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281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55:4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的有关内容。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因此,用治未病的理论,可以指导亚健康的调治。
“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这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积极地养生保健;并且依靠各种保养身心的措施,为生命护航。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82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56:1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月3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部先后召开了衡阳会议、石家庄会议、西安会议,中医事业的形势逐步好转,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宪法规定了要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发展传统医学,特别是1986年12月20日成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成为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医学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准备着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但是在大好形势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中医事业的矛盾正从外部转向内部,处理得不好,会走弯路,决不可掉以轻心。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中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邓老说,衡阳会议之后,《宪法》规定了要发展传统医学,成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标志着中医学划时代的飞跃。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决不可掉以轻心。
泡沫中医,自我从属,在学术原理层面和医学体系方面依靠西医的模式,就是逐渐消亡的道路。
应该“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培养百万铁杆中医,中医药与现今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邓老几十年前上书中央领导,各种建言献策的措施,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现实。《中医药法》,中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都逐渐得到落实。
新冠疫情,更加让世人认识了中医药的现实作用和未来价值。

谢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83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57:0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1月3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之<晚节犹能同绚烂,惟看老圃有黄花>。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之<晚节犹能同绚烂,惟看老圃有黄花>。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介绍了薛宝田(1815-1885年),字心农,江苏如皋丁堰镇人。清道光年间以明经任上元县训导。46岁时改任鹾尹,此间常以家传医术拯救病人,故被委派主管浙江"官医局",名满浙中。清光绪六年(1880)7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下旨征召天下名医。得浙江布政使德馨极力举荐,8月,薛宝田以66岁高龄北上。内务府大臣会同太医院堂官面试,认为他医学脉理都很精通,遂引进长春宫,历时44天,给慈禧切脉15次,立药方20余,用药恰当,慈禧渐愈。11月,薛宝田由京回省,途经天津,李鸿章遣使挽留,他以年老多病极力辞谢。著作有《症治管窥》、《北行日记》和手批《医学心悟》。
       朱老说,《难经》指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清代名医薛宝田先生推衍其义,谓:“荣卫为血脉之所生,心为之主,然荣卫起于中州,肝肺脾肾实助其养,养其四脏则心自安也。”(《北行日记》)此见甚是,而“养其四脏则心自安”之论,更是发前人所未发,堪作临床指南。譬如冠心病伴心气不足,证见胸闷气短,心痛隐隐,心悸殊甚,忐忑不安,口干少津,苔薄,脉细涩者,治心必兼补中。胃之大络名虚里,心悸殊甚,乃宗气外泄。此证忌用活血化瘀法,我常取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玉竹、桂枝、柏子仁(大量),以益心气,养心营,通心脉,兼扶中气,收效较佳。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84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58:57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1月31日)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66讲《灵枢·百病始生》。
今日讲座内容: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span]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代去,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肾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span]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小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中外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span]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22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5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2月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给大家分享《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伤寒论》的原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的有关内容。
       外感热病,始受于寒,从太阳病入里化热,变得不恶寒,而怕热,发热汗出,脉洪大。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还有很多人有“宿疾”,所以证候不一样,治疗也不一样。
二0八、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二一六、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二二二、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二三、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二二四、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二三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8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20:02:11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2月2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60讲,学习《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和《论诊杂病必死候》。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中藏经》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失病者,有宜汤者,有宜圆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针者,有宜补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悦愉者,有宜和缓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种种之法,岂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难为取愈。其庸下识浅,乱投汤圆,下汗补吐,动使交错,轻者令重,重者令死,举世皆然。
  且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袪分邪恶,润泽枯朽,悦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莫离于汤也。圆可以逐风冷,破坚症,消积聚,进饮食,舒荣卫,开关窍,缓缓然,参合无出于圆也。散者,能袪风寒暑湿之气,摅寒湿秽毒之邪,发扬四肢之壅滞,除剪五脏之结伏,开肠和胃,行脉通经,莫过于散也。下则疏豁闭塞,补则益助虚乏,灸则起阴通阳,针则行荣引卫,导引则可以逐客邪于关节,按摩则可以驱浮淫于肌肉,蒸熨辟冷,暖洗生阳,悦愉爽神,和缓安气。
  若实而不下,则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若虚而不补,则使人气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脱失,志意昏迷。可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关塞,闷绝而终。合吐而不吐,则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而不灸,则使人冷气重凝,阴毒内聚,厥气上冲,分遂不散,以致消减。当针而不针,则使人荣卫不行,经络不利,邪渐胜真,冒昧而昏。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则使人淫随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则使人冷气潜伏,渐成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则使人阳气上行,阴邪相害。不当下而下,则使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汗,则使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使人心神烦乱,脏腑奔冲。不当灸而灸,则使人重伤经络,内蓄炎毒,反害中和,致于不可救。不当针而针,则使人气血散失,关机细缩。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月真)胀,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阳气遍行,阴气内聚。不当淋流而淋流,则使人泾侵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折,健忘伤志。
  大凡治疗,要合其宜,脉状病候,少陈于后。凡脉不紧数,则勿发其汗。脉不疾数,不可以下。心胸不闭,尺脉微弱,不可以吐。关节不急,荣卫不壅,不可以针。阴气不盛,阳气不衰,勿灸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暖洗。神不凝迷,勿悦愉。气不急奔,勿和缓。顺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脉病之法,备说在前。
今日讲座内容: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夫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虽能饮食行立,而端然不悟,不知死之  逼矣实为病□,其大法列之于后。
  病瞪目引水,心下牢满,其脉濡而微者死。
  病吐衄泻血,其脉浮大牢数者死。
  病妄言身热,手足冷,其脉细微者死。
  病大泄不止,其脉紧大而滑者死。
  病头目痛,其脉涩短者死。
  病腹中痛,其脉浮大而长者死。
  病腹痛而喘,其脉滑而利,数而紧者死。
  病四逆者,其脉浮大而短者死。
  病耳无闻,其脉浮大而涩者死。
  病脑痛,其脉缓而大者死。
  左痛右痛,上痛下痛者死。
  下痛而脉病者死。
  病厥逆,呼之不应,脉绝者死。
  病人脉宜大,反小者死。
  肥人脉细欲绝者死。
  瘦人脉躁者死。
  人脉本滑利,而反涩者死。
  人脉本长,而反短者死。
  人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死。
  温病三四日,未汗脉太疾者死。
  温病,脉细微而往来不快,胸中闭者死。
  温病,发热甚,脉反小弱者死。
  病甚,脉往来不调者死。
  温病,腹中痛,下痢者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病疟,腰脊强急,瘈疭者死。
  病心腹胀满,痛不止,脉坚大洪者死。
  痢血不止,身热脉数者死。
  病腹满四逆,脉长者死。
  热病,七八日汗当出,反不出,脉绝者死。
  热病,七八日不汗,躁狂,口舌焦黑,脉反细弱者死。
  热病,未汗出而脉大盛者死。
  热病,汗出而脉未尽,往来转大者死。
  病咳嗽,脉数,身瘦者死。
  暴咳嗽,脉散者死。
  病咳,形肥,脉急甚者死。
  病嗽而呕,便滑不禁,脉弦欲绝者死。
  病诸嗽喘,脉沉而浮者死。
  病上气,脉数者死。
  病肌热形瘦,脱肛,热不去,脉甚紧急者死。
  病肠癖转筋,脉极数者死。
  病中风,痿疾不仁,脉紧急者死。
  病上喘气急,四匝,脉涩者死。
  病寒热瘈疭,脉大者死。
  病金疮,血不止,脉大者死。
  病坠损内伤,脉小弱者死。
  病伤寒,身热甚,脉反小者死。
  病厥逆汗出,脉虚而缓者死。
  病洞泄,不下食,脉急者死。
  病肠澼,下白脓者死。
  病肠澼,下脓血,脉悬绝者死。
  病肠澼,下脓血,身有寒,脉绝者死。
  病咳嗽,脉沉坚者死。
  病肠中有积聚,脉虚弱者死。
  病水气,脉微而小者死。
  病水胀如鼓,脉虚小涩者死。
  病泄注,脉浮大而滑者死。
  病内外俱虚,卧不得安,身冷,脉细微,呕而不入食者死。
  病冷气上攻,脉逆而涩者死。
  卒死脉坚而细微。

2287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20:10:0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2月2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藕节”“粟”“葱实”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今天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藕节”“粟”“葱实”三味药。
        藕节为藕连接部分,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藕节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节又侧重止血功效。中医认为藕节性平、味甘涩,药用可以缩短出血时间,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
         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时珍曰∶粟,古文作 ,象穗在禾上之形。而《春秋说》题辞云∶西乃金所立,米为 阳之精,故西字合米为粟。此凿说也。许慎云∶粟之为言续也。续于谷也。古者以粟为黍、 稷、粱、秫之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但呼为粱。后人乃专以粱之细者名粟,故唐孟诜《本草》 言人不识粟,而近世皆不识粟也。大抵粘者为秫,不粘者为粟。故呼此为 粟,以别秫而配 。北人谓之小米也。
粟的谷粒可食;种仁可入药,药性味甘、咸,性凉,功能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秆、叶是骡、马、驴的良好饲料。
        葱实,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葱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睛,杀百药毒。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288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20:11:0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三字经》,  作者是清代医家陈修园。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今天(2023年2月3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气喘第九:
  喘促症,治分门,卤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衡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

血症第十:
  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销,赤豆散,下血标,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三字经》气喘和血症的有关内容。
       喘证古称上气、喘息。一般通称气喘。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耸肩,鼻翼煽动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喘证的成因虽多,但概括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之邪侵袭;内伤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所致。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
     血证,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血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病,统称血证。
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症,均属该证范围,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等。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289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20: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2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
        第五节:中医软技术,是智慧的结晶。
        诊断技术是为了解、认识疾病服务的。中医的技术主要靠医生的望闻问切,四诊一般不需要仪器、机器,这属于一种软技术,学起来很困难,也很抽象,需要积累,需要背诵,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像机器检查一样,很快就会出结果。但是中医的软技术,运用起来非常方便,随时随地存在于中医学家的身体里,不仅不会轻易丢失,而且还可以不断积累、提高,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第五节:中医软技术,是智慧的结晶。
       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不一样,中医主张天人相关(有人称之为“天人合一”),其核心的思想,应该是:与天同构(气化一致),整体生成(大制不割)、形神一体(治五脏就是治精神)、杂合以治(不是切除,不是分子靶点治疗)。这是中医与西医学术的根本区别,比辨证论治更高级、更重要的学术理念。它(天人相关)核心价值是用“生成论”看待生命,不是构成论(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所以两者不是对立关系,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以谁为主看待生命,谁主宰未来学术的发展)。因此,生成包容构成,中医容纳西医,这是若干年之后的必然。无论现在西医多么强势,它未来一定是中医的补充措施,是急则治标的权宜之计,这是学术原理决定的,不是由人们的好恶而选择的。谁不相信这一点,可以“走着瞧”,历史会告诉未来。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20:12:36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2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的有关内容。
       神志病,是临床上以神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如癫狂、痫证、惊悸、怔忡、脏躁、不寐、郁证、痴呆等。神志病的发生,与七情过极和脏腑气血“内伤”有直接关系。人的情志变化异常,不但会扰乱心神,出现神志方面的病证,还会引起脏腑的病变,甚至危害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神志病多由七情内伤,损及心、脾、肝、肾所致。神志病可以按五种不同证型结合五行学说辨证治疗。常用的方法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比如喜笑发狂心火炽盛,喜笑发狂,虽未遇高兴之事,却时时发笑,心烦躁动等,就需要“泻南方(心火)补北方(肾水)”,辨证论治,心病还需心药医。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4:29 , Processed in 0.0519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