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见钟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年青中医群体的觉醒决定中医学的创新发展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1:28: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9-8-19 23:44:42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每到秋季就会有大量婴幼儿死于细菌性腹泻,不等同于中医药不能治疗细菌性的痢疾
13
发表于 2019-8-19 23:44:59 | 只看该作者
是现代医学的抗生素让细菌性痢疾死亡率降为零,
14
发表于 2019-8-19 23:46:05 | 只看该作者
中毒型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中医称为“疫毒痢”。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7岁儿童,病死率高。中毒型菌痢80%为儿童。在小儿中毒型菌痢中。又以l—7岁最多见,约占小儿毒痢之80%以上,其次为7—12岁,而1岁以内极少见。临床类型具特征性,80%为脑型,休克型占10%,余下10%为混合型,偶可见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者。此型最为凶险,死亡率高。季节以7—9月多见,但其它任何月份均可发生。
15
发表于 2019-8-19 23:47:51 | 只看该作者

症状体征

编辑

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之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后期微循环瘀血、缺氧、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混合型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很高。
16
发表于 2019-8-19 23:48:28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治疗

编辑

本型病情凶险,需采用综合抢救措施:应迅速降温,控制惊厥,解除微循环障碍,防治休克、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并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抗菌治疗:可选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0.2-0.4g/次静滴,每天2次;或头孢曲松每次1.0-2.0g,每天2次静注或静滴。病情好转后改口服治疗,疗程7天。

2.控制高热与惊厥:应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无效者用亚冬眠疗法,即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最初2-4小时一次,稳定后4-6小时一次,冬眠时间不超过12-24小时,辅以物理降温。惊厥不止者,可静注地西泮,成人10-20mg/次,儿童每次0.1-0.4mg/kg,或水合氯醛,成人每次1-2g,儿童每次30-60mg/kg灌肠或苯巴比妥钠5-8mg/kg肌注。3.抗休克治疗:适用于休克型和混合型。

(1)补充血容量:首先给予平衡盐液(或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成人500ml、儿童15-20ml/kg快速静滴或静注。6%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人500ml,儿童20ml/kg快速静滴或静注。再用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维持,补液量视患者情况及尿量而定。待休克症状明显好转后输入3:1溶液(5%-10%葡萄糖液3份,生理盐水1份)。输液速度先快后慢。输液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原心肾功能状况而定。扩容治疗要求达到:①组织灌注良好,神清,口唇红润,肢体温暖,发绀消失。②收缩压>90mmHg,脉压差>30mmHg。③脉率100次份。④尿量>30ml/h。⑤血红蛋白恢复至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2)纠正酸中毒:首次给5%碳酸氢钠5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4.5mmol/L,以后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调整用量。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在扩容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扩张剂解除微血管痉挛,如山莨菪碱,成人每次10-30mg,儿童每次0.2-2mg/kg静注,每5-15分钟一次,待面色红润、四肢转暖及血压回升后可停用。如血压仍不回升则可用升压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多用多巴胺20mg和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滴速每分钟1-2ml。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一般氢化可的松300-500mg/d或地塞米松20-40mg/d,疗程1-3天。

(5)强心剂的应用:重度休克和休克后期或扩容后血压不理想,考虑有心功能不全者,应及时给予快速强心剂,如毒毛花苷K或西地兰,同时应给氧。

(6)DIC的治疗:一旦确诊DIC,应及早给予肝素治疗,剂量为每次0.5-1mg/kg,每4-6小时静注一次,使凝血时间(试管法)延长至正常的2-3倍,直至DIC完全控制方可停药。如用肝素过量、出血明显者可用鱼精蛋白1mg对抗1mg肝素。

4.脑型菌痢的治疗:如为混合型应与抗休克同时进行。

(1)脱水降颅内压: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快速静注,每4-6小时一次,直至颅内高压好转后延长间隔时间,至停用。

(2)防治呼吸衰竭:

①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吸痰、吸氧。

②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参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③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
17
发表于 2019-8-19 23:49:09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治疗

编辑

湿热疫毒侵及肠道而成本病。夏秋季节,暑湿过盛,脾胃虚弱,如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品,或过食生冷,或过食肥甘厚味等损伤脾胃,人体抵抗力降低,湿热疫毒乘机侵入胃肠,使湿热内蕴或寒湿滞留,而致本病。本病的病位在于肠道。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滞肠中,使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气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血瘀化脓则便脓血。急性痢疾多为湿热疫毒蕴结肠中,表现为湿热证候。

中毒性痢疾(称为“疫毒痢”)乃疫毒内壅,热邪灼盛,蒙蔽心包,引动肝风所致,甚者邪盛正虚,出现内闭外脱之危候。如果湿热疫毒之邪上攻于胃,则胃不纳食,成为噤口痢。慢性痢疾,迁延日久,正虚邪留,或时发时愈,形成休息痢。或湿热伤阴,遂成阴虚痢。或脾肾两虚,导致虚寒痢。有的也因饮食不当或受寒凉之邪,而致反复发作,则可见寒热夹杂证候。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方用白头翁凉血解毒;黄连,黄柏、秦皮苦寒化湿清热。可加银花、黄芩、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如高热神昏抽搐,可服紫雪丹以清营熄风。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多,喘促,脉细弱者,是正虚邪陷、内闭外脱之证,可急服参附汤或生脉散治疗。脱证解除后、仍按原证治疗。在疫毒痢和湿热痢过程中,若出现饮食不进、恶心呕吐、精神疲乏证候,称“噤口痢”,是由于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运化无权所致。可用开噤散加减。方用黄连、石富菖、茯苓、陈皮、半夏、荷叶蒂、大黄等煎水少量多次徐徐咽下,以解毒降逆。如胃之气阴耗伤较甚者,可酌加人参、麦冬、石斛、沙参等,以和胃养津。如“噤口"”症状解除,仍可按疫毒痢或湿热痢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编辑

主穴:天枢、止泻或关元,足三里或上巨墟。

配穴:发热配曲池、合谷;上腹痛配中脘;呕吐配内关;里急后重配阴陵泉。

每天:1-2次,5-6天为1疗程。
18
发表于 2019-8-19 23:49:55 | 只看该作者
急性痢疾多为湿热疫毒蕴结肠中,表现为湿热证候。
19
发表于 2019-8-19 23:51:01 | 只看该作者
急性痢疾表现为湿热证候不等同于湿热
20
发表于 2019-8-19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多,喘促,脉细弱者,是正虚邪陷、内闭外脱之证,可急服参附汤或生脉散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09:50 , Processed in 0.1655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