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萧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继承正统,融汇中西,新时代的新起点 ─ 略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的重大意义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0-4-14 02:09:35 | 只看该作者
桂枝解表,也温阳,桂枝不是补气药
12
发表于 2020-4-14 02:16:02 | 只看该作者
气虚是气虚,阳虚是阳虚
13
发表于 2020-4-14 20:50:1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0-4-13 15:28
1.中医大统的继承
先生对中医药的继承,不仅源于对传统与现代思维的了解、及本于中西医临床实践所积累各自 ...

一是孔子论血气,二是儒家经典《礼记》所载祭祀与中医五脏概念的形成,在《内经时代》里有精彩的论述。
-------------------------------
孔子是医家吗?孔子论血气,只能是借医学以论哲理,《礼记》所载祭祀与中医五脏概念,说明五脏概念已影响到祭祀。血由营生,营乃五谷精微所化,五脏概念由中医解剖形成,《内经》都有明确论述,你却还在作千秋大梦。
14
发表于 2020-4-14 21:26:2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0-4-13 15:28
1.中医大统的继承
先生对中医药的继承,不仅源于对传统与现代思维的了解、及本于中西医临床实践所积累各自 ...

阴阳五行是传统术数文化的哲理核心,与儒道佛的主流文化间形成某种互补的关系:阴阳五行最初从对古代社会发展历史的“形而上”(即归纳或抽象)提升到规律层次的认识,可说是秦汉时期人们所认知的“普遍真理”;而对包括中医在内的各个领域进行“形而下”(即“器化”或将原理应用到具体领域的实践),则是其普遍性的体现。-------------------------------阴阳五行是传统术数文化的哲理核心,但是,《内经》的阴阳五行不是术数文化,而是文字论述,。不是哲理,而是大自然形成的规律,以及大自然生化万物和人类生命的探索。“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这便是阴阳。“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生万物矣。”这是五行。中医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生化的必然规律
15
发表于 2020-4-14 21:50:0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0-4-13 15:30
2. 具战略意义的创新
先生对中医的创新涵盖学术和临床的各个方面,而且不只是个别方剂用药的创新,而是 ...

中医界上下一大批人打着“回归经典”的旗号,道理说不出几个,却老是绕着“铁杆”、“纯中医”的包装说事,有些人甚至一边拿国家的钱,一边肆意抹黑、否定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医不回归经典行吗?经典是中医之理、法,方、药,是中医的规矩。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中医是人体生命和病治的学说,没有法规,没有道理,没有评判的依据,没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中医门派林立,理论混乱,假为真,真为假,真假不分,究其因,就是背离经典之道。所谓中西结合,是中医卖身西医,废医存药的投降主义。

点评

所谓“回归经典”,实质就是反对中西医结合 ─ 正义人士当然早已一眼望穿,但你自己坦白最好,已录入《中西医结合抹黑录》,特此鼓励你继续表演  发表于 2020-4-15 08:40
16
发表于 2020-4-14 22:14:2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0-4-13 15:30
2. 具战略意义的创新
先生对中医的创新涵盖学术和临床的各个方面,而且不只是个别方剂用药的创新,而是 ...

《二十讲》全书不到400页,以现代生理医学知识为背景、用实事求是和以实践检验的精神,全面检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伤寒/六经、三焦、八纲、气血等辨证理论,还有后来的运气学说等作为合成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构件,发前人所未见;
------------------------------------------------【现代生理医学】能够【全面检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伤寒/六经、三焦、八纲、气血等辨证理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长”,天地之气生六经之体,四时之法生长化收藏,中医理论的核心是六经,六经分阴阳,通脏腑络肢节,行血气,是整体系统的生命医学。西医知生命吗?西医知气化生化吗?西医知人之生长的动力吗?不知中医之理,所谓捡视中医是痴人说梦。
17
发表于 2021-12-15 14:52:43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先生所著《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已于去年底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上市了。这对于中医学、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来说,可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其意义在于:这套书代表先生对中医学超二千年发展历程的研究,结合自己半个世纪临床实践,凝结为对中华医道的总结和阐发,应能引领中国中医界和中西医结合界今后的发展方向。笔者跟随先生学医十多年,愿在此与广大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并略述《赵洪钧医书》出版的深远意义。
18
发表于 2021-12-16 08:38:05 | 只看该作者
      略说《金匮要略》中的五行学说: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病脉证病治第十一》
        《匮金要略第十四》五水: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是指水肿的不同特点与位置。反映了病因。
       《金匮要略第十四》五脏水:心肝脾肺肾   五脏功能异常引起的水气病。病因。
        《金匮要略第十二》水在五脏:心肝脾肺肾   水饮引起的五脏功能异常、临床表现。
19
发表于 2021-12-16 08:39:3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杂病论》中无“五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9:06 , Processed in 0.0525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