迎查看我的其它文章留下您宝贵意见。

2379
发表于 2023-4-14 07: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之源 于 2023-4-14 07:28 编辑

中医理论体系荒诞不经,然而在传统中医旧势力嘴里却吹嘘成了博大精深。日本弹丸小国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着手废除伪科学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现在对中医的认识整整落后了日本150年。看看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28人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中国获奖人数。

中国目前还在学习伪科学的中医理论体系,还没有脱离愚昧落后的传统医学理论的束缚。在日本汉方药是摆在杂货铺里卖的,这对于吹嘘汉方药的中医吹是不是莫大的打击?!
2380
发表于 2023-4-14 07:5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之源 于 2023-4-14 08:04 编辑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13 20:56
本周三晚上(2023年4月1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 ...

本周三晚上(2023年4月1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7讲主要学习手太阳小肠经重点腧穴。学习少泽,后溪,养老,肩贞,天宗,听宫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

经络研究完全是一个骗局,是跨世纪的学术丑闻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7391&fromuid=689795

经络循行和鬼神魂魄天庭地狱一样,是古人虚构的产物,它们只存在于古典书籍里不是客观存在。经络循行是古人虚构的人体控制系统,是古人对人体控制系统认识的萌芽。人体内不存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循行,关于经络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子午流注、经络功能等理论都是古人通过臆想构建的伪科学理论。针灸、刺血、刮痧、拔罐、推拿、按摩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利用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调整其它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失调。

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绝对的调控作用,传统的中医针灸就是利用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来治病的。古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了针刺人体某些部位与治疗疾病之间的联系,古人把这些部位称之为穴位。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神经理论息息相关,与传统的经络理论没有必然联系。


针灸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针灸刺激穴位深层的神经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刺激功能失调的系统器官组织内的效应器,利用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调整其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个结论对纠正传统经络理论几千年来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为推翻传统经络理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最终针灸刺激神经系统治病的客观事实会成为科学常识人人皆知,中医针灸必然会在神经理论支撑下融入现代医学范畴。

所谓的穴位只是一种体表定位,并不是古人认为的是气血出入的通道,针刺穴位能够治病的根本原因是通过穴位下面的神经干、神经束、神经纤维和神经感受器起作用,是通过针灸人为制造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够沿神经系统传递到人体哪里的器官、组织内的效应器就能够治疗人体哪里的疾病,例如中医针灸能够调理脏腑功能失调并不是把针直接扎到脏腑上,而是通过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把神经冲动传递到相应脏腑器官内的效应器来起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7 17:28 , Processed in 0.05459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