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脏与阴阳五行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7-15 10:14:3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15 09:58
这种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秋祭肝,冬祭肾,与古文《尚书》相同。

以解剖而言五脏的位置,古人早已知晓,即肺在上,肾在下 左脾右肝中间心,与古文《尚书》相同。

点评

谢谢先生参与。先生说出了大概。  发表于 2018-7-15 10: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35:4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的成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梳理先秦及西汉早期诸子著作有关藏象学说的内容,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认识《内经》藏象学说。例如脏名,《内经》非成书于一时一人之作,《内经》中提到脏,有四脏、五脏、八脏、九脏、十一脏、十二脏之说。《素问•五脏别论篇》有“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的记载,说明当时脏腑之说尚有争辩。
       五脏概念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先秦著作对人体脏腑名早有记载,这从先秦及汉初著作中可以找到痕迹。《诗经》有心肺肠脾之名,《尚书•盘庚》有心腹肾肠之名。《庄子》有五脏、六脏、六腑之说,见于《齐物论》《骈拇》《在宥》《列御寇》等篇,但未列具体名目。《淮南子》中有关人体之脏亦说法不一,如《地形训》列五脏,分别为肝、心、肺、肾、胃,五脏中无脾。而《精神训》列五脏:“人有四肢、五脏、九窍……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所言五脏实际是六脏,此处脏无胃,而增加了脾和胆。可见,在西汉早期,五脏的具体名目仍然存在不同的说法,五脏之名并未完全定型。
        秦汉是中医理论的发生期,唐宋金元是发展期,明清是成熟完善期,解放后,中医理论发生了方向性的大转变。我们以藏象学说与脏腑辨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所谓的传统中医理论是指明清时期成熟的中医理论,经典中医理论是指《内经》,《伤寒杂病论》时期的中医理论,解放后中医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科学与西医的冲击与影响,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这就是现在的中医教材中的中医理论。(三个时期的中医理论)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派,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与外延是有差别的,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免不必要的争论。

点评

五脏之五,即脏为什么是五,源于五行之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5 10:4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36: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阶段:经典中医理论的形成。
1殷商时期屠杀奴隶,得到脏腑实体的知识
14
发表于 2018-7-15 10:40: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5 10:35
《内经》的成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

五脏之五,即脏为什么是五,源于五行之五。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48:22 | 只看该作者
       《灵枢.胃肠篇》: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经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以上是原文。

点评

此篇解剖数据,与王莽屠杀翟义党王孙庆有关。见《汉书·王莽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5 11:05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解剖学中,成人食道长度与下消化道长度(胃以下到肛门)的比值是固定的,根据现代解剖学数据,成人食道长约25cm,下消化道长925cm,二者比例是1:37。而《灵枢》中食道长1尺6寸(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下消化道长5丈5尺8寸(小肠……长三丈二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肠……长二尺八寸),二者比例是1:35。非常接近,这说明《灵枢》中的数据是经过实测的,而且是准确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5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15 06:53 编辑

        如果按食道长1尺6寸合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5.6cm,而如果用下消化道长5丈6尺8寸合9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6.29cm。而南京博物馆所藏出土于安阳的商代骨尺长度为16.95cm。考虑到解剖学个体差异以及远古时代度量衡的精确度,再加上从西周到现代55种“尺”没有一种小于22.7cm,可以肯定,《灵枢.胃肠篇》里的长度是商朝的原始数据,而且以后没再重新测量过。


     
而南京博物馆所藏出土于安阳的商代骨尺长度为16.95cm。这是物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0:51:4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殷商时代医学的发展,甲骨文中有多种疾病的记载。当时人殉、人祭之风盛行,奠基、丧葬、祭祀杀人最多一次超过2000,而且砍头、断肢、剖腹……手段极为残忍,殉难者的遗体大多随意弃置,奴隶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与牲畜无异。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尸体进行实体观察,测量,破腹挖心不会有任何舆论阻力,甚至不排除有活体破腹挖心的可能性。《灵枢.胃肠篇》中的数据很可能就是这样得到的。
19
发表于 2018-7-15 11:05: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5 10:48
《灵枢.胃肠篇》: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 ...

此篇解剖数据,与王莽屠杀翟义党王孙庆有关。见《汉书·王莽传》。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1:14:59 | 只看该作者
      《汉书·王莽传》所述:

       翟义党王孙庆捕得,(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0.0845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