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发展战略研究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7:24:50 | 只看该作者
        也就从这两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知母降糖的机制:它可以调节菌群,恢复胰腺的相关分泌功能。
在知母这个研究之外,我们也做了其他的一些类似的研究。大家知道一部分的茶是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大家知道,茶叶里面主要是茶多酚、茶多糖这些成分,也都有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我们在观察降糖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像六堡茶,它也有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促进很多益生菌增殖的作用。同时对于普洱茶的熟茶,也看到了相应的作用。
        枸杞是另外一种中药,主要含有多糖和寡糖,具有增强免疫和抗辐射的作用。我们在观察到灌胃枸杞提取物可以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以及免疫功能的基础之上,我们对它的粪便也进行了测序。可以看到,枸杞也可以上调一系列潜在的有益菌。
     同时,我们利用体外的纯培养发现,枸杞提取物可以促进 Akk 菌的增殖。同时对枸杞里面成分的体外筛选,也发现里面的多糖和寡糖可以显著地促进 Akk 菌的增殖,而其他生物碱没有这样的作用。
     以上的研究就可以看到,很多低生物利用度中药可以作用到菌群,大家目前对于中药的认识,普遍认为中药是多成分、多机制、多靶点。
像现在研究也显示,补益类的中药,像人参、灵芝里面的很多成分,像多糖,它都有益生元样的作用;而清热解毒的中药,像含小檗碱的黄连、黄柏,以及黄芩这些苦寒类的中药,它往往有抑菌的作用。中药就通过这样的一个配伍使用,从而发挥重塑菌群的作用。
也感谢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基金支持。
===================================
       知母、枸杞、普洱茶、人参、灵芝等等都具有降糖作用,我们把他们混合起来喝到肚子里,其效果是什么??请作者及其研究的教授们回答一下!!
       运用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开出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吗??任何一个中医大夫不懂这些研究成果,开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方剂是小儿科!
        我不反对人家的研究,我更希望认真研究中医经典以及各家学说、流派对于消渴的论述,从更多的医案中寻求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与方剂,找到辨证论治的规律。
       实验室科学研究能够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基金支持。研读《解读》、医案、各家学说,没有经费,查个资料还要自己付费。国务院、改革委、科学院、科学基金会等官员也不待见!
        如果中药这样突破,开处方运用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结果,而不是辨证论治、四气五味,中医还有疗效吗?针灸按照神经行走路线或者支配范围取穴治疗疾病,还有疗效吗??
         中医就就应该怎么发展??
192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18:41:58 | 只看该作者
         石淋与泌尿道结石是等同的。中西医没有异议,达成共识。我称之为:石淋-泌尿道结石证态。我们可以搜集治疗石淋的所有方剂,结合现代中医治疗的经验,就能够得出治疗各种不同临床类型泌尿道结石的代表方剂。在此基础上,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规范诊断治疗泌尿道结石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剂,完成中西医理论的统一,是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的正确道路。  
193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18:49:04 | 只看该作者
         石淋的现代化、现代话就是泌尿道结石!或者说泌尿道结石的本质就是石淋!
         推而广之,170 多个证态,实现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194
 楼主| 发表于 2021-5-14 19:12:48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运用现代科学、西医的视角学习中医经典的时候,一定要树立中国古代先哲们是真实客观的记录了他们亲身经历的临床发现。他们把自己的亲身经验上升为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不要怀疑、动摇,其真实性与客观性。自己看不懂的,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运用西方的科学标准判定其正确与错误。
       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于“疫苗”的记述?需要挖掘大量的病案记载,把这些病案准确无误的转换为西医语言,才能够让同行、大众信服,而后我们再去重复试验。
        把古典文献准确无误的转换为西医语言,这是我的强项,我有一整套的技术路线。《伤寒论现代解读》已经出版了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的“清肺排毒汤”使用的四个方剂: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来之于《伤寒论》,射干麻黄汤来之于《金匮要略》,证明了《伤寒论现代解读》是正确的。所以我有信心说,按照《伤寒论现代解读》的技术路线,操作流程,能够准确无误的解读中国古代所有的医学典籍。
195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7:49:54 | 只看该作者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为什么把中医说不明白呢??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8:08:13 | 只看该作者
       宇宙在膨胀,太阳、太阳系、地球、火星……也在膨胀,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膨胀,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低。
         火星密度越来越低,引力越来越小,抓不住空气,所以空气越来越少,水蒸气越来越少……。火星就是地球的未来,水星是地球的过去。几亿年之后,水星到了地球的位置,重演生物进化的路子,产生高等生物,地球变成了今天的火星……
197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16:4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6 00:04 编辑

      中医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经典中医理论的形成。殷商到秦汉。标志是:《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第二阶段:中医理论的发展,各学派、流派缤彩纷呈。从秦汉到明初。标志是:唐宋朝医家与金元四大家。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中医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温病的产生与完善;2  中西医汇通。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中医还是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中医教科书中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具体内容如下: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等;2  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得到了空前发展,创立了许多中医学院。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占据着统治地位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科学在中国取得了空前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西化的倾向,表现在:1  哲学层面,按照西方唯心唯物,把中国古代哲学规范为:《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2  中西医结合学派提出:证本质研究,即用西方科学研究证本质,试图运用西方科学找到证的科学本质,同时运用西方科学对于中药就行了大规模的研究。与此同时,中医界对于证进行了规范,标志是:姚乃里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与邓铁涛的《证候规范》。在经典理论有几方面,出现了大量注解《内经》以及温病、伤寒杂病论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最终集结于:融合观。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一个人既是西化者,又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取得重大成果者。王清任医林改错,越改越错,但是他创造了有名的活血化瘀方剂。李时珍提出:脑主神明的西化概念,同时著作《本草纲目》。邓铁涛自称为铁杆中医,又提出五脏功能替代五行,否定五行学说。
    当前中医发展面临着守正创新,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与中医西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严重矛盾。

   近十年来,为什么提出守正创新?守正就是摒除西化的影响,回复中医经典的原貌,在经典原貌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在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西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呼应的。中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西化了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摒弃西化的社会主义,守正社会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创新出真正的社会主义。
198
发表于 2021-6-6 18: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6-6 10:2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15 09:49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为什么把中医说不明白呢??

李教授的几本书我都粗略的看了,象态、证态的提法很有意义,共同参考系的说法也很有意思。

美中不足的是,先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还有所欠缺。

您说:“把中医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系统,与西医进行比较与融合,创造一个以功能为参考系把西医解构、重组的新理论,建立完整的顶层设计”,这是很好的。不过,对功能的理解您没能说清楚,也没能在书中贯彻下来。

功能即营卫,营卫即功能,营养和防卫两大功能的评估,这是中医分类的视角,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要讲清楚象态是营卫之象、证态是营卫之态,从营卫的角度说清楚,才能体现出古中医的精神和宗旨。

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199
发表于 2021-6-6 18:35:30 | 只看该作者
要重视中医“气”的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营卫气的理论,不然难以达到中西医的有效融合。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  发表于 2021-6-7 07:12
200
发表于 2021-6-7 16:1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7 16:37 编辑

功能即营卫,营卫即功能,营养和防卫两大功能的评估,这是中医分类的视角,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如果营卫是生理功能。
而中药是治病的也是恢复生理功能。
营卫是治病的还是恢复生理功能。
但是调节生理功能并不能治病。
如果营卫是生理功能,调节营卫,并不能治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7:09 , Processed in 0.1737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