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zph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问对》全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2:48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经病亦有宜刺者乎?
   经曰:肝病,实则两胁痛引少腹,善怒;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非其络病,故取其经,取厥阴治肝气,少阳调气逆。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胁中气满,独异于常,乃气逆之诊,随其左右,有则刺之。心病,实则胸中痛,胁支满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与腰相引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本下血。其变病,刺郄中血。或呕变也,郄在掌后,去腕半寸。脾病,实则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肺病,实则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外,厥阴内血。太阳外,厥阴内,则少阴也。视少阴足脉,左右有血满异常者,刺之。肾病,实则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憎风,虚则胸中痛,大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注云:凡刺之道,虚补实泻,不虚不实,以经取之。是谓得道,经络有血,刺而去之,是谓守法,犹当揣形定气,先去血脉,而后乃调有馀不足也。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3:20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六腑病形刺法何如?
   经曰: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冬日重感于寒则泻,当脐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取之巨虚下廉。三焦病者,腹胀,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取之委阳。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胫踝后、足小指外廉皆热,取之委中。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取阳陵泉。凡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肉节,则皮肤痛,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补泻反,则病益笃。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4:27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精、气、津、液、血、脉,亦有别乎? 
   经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5:09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病有在气分者、在血分者,不知针家亦分气与血否? 
   曰:气分、血分之病,针家亦所当知,病在气分,游行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以积块言之,腹中或上或下,或有或无者,是气分也;或在心下,或在脐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渐而长者,或在两胁,是血分也。以病风言之,或左足移于右足,或右手移于左手,移动不常者,气分也;或常在左足,或偏在右手,著而不走者,血分也。凡病莫不皆然,须知在气分者,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在血分者,随其血之所在,应病取之,苟或血病泻气,气病泻血,是谓诛伐无过,咎将谁归?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5:43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三阴三阳,气血多少之刺,可得闻乎?
   曰:经曰;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六经,少血多气;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四经,多血少气。故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阳、太阴、少阴,出气恶血。故曰:知脏腑血气之多少,而用补泻是也。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6:08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形气,病气,何以别之?
   经曰:形气不足,病气有馀,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喘息也。形谓皮肉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余,消瘦者,为不足;其气者,审口鼻中气,劳役如故,为气有余也;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以息者,为不足。故曰:形气也,乃人之身形中气血也。当补当泻,不在于此,只在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病气有余,乃邪气胜也,急当泻之;病来潮作之时,精神困穷,语言无力及懒悟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当补之;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不已,脐下气海穴取之。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6:33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病有脏腑、阴阳、内外、高下,何别何治?愿详言焉。
   经曰: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腧;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又曰: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完好〕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经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伤形乃应;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治此者,病九日,三刺而已,病一月,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帝曰:内外之病,难易之治何如?伯高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
   经曰: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经曰: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痛者,阴也;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痒者,阳也,浅刺之。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后治其阴。病在上者,下取之,在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腰者,取之腘。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生者也。
   经曰: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足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7:35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经言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谓也?
   经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假令心病由中风得之,为虚邪,木在火后,生火为母也。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土在火前,为子也。中湿得之,为贼邪,水克火也。伤寒得之,为微邪,火胜金也。伤暑得之,为正邪,火自病也。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8:13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针治亦当别乎?
   经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此正经自病也。盖忧思喜怒,饮食动作之过而致然也。风喜伤肝,暑喜伤心,饮食劳倦喜伤脾劳倦亦自外至,寒喜伤肺,湿喜伤肾,此五邪所伤也。盖邪由外至,所谓外伤也。凡阴阳脏腑,经络之气,虚实相等,正也。偏实偏虚,失其正,则为邪矣。由偏实也,故内邪得而生,由偏虚也,故外邪得而入。
机按。经言,凡病皆当辨别邪正、内外、虚实,然后施针补泻,庶不致误。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18:38:45 | 只看该作者

《针灸问对》全文

   或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经曰:虚者补其母,母能令子实也,实者泻其子,子能令母虚也。假令肝病,虚则补厥阴之合――曲泉,实则泻厥阴之荥――行间。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病不中他邪,当自取其经。如井主心下满之类,正经自病,所谓忧愁思虑则伤心,强力入水则伤肾之类是也。不虚不实,是诸脏不相乘。故云自取其经。重解卷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5:11 , Processed in 2.07494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