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底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别理解歪了!(转)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1-5-1 17:22:4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气一元论?

精气学说与气一元论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精气学说中的“精气”与气一元论中的“气”也不是等同的概念。《内经》中的精、气、神各有所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中国古代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先秦表现为“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在西汉则表现为“道”与“物”关系上的“或使”、“莫为”之争和“形神”之辩,到了魏晋和隋唐,又演变为“有无(动静)”之辩和“言意”之辩,最后在宋、明时期发展成“理气(道器)”之辩和“心物(知行)”之辩。正是通过这样的争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最后阶段即明清之际,形成了三种形式: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一元论”、以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它们所争论的就是气(物)、心(精神或者神)、理(规律、概念、范畴),三者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之所以最后形成这样三种形态,是其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展开的历史演进的结果。气一元论只能在哲学范畴内与理一元论、心一元论放在一起讨论气、理、心之间的关系,气的含义才能够说清楚,把气一元论单独拿出来讨论“气”,那么“气”就什么也不是或者说什么都是“气”。

概念,只有在他的理论体系内才有意义,离开他所属的理论,就是一个词。物质这个词在哲学范畴内“物质与意识”是一对矛盾,物质的定义是明确的。离开哲学范畴,物质没有定义,在物理学理论中物质这个词,具有物理学的定义(概念);在化学理论中物质具有化学的定义等等。所以,在中医哲学基础中讨论气一元论,必须与理一元论、心一元论同事讨论,才能讲明白“气”的概念。

气一元论,即天地万物即是一气所生,元自一炁也,而又天地万物无非是炁,是曰气一元论。中国古代的“气”与现代哲学中的“物质”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黄帝内经》全面汲取并应用"精气学说"的理论,以气为总纲,”的说法没有充足的证据。(参见中国文化的主轴)

“物质”作为一个词,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古代的“物”是指可见的事物或者物体,不是“极细微的物质”。

概念必须清晰,不能偷换概念。在中医哲学基础教材中,“气”与“精气”随心所欲的反复互换,造成概念混乱。

在一个理论体系内,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联系即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思维过程。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是具有相对固定联系的3个概念,在气一元论中气与精、神是什么关系?气是极细微物质,神是什么?精又是什么?在哲学层次怎么解释?牵一发而动全身,肝气、脾气……是什么物质?在气一元论里,物质的定义是什么?为了把气一元论套靠到近代唯物论上去,把气的定义用西方哲学、科学的“物质”作为定义项,这种现象就是概念直接对接、或者说东西方“概念嵌合”。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普遍错误,哲学层次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医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竞相仿效,造成概念不清、逻辑混乱,成为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

物质,是西方哲学中的概念,只能够在西方哲学理论构架内流易,物质相关联的概念是:分子、原子、粒子、有机物、无机物……,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神、阴阳五行……没有任何关联,物质概念在中医理论构架内不能流易,即不能进入中医的思维过程中,把物质与气等同起来,这就是逻辑混乱。在日常用语中,物质是指具体的物体诸如:锅碗瓢勺,桌椅板凳……之类;物质这个词汇,在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是完全不同的。

诸如:心脉梗阻,冲破脑络,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心气虚就是心力衰竭,络病就是微血管病……这种中西医“概念嵌合”与中医哲学基础理论的错误息息相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21-5-1 17:25: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的主轴是什么?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现存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经有3600年的历史。

结绳记事,指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马克思在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说明了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他们的记事之绳是一种用各色贝珠穿成的绳带。他记载道:“由紫色和白色贝珠的珠绳组成的珠带上的条条,或由各种色彩的贝珠组成的带子上的条条(德文是‘绳子一般的’;‘束、楼’),其意义在于一定的珠串与一定的事实相联系,从而把各种事件排成系列,并使人准确记忆。这些贝珠条和贝珠带是易洛魁人唯一的文件;但是需要有经过训练的解释者,这些人能够从贝珠带上的珠串和图形中把记在带子上各种记录解释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451页)

但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表达繁琐和麻烦,编制需要时间,而保存也非常困难,能够表达的意思又实在有限,相对于甲骨文都显得过于臃肿繁琐,所以最终被淘汰掉。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这一种古老的记录方式毫无用处,甚至有可能(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八卦”就是结绳记事演变而来,一个结代表“阳”,两个靠近的结代表“阴”,摒弃繁琐的各种材料和颜色,单纯只用绳结来表达意思。不过这种方式或许的确不如甲骨文之类实用,最终演变成一门玄学。

所以,结绳记事,原始八卦以及以后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记载内容
主要有四项: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二)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和地支()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所以,中国文化的主轴,应该是易经、八卦。易经演化出老子道德经与孔子的易传,再演化为中国的百家争鸣……。

《周易》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也是儒、道共尊的经典。《道德经》的出现,使道家成为独立的思想流派。而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并渐与儒、道融合,构成佛与儒、道,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个格局在隋朝已基本形式;至宋代,宋孝宗便明确提出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传统文化观;到了元、明之后,更进一步地便发展成“三教合一”的学说。[6]


19-20世纪,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攻破国门,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闻之变局”。有识之士期望从传统文化的佛教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提倡复兴佛教传统文化,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谭嗣同、欧阳竟无、王恩洋、梁漱溟、章太炎。而在此大变局中,以超然的方式坚守并传承传统文化的,则有印光法师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无论是康有为的改良实践还是孙中山的革命运动,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这就使一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理论产生了怀疑。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国欲图民族之复兴,人民欲求彻底之解放,必须重新探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寻求新的思想武器。正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寻找新的解放道路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开始逐渐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他不仅仅具有中国的特点,而且对于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同时这个古老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也得到了升华,形成全世界大一统的新文化。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不仅仅是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大家的事情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

难道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

中国文化的主轴:结绳记事-甲骨文--易经--儒、道--儒、道、佛--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毛泽东这一代革命家起了一个好头,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并且与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轴。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标准替代中国古代文化,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古代文化,而是把二者的精髓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理论,例如:“毛泽东思想”。

重建中国哲学,重建中国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重建中国哲学,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重建中国哲学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就是矛盾论、实践论。

13
发表于 2021-5-1 17:28:02 |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以唯物、唯心评价、归类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潮,才有了“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等术语的出现。实际上就是用现代哲学中的唯物、唯心、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标准、概念、分类,评价、规定中国古代哲学,把中国古代哲学分割、标定为:唯心、唯物……。这与用西医的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标准,规定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一样,具有不可通约性,属于不同的范式。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属于不同的范式,不能比较其优劣、好坏、错误与正确。
          在“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这些术语出现之前,一般认为五行属于唯物论范畴,阴阳属于辩证法范畴,阴阳五行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这些说法仅仅是一种近似的归类(取其近似值)。所以,把“气一元论”这个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术语,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甚至于追溯到《内经》中,没有任何历史事实根据。
14
发表于 2021-5-1 17:33:01 | 只看该作者
         《气一元论》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是为了迎合中国文化全盘西化应运而生!
15
发表于 2021-5-1 18:2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21-5-1 18:3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1 17:22
什么是气一元论?
精气学说与气一元论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精气学说中的“精气”与气一元论中的“气 ...

物质,是西方哲学中的概念,只能够在西方哲学理论构架内流易,物质相关联的概念是:分子、原子、粒子、有机物、无机物……,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神、阴阳五行……没有任何关联,物质概念在中医理论构架内不能流易,即不能进入中医的思维过程中,把物质与气等同起来,这就是逻辑混乱。在日常用语中,物质是指具体的物体诸如:锅碗瓢勺,桌椅板凳……之类;物质这个词汇,在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是完全不同的。

诸如:心脉梗阻,冲破脑络,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心气虚就是心力衰竭,络病就是微血管病……这种中西医“概念嵌合”与中医哲学基础理论的错误息息相关。

————————————————
           看了几眼,发现李先生说话总是处在自我矛盾之中。您一方面批判,中西医概念内涵、外延不同,不能通约;另一方面,您自己又拼命犯这种同类的错误。               

      举个粟子:记得有一天看到您说,麻杏石甘汤治疗痰湿雍盛证,又说新冠肺炎是痰湿雍盛证,最后得出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冠肺炎。你明知新冠肺炎是一个病,麻杏石甘汤只是治疗中医的一个证,您却说麻杏石甘汤能治疗新冠肺炎。这不是瞎扯吗?概念流易的也不对啊。再说,中药治新冠肺炎要么是辨证施治,要么是清肺排毒汤20多味,哪有只靠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冠肺炎的实例啊。这一个事,您就犯了两个错误。请您解释一下,不能自相矛盾吧?但愿,是我记错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21-5-2 05:48:2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21-5-1 10:26
物质,是西方哲学中的概念,只能够在西方哲学理论构架内流易,物质相关联的概念是:分子、原子、粒子、有 ...

     先生看了几眼,没有认真阅读。
     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证态,是我1999年提出来的。
     我看了不同地区、省市治疗新冠肺炎典型期的方剂,都有麻杏石甘汤。
     新冠病毒感染有两个临床类型:肺炎型与胃肠道型。肺炎型分为:轻型前驱期(卫表证),典型期(邪热壅肺证),危重期即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期(营血分证期)。每一期都有相对应的多个方剂。

       谢谢先生质疑,共同进步。
17
发表于 2021-5-2 07:10:10 | 只看该作者
精气学说与气一元论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精气学说中的“精气”与气一元论中的“气”也不是等同的概念。《内经》中的精、气、神各有所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中国古代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先秦表现为“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在西汉则表现为“道”与“物”关系上的“或使”、“莫为”之争和“形神”之辩,到了魏晋和隋唐,又演变为“有无(动静)”之辩和“言意”之辩,最后在宋、明时期发展成“理气(道器)”之辩和“心物(知行)”之辩。正是通过这样的争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最后阶段即明清之际,形成了三种形式: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一元论”、以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它们所争论的就是气(物)、心(精神或者神)、理(规律、概念、范畴),三者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之所以最后形成这样三种形态,是其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展开的历史演进的结果。气一元论只能在哲学范畴内与理一元论、心一元论放在一起讨论气、理、心之间的关系,气的含义才能够说清楚,把气一元论单独拿出来讨论“气”,那么“气”就什么也不是或者说什么都是“气”。

概念,只有在他的理论体系内才有意义,离开他所属的理论,就是一个词。物质这个词在哲学范畴内“物质与意识”是一对矛盾,物质的定义是明确的。离开哲学范畴,物质没有定义,在物理学理论中物质这个词,具有物理学的定义(概念);在化学理论中物质具有化学的定义等等。所以,在中医哲学基础中讨论气一元论,必须与理一元论、心一元论同事讨论,才能讲明白“气”的概念。

一一赞成。医哲要分开,医学的归医学的,哲学的归哲学的,才能把各自的问题搞清楚,说清楚。




18
发表于 2021-5-2 07:19:35 | 只看该作者
物质,是西方哲学中的概念,只能够在西方哲学理论构架内流易,物质相关联的概念是:分子、原子、粒子、有机物、无机物……,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神、阴阳五行……没有任何关联,物质概念在中医理论构架内不能流易,即不能进入中医的思维过程中,把物质与气等同起来,这就是逻辑混乱。

一一阴阳五行和辩证法有没有关联?气和物质有没有关联(强调的是关联,不是等同)?

物质概念在中医理论构架内不能流易,这个是正确的,一个是哲学的概念,一个是医学的、具体科学的概念。但不等于,物质概念(西方哲学名词)不可以在中国哲学理论构架内流易【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最后阶段即明清之际,形成了三种形式: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一元论”、以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它们所争论的就是气(物)、心(精神或者神)、理(规律、概念、范畴),三者的关系问题】


19
发表于 2021-5-2 07:25:3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1 21:48
先生看了几眼,没有认真阅读。
     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证态,是我1999年提出来的。
   ...

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证态,是我1999年提出来的。

一一邪热壅肺证不仅仅可见于病毒性肺炎,也可以见于细菌性肺炎,甚则化学放射性损害引发的肺炎。同时,病毒性肺炎也不仅仅表现为邪热壅肺证,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而表现为不同的中医证型。

点评

大叶肺炎,麻杏石甘汤加千金苇茎汤,军团菌肺炎属于湿热蕴肺,另有对应方剂,在中西医融合观中都有详细论证。各个不同期有不同的方剂。  发表于 2021-5-2 08:41
20
发表于 2021-5-2 07:31:15 | 只看该作者
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证态,是我1999年提出来的。
     我看了不同地区、省市治疗新冠肺炎典型期的方剂,都有麻杏石甘汤。
     新冠病毒感染有两个临床类型:肺炎型与胃肠道型。肺炎型分为:轻型前驱期(卫表证),典型期(邪热壅肺证),危重期即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期(营血分证期)。每一期都有相对应的多个方剂。

一一邪热壅肺证只是与新冠肺炎型之典型期,有较大的关联与重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08:49 , Processed in 0.0522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