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041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20:39:5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7月1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伤寒与温病

古人今人对于伤寒的解说各有各的说法,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伤寒论中包括了一切外感的治法。”这是事实,千百年以来《伤寒论》是医家必读之书,是中医治疗学中起指导作用的一本巨著,但为什么仲景不把这本书叫做“热论”、“湿论”、或“暑论”?而叫做伤寒,则仲景当时心目中有一种流行病,而这种流行病往往因触寒诱发,古人不知病原体,所以以寒作主要病因。仲景就把当时所常见的那一种流行病定名为“伤寒”。当然在汉代所认为的一种流行病实际上就包括了多种流行病,因为汉代是着重在症候上的发展去认识和鉴别疾病的,而在今天我们知道许多流行病是有相同的证候的,另一方面仲景掌握了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定出了六经这一治疗规律,后世医者根据伤寒六经这一治疗规律,可以治疗其他的疾病,因此说伤寒有广义狭义二种,以证实《难经》伤寒有五之说,或说是外感之总称。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伤寒与温病的有关内容。
       邓老认为,古人今人对伤寒的界说各有各的说法,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伤寒论中包括了一切外感的治法。”这是事实,千多年来《伤寒论》是医家必读之书,是中医治疗学中起指导作用的一本巨著。《伤寒论》是我国传染病流行病的第一本巨著,是对汉代以前治疗传染病流行病宝贵经验的一次伟大的总结。《内经》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有相同也有相异的地方可见,《伤寒论》的六经继承了《内经》可以肯定,但又经过临床经验的洗练修改而成。而《内经》又经过后人的增改,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内经》已非汉代以前的面貌,两者有不同的地方也是必然的。
从《素问·热论》→《伤寒论》→温病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应为定论。寒温之论的确是不必要的。我们的任务在于进一步发展温病学说。
要重视在临床实践上下苦功,在继承千百年来的理论基础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再在实践基础上创立新的理论。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42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20:43:08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2年7月12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39讲《灵枢·癫狂病第二十二》。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癫狂病第二十二》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吐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表里,足少阴阳明之径,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2043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2:0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7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壁虎的用药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壁虎的用药心得。
      壁虎(学名:  Gekko japonicus Dumeril et Bibron)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朱老以化痰解毒、软坚消肿为法,猫爪草与牡蛎、夏枯草、守宫、僵蚕、紫背天葵、赤芍、大贝母、山慈姑、石见穿相伍,肿痛明显加蜈蚣。
【医案举例】
周某,女,58岁,南通市先锋镇农民,左腮区有一约4cm×4cm大小肿块,固定质硬,左下颌淋巴结约1.5cm×1.5cm,病理切片诊断为左腮腺圆柱形腺癌Ⅱ级。因家境贫困,不愿手术,经用上药治疗而愈,随访3年无复发。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044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3:3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7月13日)的空中课堂,由王秀民主任浅谈《伤寒论》,《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学术成就。
      邓铁涛先生说,张仲景用医经家的理论,整理了经方家的经验,因此才有了这样学术成就。
这个见解,非常可贵。
张仲景的学术创新,是有基础的。
热病过程之中,先后会出现很多证候,再加上不同体质和治疗因素的影响,如何看待这些纷繁复杂的临床证候?
《素问》“热病”的命名,抓住了外感病共有的“发热”主证,将众多的外感病合在一起论述,确有执简驭繁之高见。仲景《伤寒论》之中,也是将众多外感病一起论述的,都是动态把握整个疾病过程,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张仲景六经辨证有阴阳表里虚实的差别,《素问》基本都是实热证。
张仲景还继承了《汤液经》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是“六合正经、神明之剂”,但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之中,打破了《汤液经》的排列顺序,按照《素问》六经来分证,这就是“守正创新”的学术贡献,成为千年来的医圣。影响超越了《汤液经》,也成为后世敬仰的伟大医学家。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045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4:11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7月14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萹蓄”“狼毒”“夏枯草”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萹蓄”“狼毒”“夏枯草”三味药。
       扁蓄又名竹片菜,一年生草本,药性功效
扁蓄苦,微寒。归膀胱经。该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杀虫除湿止痒,主要用于淋痛及湿疹。
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淋证,可治疗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
2.杀虫止痒 可治疗蛲虫等寄生虫病。亦可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疮疹、瘙痒。
3.治赤白痢,黄疸。
狼毒(学名:Stellera chamaejasme Linn.)是瑞香科狼毒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狼毒的毒性较大,可以杀虫;根入药,有祛痰、消积、止痛之功能,外敷可治疥癣。
夏枯草(学名:Prunella vulgaris L),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东(本经)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
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046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4:5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

      今天(2022年7月15日)分享的内容是“ 十变,十法治病,十二经络,十二经见证”等中医术语。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 今天分享了“ 十变,十法治病,十二经络,十二经见证”等中医术语。
         《难经·十难》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204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7月1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第五节:汉代医学四大流派。
       本节内容分两个时段学习,今天学习第二时段内容:
      通过例证比较,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中医与西医,从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中走来,东西方智慧正好可以互补,而不是“不共戴天”的淘汰赛。中西医的竞争,是主角与配角的竞争关系。在我国卫生体制“一体两翼”的舞台上,有时交替为主或同时两种方法发挥作用。共同护卫着中华民族,健康地走向未来。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关于汉代医学四大流派的有关内容。
          学术传承、师徒互助,是新火传承的基础。学术分科,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体现。
       中医道术并重,医经侧重理论,经方固化经验,求神仙是为了健康长寿,房中术或许有利于血脉传承和身体健康。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依靠丰富的经验,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学术内涵,必将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4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6: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2022年7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二),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亚健康;(三),治未病与养生普及。
二、《吕氏春秋》中的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书中保存了先秦时期诸家论述养生的丰富资料,在养生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其论述以动养形、调节饮食、顺应自然、效法天地的养生观念对当今那些好逸懒动、饮食不节、不顾自然规律的人们,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精神安乎形是长寿之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用)烈味重酒…食能以时…无饥无饱…饮必小咽,端直无戾(身体坐直不歪斜饮食)。”《吕氏春秋》中这些养生名言对当今的人们也是十分适用的。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
       养生一词,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先秦关于养生的论述散见于诸子百家之中,秦皇汉武把追求长寿成仙的梦想演绎到极致。
         《黄帝内经》也有很多论述,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医圣张仲景也说“精究方术,留神医药”,来“以养其身”。
中医养生保健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方法,由来已久。

      感谢曹传龙的讲座和分享。

204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7月1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上)

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适用于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是感染特异的病原体而引起急性发热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相当部分属于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的辨证论治,过去有按伤寒“六经”辨证的,有按温病的“三焦”或“卫气营血”辨证的。它们虽然在理论上各有不同,但对外感疾病由表及里的演变过程作出阶段性的归纳是一致的。根据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并吸取“三焦”和“六经”辨证的部分内容对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加以讨论。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上半部分的学术内容。
      邓铁涛先生说,发热类疾病的发生,古人认为是人体“正气不足以拒邪”,感受了六淫邪气而致病。六淫中夹有“疠气”、“杂气”的,便具有传染性或流行性因素。它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可分为伤寒、风温、春温、湿温、暑温、秋燥、瘟疫、温毒等多种。
         循名责实,为的是准确治疗,每一种疾病古人都有诊疗的探索,加在一起就错综复杂,在中西医并存的当下,如何整合资源,说清楚中医诊治的道理?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为此邓铁涛先生探索了几十年,提出了首先从“临床辨证治疗”的角度进行统一,尤其重视温病学说,认为温病吸收了伤寒的优点,因此,更接近当代,更有力量进行整合。
         探索无止境,学术不断发展。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05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1:12:19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2年7月19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0讲《灵枢•热病第二十三》。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灵枢•热病第二十三》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复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改,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水,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颥,目(疒丰勹手)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应作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大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秽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病病,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6:30 , Processed in 0.0537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