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聂文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33:11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突发事件造成的疾病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健康心理学所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就是应激。得病往往就在可以被觉察的瞬间发生,所以在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这句俗话生动地描写了被觉察到生病的瞬间所给人带来的心理震撼,也同时表述了解除疾病则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与现代科学对话,在本章里我们使用一些传统医学中没有的词汇进行专门讨论,如应激、过敏、变态反应和激动。这些词汇在传统医学中所以没有被作为一种专门的题目,是因为传统医学看来那些所谓瞬间爆发的事件都有其自身的生理基础,仅仅是没被察觉。所以看上去是混乱的一种爆发,实际上的后果都已是必然的。
19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33:56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1.应激的评价
关于现代应激问题的研究,完全可以专门的撰写一部大型理论书籍来做出全面介绍。我们这里指介绍素质-应激模式,因为这一模式与我们所要阐述的理论是非常接近的。这一模式考虑了特异人体的易感因素,以及促发因素。指出人体对应激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而出现应激反应只有在超越阙值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应激成分则反应了危险发生时所表现的预期因素。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上述模式是典型的中医思维方法。只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用不尽相同的表述,说明了人体同样的生命现象。在中医看来,风火湿燥寒热,都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但是当这些因素发生太过的变化时,人体会因为环境的巨变而无法适应,从而出现疾病。另一方面,这些环境因素中的某一项远远无法达到人体所适应的标准,呈现出严重的不足,人体也同样无法适应,也同样会出现疾病。
应激实际上就是在人体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的病态反应,同时也是必然的反应。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2:44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反思
下面是一段中西医结合类图书中的论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及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网状内皮系统及毛细血管改变有关。其中体液免疫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血小板表面和血循环中存在着大量抗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不仅破坏血小板,而且亦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脾脏,其次是骨髓。脾、肝及骨髓内的网状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也是本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其中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既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组织,又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此外,毛细血管脆性改变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多因外感风热邪毒,内犯营血,灼伤血络;或血分有热,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血无所归;或瘀血内存,阻碍气血的运行,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张洪义等:《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内科卷,1203~1205页)
19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3:31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2.1.现代医学理论评价
现代医学因为不能确认具体发病机理,而采取了一切有利于血小板生存的措施。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等;其他免疫抑制激: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免疫球蛋白;甚至雄性激素,或者脾切除。其实,人体抑制和破坏血小板的机制,如同制造血小板的机制一样,对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现代医学中的一些极端措施的采取,表现得非常欠考虑,而如脾切除等一切措施所带来的后果则是无法补偿的。这是用伤残的办法,来避免生命的某种危险。
至于在患者身上找到的生化依据,仍然不能有足够的理由让人相信那些生理变化究竟是一种结果,还是致病因素。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病因,而只是结果,那么我们实在有必要分析这样结果的生理意义,它说明了生命做出这样的反应究竟是基于生命的何种判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血小板表面和血循环中存在着大量抗血小板抗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可用数据。人体产生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说明人体已经给出了一种判断:现有的血小板数量太高了,应该灭活或者抑制它们。可是在我们的救治措施中,确是尽量保留那些应该被脾脏破坏掉的血小板。这种保护措施即使达到了一些效果,那么人体基于它的判断也会努力使脾脏不失时机地发挥其破坏血小板的功能,并且抑制血小板的制造功能。干预的措施,马上会激起排除干预影响的能力,从而推迟本病的自愈时间。
19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4:11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无论急性、慢性均有一定疗效,能有效地控制出血,使血小板的数量上升,但不能根治,停药后容易复发。
强的松:每日1mg/Kg,待血小板数量接近正常3周~4周后逐渐减量,一般需小计量维持3个月~6个月。
地塞米松:3mg/次,每日3次,口服。一般在强的松治疗不明显时应用。
氢化考的松:急性期出血严重时应用。每日150mg~200mg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改服强的松。(张洪义等:《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内科卷,1204页)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最初的效果很难得到维持。这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一贯是效果递减的。人体对免疫状态的变化会始终保持快速反应状态。外源激素的补充,马上会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的高度抑制,同时使体内的激素灭火能力快速发挥。所以激素应用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反弹。反弹是各种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表明人体可以容忍低浓度的皮质激素水平,却不能容忍高浓度的水平。而这一点对治疗是相当不利的。所以一般不能根治,停药后容易复发。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5:16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人体为什么会破坏血小板呢?为什么会增加毛细血管的透性呢?而这些都说明,人体需要向血管外的组织间输入更多的血中营养,包括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这种要求说明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血管外组织的正常营养交换难以有效实现。
198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5:49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2.2.中医理论评价
而本段中西医结合论述中,中医的部分虽然使用了很多中医术语,使看上去很像中医的论述,并且基本上是来自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大量中医论述,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有很多与中医道理不符的地方。例如思虑、劳倦过度即使损伤脾气统摄无权,应该表现为气血两亏,而出现人体血液全数减少,而不应该单出现血小板数的减少这种比例变化。关于这一点,只要再去看一看关于各种贫血病的中医论述就会明白。再看“瘀血内存,阻碍气血的运行,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在临床上所见到的大量患者并不明显伴有血小板减少。所以有可能成立的仅是前两种情况,或者其中的一种。而在这部中西医结合著作中所列的那两种我们不认为正确的想法,使用药物都含有凉血药,这就为药品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我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热反应。使人体拒绝外邪内侵而出现的络脉阻塞,然其所阻者非为血道,乃是血外的组织间物质交换。微循环不能畅通,血中阳气难以温蕴体表,乃生内热以就之。关于这个道理前面我们已经谈过。
从这种疾病的认知上,我们看到中医关于应激问题,从不以简单混乱来作为解答,而是咎其向那个方向发生混乱,会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由于本病只是一种人体的补偿性反应,所以应该大都可以自愈。
[预后]
急性患者治疗后80%可以缓解,其中多数不再复发,少数也可因感染而复发,约10%~20%的患者可转为慢性。致死率约为1%,多由颅内出血所致。慢性患者病情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自发缓解者较少,不会危及生命,只有在急性发作,有颅内出血时才会危及生命。(张洪义等:《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内科卷,1209页)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6:37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6.3.过敏性紫癜的进一步反思
这是一个与前面讲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相近的一个病,当我们把这个疾病的中西医认识拿来再看一看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
现代医学认为可导致本病的原因很多,但很难确定哪些是直接致病因素,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感染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其次是食物、药物等致敏源。主要有鱼、虾、蟹、牛奶、蛋类、鸡肉、羊肉等动物蛋白质;药物常见的如抗生素、磺胺类、水杨酸类、异烟肼、睾丸酮、胰岛素等;此外还与昆虫叮咬、花粉吸入、寒冷刺激、疫苗注射、精神因素等有关。以上因素使肌体发生变态反应。一种是速发型变态反应,一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其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出现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严重的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壁有纤维样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皮下组织、粘膜和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肾小球的病变多为局灶性,少数也可发生弥漫性增值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风热邪毒侵犯人体所致。“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内侵,使皮肤紫癜此伏彼起,关节肿痛呈游走性。“无风不作痒”,皮肤瘙痒也是本病常见之症,李用粹云:“热极沸腾发为斑”,热毒之邪,深入营血,灼伤脉络,故而发斑。同时风热之邪,伤及血脉,离经之血,不能速去,而成瘀血,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因而出现腹痛、关节痛等症。此外,饮食不洁或不适,内伤脾胃、食积化热、热灼血脉也可发斑。本病的发生还可因气血不足,气不摄血,溢于脉外而致,一半多见于久病不愈的患者。(张洪义等:《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内科卷,1209~1210页)
200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47:11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在上述每一种病因中,实际上都很难排除其他病因,也就是说临床上确定的每个病因,其正确性是需要更严格证明的。尤其是此处中医列出了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际上完全一致的理论,更使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
根据我们所阐述的传统医学健康心理模型,病邪由体表侵入人体的时候,人体会因为病邪侵入强度和速度,以及自身素质发生不同的反应。如果体表反应迅速,病邪被阻于血脉之外,一旦这种肌体反应不能很快解除,体表组织就会出现升降无力,血养不足,甚至可以出现血液溢出脉外的救助反应,而这种救助反应将是以血管透性增加、血管变形、造血系统少制造血小板等措施来实现。如果体表组织反应较迟,病也侵犯血脉,人体的细小血管处也完全可能发生变化,形成对病邪的阻断,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出现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严重的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壁有纤维样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如果人体的这些毛细血管未发生及时的保护性反应,病邪就会继续内侵,形成人体的其他疾病。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因,会因为不同人的不同反应而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病因相同,甚至病机宏观上也相同,微观上的差别仍然会使人发生不同的疾病。这就为我们经常用同一种办法解除不同的疾病提供了可信的理由。
另一方面,现代医学虽然对本病给出了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尽相同的病因分析,但却给出了几乎一致的治疗手段,只是疗效变得更不确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7:33 , Processed in 0.04964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