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根据(《国医年鉴》2014)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4-12-2 11:5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2 12:00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2 10:43
中药药理研究对中医的影响,和西医生理学、病理学结合看,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内科杂病来说,《中医内科学 ...


      疗效超过传统中医,那就不叫西化,而叫革新。疗效低下,不如传统中医,那才能叫西化。
——————————————————————————————————————
     说到关键之处,这是许多瞎起哄的中医人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疗效超过传统中医的话,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还讲什么西化、中化?总不能“宁要中医的低效中化,也不要西化的高效”,那是愚者的思维,死心眼子,形而上学思维。

点评

他们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发表于 2014-12-2 14:0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4-12-2 12:28: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3
发表于 2014-12-2 14:22: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7:5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2 14:0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26 20:08
岳先生可能有点误会,我那一条不是针对您的观点的。不用解释了,想先生能理解。(还要说明一下,我提到肝 ...

几年前在新华网见到仁海于先生废除五行的文章,跟踪到了中医的论坛,讲废除五行,是他主攻,我摇旗呐喊。许多支中医同行支持五行,可是他们在支持五行的时候,时不时出现西医、中医概念混淆、转移的情况,
————————————————————————————————
哈哈,当年我们并肩战斗,拼力厮杀,冲出一个又一个的重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让人心情振奋。看看现在支持从中医学中废除五行学说的人们越来越多,我们的努力没有白付出。
215
发表于 2014-12-2 18:16:24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2 14:22
说到关键之处,这是许多瞎起哄的中医人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疗效超过传统中医的话,不正是我们 ...


      "中医西化"这个词,最先是某一人提出的概念,是谁不知道。后来,别人跟着学。其意无非是,中医疗效不高,就是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思维的结果。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西化思维是什么?发明此概念者并没说清楚。有人说,就是用西医的思维代替中医的思维。
    如果说,完全用西医的思维代替中医的思维,丢掉了辨证,那就不是中医了。
    反之,如果坚持中医辨证,真能把西医辨病的理论用到中医辨证之中去,反嘏能提高疗效。我就有这样的经验。这样的西化有何不好?
    有些人中医辨证水平本身不高(实际上是经验不足),导致治病效果不好,那是没学好中医的原因,与西化有吗关系?是不是喝凉水肚子疼怨灶王爷啊?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8: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2 15:3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27 02:31
例如:肝气郁结。按照中医的理论肝气郁结,逐渐加重可以引起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加重可以引起热极生 ...

肝气郁结。按照中医的理论肝气郁结,逐渐加重可以引起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加重可以引起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等等病症。如果把肝气郁结与“肝脏”病变直接对接,就可能出现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的错误结论。西医学中的胆汁淤积引起黄疸。
——————————————————————————————————
中医的肝气郁结,其实质就是肝胆汁排泄不畅对全身产生的影响,严重时说成胆汁淤积也不为过。是否引起黄疸,只是量变的问题。






     大家知道,临床上,肝阳上亢的典型表现与西医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基本一致,现代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按照肝阳上亢辨证论治,而且临床效果比较可靠。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脑血管意外,这与肝风内动比较一致。而这一个疾病链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相去甚远。
————————————————————————————————————————————————————
这个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高血压的血管紧张,大多用泻肝火的方法治疗?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8:21:06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11-27 04:00
这是真的吗?你快把这个“五行”废除了吧!

木克土,——木桩可以被打进土里嘛;
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喽
————————————————————————————
其实,五行学说本来就是很朴素的东西,只是经过历代文人们的艺术加工后,才让人难以理解。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7 14:29
肝硬化我治疗了很多例,就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你治的肝硬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症状?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28: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1-30 12:29
有几个问题:

1,岳先生提出的建立新理论体系的设想,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就以杜教授经验为例,本帖 ...

有几个问题:

1,岳先生提出的建立新理论体系的设想,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就以杜教授经验为例,本帖举出的紫癜肾验方,只是他的学术经验里不重要的一少部分。这个例子是辨病论治的特例,中医的经验,主要的部分还是在辨证论治里面。————————————————————————————————————————————————
       我认为,用废除糟粕后的中医学理论,联系西医理论,对每个病种进行研究,其中可以吸收名中医的长处,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就能找到比较恰当的治法。





2,中医大夫的有价值的经验,在公开的书刊里其实很难见到,或者见到了也不易学习掌握。所以,中医强调跟师学习。
————————————————————————————————————————————————————
       其实,中医的有益的经验大多在书本里。以前,我也倾向于跟师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跟师学习也有很大缺陷,比如有的老师其技术本来就不咋地怎么办?再说,无论谁都不会十全十美的,因此只有集思广益弄出来的东西比较好。
       但是,中医界为什么提倡跟师学习呢?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医教材的内容失误太大。比如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理论,本来是错误的,但现行中医教材却是必学的的部分,而且还是重要内容。这些错误理论不但浪费了中医学子的时间,同时也误导了他们进入了迷途。对中医学来说,废除五行学说后,就是一场大变革。
       因此说,中医学习还是要靠教材,但要彻底地重编现行教材。













3,科技发展、西医发展,许多中医的东西失去了价值,再下工夫研究,就是白费力气。比如,黄疸肝炎,中医很擅长,一般有三两年临床经验的中医都能顺利治好,可是,现在预防工作做好了,这个特长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估计您这十来年也没有治黄疸了吧。

————————————————————————————————————————————————
       也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中医的发展,要在厘清中医自身理论的同时,将西医的优秀成果吸收进来,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利用二者互补的优势,对每个疾病进行研究攻关,作出与当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诊疗方法。
如此,既高于固有中医的水平,也高于当代西医水平。即便是黄疸性肝炎也还有研究价值,如要治到何种程度,才不会留下后遗症。













4,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的成果,我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了解,从新旧教科书上得不到任何信息,您有这方面信息的话,介绍一些出来,或许能启发大家思路。



————————————————————————————————————
这方面的信息我也不多。但我仍然注重基础理论的应用,即将西医的生理、病理、药理等与中医理论相衔接。例如,我在治疗血液病方面,注重调理肝脏。因为人体经消化吸收到的营养,都需要经过肝脏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如处理不合格,就会使血液成分发生异常改变。通过调理肝脏,就能使肝脏对营养物质的处理达到相对的正常水平,血液成分也将随之趋于正常。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33:2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2-1 06:57
如果把上述两大类问题搞清楚了。中医与西医在临床医学上结合的关键点,应该算是突破了。
========== ...

这个关键点就是中医的证、西医的病理状态。
    证本质研究的结论:证是病理状态。
————————————————————————
中医的证,相当于西医的综合征。
病理状态包括的就多了,如疾病、证、直至症状,无一不是对病理状态的实际反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58 , Processed in 0.0804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