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10 09:16 编辑
表3:脾主运化-物质代谢象态
(见附图)
在生理范畴内,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是一个象态。饮食经口腔进入体内,经过胃肠消化变为精微-营养物质,精微-营养物质经过血-血液转化为津液-细胞间液,精微-营养物质经过津液-细胞间液进入脏腑-器官细胞,发挥营养、滋润作用,废物经排泄器官排出。这是正常生理情况,以下为病理情况。
表4:气血津液-内环境失衡(证态)
西医内环境失衡 | 中医气血津液失衡 | 水电解质紊乱 | 津液代谢失衡 | 低容量状态(失水、失盐) | 津液亏损; | 高容量状态(水肿) | 津液排泄障碍 | 皮下、粘膜下水肿; | 《金匮要略》中的水气病 | 第三间隙积液 | 《金匮要略》中的水饮 | 炎症: 感染性炎症 非感染性炎症 | 痰 | 代谢综合征 | 从痰论治 |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从痰论治 |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从痰论治 | 肥胖、脂肪堆积 | 从痰论治 | 肿瘤 | 从痰论治 | 风湿性疾病 | 从痰论治 | 呼吸系统炎症(分泌物) | 狭义的痰 | 间质性肺病 | 肺痿 | 肺脓肿 | 肺痈 | 阻塞性肺病 | 肺胀 | 全身器官、系统炎症的产物 | 广义的痰 | 心绞痛 | 胸痹心痛 | 非典型脑炎、癫痫 | 痰迷心窍 | 凝血 | 瘀血 | 炎症与凝血交织 | 痰瘀交错 |
以上仅仅是举例而已,没有涵盖所有的炎症与痰证。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痰饮》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西医认为:血液中营养物质过剩诸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钠、血粘度升高等等,均可以引起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引起慢性炎症过程,成为肿瘤、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疾病、脑梗、心梗的危险因素。而且感染性炎症的渗出性病变也是从血管中渗出到细胞间隙与第三间隙之中,即津液存在的地方。感染生成的脓液就是由血管内渗出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谓痰由气血津液生成,与西医炎症产物是由血液与组织间液变化而来,本质上完全一致。
这是一个从生理到病理的一个完整过程,形成一个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即中西医融合的新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流易,所以“中西医融合指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