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5-4-22 18:0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证,怎么样与西医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发生关联?例如:心阳虚证,在人体内具体地说是什么病理变化?例如:心肌细胞、体液中的电解质、哪些激素……发现了什么变化?
       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
------------------
先不说气虚。
说阳虚,因为阳虚已有实验说明就是甲状腺素减少了的相关的生理功能弱化的表现,如怕冷,无力神弱心率慢。
这的激素就是甲状腺的功能有关,没有其他的激素功能的表现。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各种相关的疾病的表现了,也是另外一些激素的增加有关的病理表现或超生理功能的表现。

如水肿病与水肿激素增加有关。

胃溃疡与组胺增加有关,而有了胃酸的增加。
各种疼痛与胆碱的增加有关加强了肌肉的兴奋产生痉挛。
这些激素或神经递质才是真正的病理反应有直接的生物学作用的生物信息物质。
当然只有这些生理物质在有了病理性浓度时才会有相关的病理反应产生的。
而它们的病理性浓度的产生又是与阳虚等生理功能弱化及相关的激素,如甲状腺素的减少有是密切的关系作用的,虽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生物学反应的关系。




212
发表于 2015-4-22 23:4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00:16 编辑

中医的证,怎么样与西医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发生关联?
-----------
如阳虚的甲状腺素的减少,病理学并不知真正原因是什么。
也没有能恢复这种激素的正常生理浓度的药物。
就是,病理学还不知道,在这种激素减少时,有何种结构的变化。
而这种激素的减少必然与某种结构的变化有关。
而这种结构变化也并不仅仅是减少了甲状腺素的正常的生理浓度,如果只这样简单,阳虚就不会与很多的其他的激素的病理性增加有统计方面的相关性的。
是这种减少了甲状腺素的结构变化,也对其他的激素的病理浓度增加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而温阳的药物是有恢复这种结构的药理学作用的,当这种结构恢复正常后,不仅是甲状腺素的生理浓度恢复正常了,因阳虚这种结构变化产生的其他的激素的浓度也会恢复正常的。

病理学也正是在配体物质的浓度增加方面非常的少有研究,在反馈机制正常有效时,却有很多的激素有浓度的增加。
而病理学药理学找不到它们增加的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的基础。
就只能让它们随便的增加。
只能下策的去抑制与受体或酶的结合反应了!
但是这并不能让很多的配体物质的浓度恢复为正常的。

中国人治病技术与病理学的不同差距就在于,激素配体物质是否能变为正常。
而它们间的这种差距可能要永远的持续下去的!


213
发表于 2015-4-23 02:3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02:40 编辑

这也表明,并不是中国古代治病技术有什么迷要解。
而是病理学药理学方面的迷要研究。
否则要想以科学说明中国古代治病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要发展病理学药理学理论,却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智慧,勇气才能实现的,并不是很多的在论坛的凡夫俗子能做得到的!
这些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发现,最多能学会用,是不可能有什么新的物质功能创造发现的!
214
发表于 2015-4-23 19:25:56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病理反应本身都是超生理状态或超生理功能的表现。



或者都是超过了由反馈功能制约的限度。

在反馈功能制约以内的都是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但是在病理或超生理状态时,反馈功能都非常有效产生功能作用,却又没有制约病理或超生理状态功能的实现。



病理学药理在这很重要的反应方面,只有困惑。

于是就绕过这一障碍,不管这种原因是什么,只要抑制了这些配体物质结合反应,有对超生理状态制约作用,就满足了。





215
发表于 2015-4-23 19:3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20:16 编辑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结而不合,把西医疾病强行给出中医分型,造成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我想西医一个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的中医证型是在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当中,不仅仅是在如今的脏腑辨证体系当中。










--------------





这些人对于药理学一窍不通。
对于中草药的特别的药理学作用更是不清楚。
最多讲融合的比讲结合的悟性强点。
却都非常缺少在药理方面的说明。
而中医主要就是中草药的作用,没有这方面有价值深度的研究,整些个医学名词
,等于什么也没说!
那些个书根本不会得到专业病理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视!

216
发表于 2015-4-23 20:0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3 20: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


--------------------------
病理学药理学深度有多深有多难,要求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药理学的程度都不是这些人能达到的。
这些人不过是临床的发药的水平。
相当于药理学的中小学水平!

楼主说过他的书为什么没有专业人的讨论因为本身没有专业水平。
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以这些人的脑力,条件也是根本不可能学懂这些专业的艰深的知识更不用说有创造性的发现了。
都是在瞎胡闹!

217
发表于 2015-4-24 00:2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4 00:36 编辑

谢谢先生关注。
      一语中的!
      西医学中疾病的许多生物化学机理的确不清楚,中医学中的许多概念也不清楚,这是中西医相互精确解释,直接对接、相互对应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西医融合,融合的是中西医宏观上的、能够找到共同点的融合。首先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在宏观上搞清楚,不要偏离中医理论,其次寻求西医学中相同或者相似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把西医学理论解构,按照中医理论重构,宏观上把西医改造为中医理论。这一步完成之后,西医、自然科学上的一切微观上的研究进展自然进入中医理论。
-------------------------------

你这是在说空话,没有微观的病理学药理学研究,如何在宏观将病理学与中医统一,再者你统一的又是什么你想清楚了吗!
都是些说大话说空话的。
给你们个实际的病理学药理学分析就都哑口无言了!
218
发表于 2015-4-24 00:3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4-24 00:58 编辑

-------------------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10:08 | 只看该作者
     《 伤寒论》中的心阳虚证: 桂枝甘草汤证
     《伤寒论》原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中医解读:
      过汗损伤心阳的证治。
      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发汗过多,则心阳随液外泄,必损伤心阳,而致心脏失去阳气的庇护,则空虚无主,故心中悸动不安,而欲得按。借叉手冒心之按,安定心悸之症,此乃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持之故,即虚则喜按之意。治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本证的病机为心阳虚,临床所见证候特征为心下悸动,或空虚或空悬感,脉微缓或结,苔白,常伴有体瘦乏力、短气或心前区憋闷不适等。从原文分析“发汗过多”是叙病因,“叉手自冒心”是叙病情,“心下悸欲得按”是叙病症,“桂枝甘草汤”是叙治法。

点评

内经和伤寒,其病理机制是胸中为气海,宗气外泄于海,才有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宗气是由宗气、营、卫出三入一(一是天之气)混合生成的。营像洋流般运动,卫像潮汐般运动,故宗气外泄责任主要在卫,所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4 13:28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25:21 | 只看该作者
      转载自《中西医融合观》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中医别名】心阳虚证,心阳虚神志证,心阳虚奔豚证,奔豚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欲作奔豚证,心阳虚心悸证,心阳虚烦躁证,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太阳阳虚心神失守证,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桂枝加桂汤证、太阳阳虚水气上冲证。
    【临床表现】心悸欲按,胸闷或心中有空虚感,气短,脉虚弱。
    【证态概念】这是一大类病理状态,与失盐失水、水电解质紊乱有关。由于中医的“心”具有西医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两大功能,所以心阳损伤证包括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两种临床表现。实际上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
      源于《伤寒论》       
       64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解说:中医认为发汗过多,阳气损耗过多,导致心阳虚而引起心悸不安,西医认为发汗过多引起很轻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心率不齐或心脏博动增强、加快,引起心悸的感觉。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发汗后机体主要是失水、失钠,腹泻后机体失水、失钾,还会有肠道蠕动障碍和酸中毒。桂枝甘草汤证的心悸只是误用汗、下法的病理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单独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少,而且病情比较轻,持续时间比较短,只要水电解质紊乱一旦被纠正,心悸就会消失。
     桂枝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解热作用;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外周循环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兴奋唾液腺等健胃作用。甘草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不再重复,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肾上腺皮质样作用。桂枝甘草合用,应当具有(或者帮助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纠正轻度低血容量状态和水电解质紊乱的作用、改善心悸的感觉。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的证、病理状态、证态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方剂的变化,方剂加减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样来看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苓散、真武汤,以及前面讲过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它们都是水电解质紊乱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65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劈十五枚、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解说:本条为汗后心阳虚损,下焦水气欲上逆所致。病情比64条更进一步,由于水电解质紊乱失钾、失钠而引起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以及腹直肌痉挛的表现。
    117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解说:桂枝汤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奔豚气,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如果理解为胃肠道异常的逆行蠕动,那么,桂枝加桂汤能泄奔豚气,就能与西医的理论一致。奔豚气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当胃肠功能紊乱,发生逆行蠕动时结肠内的气体就会逆向向上传递,这样引起的奔豚气,是桂枝汤的适应症。
    以上三条总起来说就是由于机体失盐失水,特别是钠、钾的缺失引起的心肌、胃肠平滑肌、腹直肌兴奋性异常。
     另外,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牡蛎龙骨汤主之。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也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但是这两条主要与感染引起的恼功能障碍关系更密切,在热陷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叙述。在中医的理论中“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西医理论中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引起的肌肉不自主运动、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异常都包括在中医“心”功能的范围之内。
     (三)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9:32 , Processed in 0.04811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