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妙之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8:28:55 | 只看该作者
666lll 发表于 2015-5-18 22:27
请证明一下“证就是病理过程”。
---------

能够作为过程的一般是行为,例如发展过程,变化过程,打人过程,发病过程等等, 其中发展和变化均为动词,打人的打,发病的发亦为动词。看来,修饰过程的应该是动词,大概用名词修饰过程比较鲜见,比如,疾病过程,美人过程就显得不伦不类。
病理可能像疾病、美人一样是个名词吧,它有什么过程,我一时还想不通,请先生教我。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31: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7 13:13
问题出在先生不知道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八纲辨证是其他辨证论治的抽象、概括, ...

请先生举例说明证的实体。
213
发表于 2015-5-19 21:37: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42: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5 01:07
证本质是病理状态,并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经过半个世纪“证本质研究”,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得出的 ...


病理——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
状态——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过程中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原理有状态吗?
将病理与状态组合在一起,不知它是一个什么词组。
病理状态一词是否附会汉语语法?
215
发表于 2015-5-19 21:48: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6
发表于 2015-5-19 21:50: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7
发表于 2015-5-19 21:52: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58:29 | 只看该作者
666lll 发表于 2015-5-19 21:37
病理可能像疾病、
------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产生的生物学化学的科学原理说明的学科。

既然先生知道病理是疾病产生的原理,请问原理有状态吗?如果没有,病理状态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名词,是一个悖逆汉语语法的自造词。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2:06:31 | 只看该作者
666lll 发表于 2015-5-19 21:52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 ...

我说病理是个名词,怎么就成了白痴?难道先生认为病理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形容词等等?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先生一定是个圣人了,请不要与我这个白痴一般见识。
220
发表于 2015-5-20 04:5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5-19 20:55 编辑
666lll 发表于 2015-5-17 13:15
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是什么

甲亢是怎么引起的?专家介绍,甲亢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女性是常见的受害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甲亢的病因,这样对甲亢的治疗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那么到底甲亢是什么引起的呢?

甲亢是怎么引起的

1、甲亢的引起原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引起的。专家通过统计,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甲亢的引起原因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

2、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代研究证明:甲亢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3、甲亢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但通过测定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兴奋试验无反应、垂体切除仍可发生甲亢等事实否定了这一传统学说。

温馨提示: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导致是甲亢复发,因此合理的生活安排、乐观的情绪、正确的饮食及药物治疗是甲亢治疗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身体变化,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Graves病的发病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其他病变引起的甲亢在发病上各有特点或仍有不清之处,现分述如下:
免疫因素(30%):
1956年 Adams等发现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作用与TSH作用相近,它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G),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可与甲状腺亚细胞成分结合,兴奋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甲亢,甲亢患者中60%~90%LATS增多,此后又发现LATS-P物质,也是一种IgG,只兴奋人的甲状腺组织,又称为人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HTSI),甲亢患者90%以上为阳性。
1、甲亢发病免疫机制的直接证据有:
(1)在体液免疫方面已知有多种抗甲状腺细胞成分的抗体,如针对TSH受体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ISI),或TSH受体抗体(TRAb),它能与TSH受体或其相关组织结合,进一步激活cAMP,加强甲状腺功能,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组织,引起新生儿甲亢,或甲亢治疗后不彻底,抗体持续阳性,导致甲亢复发。
(2)细胞免疫方面,证实这些抗体系由于B淋巴细胞产生,甲亢患者血中有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致敏T淋巴细胞存在,甲亢时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的激活作用下可产生LATS,PHA兴奋T淋巴细胞后再刺激B淋巴细胞,从而产生能兴奋甲状腺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如TSI等,而引发甲亢,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都是由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功能缺陷引起免疫调节障碍所致,因此,免疫反应是涉及T与B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现认为主要与基因缺陷有关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有关,Ts功能缺陷可导致T细胞致敏,使B细胞产生TRAb而引起甲亢。
2、间接证据有:
(1)甲状腺及眼球后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2)外周血循环中淋巴细胞数增多,可伴发淋巴结,肝与脾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3)患者与其亲属同时或先后可发生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4)患者及其亲属中的血液抗甲状腺抗体,TRAb及抗胃壁细胞抗体与抗心肌抗体等阳性。
(5)甲状腺内与血液中有IgG,IgA及IgM升高。
Graves病的诱发始动原因目前认为系由于患者Ts细胞的免疫监护和调节功能有遗传性缺陷,当有外来精神创伤等因素时,或有感染因素时,体内免疫遭破坏,“禁株”细胞失控,产生TSI的B淋巴细胞增生,功能变异,在Ts细胞的作用下分泌大量的TSI自身抗体而致病,有精神创伤与家族史者发病较多,为诱发因素,近年来发现,白种人甲亢HLA-B8比正常人高出2倍,亚洲曰本人HLA-BW35增高,国外华人HIA-BW46阳性易感性增高,B13,B40更明显,这些都引起了注意。
遗传因素(20%):
临床上发现家族性Graves病不少见,同卵双胎先后患Graves病的可达30%~60%,异卵仅为3%~9%,家族史调查除患甲亢外,还可患其他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或家族亲属中TSI阳性,这说明Graves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为多基因遗传。
其他发病原因(10%):
(1)功能亢进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腺瘤,过去认为本病多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血中未检出IgG,TSI,IATS等免疫佐证,1988年国内曾报告单结节检出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微粒体抗体,阳性率为16.9%(62/383),多结节阳性率为54.7%(104/190),这些结节中增生的甲状腺组织不受TSI调节,成为自主功能亢进性或功能亢进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目前甲状腺腺瘤与癌瘤发病还认为系由于肿瘤基因所致。
(2)垂体瘤分泌TSH增加,引起垂体性甲亢,如TSH分泌瘤或肢端肥大症所伴发的甲亢。
(3)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等都可伴发甲亢。
(4)外源性碘增多引起甲亢,称为碘甲亢,如甲状腺肿病人服碘过多,服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钠(L-T4)过多均可引起甲亢,少数病人服用胺碘酮药物也可致甲亢。
(5)异位内分泌肿瘤可致甲亢,如卵巢肿瘤,绒癌,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分泌类促甲状腺激素可致临床甲亢。
(6)Albright综合征在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皮肤色素沉着,血中AKP升高,可伴发甲亢。
(7)家族性高球蛋白血症(TBG)可致甲亢,本病可因家族性有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用药有关。
发病机制
Graves病的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可对称性,亦可非对称性,外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血流丰富,滤泡及滤泡上皮细胞增生,由立方形变为柱形,间质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肝,脾,胸腺及淋巴结等增生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反映自身免疫的病理基础,电镜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微绒毛增多,胶质小滴增多,高尔基器肥大,粗面内质网与线粒体增多,溶酶体增多,甲状腺呈功能活跃状态。
甲亢时机体多系统器官受累,全身横纹肌脂肪变性,水肿,横纹消失,空泡变性,细胞核呈退行性变,心肌退行性变,肌细胞可发生坏死,单核细胞浸润,黏多糖沉积,眼球突出,眼外肌水肿肥大,肌细胞脂肪性变,淋巴细胞浸润,黏多糖沉积,视神经水肿或萎缩,皮肤可发生对称性增厚,皮下水肿,胶元纤维肿胀,裂解与分离,细胞外液黏多糖染色增强,有单核细胞增多,多发生在胫骨前及下肢,肝脏肿大,肝细胞呈脂肪退行性变,肝糖原减少,内分泌腺可受累,性腺与肾上腺等在重症患者可发生功能减退,骨质疏松与骨质脱钙比较常见,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多于骨形成,严重时也可发生骨畸形与病理性骨折,青壮年少见,老年女性比较常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5 06:03 , Processed in 0.0613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