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有的名医为何注重训诂考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18:57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6-20 16:43
训诂对于经典传承的作用无可替代。训诂对于中医理论科学化的作用无可替代。训诂对于中医理论现代化的作用无 ...

训诂亦名诂训。王冰说:“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21:3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1 04:18
训诂亦名诂训。王冰说:“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 ...

标格亦资于诂训】是什么意思呢?

即对高深学问的理解,必须借助于注释。

标格,风度、风范,此指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民于万代,亲知己于将来,岂能尽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言树立一时之风范。此处引申为准则、标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燥。”王冰注:“言应物类运用之标格也。”与此义同。
资,贷借、借助之义。

诂训,即训诂,指“以今言释古语,以通言释方言”之义,通俗的说就是注释的意思。

阅读古书的首要困难,就是古今语言文字的隔阂。一般来说,时代越久远,困难也就越大。为了比较顺利地读懂古书,通常都要参阅古注。为古书作注释,始于西汉初。先秦时代的古书,到了汉代,有的已经不容易看懂,这就需要加以注释。所谓“注”,取义于灌注。文章艰深,需注释而后明,犹土质坚实,需灌注而柔润。《说文·水部》:“注,灌也。”段玉裁注:“释经以明其义曰注。”又指出:“汉、唐、宋、人经注之字,无有作註者,大非古义也。”汉代对古书注释有“诂训”、“训诂”、“故训”、“笺”、“章句”等不同的称谓。毛亨、马融、郑玄、高诱、王逸等都是两汉时期著名的注释家。以医书而言,早在三国、南北朝期间,吕广、陶弘景、全元起等就先后注释了《难经》、《神农本草经》、《素问》。重要的医书,前人多已做过注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24:37 | 只看该作者
考证”是什么意思呢?

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古人认为,“考证”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如姚鼐《复秦小岘书》曾说:“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趣而同为不可废。”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34:17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古代有的名医认为,训诂考证之学,对于阅读理解中医经典至关重要。从而在吃饱了饭以后,闲来无事,不是研究如何治病,竟然搞起了训诂考证来,撰写什么传世佳作。虽非普遍现象,然亦代不乏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40:31 | 只看该作者
如南朝时齐梁间名医全元起,医术精湛,当时有“得元起则生,舍之则死”之誉。就是这样一位名医,在吃饱了饭以后,闲来无事,不是研究如何给患者治病,却搞起了什么训诂来,撰写什么《素问训解》传世佳作,很遗憾后来亡佚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4:45:3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0 09:13
中国明代有个大医学家叫张介宾(景岳),据相关医史记载,医术精湛。吃饱了饭以后 ,不是研究如何给病人看 ...

张氏虽医术精湛,饭是吃饱了,但仍无闲钱,《类经》无力付梓出版,需友人倾囊相助才得以实施。
17
发表于 2018-6-21 05:30:5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0 20:45
张氏虽医术精湛,饭是吃饱了,但仍无闲钱,《类经》无力付梓出版,需友人倾囊相助才得以实施。

有些人做医生时,实践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因而产生了做考证和训诂的想法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考证和训诂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必然会影响医疗,也是必须的。

不管是从医,还是从事训诂,还是兼而有之,都是允许的,都是社会发展需要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意愿而已,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18-6-21 05:4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6-20 21:46 编辑

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古人认为,“考证”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一一相对于文化而言,考证训诂是很重要的学问。相对于中医学而言,中医学的根本性质、根本属性是医学,医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医学实践与科学实验(实践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医研究而言,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与途径。

19
发表于 2018-6-21 05:56:1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疾病的客观特征与规律,不是理论与文字本身。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服务服从于客观存在与规律。
20
发表于 2018-6-21 06:59:4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20 21:30
有些人做医生时,实践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因而产生了做考证和训诂的想法和行为,是可以理解 ...

不管是从医,还是从事训诂,还是兼而有之,都是允许的,都是社会发展需要的。

一一赞同千总所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1:34 , Processed in 0.0621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