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ianj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裘沛然“遗言”:谈中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1-22 20:53: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对好书的看法也就不同。

要从为人类解除病痛角度来看,《伤寒论》确实是一本好书。这也是为什么张仲景给后人推崇为医圣的原因。
要从天上地下人间,夸夸其谈角度来看,《黄帝内经》确实是一本好书。

点评

诬陷《内经》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发表于 2017-11-25 06:13
《伤寒论》确实是一本好书,又始于何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3 22:15
请问先生: 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始于何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3 22:14
夸夸其谈,先生比《内经》厉害多了。先生你把铁路修到《内经》里,天下第一人。  发表于 2017-11-22 21:27
12
发表于 2017-11-22 23:50:32 | 只看该作者
夸夸其谈,先生比《内经》厉害多了。先生你把铁路修到《内经》里,天下第一人。
-----------------------------------------------------------------------------------------------------------

要从治疗急性腹膜炎—肠穿孔来说,《伤寒论现代解读》确实是一本好书!
13
发表于 2017-11-23 22:14:3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20:53
大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对好书的看法也就不同。

要从为人类解除病痛角度来看,《伤寒论》确实是一本好书 ...

请问先生: 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始于何时?
14
发表于 2017-11-23 22:15:5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20:53
大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对好书的看法也就不同。

要从为人类解除病痛角度来看,《伤寒论》确实是一本好书 ...

《伤寒论》确实是一本好书,又始于何时?
15
发表于 2017-11-23 22:53:4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不是裘沛然发表的原著,甚至连引号都没有,所以连转述也算不上。按文中叙述,作者2006年到2010年间,与裘老接触,平时谈话时裘老讲的这些意见。
这就很难求证这些话是不是裘老的观点了。真正是死无对证了。呵呵。


因为无法求证,所以本论坛不要管这些话是谁说的,也不要因此评论裘老,就讨论这些话本身吧。
这些话对不对?哪些对哪些不对?大家就畅所欲言吧。
16
发表于 2017-11-24 13:22:59 | 只看该作者
裘沛然的散墨系列书有《壶天散墨》和《人学散墨》
《壶天散墨(第3版)》初版于1985年,曾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的优秀书目奖。《壶天散墨(第3版)》是裘沛然医论集,主要陈述了裘沛然对中医学上某些问题的见解。如对医学理论的探讨,处方用药的体会,临床点滴心得,养生研究,医史考证等多个方面共42篇。其书据作者自序:“抉择陈言,剖析疑似,俯仰今古,直道心源。”对前人论述,有质疑,有正误,议论有条理,分析较深入,颇多独自见解。《壶天散墨(第3版)》涉猎古今文献,以散文形式叙述中医理论与经验,所论内容言之有物,文笔生动,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壶天散墨(第3版)》收录裘氏中论41篇,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人学散墨》是裘氏是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而写的。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千古奇冤、心向往之、救赎有路、智慧之花、春满人间等。

17
发表于 2017-11-24 13:31:23 | 只看该作者
另有裘沛然讲内经一书:
书    名 裘沛然讲《内经》 类    型 医学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1日 语    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030349439, 7030349431 作    者 裘沛然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页    数 114页 开    本 5 品    牌 科学出版社
《裘沛然讲》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著名中医药专家为研究生授课时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裘沛然讲》是根据裘沛然先生1978~1981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后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班学员讲授《黄帝内经》时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此稿的内容主要包括裘沛然先生讲授《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裘沛然先生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并且从中医学的角度对《黄帝内经》学术精华进行了专题讲座,还有部分是根据裘沛然先生课间谈话的一些补遗,或者是裘先生推荐的论文。
裘沛然讲内经目录
总前言
  裘沛然先生简介
  上篇 《黄帝内经》专题讲座
  第一章 《黄帝内经》理论形成特点
  第二章 《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之一
  第三章 《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之二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之三
  第五章 《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之四
  第六章 《黄帝内经》与心身医学之五——中医心身学说的深刻性
  下篇 裘沛然先生论文补遗
  第一章 疑难病证中医治法研究
  第二章 疑难病证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三章 伤寒温病一体论
  第四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医者意也”含义剖释
  第五章 《千金方》的临床价值——温病治法和制方特色
  第六章 张仲景长沙太守说商讨
  第七章 荧荧焰火起膏肓——用针莫忘灸
  第八章 听罢歌扬咀贬声——漫谈圣散子
18
发表于 2017-11-24 13:33:48 | 只看该作者
裘沛然讲内经文摘
同学们,众所周知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是很大的。哲学是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如果没有当时自然科学如天文学、气象学、历法学、农业学、生物学、化学等的高度发展,则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无法产生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又渗透到医学领域,与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病机和治疗经验等医学知识相紧密结合,使祖国医学的丰富经验知识上升成为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比较系统地反映西周至西汉末年的医学面貌,确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原则,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对我国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内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的时代特点分不开的。首先,当时在社会制度方面发生了大变革,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加上铁器的普遍使用,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繁荣。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活跃,出现诸子滋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如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文学等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二,巫医势力日渐衰落,社会对巫术治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怀疑。如:《吕氏春秋・尽数》:“近世尚卜筑祷祠,故疾病愈来”。其三,当时战争连年不断、劳役频繁。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对医学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特别是西周、先秦时期医疗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和继承,给医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创造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总之,医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具备了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定社会条件,这就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原因。
  必须指出的是,漫长时期的医疗经验,是奠定祖国医学的实践基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和哲学思想的渗透影响,是形成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条件。下面试举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神的理论等有关内容为例,加以说明:
  祖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神理论的形成
  阴阳五行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它不仅与许多学科,如天文学、气象学、历法学、农学、医学、古代的生物学、化学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特别在祖国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几千年来一直作为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阴阳五行学说
  在古代哲学思想中,用阴阳的变化来说明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庄子》也说:“易以道阴阳”。而在阴阳的具体概念方面,则认为阴阳是统一在每一事物中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各有其特性,相互间不断消长和转化着的。有关阴阳的具体特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的相对性:如“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阴阳的属性:根据事物内在或外在的不同特性,把事物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扭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阳气胜则散而为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等。
  3)阴阳的升降离合:如“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说明阴阳升降离合是事物运动的基本形式。
  4)阴阳的胜复消长:如“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日盈而匡”。说明阴阳胜复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5)阴阳互根:如“万物负阴而抱阳”,“独阴不生,独阳不长”等。
  有关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这些阴阳观点,在《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在阴阳的总的概念方面,《内经》中也强调阴阳的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同时也把阴阳作为人体生老病死变化的基本规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其中“万之大,不可胜数”的思想,即受到天文学中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影响,说明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此说在现今最新科学上得到了印证。《内经》中非常重视《太始天元册》一书,明显地说明天文学在医学上的渗透。
  阴阳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他事物的属性方面:如“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中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人身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者为阳之阴,以及经络分阴经阳经等。
  阴阳用于说明生理功能方面:如“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敏,气立如故”,“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化气、阴成形”等。
  阴阳用于说明病理病机方面:如“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等很多记载。
  其他,阴阳还用于诊断、治疗等方面: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
  从以上可见,有关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升降离合、阴阳的胜复、阴阳互根等方面的概念,一经渗透到医学领域中来,便与医学的具体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保留了阴阳的高度概括的哲学概念,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纲领性作用;另一方面,已成为人体中的某些物质概念和医学的基础理论。在这方面,哲学中五行学说对医学的渗透,也是同样情况。
  总之,在《内经》中主要是接受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朴素的辩证法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内容,把它与医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原来散在零星的有关生理、病理、病症方面的认识加以条理化,并逐步了解其内在的联系。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相结合,产生了具有整体观点和辨证论治这一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这对于当时的医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精、气、神的理论
  精、气、神在祖国医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生命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内经》中精气神概念的产生同样受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有关精、气、神的理论的渗透和影响。
  关于古代精气神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或精气是指无形的精微物质,如,《庄子・至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公羊传・解诂》在解释《吕氏春秋》时说到:“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管子・内业》中说:“精也者,气之精也”。以上所称的无形、无生,都说明了气是有形物质的原始状态。
  2)一切有形之物都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来的:如《庄子・至乐》说:“杂乎芒芴之间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易纬・乾凿度》也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分离,故曰浑沌”。这种有形之物来源于无形之气的朴素唯物的观点,引申到人的形成,当然也离不开气。如《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心术下》说:“气者身之充也”,《管子・内业》中又有:“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之说。
  3)神是指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如,《说卦》中指出:“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所谓“妙万物”,荀子曾作过确切的解释,《荀子・天论》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这正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言。
  4)神又是最精傲的一种物质:《管子・内业》说:“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论衡・订鬼》中说:“阴气生为骨肉,阳气生为精神”;对此,后世的解释更较明确:“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气外无神,神外无气”,“气者神之母,神者气之子”。这就很清楚地说明,神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关于“神”的概念,历来存在着唯心和唯物之分,而上述二方面所称的“神”,则是物质性的,也是合乎科学的。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这些精、气、神的观点,在《内经》中有充分的反映,而在概念上更加紧密地联系人体特点,叙述其在生理活动方面和疾病发生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包括了精、气、神、血、津、液、荣、卫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血气者人之神”,“荣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可见,精、气、神、血、荣、卫、津、液等都是物质性的东西,它们之间只有精粗之分和存在形式及作用的不同。
  精、气、神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与人体的生成、发育、衰老及防御外邪的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还有真气、宗气等内容,其概念和作用虽有不同而均属于精、气的范畴。至于脏气、经气则是表示脏、腑经络中精气的特殊生理功能,这里不详叙述。
  精、气、神作为人体的生命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它的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许多病理现象。下面举例说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他许多篇幅中谈到许多脏腑、经络的病变,不少是与精气有关的。所以在《内经》同时也十分强调对精、气、神保养和治疗。
  以上可知,在诸子百家思想的渗透影响下产生的祖国医学的精、气、神生命物质的理论,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了上述的阴阳五行学说及精气神物质概念的基础,再与在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和治则的认识相结合,就形成了祖国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脏象、经络学说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它把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的理论与人体组织器官结合起来,阐明各脏、各腑、各条经脉的生理功能及联系,脏腑与体表、孔窍的关系,各脏腑、经脉的病理变化及相互影响,脏腑经络病变与病邪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病变的病机、症状和治疗,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整体观点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附 课余小谈
  祖国医学早就发现了人体存在个体差异性。肺的问题即是呼吸系统的问题也与其他系统有关联,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这方面的理论其实是有相通性的,所以,肺病又关系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肺为水之上源,临床上常在小便不通的时候用桔梗,这是提壶揭盖的意思。有很多报道说小便不通时肺经的列缺穴也是常用的穴位。肺经通调水道的作用说明肺经与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肺藏魄。过去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想法,是不科学的,但是现在发现是我们对于科学的概念理解太过狭窄,其实可以把这个认为是某一种精神状态,是对某一种现象的总结。《内经》里边有几句话:“精气并于肺则悲”。精神比较抑郁的时候就会使得血脉不通,“肺气滞为悲”,抑郁伤肺。关于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朱丹溪曾经治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郁怒咳血,具体的情况会在下一节里讨论,这里提到这个就是想说五脏与情志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内经》里面说:“五脏惑于情”。
  肺主表,六淫之邪首犯皮毛,肺经主皮毛,肺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肺强则抵抗病邪能力强。同时,肺还具有防御作用,黄芪归肺经补卫气。
  肺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肺的七大作用:
  第一个是,与呼吸系统有关;
  第二个是,与循环系统有关;
  第三个是,与消化系统有关;
  第四个是,与泌尿系统有关;
  第五个是,与防御系统有关;
  第六个是,与调节体温有关;
  第七个是,与情志系统有关。
  关节肾脏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肾与泌尿系统的关系就不多说了,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都认为他们两个关系很大。
  第二点,肾与生殖系统的关系,这个也不用多说,在临床上大家都非常熟悉――“肾藏精”。
  第三点,肾与情志的关系。第一,脑为髓海;第二,肾藏志;第三,心肾不交。
  对于“肾藏志”可以举个例子来说,临床上肾虚的人一般意志都比较脆弱,肾虚引起的心肾不交会影响情绪。
  第四点,肾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肾主纳气,《内经》里面讲肺为气之门,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就会出现气短、气喘,所以肾病影响到呼吸系统的时候就要用纳气药,如:都气丸、黑锡丹,要对症下药。..;(后续内容无法听清楚)。
  第五点,肾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便秘、泻下到了不治的时候都必须要固肾”,有一种泻就叫肾泻,用四神丸。四神丸就是固肾的药,补肾的熟地治疗泻下的效果很好。曾经有个医生治疗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泻下很严重,吃什么,泻什么,一边吃,一边泻。病人四处求医,怎么也治不好。这个大夫就用四两熟地,其他药都不要,这个病人吃了就好了。治疗泄泻的时候有些药固肾阳,有些药固肾阴。
  第六点,肾与造血系统的关系。现在有一些血液系统的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是用的补肾药,如: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丹。
  第七点,肾与循环系统的关系。当循环衰竭、休克的时候,临床常用大量的附子,温肾阳。还会用到四逆汤,桂附丸,温肾阳对循环系统有作用,特别是当心脏衰竭特别严重的时候。
  总结,肾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情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循环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
发表于 2017-11-25 13:41:08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7-11-24 05:33
裘沛然讲内经文摘
同学们,众所周知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 ...

裘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研究生讲内经首先是肯定内经的经典地位,并没讲一楼中那些所谓对内经的另眼看法。私下谈话不能代表他对内经的基本学术观点。
20
发表于 2017-11-25 15:22:40 | 只看该作者
常说实事是求是的前提,但什么是事实,有时真不容易确定。在这个例子里,譬如裘有没有私下对其弟子说过那些话,拿他写过的书说过的话并不能证明他没有。除非有一天有人把录音带拿出来,否则只能是无法验证的传言。

但此事也不是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值得讨论的是:不管是否说过那些话,裘对中医最大的贡献在什么地方?老实说,读了18楼那篇长文,我是说不出他对中医有什么可以称得上超越前人的贡献。当然,这有可能是由于我的水平学识问题,但我总以为,内经被前人已经研究了2千年,像18楼所载这种类似“学习心得”的报告或文章,说是普及中医当然没问题,但所说这种种,第一有人敢说前人就没有过类似的认识吗?第二,如果说不出由此悟出或研发出什么方剂案例解决了某些个世人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那结论只能是没有超越前人。而如果没有超越前人,那他就像许多所谓国医大师一样,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反倒是这个无法验证的传言,靠着大家的争辩,可以让他“活”在公众心中更长久些。

由此可进一步问一问:在中医2千年历史上,真正对中医有杰出贡献的医家有几人?如果做一个排名,我心目中的Top3是:张仲景,李东恒,张景岳。大家不如交流一下各自心中的Top3,看看从中是否可得出些在新时代怎样才可能对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的启发,也不算浪费光阴了……


点评

萧萧,你是不懂、爱说又不动脑。如果【私下对其弟子说过那些话】,那是对【他写过的书说过的话】的彻底否定,是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人,总得要脸吧,你不会说不要吧。 你说的【超越前人的贡献】是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11: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5:29 , Processed in 0.0725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