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4:5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

      今天(2022年9月9日)分享的内容是《医学要数》最后一讲“   十二经络始终流注,十二经治法,十三阴,十五络,十九问选
   ”等中医术语。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关于“   十二经络始终流注,十二经治法,十三阴,十五络,十九问选
   ”等中医术语。
       《内经》说:“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运行气血津液,传到感觉信号,是疾病深入浅出的通路,也是中医外治依靠的基础,的却很重要,需要大家搞清楚,说明白,会应用。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112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9月1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三节:“中医科学化”是被逼出来的。
        本节内容较多,我们分三个小节学习。第一小节,中医科学化口号的提出,是此前“中西医汇通”学术主张的继续,是在西医疾病观的压搾下提出来的,也是被迫无奈的一种学术主张。许多文化名人敢于骂中医,敢于批判中医,比如鲁迅、梁启超、傅斯年等均不是出于自己了解,参透中医的背景下,而是因当时社会背景、自我认知局限或因此宣扬自己境况下。
        以及余云岫因提废止中医案中医界从而发起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抗争活动。因国民政府通令中医学校一律改称传习所,卫生部通令将中医医院改为医室,并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引发了1929年12月的第二次抗争风潮。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被逼出来的“中医科学化”。
        很多人没有弄清“科学的概念”,但是五四前后,“德先生”“赛先生”来到中国,甚至被当做神灵一般对待。不论中医怎样有效,就不管不顾把中医当做“不科学”的旧学问,被称为“封建医”、“旧医”,甚至说“旧医一日不除,新医一日不进”,中医是卫生事业的“障碍”,所以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清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中医界自身,也被来势勇猛的西医(科学医)所震撼,很多人主张“中医科学化”。
如何“中医科学化”?就是把中医的理论去掉,只要中医的药方、药物,进行研究,变成没有中医理论指导的“科学中药”,这就是“废医存药论”的来历。
时间过了70年,方舟子说不能“简单存药”,需要“验药”才能知道这个药能不能“存”。是用化学分析成分的方法,也就是一味药里边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不安全”,就被“株连”了这味药,就不能再用了,这种“废医验药”,比余云岫的“废医存药”更阴损,更毒辣,也就是希望借助“科学手段”,通过“客观”“科学检验”宣布中药不安全,因此就废药,“株连九族”的“废医验药”,就达到了“废医、废药”,中医也就灭亡了。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13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6:21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9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们继续谈香药的有关内容。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香药本草》香药作用的有关内容。
       中医认为,万物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有特征是“色”与“味”,因此,可以“目察五色”和“口尝五味”,五味就是全部的味,当然,有些物体、物质的味很重、很浓,不通过口尝,而是可以由鼻子嗅到“五味”,这就是芳香类的物质,蜜蜂、蝴蝶等节肢动物对于气味的敏感度,远比人类敏感。很多芳香类植物组成的香料药,能影响人的情绪,也就影响了人的脏腑和气血,因此,“闻香治病”、“闻香保健”也就理所当然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座与分享。
2114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26:5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温病四讲:第一讲  风温(春温、冬温)

冬春两季感受风温邪气的外感发热病,名为风温。其中,发于冬天的名冬温;发于春令,初起即见气分证或营分证的名春温。
流行性脑脊膜炎、冬春季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等病,可参考本讲的论述进行辨证论治。
风温邪气为本病的致病原因。春季温暖多风或冬季应寒反暖,风温邪气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不足以拒邪,因而成病。
本病初起邪在肺卫,肺卫不解,则邪热顺传气分或逆传心包,若仍不解则入营入血或损伤肝肾之阴。
若正气本虚邪气过盛,或本有内热再感外邪,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证,甚至出现营分血分证,病多急重。
      感谢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温病四讲:风温(春温、冬温)的主要内容。
     邪正斗争是温热病、外感热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季节区分伤寒、温病(风温、春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容易造成“望文生义”,以为伤寒就是寒病,《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热病”,伤寒不是寒病,是热病,在阳明也需要白虎汤、承气汤,所以“温病”名称,张仲景的时代是“里热外发”的“伏气温病”,也就是丽热出表,没有恶寒表证,需要直请里热。
但是,后来人们不再遵循张仲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概念了,所以,后世的温病也需要“解表”而不是“直请里热”,这是温病概念古今不同,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1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30:50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9月13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8讲《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理。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211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1:32:2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9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蜂房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成功!今天主要学习了朱老对蜂房的用药心得。
             朱老认为,蜂房带子者效佳,本品具有祛风定惊、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既能内服,又可外敷。
痹证是概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增生性脊柱炎等而言。此等疾患凡属病情较重,叠治缠绵不愈者,必须益肾壮督以扶正治本,蠲痹通络而祛邪治标,方能受到好的效果。朱老的“益肾蠲痹汤(丸)”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制定的。处方:熟地黄15克、当归、蜂房、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炙僵蚕、炙乌梢蛇、炙地鳖虫各9克,炙蜈蚣、炙全蝎各1.5克(研分二次吞),甘草3克。上为一日量,煎服。连服五帖后,按上方十倍量研细末,另用生地黄、鸡血藤、老鹤草、寻骨风、桑枝、苍耳子各15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食后各服6克,妇女妊娠或经期勿服用。寒湿甚者加制川草乌各6克;阳虚者加熟附块、炙黄芪各12克;阴虚者加石斛、麦冬各9克;变形甚者加炮山甲9克。一般服汤剂后即感疼痛减轻,继服丸剂2-3月,可以逐步稳定或治愈。如服丸后有口干现象者,可用生地、麦冬、北沙参各9克泡汤代茶。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1: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9月1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经络的客观存在,经络问题的科学价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肯定,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我国,对中医学术的各种现代研究中,经络问题可谓重视程度最高,投入力量最大,研究展开的最广,取得的成果也是最多的,然而,目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最为深刻,既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问题,也有理论观点对经络和人体的理解问题。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中医沉思录》关于经络研究的内容。国家投入力量最大,目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最为深刻,既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问题,也有理论观点对经络和人体的理解问题。
       《内经》说:“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经络附属于脏腑,是沟通内外表里上下的渠道,也是运行气血,决定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由于有经络的存在,才能形成“完整整体”,但是,由于受西医“结构决定功能”,希望用“独立结构”对应“经络”,结果研究多年,无功而返。
这也说明“以西律中”是不可行的,很难有所突破。
这是思路的问题,也是世界观的问题。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118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3:3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9月15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楝实”“雷丸”“石楠”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楝实”“雷丸”“石楠”三味药。
        楝实,楝树的果实。也叫金铃子。中医入药。味苦寒,有理气止痛,杀虫疗癣的功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楝》:“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雷丸,《别录》曰∶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
恭曰∶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时珍曰∶雷丸大小如栗,状如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
        【功用】追风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瘫痪顽风,骨节疼痛,下元虚冷,痔漏下血。
      石楠(学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别名:红树叶、石岩树叶、水红树、山官木、细齿石楠、凿木、猪林子、千年红、扇骨木,陕西安康一带称“巴山女儿红”。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痹;历节痛风;头风头痛;腰膝无力;外感咳嗽;疮痈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阳痿遗精。[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119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4:53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周四200年9月15日)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3讲。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2120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55:4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9月1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中西结合定义的研究。中西结合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毛主席“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之后提出的,它在社会上出现之后,始终没有经过专家深入广泛的论证而达到共识,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内涵不清晰,外延无定界的初步概念,举凡与中西医相关的人或事,科研或管理,都可以称之为中西医结合,轰轰烈烈的40多年,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成功与失误,振奋与担忧,常常使人们深感肩负重任而又裹足不前,甚至如置身于多种矛盾、冲突之中,难以自拔和抉择。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尽快给中西医结合一个历史的、科学的定义,促进中西医结合,按照科学的规律健康发展,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中西结合定义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很复杂,历史过程有很多曲折,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中医求生存”,也是我们大家没有深刻认识中医药的本质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传承的困难,西医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中西医结合”这个求生存的词语,似乎有些落伍了。

毛泽东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时基本上都是学术交流,没有利益和地盘的问题。

现在,理论上西化中医进行不下去了,造成了实践之中基层中医药严重不足。
因此需要换一个思路,来发展中医,也就是“守正创新”的问题。
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口号,不能再用这个“中西医结合”来“引领潮流”了。

我提出来的“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是马上就到了这个境界。
这样做靠的是“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医学。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我认为,
“没有西医中国化,健康中国做不强”;
“没有中医世界化,中医事业做不大。”
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
以上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1:50 , Processed in 0.0531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