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6 00:04 编辑
中医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经典中医理论的形成。殷商到秦汉。标志是:《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第二阶段:中医理论的发展,各学派、流派缤彩纷呈。从秦汉到明初。标志是:唐宋朝医家与金元四大家。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中医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温病的产生与完善;2 中西医汇通。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中医还是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中医教科书中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具体内容如下: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等;2 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得到了空前发展,创立了许多中医学院。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占据着统治地位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科学在中国取得了空前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西化的倾向,表现在:1 哲学层面,按照西方唯心唯物,把中国古代哲学规范为:《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2 中西医结合学派提出:证本质研究,即用西方科学研究证本质,试图运用西方科学找到证的科学本质,同时运用西方科学对于中药就行了大规模的研究。与此同时,中医界对于证进行了规范,标志是:姚乃里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与邓铁涛的《证候规范》。在经典理论有几方面,出现了大量注解《内经》以及温病、伤寒杂病论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最终集结于:融合观。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一个人既是西化者,又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取得重大成果者。王清任医林改错,越改越错,但是他创造了有名的活血化瘀方剂。李时珍提出:脑主神明的西化概念,同时著作《本草纲目》。邓铁涛自称为铁杆中医,又提出五脏功能替代五行,否定五行学说。 当前中医发展面临着守正创新,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与中医西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严重矛盾。
近十年来,为什么提出守正创新?守正就是摒除西化的影响,回复中医经典的原貌,在经典原貌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在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西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呼应的。中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西化了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摒弃西化的社会主义,守正社会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创新出真正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