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仝小林院士:寒湿疫。奇文共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09:5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2-14 02:06 编辑

       通过总结三年来的抗疫实践经验,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戾嗜”,即戾气(病原微生物)对外环境理化因素(温度、湿度等)和不同脏腑组织所表现出的亲嗜性。
================================================
      请问:“戾嗜”,寒湿疫中的寒湿戾气,亲嗜什么脏腑组织?
       脏腑组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是哪个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脏腑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五脏六腑;组织,中医理论中没有这个概念,是西医理论中的概念,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寒湿戾气,亲嗜哪一类细胞、组织、器官??怎么证明呢?新冠病毒亲嗜肺粘膜?新冠病毒,寒,已经说了,湿呢?新冠病毒属于湿是指什么?怎么证明呢?
        寒湿戾气,(新冠病毒)亲嗜五脏六腑中的哪一个,或者几个?亲嗜肺、脾、胃肠、膜原、三焦、少阳肝经、太阳膀胱经……?
        如果寒湿戾气的“戾嗜”说不清楚,寒湿疫就是一笔糊涂账。
        寒湿疫,究竟是指什么?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0:07:38 | 只看该作者
   待续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7:1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2-14 09:18 编辑

            仝小林  通过总结三年来的抗疫实践经验,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戾嗜”,即戾气(病原微生物)对外环境理化因素(温度、湿度等)和不同脏腑组织所表现出的亲嗜性。如乙脑病毒亲嗜神经,复制的适宜温度在二十摄氏度以上;疟原虫亲嗜血液,繁殖的最适温度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戾嗜”可以综合反映疫病的高发季节和主要病变部位,是决定疫病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戾嗜”是判定疫病中医属性和治疗方向的一个重要参数。
===================
          “戾嗜”,“戾嗜”可以综合反映疫病的高发季节和主要病变部位,是决定疫病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医的戾气是不是能够反映疫病的高发季节?
         1 瘟疫论自序中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余初按诸家咸谓∶春、夏、秋皆是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然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原病中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
         明确说明:戾气,不是风寒暑湿燥火之邪,也不是寒湿、湿温……等温病。温疫四时皆有,不分季节,没有季节性。直接否定了“戾嗜”的季节亲嗜性!
         2  温病与瘟疫不是一回事。《温病条辨》第一条: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明确说明:瘟疫是九种温病中的一种。自注中说: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
          自注中季节与温病的关系: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温热者,春末夏初。温疫者……。暑温者,正夏之时。湿温者,长夏初秋。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按照现在的说法: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温病相对应;瘟疫戾气,不分季节,全年大流行。戾气引起的疫病是指四季都发病的大流行的疾病,没有季节亲嗜性,如:新冠病毒全世界大流行,没有季节性。美国是完全躺平的国家,一年四季都呈现出高发病率。
            3  寒湿是一个病,而不是戾气引起的疫病,即寒湿不引起大流行。《温病条辨》论述寒湿最为详细。以上寒湿与新冠肺炎相去甚远。
(请看下帖)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7:1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2-14 09:20 编辑

          寒湿
         1  《温病条辨》中上中下三焦均有之。        上焦篇   四九、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自注:载寒湿,所以互证湿温也。按寒湿伤表阳中经络之证,《金匮》论之甚详,兹不备录。独采叶案一条,以见湿寒、湿温不可混也。形寒脉缓,舌白不渴,而经络拘束,全系寒证,故以姜附温中,白术燥温,桂枝通行表阳也。
          中焦篇   中焦寒湿:1  足太阴脾证,44条,45条;2  阴黄,足太阴黄疸,46条,47条;3  不典型霍乱,48条,49条,50条,包括夏季某些食物中毒;4  典型的霍乱,51条,52条,53条。
         下焦篇   寒湿  42条~53条

          2   《金匮要略》中的寒湿,大多数指痹症、关节炎之类。也见于寒疝、症瘕等病中。
         《金匮要略》第2篇14条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是指感受湿邪,流注关节,痹阻经脉所致,名为:湿痹。23条、24条,桂枝附子汤治风胜于湿;白术附子汤治湿胜于风;甘草附子汤治风湿俱胜。桂枝附子汤治疗风湿侧重于表者;桂枝加术汤治疗风湿侧重于肌肉者;甘草附子汤(附桂术草)治疗风湿侧重于关节肌腱者,主要治疗痹症,如坐骨神经痛。三方适用于三种不同临床类型的风湿性关节痛。此三方与《伤寒论》中的条文、药量完全相同。

                以上寒湿与新冠肺炎相去甚远。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7:28:16 | 只看该作者
2022,10,14发的帖子
           吴鞠通论“风温”,尚有:桂枝汤、小柴胡汤、银翘散之别!
           吴鞠通说:……(温病九种)错综变化,不可枚举,全在测证的确。又说:是以本论不过粗具三焦六淫之大概规模而已。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
      温病九种: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今天之新冠病毒感染遍及五洲四洋,历经3年,累计确诊605,987,207累计死亡6,490,625。奈何以“一种温病”一统天下?!新冠病毒感染属于哪一种温病,“全在测证的确”,“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

          新冠病毒感染的辨证论治,必须根据其客观的、真实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象,地理气候等因素进行。不是三方三药能够解决问题的。
          西医的一个疾病,不同的临床类型、不同的临床阶段,可以分属温病9种不同的2个以上病种;也可以分属与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三焦辨证的不同脏腑。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分别属于温病中的“暑温”(1956年,石家庄,白虎汤)、“暑湿”(1957年,北京,白虎加苍术汤)、“伏暑”(发生在冬季)、温毒(极重型、暑厥)等范畴。大流行为瘟疫,散发或者小流行称为温病。
           新冠病毒感染全世界躺平是早晚的事,那时候中医药大显神通!有是证用是方,“全在测证的确”,“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千万不可以
16
发表于 2022-12-14 18:13: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12-14 09:18
寒湿
         1  《温病条辨》中上中下三焦均有之。        上焦篇   四九、寒湿伤阳,形寒脉 ...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之十六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此条所论也是说的寒湿,指肾之外府受了寒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起于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用甘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治之。
17
发表于 2022-12-14 21:04:46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极高的亲嗜性,其最佳的生存温度为九摄氏度左右,冷链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另外,新冠肺炎发病虽无春夏秋冬之限,但有高峰寒热之差,冬季往往高发。这些证据都从不同角度表明,新冠病毒之“戾嗜”为寒。

一一仝院士的根本错误,在于寒热本来是证(病毒引发的病理改变、病理过程)的属性,仝院士认为是病因病原体、病毒本身的属性(新冠病毒之戾嗜为寒);

其次,新冠病毒引发的病理改变、病理过程,通过症状表现及被辨识,多数中医同仁的共识为热、湿,临床应用的绝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为清热利湿一类药物,与仝院士的认识有较大的差异。
18
发表于 2022-12-14 21:32:32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的院士者也,对含灵,是福兮是祸兮?
此之者也,不据四诊脉症而证,而是胡指天地乱福祸害!
庆幸的是,没有按他胡说抗疫?
19
发表于 2022-12-14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对新冠,正确的是宣肺发表上行,而此之者却在指责不宜用麻黄,嘿院士?
20
发表于 2022-12-15 08:31:57 | 只看该作者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任何物质进入人体,就会使人体物质的构成发生改变,相应的振动频率也会发生改变,就是人的经脉发生改变,发现经脉发生改变的位置在手太阴肺经桡动脉上,病毒使人体物质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可以用中药的物理性质性味归经改变成正常的振动频率,临床症状是因为病毒进入经脉造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41 , Processed in 0.0753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