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5-2-12 19:05:3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2-12 16:28
中西医融合观的太虚幻境,就是一个使用手册(当然可不断完善),使西医能比较准确使用中药,省得滥用中药 ...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结而不合,把西医疾病强行给出中医分型,造成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我想西医一个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的中医证型是在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当中,不仅仅是在如今的脏腑辨证体系当中。
212
发表于 2015-4-22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样找到心阳虚证相应的西医学中的病理状态?以及如何证明心阳虚与该病理状态是同一的?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可行性?
-----------------------
首先要分清中医的心阳虚不是病理反应,应是某种生理功能弱化的表现,而这种功能弱化的表现可以在很多的真正的病理反应中同时存在的。

而中国人是以治心阳虚而达到治愈与心阳虚同时存在的很多种的疾病的。
213
发表于 2015-4-22 17:04:57 | 只看该作者
阳虚与很多的疾病反应间有联系

治阳虚本身的中草药都是固定的几种。
是对甲状腺受体的构象恢复的药理学作用。

也就是温阳的中草药的作用仅限于对于甲状腺受体构象结构的恢复的作用,或者只是对这种Q类受体的药理学作用。
对于相关的很多种的病理反应或者是A类受体的相关的配体物质的病理性增加并没直接的恢复正常的药理学作用的。
就是温阳的药是可以恢复甲状腺素的正常的生理浓度且仅限于恢复甲状腺素的生理浓度的。

但是温阳的药物却是不会有对其他的与阳虚表现同时存在的很多种的疾病有直接的治疗或治愈的作用的。
在生理及病理学方面肯定是不会找到相关的根据的。

这也是病理学药理学对于中草药是否能在疾病中的有药理作用,最不能理解的。
但是这种相关性或以温阳治愈各种疾病又是中国人积累数千年的经验总结的。

主要是在阳虚与各种疾病间有联系作用的生理病理物质是否存在,是如何产生病理反应作用的。
因为甲状腺的减少或阳虚本身是不可能直接的在很多的病理反应中有药理学的作用的。

中国的有悟性的用中草药治病的,总结越虚病越重,病越多,也说明虚与病之间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存在的。
或者虚是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14
发表于 2015-4-22 18:0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证,怎么样与西医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发生关联?例如:心阳虚证,在人体内具体地说是什么病理变化?例如:心肌细胞、体液中的电解质、哪些激素……发现了什么变化?
       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
------------------
先不说气虚。
说阳虚,因为阳虚已有实验说明就是甲状腺素减少了的相关的生理功能弱化的表现,如怕冷,无力神弱心率慢。
这的激素就是甲状腺的功能有关,没有其他的激素功能的表现。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各种相关的疾病的表现了,也是另外一些激素的增加有关的病理表现或超生理功能的表现。

如水肿病与水肿激素增加有关。

胃溃疡与组胺增加有关,而有了胃酸的增加。
各种疼痛与胆碱的增加有关加强了肌肉的兴奋产生痉挛。
这些激素或神经递质才是真正的病理反应有直接的生物学作用的生物信息物质。
当然只有这些生理物质在有了病理性浓度时才会有相关的病理反应产生的。
而它们的病理性浓度的产生又是与阳虚等生理功能弱化及相关的激素,如甲状腺素的减少有是密切的关系作用的,虽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生物学反应的关系。




215
发表于 2015-4-22 23:4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00:16 编辑

中医的证,怎么样与西医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发生关联?
-----------
如阳虚的甲状腺素的减少,病理学并不知真正原因是什么。
也没有能恢复这种激素的正常生理浓度的药物。
就是,病理学还不知道,在这种激素减少时,有何种结构的变化。
而这种激素的减少必然与某种结构的变化有关。
而这种结构变化也并不仅仅是减少了甲状腺素的正常的生理浓度,如果只这样简单,阳虚就不会与很多的其他的激素的病理性增加有统计方面的相关性的。
是这种减少了甲状腺素的结构变化,也对其他的激素的病理浓度增加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而温阳的药物是有恢复这种结构的药理学作用的,当这种结构恢复正常后,不仅是甲状腺素的生理浓度恢复正常了,因阳虚这种结构变化产生的其他的激素的浓度也会恢复正常的。

病理学也正是在配体物质的浓度增加方面非常的少有研究,在反馈机制正常有效时,却有很多的激素有浓度的增加。
而病理学药理学找不到它们增加的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的基础。
就只能让它们随便的增加。
只能下策的去抑制与受体或酶的结合反应了!
但是这并不能让很多的配体物质的浓度恢复为正常的。

中国人治病技术与病理学的不同差距就在于,激素配体物质是否能变为正常。
而它们间的这种差距可能要永远的持续下去的!


216
发表于 2015-4-23 02:3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02:40 编辑

这也表明,并不是中国古代治病技术有什么迷要解。
而是病理学药理学方面的迷要研究。
否则要想以科学说明中国古代治病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要发展病理学药理学理论,却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智慧,勇气才能实现的,并不是很多的在论坛的凡夫俗子能做得到的!
这些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发现,最多能学会用,是不可能有什么新的物质功能创造发现的!
217
发表于 2015-4-23 19:25:56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病理反应本身都是超生理状态或超生理功能的表现。



或者都是超过了由反馈功能制约的限度。

在反馈功能制约以内的都是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但是在病理或超生理状态时,反馈功能都非常有效产生功能作用,却又没有制约病理或超生理状态功能的实现。



病理学药理在这很重要的反应方面,只有困惑。

于是就绕过这一障碍,不管这种原因是什么,只要抑制了这些配体物质结合反应,有对超生理状态制约作用,就满足了。





218
发表于 2015-4-23 19:3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20:16 编辑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结而不合,把西医疾病强行给出中医分型,造成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我想西医一个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的中医证型是在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当中,不仅仅是在如今的脏腑辨证体系当中。










--------------





这些人对于药理学一窍不通。
对于中草药的特别的药理学作用更是不清楚。
最多讲融合的比讲结合的悟性强点。
却都非常缺少在药理方面的说明。
而中医主要就是中草药的作用,没有这方面有价值深度的研究,整些个医学名词
,等于什么也没说!
那些个书根本不会得到专业病理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视!

219
发表于 2015-4-23 20:0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20: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


--------------------------
病理学药理学深度有多深有多难,要求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药理学的程度都不是这些人能达到的。
这些人不过是临床的发药的水平。
相当于药理学的中小学水平!

楼主说过他的书为什么没有专业人的讨论因为本身没有专业水平。
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以这些人的脑力,条件也是根本不可能学懂这些专业的艰深的知识更不用说有创造性的发现了。
都是在瞎胡闹!

220
发表于 2015-4-24 00:2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4 00:36 编辑

谢谢先生关注。
      一语中的!
      西医学中疾病的许多生物化学机理的确不清楚,中医学中的许多概念也不清楚,这是中西医相互精确解释,直接对接、相互对应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西医融合,融合的是中西医宏观上的、能够找到共同点的融合。首先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在宏观上搞清楚,不要偏离中医理论,其次寻求西医学中相同或者相似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把西医学理论解构,按照中医理论重构,宏观上把西医改造为中医理论。这一步完成之后,西医、自然科学上的一切微观上的研究进展自然进入中医理论。
-------------------------------

你这是在说空话,没有微观的病理学药理学研究,如何在宏观将病理学与中医统一,再者你统一的又是什么你想清楚了吗!
都是些说大话说空话的。
给你们个实际的病理学药理学分析就都哑口无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1 07:44 , Processed in 0.1373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