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2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29:3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3年1月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李今庸大师论述我国崇洋媚外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危害。崇洋媚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一种心态和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并且以日益强大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中医药界存在的软骨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治愈呢?崇洋媚外的人必然不顾国家利益,不顾民族利益,必然鄙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主张推行全盘西化。过去曾经称它为殖民地奴化思想,民族虚无主义和洋奴哲学。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它在我国产生的历史及其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危害或许不是没有好处的。本来我们的国家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一个伟大的东方文明古国,我们的民族是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并为世界人民做出过一定贡献的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近一百多年以来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并时起时伏,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肃清。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为我国人民的社会实践创造经验和积累经验准备了优越的条件,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中医药学就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民族的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包含着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具备比较完整而独立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东方医学的特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学是在我国民族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符合我国民族医疗的实际,同时呢她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走出了国门,为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的人民健康服务,并不断的对一些国家民族中符合中医药学需要的有关医药内容加以吸收消化而充实了自己,这表明中医药学从来就是具有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性质。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张晓彤先生《中医沉思录》之中李今庸大师论述我国崇洋媚外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危害。
        国医大师李今庸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攻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等儒家经典著作,并博闻强志,日记千言,常过目成诵。1939年随父学医,兼修文学,先后研读《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侯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农本草经》等,随后其父又命其继续攻读历代各家论著和各科著作,并指导他阅读《毛诗序》《周易》《尚书》等书。对于《黄帝内经》,他大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即将其内容烂熟于心。现在只要提到《黄帝内经》的某一内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确无误地给你指出,本段内容是在《素问》或《灵枢》的某一篇,所以被人们誉为"《内经》王"、"活字典"。
       民族虚无主义是一百年前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海战之后逐渐产生的,胡适先生说,中国“百事不如人”,需要全盘西化;有人主张取消汉字,说汉字是世界上最野蛮、最落后的文字;中医是封建医(关门称帝的医学),是唯心主义的旧医学,“理论陈腐玄虚”,“经验偶合幸中”,也是推广“唯物主义科学医”的障碍,需要取消,取消不了也要改造。2006年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就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回光返照。有人说以科学、文化、进步、生物多样性的名义,“有充足理由告别中医中药”;也有的说“以三个代表的名誉取消中医药”,各种乌烟瘴气的论调,都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哀鸣。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226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1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
        第二节:系统视野看中医的科学性。
          曹教授深刻的认识到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这些新兴科学思想,对于中医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它们尽管从不同的领域、角度来认识世界,但是对于中医来说真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它们的科学内涵中医学大多已经具备,而解剖实证以还原论为主的西医学却不具备。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第二节:系统视野看中医的科学性。
          西医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线性关系”研究人体,擅长两两对抗;中医从人与天地相关的“整体论”出发研究人体,属于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思想,而这些新思想为中医复兴提供了依据。
        不是越简单越符合世界的本来面目,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万物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古人很智慧,认为大千世界“复杂而有序”。
这个“有序”就是阴阳四时五行的关系,把这些哲学思想应用到人体之中,就建立了中医学。
      并且天地万物的规律,不仅是阴阳五行,还有河图洛书、自然生成、气一元论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在中医的经典《内经》之中,都有吸收和采纳,“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所以,中医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有大智慧。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6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2:31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的有关内容。
       正因为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思维与五脏有关,所以,中医学称五脏为“五神脏”。
一个人,如果出现认识、思维、谋虑、记忆、胆识等方面的问题,中医学往往根据不同的表现,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内脏入手,进行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对于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的患者,大多给予维生素、谷维素;精神亢奋,失眠烦躁的病人,基本上都给予镇静安神。尽管兴奋与镇静的药物,可以安抚许多身心不适的人,但是,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医的心身医学,有许多内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发扬。
       《吕氏春秋》记载说,战国时期的齐闵王(公元前301—279年在位)有病,多方医治未见效果,因此去请宋国的名医文挚来诊治。治好齐王的病,文挚却被害死了。
        华佗学习文挚的治疗方法,激怒了郡守,也治好了这样的忧郁症,获得很多酬谢,却跑得很快,没收到报复。这也是一种进步,虽然很无奈。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26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4: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诊法运用

证候详细而准确,是辨证的基础,根据“ 四诊合参”的原则,辨证不能只凭一个症状或一个脉象,便仓卒下诊断,而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资料结合起来,作为辨证的依据。四诊不全,便容易偏差,甚至误诊。
四诊已运用了,还应注意每一诊是否做到详细、准确,这也十分重要。证候是诊断的证据,证据越充足,下辨证的断语就越准确。因此,要求四诊应尽可能把疾病的证候详细地掌握而无遗漏。当辨证还有可疑之处时,便应掌握辨证的线索,细致地加以诊察,务必把病人所有的证候都找出来。否则,四诊虽具而不完备,辨证的基础,还是不牢固的。
病情有轻有重。证候的显现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些患者只有三两个症状,有些患者症状很多;有些患者由于表达能力差,未能全部说出病情;有些患者则由于神志的影响,讲不清楚病情,或者讲了一些假的情况;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思想或其他问题,夸大了病情,或隐讳某些症状。因此,我们不能认为罗列了一连串的症状,便以为满足,必须注意证候的准确性,不应增多,也不应减少。
四诊的证候,是依靠医生在病人身上观察得来的。因此,所谓准确性,还要求医生客观地进行四诊,不能以主观臆测或疑似模糊的印象,作为正确的证候。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四诊的方法。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诊法运用的有关内容。
        四诊合参,原创于医宗扁鹊。
       邓老长期主编《中医诊断学》,对于诊法,有很深的研究,除了四诊合参、抓主证之外,还有辨病与辨证想结合的看法。
邓老说,“病”是从辨证中得的,一种病有一种病的变化规律,而这种病的规律,又反过来指导辨证。
辨证—辨病—辨证,是一个诊断疾病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只依赖于辨证,
而必须既辨证,又辨病,由辨病再进一步辨证。
邓老认为,四诊、八纲与证候分类,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这里就它们如何结合运用的问题,作概括的提示,以便于临证时能灵活掌握。
对那些比较复杂和疑难的疾病,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甚至一天或几天的诊察和考虑,才能作出诊断辨证。
只有继续学好临床各科,并大量临证,使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诊断水平,进而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6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5:2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1月1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卷—《外科正宗》超凡发明五戒十要传遍寰宇——纪念陈实功先生诞辰460周年。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朱老纪念陈实功先生诞辰460周年的有关内容。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1984年朱老与中医学会林光武、程聚生诸同仁共同筹建明代著名外科医学家陈实功先生的纪念碑于剑山之麓,揭碑仪式时,朱老宣读碑文。
5月10日:陈实功学术思想研讨会,今日在南通市举行,各省市代表踊跃参加,全国及省中医学会亦甚重视,朱老作陈实功学术思想及著作内容介绍,会议期间代表们拜谒了陈公的纪念碑。
         朱老认为陈实功说的话,值得大家学习“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同道。

        感谢张培红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2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6:35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3年1月10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64讲《灵枢》。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枯枯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质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然,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形于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大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绍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黄帝曰:其形色相当胜之时,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似知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胻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手少阴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22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1月1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三讲主要学习足阳明胃经重点腧穴。学习四白、巨髎,地仓,颊车,下关,人迎,梁门,天枢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三讲“足阳明胃经重点腧穴”四白、巨髎,地仓,颊车,下关,人迎,梁门,天枢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注意事项。
        《内经》说:“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又说:“无胃气则亡”,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著有《脾胃论》,也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
针刺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学好针灸,可以横行天下,在欧美盛行针灸治疗,也可以知道针刺治疗的重要作用。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2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0:38:51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2023年1月12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58讲,学习《中藏经》论痈疽疮肿第、论脚弱状候不同、论水肿脉证生死候。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今日讲座内容:

《中藏经》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本作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阙肝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也。

  又,近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血成蛊。近虚者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蛊则多痒而少痛,或先痒后痛。成漏则多痛而少痒,或不痛或不痒。内虚外实者,多痒而少痛。外虚内实者,多痛而少痒。血不止者则多死,脓疾溃者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然也。种候万一[一作多],端要凭详,治疗之法,列在后篇。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人之病脚气,与气脚之为异,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则名气脚也。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于脚膝,渐传于内,则名脚气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于治疗,亦有上下先后也,故分别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则无理致其瘳也。夫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流入肢节,或注于脚膝,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若从外而入于足,从足而入脏者,乃谓之脚气也。气脚者,先治内而次治外;脚气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之。

  又,人之病脚气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于手。脾肾肝三经,起于足。手则清邪中之,足则浊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于足,以此脚气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从渐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晓,医家不为脚气,将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从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脏腑,伤于四肢、头项、腹背也。而疾未甚,终不能知觉也。特因他而作,或如伤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肓聋,或饮食不入,或脏腑不通,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掉,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无告陈,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述始末,略示后学,请深消息。

  至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未干而熟睡,房室才罢而冲轩,久立于低湿,久伫于水涯,冒雨而行,渎寒而寝,劳伤汗出,食饮悲生,犯诸禁忌,因成疾矣!其于不正之气,中于上则害于头目,害于中则蛊于心腹,形于下则灾于腰脚,及于旁则妨于肢节,千状万证,皆属于气脚,但起于脚膝,乃谓脚气也。形候脉证,亦在详明。

  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滑而微者,起于虚;牢而坚者,起于实。在于上则由于上,在于下则由于下,在于中则生于中。结而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风者汗之而愈,湿者温之而愈,热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者流之,忧者宽之,怒者悦之,悲者和之,能通此者,乃谓之良医。

22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21:40:3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3年1月12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铅丹”“水银”“雄黄”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铅丹”“水银”“雄黄”三味药。
    这三味药都有毒,大多慎重外用。
    铅丹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慎防铅中毒。外用适量。作为熬制膏药的基础剂。拔毒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烧烫伤。
      水银,汞是化学元素,俗称水银。在古代中国,汞被认为可以延长生命,治疗骨折和保持健康,尽管人们现在已经知道汞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陵墓中以汞为水,流动在他统治的土地的模型中。【功能主治】杀虫,攻毒。治疥痹,梅毒,恶疮,痔瘘。

①《本经》:"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

②《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
雄黄《别录》曰∶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弘景曰∶武都,氐羌也,是为仇池。宕昌亦有之,小劣。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近来纷 扰,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耳。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 神仙(《本经》)。疗疥虫 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 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饵服之者,皆飞入脑中,胜鬼神,延年益 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别录》)。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虫兽伤(大明)。搜肝 气,泻肝风,消涎积(好古)。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 中瘀血,杀劳虫疳虫(时珍)。
恶疮疥癣,杀虫虱,和诸药熏嗽(藏器)。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227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17:37:3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河北的刘云双,周五晚上(2023年1月13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名中医之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彭履祥老先生的“学无捷径,贵在有心”,彭老先生是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副主任、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50余年,治学严谨,医理精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对中医痰饮学说和调气开郁理论独有见解,著有《中医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调气法的临床应用》、《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看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彭履祥验案解惑记要1~7》等。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名中医之路》彭履祥老先生的“学无捷径,贵在有心”
         彭履祥先生可能成名太早,过于他的互联网信息不多。他是中医内科专家。四川遂宁人。早年随师学医。1944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院。后开业行医。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师,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医学系副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四川分会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撰有《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等论文。
有彭顺林、杨永忠整理的《彭履祥》一书说,本书重点介绍了彭履祥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内容涉及医论、医案、医话三部分。医论中系统阐述了痰饮病、郁病、痹证、百合病、心悸等的辨证、治则和主方;调气法、除湿法的运用和小半夏汤、全真一气汤的灵活化裁等。尤其创造性地发挥了“痰生百病”“怪病多痰”的理论与实践,并用调气、化痰、开郁法治疗疑难杂证。医案以内科病为主,兼妇儿科及奇症解惑。精选疑难怪病及温毒湿热的证治和选方用药,体现了临床辨证的独特疗法。书中绝大部分医案为彭师亲自撰写,极少数医案是由彭师亲自诊治、门人整理录入。医话为彭师对咳嗽、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中医经典著作及各名家、名著的研读心得与感悟,以及学用《伤寒论》的体会,颇启后学。部分论、案后,有“后学点按”,旨在归纳本节要点,方便读者加深理解。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实用价值,堪可师法。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6:24 , Processed in 0.1260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