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8:02:1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把病理状态说清楚。疾病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就是病理状态。即把一个疾病作为一个系统,病理状态就是系统论中的“系统状态”。
    病理状态可大可小,以结核病为例,根据结核杆菌侵犯的部位会出现许多病理状态,淋巴结核、肺结核、骨结核、关节结核、肾结核、脑结核、肠结核等。当把肺结核作为一个系统时,肺结核又会出现许多病理状态,如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肺结核咯血、肺结核大咯血、肺结核大咯血休克等病理状态。当把呼吸系统感染病作为一个系统时,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脓胸、感染性休克等都是不同时空阶段的病理状态。其中每一个病理状态又可以分为几个并列的病理状态,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按照解剖部位分为结膜囊感染、鼻腔感染、上颌窦感染、咽腔感染、扁桃体感染、喉部感染等病理状态,每一种病理状态又因为病原体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8:03:52 | 只看该作者
        证 ,在中医学里,也是疾病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是中医学里的病理状态。不赘述。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8:18:1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样证明相应的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同的?
          (1)具有相同的症状与体征。
          (2)在疾病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时空位置。
          (3)具有相同的鉴别诊断与鉴别要点。
         (4)根据中医方证相统一的原则,方剂的药理研究或者临床实践证明能够治疗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
            可以看出这是疾病诊断的一个完整过程,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即: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病史)以及现在病人所处的疾病阶段;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一组相对固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与体征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③鉴别诊断,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否定、排除所有类似的疾病及疾病本身的其他阶段。完成以上过程,得出同一个初步诊断。这是中西医的共同点(共同参考系),不同的是西医具有各种化验以及实验室检查,中医则以舌象与脉象作为参考,这些均为辅助诊断,在中西医融合过程中,我们暂时舍弃中、西医的不同点,这是因为中医所描述的证都是临床上十分严重而且具有典型、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古代与现代不同,因为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医疗水平低,医生看到的病人大多都是严重而典型的病人。西医在20世纪50 年代以前,基本上也是以物理诊断为依据,特别是在中国解放初期和解放前,西医除了听诊器、体温计、简单的化验室之外与中医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段的中西医水平、理论是中西医融合的基本出发点,具有比较多的共同性。之后的西医大发展只是更加精细而已(这些精细的检查对于不典型、轻型病人具有诊断意义,对于典型病人的诊断意义不大),并没有改变西医的基本理论以及疾病分类,即西医的基本概念、理论构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也是实现中西医融合的道理之一。④治疗效果检验、修正初步诊断,即使用中药方剂治疗相应病理状态检验证与病理状态的统一性。所以证态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疾病诊断过程的重复,对于严重而典型病例,如果西医依靠物理诊断作为主要诊断手段是科学的,那么,我们按照这个科学方法论证中医的证也是科学的,其结果是正确的、可信的。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0:10:22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中的心阳虚证

(一)桂枝甘草汤证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过汗损伤心阳的证治。
      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发汗过多,则心阳随液外泄,必损伤心阳,而致心脏失去阳气的庇护,则空虚无主,故心中悸动不安,而欲得按。借叉手冒心之按,安定心悸之症,此乃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持之故,即虚则喜按之意。治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本证的病机为心阳虚,临床所见证候特征为心下悸动,或空虚或空悬感,脉微缓或结,苔白,常伴有体瘦乏力、短气或心前区憋闷不适等。从原文分析“发汗过多”是叙病因,“叉手自冒心”是叙病情,“心下悸欲得按”是叙病症,“桂枝甘草汤”是叙治法。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0:13:07 | 只看该作者
      (二)苓桂术甘汤证
    (三)真武汤证
    这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证,实际上还有许多。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5:4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2-12 07:48 编辑

         (一)桂枝甘草汤证
      (二)苓桂术甘汤证
      (三)真武汤证
    这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证,实际上还有许多。
       这些证与西医学中的哪些病理状态是等同的?怎么证明呢?
       《伤寒论现代解读》《中西医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续》已经具体而详细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许是太虚幻境吧!我不知道能有几个人进入这个境界。
         看来,也许只有我在这太虚幻境中梦游了!

点评

中西医融合观的太虚幻境,就是一个使用手册(当然可不断完善),使西医能比较准确使用中药,省得滥用中药最后把账算在中医头上;让中医见到理化指标就懵门,整天嚷嚷循证,不知道证在哪里的现状得以改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2 16:28
207
发表于 2015-2-12 16:28:1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2-12 15:41
(一)桂枝甘草汤证
      (二)苓桂术甘汤证
      (三)真武汤证

中西医融合观的太虚幻境,就是一个使用手册(当然可不断完善),使西医能比较准确使用中药,省得滥用中药最后把账算在中医头上;让中医见到理化指标就懵门,整天嚷嚷循证,不知道证在哪里的现状得以改观。

点评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结而不合,把西医疾病强行给出中医分型,造成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我想西医一个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2 19:05
谢谢先生关注,增加了我的信心。  发表于 2015-2-12 17:42
208
发表于 2015-2-12 19:05:3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2-12 16:28
中西医融合观的太虚幻境,就是一个使用手册(当然可不断完善),使西医能比较准确使用中药,省得滥用中药 ...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西医结合的飞跃,就会汲取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中西医结合的教训之一,就是以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脏腑辨证合而不结、结而不合,把西医疾病强行给出中医分型,造成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我想西医一个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的中医证型是在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当中,不仅仅是在如今的脏腑辨证体系当中。
209
发表于 2015-4-22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样找到心阳虚证相应的西医学中的病理状态?以及如何证明心阳虚与该病理状态是同一的?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可行性?
-----------------------
首先要分清中医的心阳虚不是病理反应,应是某种生理功能弱化的表现,而这种功能弱化的表现可以在很多的真正的病理反应中同时存在的。

而中国人是以治心阳虚而达到治愈与心阳虚同时存在的很多种的疾病的。
210
发表于 2015-4-22 17:04:57 | 只看该作者
阳虚与很多的疾病反应间有联系

治阳虚本身的中草药都是固定的几种。
是对甲状腺受体的构象恢复的药理学作用。

也就是温阳的中草药的作用仅限于对于甲状腺受体构象结构的恢复的作用,或者只是对这种Q类受体的药理学作用。
对于相关的很多种的病理反应或者是A类受体的相关的配体物质的病理性增加并没直接的恢复正常的药理学作用的。
就是温阳的药是可以恢复甲状腺素的正常的生理浓度且仅限于恢复甲状腺素的生理浓度的。

但是温阳的药物却是不会有对其他的与阳虚表现同时存在的很多种的疾病有直接的治疗或治愈的作用的。
在生理及病理学方面肯定是不会找到相关的根据的。

这也是病理学药理学对于中草药是否能在疾病中的有药理作用,最不能理解的。
但是这种相关性或以温阳治愈各种疾病又是中国人积累数千年的经验总结的。

主要是在阳虚与各种疾病间有联系作用的生理病理物质是否存在,是如何产生病理反应作用的。
因为甲状腺的减少或阳虚本身是不可能直接的在很多的病理反应中有药理学的作用的。

中国的有悟性的用中草药治病的,总结越虚病越重,病越多,也说明虚与病之间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存在的。
或者虚是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9:48 , Processed in 0.0480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