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9-3-17 09:4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6 11:28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如果有兴趣,去看我的书吧。这儿一两句话恐怕说不清楚。
我已经上论坛10天有余,算是为论坛尽了自己的薄力,也耗费了自己的一些时间。就此别过,有缘还是会回来看看,呵呵
有個較好的比喻
經絡觀點是整體經濟學
西醫觀點是個體經濟學
222
发表于 2009-3-17 14:4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4/03/14 01:11pm 发表的内容:
用100字将概念说清这很容易,在我的“中医营卫学说的研究思路”里我已经很明确地说过了:“以意义言,营是营养的意思,卫是防卫的意思,从现代意义上说,营卫其实是古人对人体体液中两大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相互 ...
[[营卫其实是古人对人体体液中两大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的功能调节系统的高度概括性的说法,营卫学说就是研究生命过程中整体层面上防御和营养物质矛盾斗争的规律,以阐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的基础性学说。”138个字,]]]好。但
223
发表于 2009-3-17 14:53: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看看西方對營衛的研究
根据科学人杂志繁体中文版2002年10月号P.72「寻觅抗老药丸」(作者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相关问题超过30年)一文指出:2002年5月,51位研究老化的科学家在一份声明中提到,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是经证实可以延缓人类老化(当然包含国内所谓抗老化诊所啰)。但是,有一种干预对好几种动物都十分有效,那就是所谓的「限食」,它会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与「健康的生命期」。这些研究发现暗示着,限制热量的摄取可能也会延缓人类老化。
   不幸的是,若想达到最佳效果,人们得减少食物中30﹪的热量摄取,一般人很难做到。于是研究者在寻找一种药,使吃进去的食物减少代谢,但目前找到的药副作用太大,只能用在动物实验,但已为抗衰老的研究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文指出实验动物不但平均寿命延长,连最长寿命(可活最久的年龄)也延长了。同时发现实验动物不但寿命延长,重要的是「健康的延长」,得老化相关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病甚至癌症的机会较低。
  「限食」是如何达成任务的呢?其实衰老、慢性病与癌症的主要原因都是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自由基会伤害细胞,因而造成老化、慢性病与癌症等。所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就会减少细胞受伤害。同时所谓「弃车保帅」的效应,当食物充分时,生物体可以维持自身需求,同时还能生长繁殖;但当细胞以为食物不足时,细胞就会着重身体的维护,而不是像生长或生殖这类「奢侈活动」。
   而乌龟自古被中国人认为长寿的象征,依据联合报1989年3月1日的报导,中央研究院院士蔡作雍先生等的研究显示,乌龟长命的主因是其身上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功能显著强于交感神经的促进功能,使得新陈代谢十分缓慢。
224
发表于 2009-3-18 09:4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在上帖提到西方研究發現
其实衰老、慢性病与癌症的主要原因都是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自由基"会伤害细胞,因而造成老化、慢性病与癌症等。
就是在人類"營"的過程中
就種下疾病與衰老的因
225
发表于 2009-3-18 10:1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这个贴子最后由逸湘在 2009/03/18 10:13am 第 1 次编辑]

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大略可分成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為代表)、脂肪與蛋白質,我們來比較一下二氧化碳與廢熱的產生。
每個碳原子燃燒成二氧化碳產生之ATP     熱能百分比     備註
碳水化合物             6.3             34%
脂肪                   8.4             14%
蛋白質                 5               60%          還會產生氨
要健康,除了養份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
化碳的酸水;酸水的堆積,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水腫」或”濕”。
    現今社會極強調排酸、排毒,並且不時流行各式各樣的健康飲食理論,但一般人──包括許多營養專家,都只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實上,所謂的「酸」和「毒」,都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可以說,幾乎所有不健康和肥胖的原因,都和二氧化碳的堆積有關。所以任何一種健康飲食、減肥理論,都必須理解這個最根本的成因,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二氧化碳由何而來呢?我們所吃下的食物在消化利用產生能量的過程都會經氧化,所有食物都是含碳的,氧化的結果就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堆積會產生碳酸,細胞內碳酸的累積會造成水向細胞膜內移動,就成了水腫。若循環不良,二氧化碳排除不良,氧氣供應不足,細胞就會進入無氧呼吸,產生乳酸,近一步酸化。酸水的堆積更嚴重就會造成細胞溶解。所以一方面要能順利的排出廢物即二氧化碳,這要靠經絡的力量,一方面就是”減碳”即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
熱是人體另一問題,人類演化就是在解決了散熱的問題後才得以進一步演化。熱由何而來呢?同樣的我們所吃下的食物在代謝的過程除了產生二氧化碳也會產生熱,請參看下表。而人體排熱所消耗的能量是升溫的三倍,所以排熱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能量的產生又會產生二氧化碳。

226
发表于 2009-3-18 15:0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科学人杂志繁体中文版2005年7月号「暂时停止生命」一文,不但更肯定了「代谢慢、活得久」更对达到「休眠」的机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作者让小鼠暴露在硫化氢含量80ppm的空气中,使小鼠的代谢率下降了十倍,体温由37℃下降到15℃。如此经过了六小时,作者检查小鼠,发现没有不良作用。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0:5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7 02:53pm 发表的内容:
看看西方對營衛的研究
根据科学人杂志繁体中文版2002年10月号P.72「寻觅抗老药丸」(作者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相关问题超过30年)一文指出:2002年5月,51位研究老化的科学家在一份声明帧?..
呵呵,先生联想的是。
不过,自由基是个和免疫过程紧密相关的概念,白细胞杀灭病原或清除自身衰老的细胞常常需要大量耗氧,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呼吸爆发”。机体缺乏自由基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是免疫的重要机制之一。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综合征常常是营卫总体调控失衡的结果,不可单纯责之于自由基。
过度营养导致免疫失衡,目前的研究很多,比如在糖尿病、肥胖等研究中,都发现了众多炎性因子和通路的激活,可是并没有传统的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有人称之为低度炎症或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具体的环节并没有弄清楚,还是处于一片认识的混杂状态。
228
发表于 2009-3-19 11:13: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9 10:59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先生联想的是。
不过,自由基是个和免疫过程紧密相关的概念,白细胞杀灭病原或清除自身衰老的细胞常常需要大量耗氧,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呼吸爆发”。机体缺乏自由基也是不行的,因为 ...
這不是我的聯想
是引用的人家的論文內容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3月19日 11:14am 时添加 -=-=-=-=-
作者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相关问题超过30年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1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20 08:5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9 03:23pm 发表的内容:
如何充分送血到每一个细胞呢?又如何分配的恰到好处呢?自来水管线末端常缺水,用户会哇哇叫。人体细胞却是承受不起缺血的,细胞会死的。人体是很聪明又奥妙的,工作分配一下吧!把身体分成十二区(有点像自来水公司的第几区处),即为中医所谓的十二经络(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心经、心包经)。分配好了,那如何控制呢(自来水公司为此常弄得焦头烂额)?输送的能量哪里来(自来水供配水系统有许多加压站)?更奥妙的事出现了,原来心脏不只是每分钟跳72下,它还发出12谐波,分别对应12经络。肝1、肾2、脾3、肺4、胃5、胆6、膀胱7、大肠经8、三焦经9、小肠经10、心经11、心包经12。
  12谐波分别对应相关脏腑,比如说第一谐波对应肝脏;第二谐波对应肾脏,依此类推。当心脏收缩将血推送出去,一出去大动脉马上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在此血流的动能转为压力位能(这就是中医坛中穴所在,心气不足就是心脏送血出来的压力位能不足)。然后呢心脏发出第一谐波时肝脏产生共振,血进入肝脏;依此类推,分别进入肾、脾...等脏腑。要改变分配则只要改变各谐波的能量大小,那幺进入各脏腑的血量就改变了,而且可以控制的很精确。脏腑以外的身体其它部分呢?肝经的共振频率是和肝脏相同的,依此类推。全身的血液输送与分配就这幺做到了。而经络的路径恰在动脉与静脉间,静脉是不会动的,但静脉中有逆止瓣膜,靠着经络共振的能量,血就被送回心脏了,经络上的穴道扮演的是类似加压站的角色,当经络的能量传输一定距离而减弱时,由穴道来提升能量。
逸湘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营卫的分配是《内经》最关注的问题,在这儿《内经》用了个更切合的词,叫做循行。也就是说,营卫是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做到恰到好处的分配的。在《内经》中,负责营卫分配的网络系统叫做经络。
把身体分成十二区固然也和营卫的分配有关,我想这就类似于中国的分省、分军区一样,属于人为的划分,并没有什么玄奥难解的地方。可是十二谐波的说法,恐怕就是您的创造了。营卫分配固然和经脉的舒缩状态密切相关,然而经脉的舒缩又受众多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的综合作用影响。这在不同层面上会有不同的解释,《内经》中的营卫既代表具体的具有营养和防御功能的物质,更代表它的调控和变化。这在古文中常常会这样,一般也不会引起过多的歧义。有时候,《内经》也用“神”这个字眼代表营卫调控的主宰或者说当时还不能认识的营卫分配背后的规律。
十二谐波的说法非常牵强,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波反射是存在的,可是并没有您说得那么玄。从医学上说,营卫分配的精确调节来自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复杂整合,在生理上叫做心血管反射。

230
发表于 2009-3-20 12:3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十二谐波的说法非常牵强,不知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波反射是存在的,可是并没有您说得那么玄。从医学上说,营卫分配的精确调节来自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复杂整合,在生理上好像叫做心血管反射,我记不清楚了,您可以查查看看。
十二諧波的說法一點都不牽強
是在人體上實測的
而且已有數萬人的資料庫
在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及相關論文中有詳細說明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3月20日 00:31pm 时添加 -=-=-=-=-
-=-=-=-=-=>
[这个贴子最后由逸湘在 2009/03/20 09:2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20 08:59am 发表的内容:
发上来看看
摘要我已發了
整本書是不行的
有興趣去買來看吧!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75770
•国别:中国大陆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出版日期:2006-9
•开本:16
•精简装:平装
•页数:212
本論壇如丁和先生與哲醫等多人都看過了
王唯工脈博諧波頻譜分析儀簡介
B9205009 廖思堯、B9205037 李孟澤、B9205050 蘇昱穎
目的
1. 利用儀器蒐集和量化撓動脈脈波的資料
2. 探討器官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 研究原理與發現
1. 不同分支管長度會對不同的諧波產生不同的影響
2. 以氣球模擬五臟,建立模擬血流迴路,發現不同氣球的開放或關閉,都對
應出特有的波型,而此波型的改變可在另一條獨立的水管測得,所以這樣看來氣
球相當於器官,水管相當於動脈,試圖解釋中醫把脈的依據
. 實驗:提出血液循環的電路模型
. 將血液循環系統視為並聯的電路,呈共振狀態,有利於血流的分配
. 發現:心臟搏動不能產生太多頻率,因此各器官選擇心跳頻的整數倍頻率
及諧波,諧波的振幅,相角可從傅立葉分析求得,每個器官如同過濾器,
可以允許期基礎共振頻率以上的諧波進入,可參照下面左圖所示,可以將
心臟搏動的頻率分成不同的各個諧波,再經由富麗葉轉換,可得到右邊的
圖,進而得知某些生理訊息

王唯工教授的血液流體力學實驗,認為每一種器官對不同低頻率脈動通
過時產生之阻力不同,內臟以特定的頻率隨心臟跳動而被迫共振,共振愈好,
阻力愈小,流量愈大。

2. 脈診儀對氣喘病的診斷
使用儀器︰WK-92 型脈搏諧波頻譜分析儀,由中央研究院王唯工教授設計
研究對象︰1997.01.01~1997.07.31
A、西醫診斷正在發作期的氣喘病童7 人
B、西醫診斷未有氣喘或心臟病史健康兒童49 人

14

C、西醫診斷正在緩解期的氣喘病童96 人
量取步驟︰
量測前安靜坐下20 分鐘,先量取左手脈搏頻譜,再量取右手脈
搏頻譜
王唯工教授提出,根據傅立葉分析應用於心血管脈波的研究,定義下列諧波
數與臟腑之間的關聯性,C0︰心、 C1︰肝、 C2︰腎、C3︰脾、C4︰肺、C5︰
胃、C6︰膽、C7︰膀胱、C8︰大腸、C9︰三焦、C10︰小腸。
由實驗得知
1. A 組與B 組,Wilcoxon Rank Sum test 檢定結果顯示,左手脈C0 與右
脈C4 在統計上有明顯差異(P<0.05)
2. A 組與C 組,Wilcoxon Rank Sum test 檢定結果顯示,在統計上沒有
明顯差異(P>0.05)
3. B 組與C 組,Wilcoxon Rank Sum test 檢定結果顯示,在右手脈C0、C2
、C3、C4、C7 及左手脈C2、C3、C4、C7 在統計上有明顯的差異(P<0.05)
4. 右手脈心跳的第四諧波振幅C4 在解釋上與肺的藏象系統有重要的相關
5. C2、C3、C4、C7 分別與腎、脾、肺、膀胱的藏象有較強的相關性。
6. 中醫臨床上對於緩解期氣喘患者的體質分類,也是以肺、脾、腎三個藏
象為主來辨證分型診斷
Reference
. The coleection effect of the Chinese formula –A study of the Shou-Chen-Ton
as an example, Wei-Kung Wang , 中醫藥年報, 1996 May, 13(3), 417-430
. Chinese Pulse Diagnostic and Recognitional System with Neural Structure,
Shyh-En Fu, 中醫藥年報, 1996, 15(3), 171-251
. Communication Project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ei-Kung Wang, 中醫藥年報, 1996 May, 15(3), 147-169
. A study of the principle of meridian in Chinese medicine by pulse feeling
method, Wei-Kung Wang, 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6(1), 149-176
.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Vessel Pulse Diagnosis in Chinese, Ching-Sung Weng,
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6(1), 177-232
. Study of Bronchial Asthma by The Pulse Spectrum Analysis, Geng-Chung
Shene, 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6(1), 803-808
. The Development of Sensing System for Chinese Medical Pulse Diagnosis,
Albert Chin-yuh Lin,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6(1), 685-732
. A study of the principle of meridian in Chinese medicine by pulse feeling
15


method, Wei Kung Wang, 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7(1), 295-332
. The Development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Chinese Medical Pulse
Diagnosis, Albert Chin-Yuh Lin, 中醫藥年報, 1998 May, 17(3), 307-346
. 汪叔游, Pulsology and Symptomat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Volum 1), 台
北:啟業書局, 民國78 年
. 黃世林、孫明異, 中醫脈象研究, 知音出版社, 民國87 年
. 黃進明, 中醫脈診圖譜診斷, 知音出版社, 民國93 年

七、問題討論
1. 氣導傳感器,其測量因素受皮膚等障礙,是否能測得相對脈象差異?(陳正
倫)
Ans:
當然可以。氣導傳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血管充血時與平常一般狀態時
的體積變化,間接使得密閉管腔內的體積壓力產生變化,不同的脈象所顯現出來
的脈波圖,會因其血管的膨脹、流量等因素而產生不同的變化,藉由俊號放大器
的訊號放大作用,傳入接收器,而繪出圖形,當然些微的變化也可以經由放大器
作用之後而將變化放大,而容易辨別出來。
2. 何謂應變電阻?(曾.瑜)
Ans:
應變電阻即是會隨著變因的不同因而隨之改變的電阻。
3. 脈波圖與心電圖,二者之比較異同?(廖子涵)
Ans:
心電圖是記錄心臟組織電壓變化的一個圖形,而非血壓壓力的變化,而脈波
圖示紀錄血管中血壓壓力的變化,所以如果就心電圖與脈波圖的比較是沒有意義
的,有關聯性的地方在於心電圖所顯示出來的心室收縮、心房收縮的時間,與脈
波的分布曲線有關聯性,當心室收縮脈波圖上升,心室舒張脈波圖下降。
4. 血液在不同臟腑間的振動頻率是否可為用以測量健康狀態的值?(施沛志)
Ans︰
是。當臟腑發生問題的時候,發生病變的臟腑振動頻率隨之改變,當然流經
該臟腑的血液的頻率也受到其病變臟腑的影響,而再血液之中紀錄下來,我們可
以藉由測得血液當中的異常變化,進而推測得知哪個或那些臟腑以病變發生的現
象,而得知你是否楚於健康的狀態。
5. P.D.T 波的定義和意義?(姜智釗)
Ans︰
P波︰定義︰主體波幅,從基線至主波峰頂的一條上升曲線。
意義︰反應動脈內壓力與容積的最大值。
T波︰定義︰位於下降支中P波後D波前。
16


意義︰反應左心室停止射血,動脈擴張、降壓,動脈內血液流動逆向反射波
D波︰定義︰在下降之中突出的一個明顯波。
意義︰一般認為係主動脈瓣在心是舒張早期突然關閉,血液倒留撞擊在主動脈瓣
上,並彈回血流,使主動脈壓再次稍有上升,血管又輕微擴張所形成的主動脈彈
性回縮波。
6. 臨床上,脈膊分析儀有何應用?(施懿婷)
Ans︰
脈診分析儀可以數據化脈象,將病人的脈象數據化圖像化,進而可以將資料
交由電腦分析,藉由觀看脈波圖或將其資料將由電腦分析後,可得到病患的資
料,這些數據化圖象化的資料,方便於人為分析,也較為容易去統一訂出一個標
準的脈象圖,方便於臨床診斷的判斷,待儀器的技術更加成熟之後,更可以大大
的減少人為誤診的機率。
7. 什麼是脈診儀參數?(郭仲瀅)
Ans︰
脈診儀參數是王唯工教授提出,根據傅立葉分析應用於心血管脈波的研究,
從實驗數據定出C0︰心、 C1︰肝、 C2︰腎、C3︰脾、C4︰肺、C5︰胃、C6︰
膽、C7︰膀胱、C8︰大腸、C9︰三焦、C10︰小腸。
8. 王唯工教授所推論每個臟腑吸收來自心臟的共振,是否與各臟腑吸收的共振
也是疊加以後的共振圖形,有無後續研究?(鄭為仁)
Ans︰
有。王唯工教授利用其提出的理論開發出的脈診儀,曾經做過中藥的歸經研
究、方劑的研究。後來許多學者也利用此套儀器做了許多方面的研究,譬如鼻咽
癌、氣喘.等。
9. 西醫的「大脈」、「小脈」是指什麼情況?(莊逸群)
Ans:大脈是脈管擴張,多量血流流向表層,中醫的浮脈可歸類於此;小脈是內部
動脈充血,導致淺層動脈貧血,中醫的沉脈可歸類於此。
10. 西醫的大脈、小脈、軟脈,其有數據化的標準或量測的依據?(陳志豪)
Ans:未查到有關大脈、小脈、軟脈的數據化標準。
11. 在脈波定義時,脈波僅與心臟與血管血流有關,但在更之前的定義脈波與臟
腑震動有關,似乎有點怪怪的,臟腑=心臟?(陳冠仁)
Ans:西醫研究脈搏只從心血管方面做研究,因此造成您的誤解。脈波和臟腑震動
有關,每個臟腑有其特定的諧波數,如心臟是C0,腎臟是C1,並不相同,臟腑
並不等於次心臟。
12. 本次的脈診儀和林口長庚實驗用的脈診儀差異為何?做出的脈象是否有差
異?(謝明.)
Ans:本次介紹的脈診儀中,都屬於較舊型的機器,現已不用或是用改良型後的機
器。林口長庚實驗用的儀器,早期沈建忠醫師以及林宜信醫師的研究都使用王唯
工教授開發的脈診儀。近年來有較新的儀器,敏感度較高,其根據理論與本組所
17


介紹的理論雷同。
13. 中醫的脈診中,可以用「氣」、「血」為理論基礎,但我們知道中醫的氣、血
甚至於血的管道都與西醫的血液、血管不同,在王唯工教授的各種理論或實
驗架構中,以血管中的波動代替脈波,是否有考慮到這一點?又是否有解釋?
(紀乃宇)
Ans:王唯工教授所提出的共振理論,就是試圖去尋找氣與血管壁的震動之間的關
聯性,只是目前仍無明確的證據證明其之間的絕對相關。
14. 利用脈波儀測出C2, C3, C4, C7 等較其它部分為弱者致病嗎?(施沛志)
Ans: 只要是異常都可能致病。與中醫的理論相似,過猶不及,異常高的可能為
實證,異常低的可能為需證。
15. 有關王唯工提出的共振理論再次說明(陳正倫鄭為仁謝明.)
Ans: 近年來在血液循環的基礎理論上,發現了共振的現象,器官或穴道與動脈
因為耦合振動而產生共振及分頻現象。由此理論推演,每個器官就有了自己的
共振頻率,身上有那麼多器官,每一個器官都有自己的頻率,豈不是要有千百
種頻率了。心臟是血液壓力波動力的來源,在常態時,它一再重覆的打出相同
的波形,由傅氏轉換可知重覆波之頻率組成,只有其本頻之諧波。如果我們把與
相同諧波共振之器官歸為一類,則自然得到內臟與經絡的關係。五臟及其經絡
各屬一個低頻,所以屬陰;六腑及其經絡,各屬一個高頻,所以屬陽。
16. 王唯工教授的實驗不太了解,又實驗只以水管和氣球來做的話,能否真實反
映人體真正的生理活動?(陳玟欣、張慧卿)
Ans: 這是一開始王唯工教授的理論架構,後來他有做老鼠實驗,像如果把肝動
脈夾住,則第一諧波下測的值明顯減少,若是阻斷在脾,則第三諧波下明顯降低,
由此可得到不同臟腑所對應的諧波;就我的關點來看,這個實驗雖不嚴謹,但卻
提供一些很好的訊息和展望,雖不能真正反映人體的生理活動,但卻對是中醫進
入西方臨床地一大助益
18


. 目的
1. 利用儀器蒐集和量化撓動脈脈波的資料
2. 探討器官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 研究原理與發現
1. 不同分支管長度會對不同的諧波產生不同的影響
2. 以氣球模擬五臟,建立模擬血流迴路,發現不同氣球的開放或關閉,都對
應出特有的波型,而此波型的改變可在另一條獨立的水管測得,所以這樣看來氣
球相當於器官,水管相當於動脈,試圖解釋中醫把脈的依據
. 實驗:提出血液循環的電路模型
. 將血液循環系統視為並聯的電路,呈共振狀態,有利於血流的分配
. 發現:心臟搏動不能產生太多頻率,因此各器官選擇心跳頻的整數倍頻率
及諧波,諧波的振幅,相角可從傅立葉分析求得,每個器官如同過濾器,
可以允許期基礎共振頻率以上的諧波進入,可參照下面左圖所示,可以將
心臟搏動的頻率分成不同的各個諧波,再經由富麗葉轉換,可得到右邊的
圖,進而得知某些生理訊息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2:41 , Processed in 0.0558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