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23-12-19 23:38: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0:30:04 | 只看该作者
真真 发表于 2023-12-19 23:38
于是我给第二个需要紧急催生的产妇针了秩边穴。果然起针后就开始宫缩了。但遗憾的是宫缩不规律且很快就消失 ...

瞎蒙实验治也是有依据的。依据是《针灸大成》三阴交穴的内容和《中国针灸杂志》。别人的经验啦!
2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1:2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0 03:35 编辑

说一说催生穴的理论问题。已知合谷穴是大肠经的穴位,但是这个穴位并不在大肠经的主线上。大肠经在食指桡侧有一条分支,在拇指尺侧有一条分支。这两条分支之间有条二次分支链接着。合谷穴就在这个二次分支的中部。不仅如此肺经也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合谷穴是肺经和大肠经的并行交会穴。肺经下络大肠,大肠经属大肠。补合谷穴的结果是使大肠的活动增强。这个作用相当于在子宫的外上方挤压子宫。结果就是促进宫缩。三阴交穴是肝经、脾经和肾经前线的近似交会穴。在大手法泻三阴交穴的时候三个分穴都会发生较强的应急反应。肝经上行有分支到达子宫肌层,肾经前线上行有分支到达子宫内膜包括胎盘。在泻法的强刺激下子宫会发生痉挛。于是宫缩就被引发了。三阴交穴是一个大全息的穴位。其中对肾经后线也是有泛经的作用。肾经后线上行后有分支到子宫颈部。子宫颈部在泻法的作用下会因供血不足而松驰,于是产道就被打开了。外力(大肠蠕动)推挤,内力收缩,出口放开,胎儿就产出来了。秩边穴从名称上看就是一个催生的穴位。秩就是依次,秩边就是依次的把某物推到边缘。不过秩边穴的作用原理可能与合谷三阴交有明显的不同。从作用速度快但时间短的情况分析应当是刺激神经导致的子宫短暂痉挛。
22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2:5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0 03:15 编辑

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用灸至阴穴矫正胎位已经是很多妇产科的绝招和惯例。但是对于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就没有人搞明白。下面各位看官听我说一说它的奥秘:1)胎位不正的机理。胎儿成型以后大都是体大头小,整体上呈葫芦形。正常的胎位是头部朝下的。异常的胎位就千姿百态了。正常胎位的机理是因为子宫颈部的肌肉张力较大(肉厚)。因此子宫腔的形状就呈现到葫芦形。胎儿自然的就会头部朝下(可以节省空间)。在子宫颈部的肌肉比较松弛的情况下,子宫腔就会成为球形。这时胎儿就会在子宫内部打转。临产时头部朝下的机会很少。2)子宫颈部的经脉及辩证。研究发现子宫颈部的经脉是肾经后线。胎位不正的经脉辩证是肾经后线的虚证。3)至阴穴解析。至阴穴位于小趾外侧趾甲角旁。传统的归经是膀胱经。但是所有的指旁或趾旁都不是单一经脉的。这个区域的经脉是表里经脉并行的。远端指(趾)甲角旁是表里经脉的接续点。至阴穴是井穴。井穴的特点就是有纵横两类双线状结构。两条纵线是表里经脉,两条短横线是远端的表里经连接和井穴处的表里经的短路连接。因此至阴穴是一个复合穴位。两个分穴是:(1)膀胱经小趾外侧线的背至阴穴;(2)肾经后线的掌至阴穴。我们习惯的把至阴穴当作膀胱经的一个穴位。但是膀胱经又无法解释至阴的名称和与子宫的关系,因此无从入手解释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4)至阴穴的释名。掌至阴穴有感传到肛门的两侧,入腹后可以到达内生殖器官(男性到前列腺,女性到子宫颈部)。古人发现了这一特点就把该穴命名为至阴。5)灸至阴穴的作用机理。灸至阴穴不仅可以补膀胱经小趾外侧线也能补肾经后线。灸几次至阴穴后子宫颈部的血液循环就会恢复常态,进而形成一个到葫芦形的子宫内腔。胎儿头部在子宫内很容易的就会被挤压进入正常的胎位(头朝下),从此便保持在这个位置直到胎儿娩出。注:理论都是假说,可批,可驳,就是别太当真。
22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6:05:22 | 只看该作者
介绍几个肝经的新穴位。我们知道足三阴经都是从足至胸的。其最短有效长度都是六尺五寸(足之六阴,从足至胸,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在经穴图上肾经和脾经都能到达锁骨下缘,唯独肝经只到胸骨下缘的期门穴。那么肝经上面的经脉到哪里去了呢?。研究发现肝经从期门穴向内向上到达前正中线旁开一寸平第五肋间隙处,然后直线上行到锁骨下缘。我们知道在胃经、肾经都会在肋间隙中有穴位。依次推理肝经在第五至锁骨下缘也应当有对应的穴位。验证后发现还真有六个。他们是:1)五食心穴、四肺尖穴、三甲咽穴、二下智穴、一上智穴和锁垂耳穴。其中数字是指肋间隙,锁指锁骨下缘,后面的是感传的重点部位。其中在二下智穴有一条分支进入胸腔,然后进入胸腺中。因此用此穴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应当会有效。

点评

古籍记载的肝经穴位有十三、四个。加上六个新穴位就有近二十个了。好像还有几个能用的穴位。例如掌足窍阴穴、内睛明穴、内攒竹穴、外眼角下穴等。还有一些交会穴例如魂门穴、肝俞穴、前三阴交穴等。看来肝经的穴位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0 06:16
2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6:16:30 | 只看该作者
fayuan_guo 发表于 2023-12-20 06:05
介绍几个肝经的新穴位。我们知道足三阴经都是从足至胸的。其最短有效长度都是六尺五寸(足之六阴,从足至胸 ...

古籍记载的肝经穴位有十三、四个。加上六个新穴位就有近二十个了。好像还有几个能用的穴位。例如掌足窍阴穴、内睛明穴、内攒竹穴、外眼角下穴等。还有一些交会穴例如魂门穴、肝俞穴、前三阴交穴等。看来肝经的穴位也是挺丰富的。
2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8:57:13 | 只看该作者
肝经的穴位虽少,但也不是最少的。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都只有九个。在各经穴位中这两组穴位是最少的。怎么能给增加几个呢?先说心经吧!1)掌少泽穴。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的少泽穴是一个双穴。其中的掌少泽穴是属于心经的;2)掌前谷穴;3)掌后溪穴;4)掌腕骨穴;5)天宗穴。这是一个并行交会的穴位。心经和小肠经并行经过此处;6)神堂穴;7)心俞穴;8)神道穴;9)心下合穴,该穴位于委阳下二寸处。归经是膀胱经小趾内侧线,但是该穴的泛经中心经的感传较强。因此可以用作心经的穴位。
22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9:19:33 | 只看该作者
心包经的穴位还有:1)桡掌中冲穴;2)尺掌中冲穴;3)掌关冲穴;4)桡掌关冲穴;5)下天宗穴。下天宗穴位于天宗穴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中点,该穴是心包经和三焦经并行交会的穴位;6)厥阴俞穴;7)巨阙俞穴。心包经的全称是: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以往都把心包经的内属脏器定为心包却忽略了心主。心主就是指心脏的中隔。具体地讲就是房间隔和室间隔。这个隔的后部有房室节。房室节与窦房结一样都是可以是心脏搏动的电信号发源地。但是正常情况下房室节并不工作。异常时就开始工作。房室节的放电频率比窦房结低一些。当窦房结和房室节同时活动时就会发生心律紊乱。通过房室节的经脉是心包经。因此针刺心包经的穴位可以改善心律紊乱。正因如此,在《内经》中也有把心经与心包经弄混淆的情况。主在甲骨文中指房屋的中心立柱。心脏的中隔类似于房屋的中心立柱。于是才有了用心主来命名心包经的情况。很可惜心主被后人给抛弃了。很多时候古人就怕被后人给弄错或抛弃,结果千年之后还是被抛弃了。
22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9:40:23 | 只看该作者
另一个被现代人抛弃的穴位用途是孔最穴。孔在甲骨文中指少年成人礼上要盘发。最字在甲古文中指摘帽子。设想当你刚刚盘发后的感觉和刚刚把帽子摘下时的感觉。整个头皮区域的不适感或异样感。很明显古人用孔最命名该穴位的意图就是指该穴主治头皮痛或该穴位的感传重点部位在头皮区域。古人很怕后人给弄错了就用两个类似的字孔和最来命名该穴位,结果很多针灸书籍都没有用孔最穴治疗头皮痛的介绍。个别书籍把治疗头痛放在次要的部位。例如《针灸大成》就把头痛放在主治疾病的最后。刺激孔最穴发现感传的重点部位就在一侧头皮区域。这是该穴唯一的重点部位。感传的强度为最高级。是否教材应当修改一下?我在临床中常用孔最穴治疗头皮痛,几乎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2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0 10:11 编辑

经常被解释错的穴位名称。穴位被命名的年代是甲骨文时代。如果用现代汉语解释穴位名称就会发生错译。例如太溪的溪字。其本字式是谿。溪是指小河沟。于是很多人就把带有溪字的穴位解释成了溪流。具体地讲就是肾经的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水溪。在文字改革(简体字)之前太溪还被写成太谿。谿与溪的差别很大。从字体结构上分析。谿的奚字指绳索,谷字指手足掌。谿指用绳索捆绑手足。接触绳子的部分就是谿。《内经》云:大肉会于谷,小肉会于谿。肉包括肌腱。会指聚会。大肉会于谷指在手足掌的部分肌腱比较多。小肉会于谷指在手足掌的边缘部分(谿)肌腱比较少。很明显这里的谷与谿都是指的人体结构。不是指山谷和河流。古人用感传的重点部位在手足掌的情况命名穴位用谷,在描述穴位在手足掌的边缘时用谿。例如后溪穴,太溪穴,解溪穴,阳溪穴都是捆绑手足时绳索接触皮肤的部位。那么是否我们的先辈们在把穴名简体化的时候给弄错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3:01 , Processed in 0.1344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