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121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9月1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三节:“中医科学化”是被逼出来的。
        本节内容较多,我们分三个小节学习。第二小节:中医界一直努力促进《中医条例》出台,利用法律保护中医。但反对中医、主张取消中医的人,虽然像汪精卫那样当汉奸的是极少数的。但是很多人留学日本,学习、亲近日本,效法日本取消中医的则不在少数。
         李德全部长在《中医座谈会纪要》会议上没有批判国民党政府20多年忽明忽暗的反中医政策,而认为他们只是“不提倡团结”。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中医科学化”出台前后的有关事实。
        在近代欧洲文明强势东扩的时候,传统学问纷纷谢幕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中医学能够历尽坎坷,推而不倒、斗而不败,卓然挺立在东方的天空之下?在改革开放之前,国人大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医学却能够招来五洲学子,并且以原创科技体系的面目走出国门,奔向世界,以丰富的果实哺育众多的生灵?
对于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也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观点,才有了不同的行动,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结局。其差别之大,或成或败,如同霄壤。
      中医在近代历经磨难,走过了坎坷的百年,至今仍然被西方医药排斥在医学体系之外,但是,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已经拉开了序幕。
回顾这段历史,才能看清脚下的道路。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22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7:1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9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们继续谈香药的有关内容。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香药本草》一书的有关内容,尤其是香药有助于睡眠的作用。
         人的睡眠与很多因素有关,人累了,体乏的时候,很容易入睡,如果不舒服的时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方便入睡了。
         姬领会院长在医院里开展香疗室,帮助恢复睡眠是很好的探索。
当然,香疗绝对不限于改善睡眠,这方面有悠久的历史探索和经验。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2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7: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1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温病四讲:第二讲  湿温

湿温邪气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外侵,正气不足以胜邪,或先有内湿,再加外感,发为本病。
湿温初起,邪尚在表,故见肺卫证,但湿邪必伤害脾胃,故见身重疼痛、胸痞、脘闷等湿与脾胃的见证。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故湿温病总以脾胃为病变的中心环节,往往久在中焦脾胃缠绵难愈。病邪在脾在胃,又每因人之体质不同而见证亦有差异,“胃为阳土,脾为湿土”,凡阳气偏盛的,其病变反应以胃为主,表现为热重于湿;阳气偏虚的,其病变反应以脾为主,表现为湿重于热。不论脾胃湿热的偏轻偏重,但凡湿热内郁,郁甚则生热化火,热燥伤津而成里热实证,若再失治,则热入营血及变生他证。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温病四讲之湿温的有关内容。
       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分类(病名)不分层(证)”,中医“分层(病证结合)不分类(不局限于病名)”
西医的一个病,具有排他性,30多个传染病,病下边不会再有“病”,中医则不然,“病下边必须再分出病来”才能进行治疗。
比如,伤寒是病,下边还有六经病,太阳病下边还有经病和腑病,再分虚实论治。
温病也是这样,湿温不是一个病,不是一个方,而是可以按照卫气营血,或者按照三焦继续往下分,到了证候才能开方子。
因此,中医是“病证结合,分层诊疗”,不是按病治疗。
因此说,湿温初起,邪尚在表,故见肺卫证,但湿邪必伤害脾胃。
入里之后,凡阳气偏盛的,其病变反应以胃为主,表现为热重于湿;阳气偏虚的,其病变反应以脾为主,表现为湿重于热。
但凡湿热内郁,郁甚则生热化火,热燥伤津而成里热实证,若再失治,则热入营血及变生他证。
这也是“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24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1:00:04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9月20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9讲《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和《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岐伯曰: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拙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水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岐伯曰:血清气浊(滑),疾泻之则气竭焉。黄帝曰:循拙决冲,奈何?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拔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
  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
  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
  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
  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内着于针,故坚焉。

2125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1:37: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9月2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地龙和麝香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地龙的用药心得。
    历代中医重视草药的应用,“神农尝百草”,历代中医药著作都叫《本草》,而国医大师 朱良春先生对于虫类药应用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息风、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壮热、躁狂、惊痫抽搐、癫痫、肺热咳喘、百日咳、风湿热痹、风寒湿痹、中风后半身不遂、骨折肿痛、热结膀胱、砂石淋证等。
朱老把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组合起来,制成散剂,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抽搐,效果独特。
【处方】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地龙各等分。
【功效】熄风定痉,控制抽搐。
【主治】①癫痫。②乙脑高热抽搐。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3g,日2~3次。
【按语】对癫痫反复发作者,坚持服此药,可以减少发作次数或减缓发作程度。乙脑高热而见风动抽搐者,用之可缓搐定惊,但须配合辨证汤剂服用。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26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16: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9月21日)的空中课堂,由刘敬章主任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从文化与科学的角度论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应该说,在西方传教士把西医学带到中国,缺少对东西方文化与科学进行全面的,理智的比较和研究,却片面的把挨打归结为落后,进而把这一结论强加给整个传统文化与科学,于是,崇洋媚外与民族虚无主义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人的特殊心态。五四运动在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同时,却在反封建的旗帜下提出了全面反传统的口号,尽管全盘西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课题,然而,争论归争论,“传统的便是落后的、过时的、简单而又幼稚的”思维定式,像幽灵一样长期困扰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步履维艰,难以振兴,尤其令人难堪的是,泼在传统文化上的脏水还在继续荡漾,常使人愤慨不已,而又无可奈何。
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东西方文化、医学碰撞,以及是否可以结合的问题。
       在西方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神权曾经摧残过不少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都是例证,曾经的文艺复兴运动,把科学从宗教裁判所下解放出来。科学昌明之后,也没有把制造中世纪黑暗的宗教取消,而是“和平共处”,宗教只管思想,大家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科学是科学,各行其是,互不妨碍。
科学传入中国,在很多人的眼里,科学就变成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神,成了真理和正确的化身,把科学变成了“宗教裁判所”,凡是不符合科学的,都打成“伪科学”,然后加以取消。科学成了执法者的棍子,动不动就拿“科学的大棒子”打人。其实,医学是给人治疗疾病的,是否属于科学并不重要。科学不过是分科之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手段,认识真理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真理的裁判。
科学不是万能的,夸大科学的作用,把它变成真理的标准,实际上是把科学错位为“伪科学”。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座与分享。

212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20:0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9月22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天名精”“香蒲”“苍耳子”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天名精”“香蒲”“苍耳子”三味药。
        天名精,别名:茢甄、豕首、麦句姜、虾蟆蓝、天芜菁、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葵松、鹿活草、杜牛膝、皱面草、皱面地菘草、鹤虱草、母猪芥、蚵蚾草、土牛膝、鸡踝子草、野烟九、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癞蟖草、挖耳草、癞头草、癞蛤蟆草、臭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归经:归肝经;肺经。
功能: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
        香蒲,别 称:水蜡烛、东方香蒲、蒲黄、蒲草。
蒲黄有止血,化瘀,通淋等功效。
苍耳子,属于一种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此外,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128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20:57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尊敬的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我是上海的黄小平,今天晚上和大家学习名中医之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有助于鼓励我们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而这正是我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我们今晚(2022年9月23日)学习任应秋先生的名老中医之路!
题目叫
“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

任应秋(191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乎,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上名医丁仲英、曹颖甫、陆渊雷等人指教,但因日寇侵华,未及卒业,旋回四川,一面业医,一面执教于高
级中学。解放后,先执教于重庆市中医学校兼教务主任,后于一九五七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先后任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主编、《中医历代名医精华》主编等职。五十年来,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孜孜不倦地獻身于中医事业,在理论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对整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请曹东义老师给予指导!
      祝贺上海的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学习了《名中医之路》关于任应秋先生的事迹。
       任应秋先生出生在1914年,比邓铁涛先生年长两岁,那是一个很不幸的年代,对于中医更是如此,因此,任应秋先生早年的遭遇很不好,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也受时代的影响,其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949年以前,中医一直处在被岐视、排斥的地位,政府采取取缔和废止中医的政策。中医界很多有识之士,为中医事业的生存而努力,为争取中医合法地位而献身,发展中医学术,发展中医教育。任应秋在上海就读期间,曾受诲于"中医科学化"的倡导者陆渊雷先生,对陆氏之谈大加称允,遂效其法,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其所著也是这样思想的体现。他对此有很多自我否定的说法。
1954年以后,在新形势下,任应秋认真学习领会中医政策的实质精神,深刻认识到"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是继承中医学的问题,"整理提高"是发扬中医学的问题,只有系统全面的继承,才能做到发扬光大中医学。从此,他以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全力以赴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深入进行中医学术的研究。做出了很多杰出的贡献,值得大家学习。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2129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2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9月2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三节:“中医科学化”是被逼出来的。
        本节内容较多,我们分三个小节学习。第三小节:在李德全部长《中医座谈会纪要》以后,汪绍笙、余云岫、高仲山、陆渊雷等人对中医有不同的偏差论述。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关于建国后第一次卫生会议关于中医药的“定位认识”:在李德全部长《中医座谈会纪要》以后,汪绍笙、余云岫、高仲山、陆渊雷等人对中医的认识综合起来,就是“中医需要科学化”、“中医需要改造”。这就造成了日后“中医进修学校不讲中医课程,只学西医知识,也就是”改造中医“让中医成为”医助“,协助西医完成卫生任务。
        经此一劫,虽然后来有“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比如西医学习中医、建中医研究院、成立中医学院、建中医院,等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中医”,但是,中医仍然沿着学术衰落的道路不断滑行,尽管有中医药治疗乙脑、针刺麻醉、中医治疗急腹症、宫外孕、活血化瘀研究等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并没有彻底扭转中医衰落的危机。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30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22:2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9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四章中医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第九节神志异常的病机之气血、精津液及脏腑失调,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一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第九节神志异常的病机之气血、精津液及脏腑失调的有关内容。
      中医与西医对于“神志”的理解不一样,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志,甚至就是整个精神状态。
     西医认为大脑皮层主管神志,所谓的神志分级一般是指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的分度,主要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昏迷又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一般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的表现,这时患者睡眠时间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以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又继续入睡。昏睡是比嗜睡比较严重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常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唤醒患者,需要高声的呼唤或比较强烈的疼痛等刺激能够唤醒患者,患者醒后可以做含糊简单的回答,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昏迷是病人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烈的刺激都不能使病人唤醒,按昏迷严重程度又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三种程度。
        西医对于神志异常,除了治疗原发病之外,主要是改善脑供氧、促清醒。
        中医说的神志异常,需要仔细辨别病人的病情,按照脏腑辨证来有针对性用药,不是单纯依靠抑制或兴奋大脑。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1:38 , Processed in 0.0913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