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期——马文辉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09-2-8 10:34: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六气及三阴三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它是由一阴一阳演变为二阴二阳——太少阴阳,再进一步发展为三阴三阳。六气是一个哲学概念,一般认为它是阴阳的三分法,个人认为:它是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相结合的产物。以其表时间就产生了六时,以其表空间就产生了六位,以其表病证就产生了六证,以其表发病就产生了六病,以其表经络就产生了六经,仅此而已。六经、六时、六证、六位、六病……都是具体的、独立的、特指的中医学概念,必须加以区分。
212
发表于 2009-2-8 10:49:3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这个贴子最后由mawenhui3366在 2009/02/08 10:56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07 00:0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帖子我已经全部读完了,收获不小,谢谢!
    六病之间的传变关系如何?疾病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大致上如此进展,可以这样理解吗?
六病传变严格意义上讲是六证传变,六证的传变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非常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太阳证传少阳证的机会比阳明证的机会更多一点。六病是一个时间概念,由于外感病的起始开始于太阳时、太阳位,所以三阴三阳六病开于太阳时,阳明时紧随其后,少阳时只好放在阳明时之后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和把国际时间开始于格林威治时一样。
213
发表于 2009-2-8 10:59: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07 11:13am 发表的内容: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框架即“三部六病”。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不仅适用《伤寒论》,更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辨证和分类。沈福道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丛书•中医与多学科》一书中说道:“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病说,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214
发表于 2009-2-8 12:08: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与先生讨教交流这些日子,收获良多。与我往日所学亦有许多共鸣处。

     三阴三阳是个哲学概念,“以其表时间就产生了六时,以其表空间就产生了六位,以其表病证就产生了六证,以其表发病就产生了六病,以其表经络就产生了六经,仅此而已。六经、六时、六证、六位、六病……都是具体的、独立的、特指的中医学概念,必须加以区分”。

    十分赞同先生的论述,既体现了哲学的共性,又体现了哲学与天文、生理、病理、病证等自然科学里的具体体;既体现了《伤寒论》的历史地位,又为《伤寒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215
发表于 2009-2-8 12:17: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三阴三阳是阴阳一分为三。阴阳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不知先生对温病学与三阴三阳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216
发表于 2009-2-8 16:48: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2/08 10:59a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框架即“三部六病”。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不仅适用《伤寒论》,更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辨证和分类。沈福道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丛书•中医与多学科》一书中说道:“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 ...
以六病为经,八法为纬,以病为纲,方证为目,实用举例,简而明了,说理透彻,揭示仲景奥秘,有益临床.
217
发表于 2009-2-8 17:05:4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2/08 10:15am 发表的内容:
2、“三部六病”学术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典范。“三部六病”学术充分遵循了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又保持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
(1)三部的划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
读先生文章,知理之所在,即法之所在,理法相合,大益临床。
218
发表于 2009-2-8 17:19: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请教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冯世纶先生对胡希恕先生学术的有所发展,胡老认为治疗厥阴病的方剂只有乌梅丸.关于当归四逆汤,冯根据太阴病的定义认为,当归四逆汤当为太阳太阴合病,有解表祛寒之功,仅仅因为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逆而将其化入厥阴病是不妥的。
刘绍武先生认为:多数医家认为326条不能成为厥阴病提纲。厥阴病的本质应该是寒厥,热厥只是作为鉴别诊断而列入厥阴篇。337条是厥阴病提纲,病性属虚寒,治用温通,方选当归四逆汤。古今许多医家,有认为厥阴病是寒热错杂之证,有认为是厥热胜复,有认为只要见厥证便是厥阴病,故可有白虎、承气、四逆、通脉四逆、吴茱萸汤、四逆散、白头翁汤之不同治法。
产生以上原因在于?谢谢!
219
发表于 2009-2-8 17:21: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1/29 10:12pm 发表的内容:
论“六经”当为“六病” 刘绍武 胡连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辩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并对后代医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该书为历来医家所重视。就是在今天, ...
好文章。
本来伤寒论中只是“辨太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而并未称“辨太阳‘经’病脉证并治,,”。因此,将伤寒论的辨证施治称为“六经辨证”是不恰当的,甚至是掩盖了伤寒论辨证施治的本来实质,从而不利于正常发挥、运用伤寒论的辨证精髓。
220
发表于 2009-2-8 21:08: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2/08 00:17pm 发表的内容:
三阴三阳是阴阳一分为三。阴阳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不知先生对温病学与三阴三阳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山东自古出豪杰!论坛里的几位高手山东的不少!先生对中医的发展是有深度思考的。解决了先生的提问,中医多年来所谓的寒温之争即可告休亦。温病学包括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一个缺陷辨证,第一、外感热病起始并非只有热证,也有寒证,比如桂枝证、麻黄证等等,就算它们是感受的寒邪,为什么有的人发为温病呢?《伤寒论》中太阳温病即是,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证……如何辨?第二、热证就一直热下去吗?转寒后又怎样辨证呢?温病后期许多会转化为阴证的。第三、就算温病不会转化为阴证,发展为阳明证又如何辨证呢?所以,吴鞠通的三焦辨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叶天士的不足,却增加了混乱。其实温病不出三阴三阳辨证的三阳病范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6 11:10 , Processed in 0.32625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